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第一次播放可能缓冲时间稍微有点长,请耐心等待。
诸位老师 诸位同学 大家好
我们今天继续探讨史记之周本纪
『初,管、蔡畔周
周公讨之,三年而毕定
故初作《大诰》次作《微子之命》
次《归禾》,次《嘉禾》
次《康诰》《酒诰》
《梓材》 其事在周公之篇』
这是一篇倒叙文,向后人展示了一位圣贤的处世态度与对臣工 子弟的真诚训诫,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不能离开伦理道德,当初管(姬鲜)蔡(姬度)叛周,引发了全国上下极度的恐慌与愤慨,同时也引发了人民思想的混乱,人民思想的混乱原因是什么呢?
周武王处世如此仁慈,为什么自己的兄弟还要发动叛乱呢?
武王安抚前商遗民 关怀备至,可武庚禄父为什么恩将仇报?伦理道德到底能不能感化恶人?
社会发展的动力到底靠武力,还是靠伦理道德?
存着这个疑点当时社会上种种的议论
在大街小巷广泛的宣传,别有用心的人抓住这个机会,就到处的给人家说,人不能做好事 善心行不得 ,针对民众思想体系的混乱,周公给于明确的答复,坚持仁政治国,坚守伦理道德,建立社会教育的统一标准,不能因为一点小事就怀疑祖训
『周公讨之,三年而毕定』
周王朝平叛三监之乱用了三年时间
『故初作《大诰》 次作《微子之命》』
这是周公向天下大众作出的圣贤报告
《大诰》的内容
是向天下人民说明了朝廷出兵讨伐三监的理由是什么,给天下人一个交代。
也是周公挂帅出征讨伐三监的檄文
国家发动战争,必须让人民心服口服,人民子弟兵奔赴前线流血牺牲,这非同儿戏,这些士兵是母亲的儿子
家庭的顶梁柱,社会上的重要劳动力。
作为国家领导人 冒然出兵,以人民的生命为儿戏,说得过去吗?
兴不义之师 ,政府一旦失信于人民,国家政权必定土崩瓦解,一个国家 轻易不能动用武力,所谓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出兵打仗,属万不得已。
三监之乱 给人民带来深重苦难 不得不伐,而这场战争是全国人民支持拥护的。
《微子之命》是成王诛杀禄父以后,朝廷还继续以殷人治殷,并没有夺去前商人民的治理权,只不过将禄父位置换了前商王子微子当家,对禄父身后事处理得有仁有义,前商的遗民对周公诛杀禄父之事也就没有话说。
『次《归禾》 次《嘉禾》』
是周公歌颂了成王兄弟以天下苍生为重的大公无私精神,
『次《康诰》《酒诰》』
这个《康诰》的『康』
即卫康叔姬封,即卫康叔姬封是何许人也?
是武王十兄弟当中最小的一位,可能他的年龄跟武王的儿子成王差不多,成王将他的小叔父姬康封在三监原来的位次,协助微子治理殷人,姬封虽然年轻 但很具正见,当年姬鲜姬度姬霍(三监)拉笼他入伙造反,他坚决反对 成王平叛三监,他的小叔父姬封一马当先,大义灭亲 积极响应,在评判三监之乱的时候姬封是一位功臣
姬封上任的时候,兄长周公语重心长的嘱咐他:你年龄还小,一定要尊重微子大人与箕子大人,他们两位都是有学问有道德的大贤,千万不能因为你是当今王叔,就凌驾他们,我们姬姓从来不做失道之事,你们三位齐心协力,殷人则规矩行事社会将安稳平定,《酒诰》 则是周公担忧幼弟姬封正当英年,劝告他勿要迷于酒色。
关于饮酒,圣人周公给后人说,酒不能多饮,也不能常饮,虽然周王朝没有出禁酒令,但国家规定,饮酒只能在年节时与祭祀祖先的聚会上,还有重大庆典。
国君招待诸侯的宴会上,平常日子不允许喝酒,为什么圣贤如此禁戒酒呢?
周公说 贪酒的人肯定好色,好色的人肯定道德沦丧,纣王就是活的教材
纣的酒池肉林,成为酒色促人堕落的千古罪证,我们今天听到周公的《酒诰》,不能不小心。
关于酒,印度释迦氏教化弟子,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将酒列为禁戒当中,古人对酒的认识很深刻。
而周公《酒诰》一文,正是圣贤文章。
《梓材》 是周公给姬封提出的治国策略
提高全民素质,不能忽略教好每一位国民,成材的树,要园丁辛勤的护持
人人皆可成圣贤,《尚书——周篇》,以周公旦的文章称著。
因为里面都是金玉篇章,对后世的影响之深不可磨灭,因此太史公在这里特别说:
『其事在周公之篇』
这些作品是圣人周公的传世之作,人类文化宝库的明珠,周公是中国人公认的大圣人,他的文章就是铁证,因此太史公在这里特别说。『其事在周公之篇』
『周公行政七年,成王长
周公反政成王
北面就群臣之位』这做何解释呢?
