《史记》讲记-第38集

慧利 2022年5月17日18:53:10
评论
370

视频第一次播放可能缓冲时间稍微有点长,请耐心等待。

诸位老师 诸位同学 大家好

我们今天继续探讨史记之夏本纪

【当帝尧之时 鸿水滔天

浩浩怀山襄陵 下民其忧

尧求能治水者

群臣四岳皆曰鲧可

尧曰:“鲧为人负命毁族,不可

四岳曰:“等之未有贤于鲧者,愿帝试之。”

于是尧听四岳,用鲧治水

九年而水不息,功用不成

于是帝尧乃求人,更得舜

舜登用,摄行天子之政 巡狩

行视鲧之治水无状

乃殛鲧于羽山以死

天下皆以舜之诛为是

于是舜举鲧子禹 而使续鲧之业】

帝喾晚年,帝尧执政初期,水患已经不可收拾了。

关于这件吞并全人类生存环境的大水,数代国家领导人都非常重视,加紧时间投入人力物力去控制去治理。

但为什么不能如愿以偿呢?

是国家没有出钱出力吗?

当然不是,帝尧执政期间,国家为治水投放了大量人力物力,耗资巨大而无收获,为此导致国库空虚十数年之久,全国人民不得不勒紧裤带过日子。

是谁导致了这一失误,给国家人民造成重大损失呢?

我们再看史文

【当帝尧之时 鸿水滔天

浩浩怀山襄陵 下民其忧

尧求能治水者 群臣四岳皆曰鲧可】

这个【鸿】是个通假字

通洪水的洪

这个【下民】指的是天下苍生,全国人民。

君位居上 民众居下 故曰下民,帝尧渴求治水的贤能人物,朝中的贤臣四岳,向帝尧推荐水利专家鲧,来担当治水的大事。

鲧 有才无德,是四恶集团元凶之一。

因为这个人玩忽职守,治水的工作屡次失败。

在中国历史上,有一个惊人的相似之处,每当大奸臣把持朝政之时,自然界灾难频仍,风雨不时 山崩地裂,

五谷歉收等等,导致人们生活发生困难。

对于眼前洪水滔天的大灾难,圣王帝尧心里有数,朝中出了大奸臣。

因为奸臣把持朝政 排贤嫉能,造成如此的大灾。

而四岳这位忠臣向帝尧,推荐奸臣之一的鲧,实属万不得已。

帝尧起初不愿意用鲧这个人,但如果不用鲧去治水,洪水对大地的吞噬将会更加迅速,两难之际,帝尧无可奈何 只要用了鲧,国家耗费了巨额支出,用了长达九年时间,鲧没有干出优异的成绩来,洪水还像以前那样,几乎与未治理之前没有区别

鲧为什么没有干出成绩呢?

这个人耽于酒色 ,贪污浪费,生活奢靡,结党营私,玩忽职守,最后干砸了差使,给国家造成不可弥补的大损失,帝尧因此下了他的职权,将他拿下大牢,后来帝尧任用虞舜为王位继承人,查出鲧的种种犯罪事实,将他流放到羽山,直到老死没有招见他,对于帝舜处理鲧这个人。

史文记载说

【天下皆以舜之诛为是】

天下大众包括鲧的儿子大禹,对舜处理鲧 没有意见,都赞成帝舜所做是对的,事实证明帝舜确实是对的,杀一儆百之后,朝中的其他奸佞也战战兢兢,不敢明目张胆的造次,虽然严惩了治水不力的鲧,但治水的工作却不能停下,下一任治水的最佳人选是谁呢?

圣王帝舜任人唯贤。

【于是舜举鲧子禹

而使续鲧之业】

在治水失败一事上,帝舜明白 鲧的才能够用,就是心地偏邪,吃亏在这里。

而鲧的儿子大禹,从小跟着父亲在水利部门工作,这位年轻人人品端正 吃苦耐劳,业务纯熟  精通治水,这一切帝舜与帝尧都看在眼里,罢免不争气的父亲,而任用他的儿子,当时在朝中引起很大的争议,很多人都不同意帝舜任用大禹,因为他是鲧的儿子。

但帝舜明察暗访,了解大禹这个人,大禹跟父亲截然不同,他跟随父亲治水的时候,经常规劝父亲以工作为重,不要玩忽职守 导致招来祸殃,有些人通过大禹走鲧的后门,大禹都巧妙回绝,不受他们的贿赂,儿子与父亲截然不同,这是帝舜任用大禹的第一个条件。

而大禹的很多的治水方案,都让内行人看了拍案叫绝,是个治水奇才,品学兼优的难得人选,。

当然这不是帝舜一个人的观点,朝中重臣四岳等人,也看好这个年轻人。

我们看史文

【尧崩,帝舜问四岳曰

“有能成美尧之事者使居官?

