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讲记-第46集

慧利 2022年6月14日19:37:41
评论
261

视频第一次播放可能缓冲时间稍微有点长,请耐心等待。

诸位老师 诸位同学 大家好,我们今天继续探讨史记之夏本纪。

『东渐于海 西被于流沙

朔、南暨,声教讫于四海

于是帝锡禹玄圭

以告成功于天下

天下于是太賓士

皋陶作士以理民

帝舜朝 禹、伯夷

皋陶相与语帝前

皋陶述其谋曰

信其道德,谋明辅和』

用五服制度管理天下,符合当时的国情,制度公诸于世,没有人反对,朝廷对外民族也示好,因此边界安宁,在洪水治理以后的短短数年,中原文化经济方方面面,都迅速的强大起来,其疆域版图。

史文记载说

『东渐于海 西被于流沙』

这个『海』就是现在的勃海,黄海 东海 南海。四大海洋还有台湾海峡。

早在上古时期,就属于中国的版图,其历史之悠久,太史公的祖上在五帝时期就是史官,他当然不会记错,这是一些最基础的历史知识,与地理知识,作为专业的史学专家,太史公他不会在这方面出差错。

『西被于流沙』的这个『被』

是边界到达了流沙

这个『流沙』就是广袤的西部大沙漠地带,今天的新疆各地。

我们再《西游记》上看到有一个主人公,唐僧的三徒弟沙和尚,他就是流沙河人。

这个流沙河,是沙漠当中的一股清流,非常的珍贵 ,沙僧曾经掌管流沙河,权位不小。

少数民族承恩大禹治水的功绩,愿意服从中原管理与领导,愿意接受圣贤法化。

『朔、南暨』的这个『朔(shuo)』是北方,南北两方 泛指全国各地。

这个『暨』是安妥,南北安稳 四海和谐,朝廷政治清明,形势一片大好,工业农业在稳定的社会环境下,蓬勃生长,所以物产丰富的中原大地,当时非常的富饶。

『声教讫于四海』的这个『声教』

是中原文明的教化遍及全国各地,人民的思想素质空前提高,以帝舜为代表的圣王,德治天下 天下宾从,人类需要圣贤教育,没有圣教 我们都是盲人,跌下万丈深渊还不知为什么,没有圣教的地方,必然灾难频仍,人们尝到落实伦理道德的好处,这就是盲人见到了光明,从此以后不再迷失。

大禹治水,不只是解决了天下的水灾,而且将圣贤教育普及到,东南西北各各少数民族地区,给蛮荒大众注进新的血液,让他们走进人类文明,懂得伦理道德,这是大禹不可磨灭的功德。

『于是帝锡禹玄圭 以告成功于天下』

大禹不是个热衷功名的人,在全国人民的赞美声中,他几乎没有表现自己,就象当年治水一样,继续埋头苦干,不说空话不说套话,更没有居功自傲,要求帝舜给他加官进爵,但他在朝中的身份地位,无人能及,帝舜内定大禹为接班人,这是人人皆知的事。

『帝锡禹玄圭』 这个『锡』 

我们现在读着『锡』

古代把他读着『赐』

通辈字旁的这个赐

『帝』是帝舜

帝舜恩赐大禹玄圭,是什么意思呢?

有什么意义呢?

是给于他最高的荣誉与权利,有玄圭在手,上可打三宫六院,下可打文武百官,几乎跟当朝皇帝的权利等齐。

『圭』就是笏板

『玄圭』是用黑玉材料做成的圭

这个黑玉在当时非常的名贵,普通臣子上朝带着笏板,或者是象牙的,或者是其他材料的。

唯独这个『玄圭』最为珍贵。

那这个臣子上朝带这个笏板,表什么呢?

表严于律己 互相鞭策。

『而玄圭』是特殊身份的臣工所有

我们在《宋史》上看到,有位八贤王,他手里所拿的就是玄圭,八贤王的权利很大,我们在宋史上看到,他几乎与当朝皇帝平起平坐。

『以告成功于天下』的这个『成功』

单单是治水的功绩吗?