中国人民常说,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周成王登基时年仅十四岁,根本无法独立行政,周公受尽千辛万苦将他培养了七年,在这七年时间当中,猜测怀疑周公的人绝不限姬鲜 姬度之流,太多了。
周公忍辱负重,忍受着别人的闲言碎语与异样的目光,兢兢业业 忠心耿耿
做到了无愧于国家人民,殷商如果没有伊尹,西周如果没有周公,人民不敢想象,商周王朝是否能够运转下去,后世尊伊尹与周公为圣人,人家担当的起 名副其实。
时间推移到今天,后人从他们的文章能看人家的高素养高品质 ,教后人断恶修善,遵守伦理道德,他们两位带头做到了。
我们再说『周公行政七年,成王长』
成王年幼的这些人,周公可以说是既当臣子也当天子,肩上扛着两副担子
由周公一手培养起来的成王,是一位卓越的政治家 经济家 思想家,继文王与武王之后又一位大圣贤领导。
『周公行政七年,成王长』
这个『长』是成王长大成人了,能够自力了,当年的弱少年经过七年的自强不息,在他二十一岁这年,成为出色的人物周公行政这四个字,是代成王处理国政,每到上朝 年幼的成王敷座,周公站在他身边一起与群臣议事,下面的两班文武不能越次,这符合君臣的礼节。
『周公反政成王』的这个『反』
是个通假字 通返 返回的意思,成王年过二十,比之从前更锐敏更为仁慧
周公非常欣悦,这位二十出头的年轻人处理问题老练稳重,很具父亲武王的风度,能够独当一面。
对于叔父周公很尊重,办事知道轻重缓急,周公终于松了一口气,看到成王能够独立了,周公做得很明白也很及时,选择好合适的机会,他说服成王 将政权交给成王,从此以后君臣上朝一事,他不再站在侄儿成王的身后,而是退下去了,退到朝般当中。
『北面就群臣之位』
是周公下站在朝班当中,与其他的臣子站成一排,共同朝拜事奉成王,做到了善始善终有始有终,这时候说闲话的人都很愧疚,我们原以为周公挟天子而令诸侯,没想到人家根本没有这个心,周公姬旦大公无私,根本没有纂位的意思,与姬鲜姬度天壤之别。
真是圣人气度,这是周公的为人处世
辛辛苦苦七年时间,受人难受 行人难行,给后人做出了好样子。
『成王在丰 使召公复营洛邑
如武王之意』
这个『在丰』是成王当时在国都丰邑(西安一带)。
『使召公复营洛邑』
『召公』即,姬奭(shi)
与武王、周公同辈人,同时这位召公
也是成王之太傅,一位大贤,国家经济稳定发展,国库有了余钱以后,成王着手建设洛邑(洛阳),为什么武王与成王都注重洛邑的建造呢?
洛邑是当时的第二国都,国家的政治经济中心,武王住世当年已经动工,后来因三监之乱被迫停建,夏、商王朝在洛邑一代建都数十朝
洛邑一旦有丰富的文化遗产与经济基础,到今天郑州、洛阳是全国各地的交通枢纽中心地,全国各地的列车都要经过郑州站。
在当时建都洛邑,具有很深远的政治意义。
武王当年不忍心激化与前商民众的矛盾 ,对于洛邑的建设采取移民政策,在洛邑附近开辟了新城,驻扎政府机关,避免触动当时旧贵族的利益,国家政权刚刚建立,安定团结为第一要素,时过境迁 十数年过去以后,营建第二京都洛邑,国家有了经济力量,洛邑建设是国家重点工程,出不得大的差错,成王派遣全国人民信任的贤臣召公奭担任工程主建官,完成父亲武王生前的大愿,洛邑一日不建,南方政权则一日不稳,召公奭知道其中的妙理。
『周公复卜申视 卒营筑
居九鼎焉』
为了让新的洛邑更具合理性科学性
周公与召公会集天下的能工巧匠与一流的建筑师,反复斟酌商讨策划衡量
将洛邑建筑工程当时世界性的超级工程,洛邑的建筑也一帆风顺。
『居九鼎焉』古代帝王造鼎
表信誉 周公将九鼎安置在洛邑,表洛邑从此以后全盘接受周王朝的管理,外来势力不得干预。
『曰:此天下之中
四方入贡道里均』
这个『天下之中』
我们刚才已经说了,当时河南洛阳一代是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四方入贡道里均』
是什么意思呢?
今天时间到了 谢谢大家
我们明天接着探讨。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