皆曰:伯禹为司空,可成美尧之功。”

舜曰:“嗟!然。”命禹

“女平水土,维是勉之。

禹拜稽首,让于契、后稷 皋陶

舜曰:“女其往视尔事矣】

这段史文太史公告诉后人,大禹不是靠走后门投机钻营混迹官场的,他担任司空这个重要职务,完全凭靠自己的真本事,担当起治水大任。

而且干出了举世闻名的大成就,一个人是否能干成大事业,绝不能靠投机钻营。

什么是投机钻营?

是自己德不配位,靠着家族势力占据重要职,或者当人并无能力,靠一时的运气行事,结果都是昙花一现。

人生要靠真本事吃饭,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任何人的运气,有盛必有衰 ,好运过完了,大浪淘沙 自然会被淘汰出局,该受什么挫折,一切还得从头开始,虚假的辉煌是透支人生,日后的苦难更比常人深重。

而靠真本事立足社会,无论在顺逆境界,都经得起考验,关关顺利通过,往后一帆风顺。

【伯禹】就是大禹

古文上这个伯 是大的意思,指弟兄们排行的第一位,家里的老大,大禹的端正人品,与精湛的治水技术闻名遐迩,不但帝舜知道,朝中大臣也很了解他。

虽然如此帝舜用人不搞一言堂,很谦虚,想用大禹,事先普遍征询大臣们的意见,不搞独断专行 。

果然大臣们一致推荐大禹为司空,司空 是个很重要的职位,古代朝中六部门之一,主管水利功臣与住建功臣,握有很大的经济实权,帝舜听从大众的举荐,就任大禹为司空,大禹自己鉴与父亲鲧的前科,非常为难 推辞不受司空之职。