这样理解就很片面了,浩大的治水工程,是对大禹的综合考验,没有高尚的道德,高度的智慧,端正的人品,坚强的毅力,广阔的胸怀,对天下苍生的热爱,谁能德感天地,完成治水工程呢。

在上古时期没有起重机 挖掘机,与现代化的运输工具,就靠众人的双手,一把锹 两只筐,将九州淤塞一铲一铲清理开,我们现在几乎无法想象,治水的成功,也就是大禹系列考试的满分,他有资格治理天下,继承帝位。

『天下于是太賓士』

这个『太賓士』是封赏重用天下贤士

对当年协助大禹治水的这班贤臣,帝舜尤为重视,这些人都吃了无数的苦,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干出了大成就,参与协助治水的后稷与益,帝舜对他们受封最重,这两位贤臣跟随大禹,吃苦耐劳 成就非凡,帝舜对他们的厚封,朝中大臣们也都心平气和,没有人嫉妒的,满朝文武对帝舜恩赐大禹玄圭一事,也表示拥护,人民群众欢欣鼓舞,为国家有了贤能的储君而感到庆幸,有了贤能的国君,人民将有好日子过了,老百姓盼着圣王出现,如同暗夜中盼望温暖的阳光一样。

『皋陶作士以理民』这帝舜赐给大禹玄圭以后,也重用了贤臣皋陶,作士以理民,前面我们已经探讨过了,贤臣皋陶一身数职,担负着公安部,司法部 国防部的重大责任,在朝中举足轻重。

在位期间皋陶尽职尽责,对国家人民一片赤诚,是朝中的重量级人物,对于民间发生的行事案件与民事案件,还有人民群众的思想动态,皋陶掌握第一手资料,帝舜重用皋陶,皋陶不负帝舜。

这里的『皋陶作士以理民』 

是他配合大禹协调边关,划分五服等事,成就了大禹治水的功绩,八贤八楷这班老臣,都是一心为国的大贤,大禹治水成功,离不开他们的鼎力相助。

『帝舜朝。禹、伯夷

皋陶相与语帝前』

这个『朝』是帝舜上朝处理国家大事,这一时期的国家大事是什么?

我们看 禹  是未来的国君,伯夷 是教育部长 ,皋陶 更是责任重大,禹   伯夷 皋陶 ,组成临时的三人组,与帝舜商量立储之事,还有其他的事情。

虽然大禹当时是大众心目中的继承人,但是帝舜还没有明说,大家只是心里知道,还没有明确下来。

帝舜有一个儿子,太子叫做商均,这个商均很不才,储君没有定下来,还是没有着落。

而且国家最近暴露出的一些新问题,也迫在眉睫 需要解决。

这三人组就围绕着,还有新出现的一些问题,率领着满朝文武,给帝舜一起商讨,洪水退去以后,国家的疆域拓展,这时候人口增长非常的迅猛,人民富裕了,要紧的是提高全民素质。

『相与语帝前』是与帝舜商量

关于全民教化的问题,是人民的物质生活富强以后,迫切要做的事情,教育跟不上,富裕的生活环境,就会滋生大众的腐败与贪婪,引发国家动乱,作为司法部门的领导人,皋陶锐敏的发现,近来的民事刑事案件中,涉及黄赌毒这类案件在频繁发生,赌博与邪淫在民间抬头迅速,这是个危险的信号,必须将它消灭在萌芽状态,不能任其生长。

教育部长伯夷也发现,现在的年轻人开始比吃比穿比玩,进取之心大大的降低,而民间的色情事件则人民茶余饭后,津津乐道的话题。

大禹本人也发现,众臣子曾经务实工作的精神,有所懈怠,大家热衷于获美得宝,沉溺酒色,这一切都是危险的信号,到了需要纠正的时候。

而这些社会现象,帝舜本人有没有觉察到呢?

圣王当然知道,只是圣王有涵养,

能包容大众罢了,大禹 伯夷与皋陶,当着全体臣工的面向帝舜,上奏这些问题的时候,朝中的正义力量深有感触,应声符合,帝舜顺水推舟,广泛征求大众的意见,如何能纠正这一风气,皋陶深思熟虑以后,代表大众说。

『信其道德,谋明辅和』

这个『信其道德』

是要相信大众都有善根,都想学好,

确实是这样,印度释迦氏成道之后,慧眼观察一切众生,感慨万千的说,

博地众生都有跟我释迦摩尼,一样的美德与智慧,只可惜没有人教化他,他不知道何为对何为错,迷惑颠倒,落在现在的可怜境地。

因此释迦氏振奋精神,讲经说法,孜孜不倦的教化大众,告诉我们何为是 何为非 ,何事当为 何事不当为,指引众生诸恶莫作 众善奉行,清净身心 成圣成贤,聆听释迦氏讲经说法之后的众生,按照佛陀所指导的方向进取,果然烦恼顿消 心地清凉,超凡入圣,谋明辅和的这个谋明,是善巧方便引导社会大众出离昏昧,走向光明 。

『辅和』

是协助天子一起振兴国家,皋陶虽然不是帝王,但皋陶也是数一数二的圣人,深知引领大众出离烦恼的妙法,当政者要积极表彰有德行的人,提倡温良恭俭让,仁义礼智信,让人民深知遵守伦理道德的重要性,各级领导要以身作则,带头学圣学贤,就会扭转当下的局势。

『禹曰:然,如何?

