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藏菩萨本愿经卷中
阎罗王众赞叹品第八
【忽逢迷人,欲进险道。而语之言:咄哉男子,为何事故,而入此路?有何异术,能制诸毒?是迷路人,忽闻是语,方知险道,即便退步,求出此路。是善知识提携接手,引出险道,免诸恶毒,至于好道,令得安乐。而语之言:咄哉迷人,自今以后,勿履是道。此路入者,卒难得出,复损性命。是迷路人,亦生感重。临别之时,知识又言:若见亲知,及诸路人,若男若女,言于此路多诸毒恶,丧失性命。无令是众,自取其死。】
为何事故,而入此路,有何异术,能制诸毒?是诸佛对我们的当头棒喝:不求带业往生极乐世界,你有多大能耐修成佛果?文殊普贤这类顶级人物还以求生极乐世界、面见阿弥陀佛为大愿,我们不自量力,刚进佛门,八字没一撇就靠自力拼搏,这叫作鸡蛋碰石头,学佛不成,反堕三恶道,藕益大师将这种人叫作通儒禅客。 通儒,是他自封大通家,儒释道三教都懂,知识面好像很宽广,真的宽广吗?一知半解,贪多嚼不烂!这种人往往很骄傲,看不起老实念佛的人。
他外强中干,根本经不起财色名利的诱惑,五戒不持,不专不精,肯定修不出成就,那能脱离险道呢。禅客,就是狂禅。这些人修禅宗,修得脱离了现实:排斥一切诸相、更排斥极乐世界,口口声声怕极乐世界的诸相污染了自己,有的甚至念佛一句,漱口三日,将净土一法远远抛开。《华严经》是历代学人共同认可的经中之王,华严世界是什么?华藏世界。华藏世界的概念又是什么?华藏世界共有二十层,其中娑婆世界与极乐世界都包括在华藏世界的范围,由此,我们就知道华藏世界之大。华藏世界的教主是毗卢遮那佛,毗卢遮那,译作中文的意思是遍一切处,表华藏世界包容甚广。在我们想来,如此大的世界范围,那里面的大菩萨一定很多,是不是有比极乐世界更为殊胜的佛国土、比念佛求生极乐世界更妙的办法?
但我们看看《华严经》最后的结局,华藏世界的四十一品学人,都被普贤菩萨导归极乐世界了,毗卢遮那佛并没有反对普贤菩萨这样作,就说明我们以前探讨的是对的:十方诸佛都劝有缘大众念佛往生极乐世界,净土一法,是84000法门当中的首选。即便等觉菩萨破除残留的生相无明,还要借助极乐世界的良好条件!由华藏世界推及到尽虚空遍法界,净土念佛一法,是诸佛说法的秘要、核心。佛家的84000法门,到最后都以临终十念求生极乐世界为圆满,我们如何敢胆大妄为抛弃极乐世界呢!
狂禅不愿意着极乐世界的相,但他却着了娑婆乱世的相,被污染得面目全非还不知道为什么。这些人就是佛在这里喝斥的有何异术,能制诸毒?没有本事还要硬充好汉,结果被人家打得落花流水、狼狈逃窜。【是迷路人,忽闻是语,方知险道,即便退步,求出此路。】我们如果虚心念佛、精严持戒,一心一意求生极乐世界,就是大彻大悟了。无数修行人迟迟修不成功,就是忽略了净土妙法。忽闻是语,方知险道,是觉悟了,停止造诸恶业,愿意持戒修善。
即便退步,求出此路,这个退步,是从恶处却步,反转回来走向善道。求出是路,是求善知识给他指点安全道路,让他避免邪毒的危害。佛陀兴世说法,给我们说了何事当为、何事不当为,老实听佛的话,就会逢凶化吉遇难成祥。杀盗淫妄是危险、五欲六尘是危险、财色名利是危险,贪嗔痴慢是危险。。。。。。无论我们修那个法门,都要将这些烦恼转为正能量,如此,就是修出了真成绩。
【是善知识提携接手,引出险道,免诸恶毒,至于好道,令得安乐。】众生有求,佛有应。善知识提携接手,就是将修行的理论方法和盘托出奉献给众生。我们只要如理如法的修行,往后肯定一帆风顺,为什么?善感善。既然自己发愿学佛,诸恶不作,众善奉行,五戒,持一条,身边就有五位护法善神,五条都持到,就有二十五位护法善神,恶神如何能靠近?人有善念,天必知之。佛家的五戒,既是除恶,也是修善,五恶是毒。《楞严经》上,佛说:四心不除,尘不可出。四心,就是杀盗淫妄之心。这四心没有了,轮回就出去了,引出险道,就是自觉自愿作到严持戒律,念佛求生极乐世界。今天时间到了,谢谢大家,我们明天接着探讨,阿弥陀佛。《地藏经》讲记第一百二十六集,二0二四年四月六日。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