史文如是记载

【禹拜稽首 让于契 后稷 皋陶】

在当时,契、后稷、皋陶,这三位贤臣都是多面手,对治水也有相当的造诣,因此大禹力荐这三位贤人担任司空,免得别人在后面说闲话。

但是这三位贤臣在治水方面能力,确实逊色于大禹,这也是不争的事实,因此帝舜明白大禹的心思,鼓励他说。

【女平水土 维是勉之】

这个女 是通假字 通汝 女的意思,帝舜让他放下精神包袱,甩开膀子干,不要有多余的顾虑。

【女其往视尔事矣】是帝舜对大禹完全信任支持。

【视尔事】是你尽心尽力,就对得起国家与人民了。

我们再看史文

【禹为人敏给克勤 其德不违

其仁可亲,其言可信

声为律,身为度  称以出

亹亹(wěi wěi )穆穆 为纲为纪】

这就是大禹本人,一个德才兼备的大圣贤,担任司空以后,大禹果然不负众望 兢兢业业,成为六部门的模范管理员。

【禹为人敏给克勤】这个敏给 是思维敏捷 办事灵活。

【克勤】是兢兢业业 不摆架子 

事必恭亲 身先士卒 ,对事情认真负责 。

【其德不违】是品行端正 ,事事符合伦理道德。

【其仁可亲】这个仁是心地善良 纯朴厚道。

【可亲】是礼贤下士 平易近人。

【其言可信】是言出必行,不打妄语 不虚假搪塞 ,说话办事一五一十 。

【声为律 身为度】这个声为律的律 是规范。君子一言驷马难追,跟音律一样标准无误 不出差错。

【身为度】的这个度,是社会大众的好榜样,人们言谈当中,总喜欢用一个人做标准。

而时下的大众,都引用大禹为楷模 教化子弟,都让他们学习大禹。

【称以出】这个称 是度量,审时度势 对事物有先见之明,有超前意识。

【出】是行动,处理问题面面俱到。

【亹亹穆穆,为纲为纪】

这个亹亹(wěi wěi )是自强不息

【穆穆】是端正庄严

【为纲为纪】的这个纲与纪,是纲领原则 守纪守法。

人 必须德才兼备,有才无德者,其下场往往很悲惨。

所以在教育方面,伦理道德列举首位,人可以无才 但不能无德,无才有德  他干不出大恶事,平平庸庸一辈子,不至于做出令人痛恨的,给他人造成重大损失的这个后果。

有才无德 造作诸恶更胜一筹,如脱缰的野马,别人阻拦不住。

德才兼备 则是圣贤,必定成就一番伟业,大禹不就是例子吗。

这段史文是太史公对大禹的人格评价,也是鼓励后人学习大禹,这样的优秀人物,不偏不歧 走好自己的人生之路,做人要有标准,学习圣贤做圣人,是每个人都必须力行的任务。

无论我们身处哪个社会阶层,日常的行为 身口意三业,都要以圣人为标准。

印度释迦氏说得好,善护身业 不失律仪,善护口业 不讥他过,善护意业 清净无染,能够把握好自己身口意三业,诸恶不作  众善奉行的人,就是圣贤。

我们学习就要学圣贤的行持,德才兼备是我们立足社会的根本,没有道德做基础,你向后的前途如何。

鲧的命运就是反面教材,鲧与禹 父子两人,一个有才无德 一个德才兼备,因此有了两个完全不同的结局。

人生都有逆境,而德才兼备者,他会很快扭转逆境 峰回路转。

相反我们亲眼看到历史上,很多地位显赫的重量级人物,包括君王,命运急转向下者不计其数,将自己的一手好牌打得稀烂,这就是失去道德底线以后的必然结局。

大禹的一生艰苦卓绝 善始善终,一生能做到善始善终的人,实在不容易。

而为人生立于不败之地保驾护航的,就是圣贤教育,我们要时时刻刻修养道德 ,提高素质 向圣贤看齐。

【禹乃遂与益 后稷奉帝命

命诸侯百姓兴人徒以傅土

行山表木,定高山大川】

这是大禹奉旨开始治水的工作,贤臣益与后稷 是他的助手,摆在他们面前的工作非常的艰苦,浩浩荡荡的洪水肆虐在全国各地,要将这些洪水引归黄河长江的支流,就要在原始森林开辟山路,还要住在毒蛇猛兽经常出没的地方,一住就是一年几个月。

施工的过程中,大禹经常遇到野兽的袭击,多次差点丢了性命,万事开头难,大禹与益还有后稷,更有跟随他们在后面民夫等众,一行人吃尽了苦头,好在上下一心,领导与广大民夫一起吃住,餐风宿露 披星戴月 忘我的工作着,就算在艰苦的奋斗以后,理出来治水的头绪。

我们看【命诸侯百姓兴人徒以傅土】

这个诸侯 是各地方的领导人,在某地兴修水利工程 疏导患水,首先要与地方首领密切配合。

【百姓】是下苦力筑坝堤开渠道的民夫

【这个兴人】是征招民夫

【徒以傅土】这个徒 是人力劳动

傅土是搬运材料,在当时修筑坝堤的土石,要人工扛抬到工地上 很费力气,挖掘河渠的泥土,也要人工一点一点转运出去,没有一样轻松活。

而且在野外的工程,还要看老天爷的脸色 靠天吃饭,赶在大风大雨前面干完工程,与时间去赛跑,工事紧要关头,三军将领与地方官员一齐出动,大禹自己亲临指挥。出力流汗 操心劳神 昼夜不宁。

【行山】是将大山开出道路

【表木】是就地取材,砍伐山上的树木作建筑材料。

【定高山大川】是围绕着疏导洪水的需要,将高的地方加固,低洼的地方开凿渠道,让洪水顺着山势,顺利排放到大海中去,如此艰苦的疏导工程,遍及全国各地,这一处工程刚刚圆满,大禹与工程队员们打起行李,又到另一处去,长年跋涉 不胜辛苦,很多人干不下去,偷偷跑掉躲起来了,从此以后 再不敢露面,但大禹却坚持到底。

【禹伤先人父鲧功之不成受诛

乃劳身焦思 居外十三年

过家门不敢入】

大禹不但坚持到底,而且精进努力到底,没有退缩。

大禹是个明白人,知道帝尧让他担任司空之职,主管治水 是对他最大的信任,自从他的父亲鲧 ,因玩忽职守  贪污浪费,阴谋叛乱被尧舜二帝贬为庶人,发配边关以后,大禹与家庭成员,上期笼罩在阴暗当中抬不起头来,人们提到四恶的后代 义愤填膺,大禹与他的众兄弟走在街道上,经常被人追打,人们听说他们是鲧的儿子

不问原由 辱骂不休。

而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之下,帝舜竟然让他担任司空。

我们可想而知,大禹对帝舜有多么的感恩,他本来就是圣贤,不幸生在鲧的家庭,跟着父亲背够了黑锅。好不容易有了出头之日,是全家人做梦都不敢想象的,大禹上任那天,他的生母亲自送他到任所,一路肺腑之言 让他精忠报国,所以大禹对治水工作非常敬业,以报帝舜对他的如山重恩。

【禹伤先人父鲧功之不成受诛

乃劳身焦思】

这作何解释呢?

今天时间到了 谢谢大家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填写信息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