皋陶曰:于!慎其身修

思长,敦序九族,众明高翼

近可远在已』

对于皋陶的

『信其道德 谋明辅和』大禹非常赞同,是的 民众素质的优劣,取决于当政者 ,君如父 民如子,孩子出现问题,大人要及时疏导。

我们在数千年历史上,看到一个几乎类同的可怕现象,当一个王朝处于鼎盛之际,正是急速下滑的开始,原因是什么?

就是大禹,伯夷与皋陶发现的这些问题,没有得到及时纠错,最后酿成大患,治理国家与治病救人一样,发现疾病要及时的治疗,不能让小病日积月累成为不治之症。

『禹曰:然,如何』?

意思是说 皋陶你说的很对,但该从何下手纠正这股不良之风呢?

『皋陶曰:于!慎其身修思长,敦序九族。

众明高翼,近可远在已』

这个『于』是个感叹词 通吁。

『慎其身修』的这个『身修』

就是修身,从自身做起,要教化别人,你必须自己做到,自己做不到,口号喊得再高,人家不听你的。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由小到大 件件事情做好,修身就是端正个人的身口意三业,我们看皋陶说的很现实,要想扭转社会上的这股不良风气,先从自身做起,把自己的家族成员管理好,人人都把自己身形端正了。

家庭成员都做到了论理道德齐备,社会风气自然端正,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身修好了 家齐了,天下自然平。

我们说说端正身口意三业,印度释迦氏教育弟子。

善护口业,不讥他过

善护身业,不失律仪

善护意业,清净无染

我们先说善护口业 不讥他过,这个口为祸福之门,一句好话三冬暖,话不投机六月寒,语言艺术代表一个人的修养,是每个人必须时刻警惕的,有修养的人,绝不会恶口两舌,说无益的语言。

所说的都是必须要说的,开口有益的话,我们看看生活中的矛盾,主要都是语言不当惹出的麻烦,所以说任何一句话,要字斟句酌 ,这些是非话,揭人隐私的话,伤人心的话 ,刺激人的话都不要说,就算对自己的仇敌,说话都要客气。

更要讲究艺术,印度释迦氏将一切,无益的话 有害的话,叫做妄语 ,犯妄语戒者,那可不得了,要下拔舌地狱遭受极大苦难的。

自古到今 因言语不当,招来杀身之祸的例子不胜枚举,学会说好话,隐人恶 扬人善,只说人的好 不提人的过。

这样的人他的心胸堪比圣人,修身的第一步,就是善护口业,提高语言艺术。

我们再探讨善护身业,不失律仪 ,身业 是身体的行动,行住坐卧处理一些事情,身体既可以做出无量功德,也会造下滔天罪业,

身行端正的标准是什么?

释迦氏说得好。

一、不杀生  二、不偷盗 

三、不邪淫  四、不妄语

五、不饮酒 等等等等

行为处事要符合人伦道德,要将吉祥与如意带给其他人,天地父母赋予我们的身体,是让我们修心养性,成圣成贤的。

中国人世世代代提倡孝道,孝道的真正意义,是断一切恶 修一切善,这样才对得起父母给予我们的血肉之躯。

《弟子规》曰:身有伤,怡亲忧 德有伤 怡亲羞,造作杀盗淫妄三恶,是对父母的大不孝。

杀 是杀害一切无辜的生命,

盗 不光指偷盗。。

还包括贪污腐败 欺骗等等。

用非法手段获取来路不明的钱物。都在盗的范围,邪淫 是对社会公德的不遵守,身形放荡,引发无数是非血案。

色字头上一把刀,把握好当人不造作此三项大恶,就是修身。

我们再说善护口业,

善护意业 善护身业的好处,最后是善护意业 清净无染。

意业是什么?

就是我们大脑在思考什么,我们的大脑在不停的运动,一个接一个的念头是善念,还是恶念,自己的心里最清楚,念头的好与恶,是身体行动的指南,大脑是人的司令部,意识形态不干净,满脑子都是坏念头,身口二业肯定不会端正,对自己的起心动念要谨慎小心,让恶念及时转为正念,做到防微杜渐,不给诸恶钻空子。

能用释迦氏,所说的这三项标准严于律己,无论处在什么境界都会平安无事,屹立不倒,为一切大众所赞颂。

『思长,敦序九族』

这个『思长』是见利思义不为利益牺牲道德,

『敦序九族』是团结家庭,鼓励引导全家人学习圣贤。

『九族』是古代社会的大家族,四世同堂不分家,能将如此大家族统领好,与治理国家几乎相同,族长与国君 一样责任重大,那用什么来团结一个大家族,治理好一个大家庭呢?

今天时间到了 谢谢大家

我们明天接着探讨

历史上的今天
6月
14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填写信息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