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经》卷六
【阿难!又复世界六道众生,其心不偷,则不随其生死相续。汝修三昧,本出尘劳,偷心不除,尘不可出。纵有多智,禅定现前 ,如不断偷,必落邪道:上品精灵,中品妖魅,下品邪人,诸魅所著。彼等群邪,亦有徒众,各各自谓成无上道】。
佛教众生断淫断贪之后,接着让我们断偷。这个偷,即偷盗,将不属于自己的财物非法占有。偷偷摸摸,暗室亏心,作见不得人的事,给他人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酿成种种人间悲剧,其罪恶不可饶恕。
偷盗,能不能致富?不能!偷盗的果报是贫穷,绝无因偷而富之事。每个人命中享受的财用,都有定数,不会因你手段高明、善于敛财而增加,也不会因你乐善好施、扶贫帮困而减少!前者将大幅度的削减你的寿算,后者却在增加命数里本来没有的福寿!财富因施而得。对于财富的不同用法,其结果是一个越来越贫困,另一个越来越富有。贫者因施而富,富者因施而贵。这是佛圣教给我们正确利用财富的妙法,万万不可贪图份外之财,那要给当人招来祸患的。
偷,就是贪图份外之财,用不择手段或偷、或骗、或贪污、或敲诈勒索等等,都属偷的范围。偷盗的行为,首先污染了自己的心地,增长了当人的贪心,从根本上为自己种了下三途的苦因,受苦报,只是迟早而已。
因此,佛说:【又复世界六道众生,其心不偷,则不随其生死相续】。这句经文很现实,一语道破了轮回的原因:杀生偿命,欠债还钱!犯有偷盗行为者,一系列债务,已经牢牢捆定了他,他无法从六道突破出去,只能随业流转,用种种方式尝还债务,一分一厘少不了,偷的越多,还的时间越长!不择手段得来的财富,不过给人家暂时保存而已,自己根本不得受用,偷盗是最愚蠢的行为,聪明反被聪明误,尝还的时候,还要加上利息,你看麻烦不麻烦!
又复世界六道众生,是佛针对一切众生说法,修行者与不修行者、学佛或学习其他圣教,这一准则都不能违反。其心不偷,是本本分分,心地纯正,没有沾别人便宜的念头。大盗是由小偷慢慢成就的,大错也是由小错不改日积月累的。所以,佛在这里让我们首先断偷的念头: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偷的习气惯不得。一个孩子,他开始背着大人偷一块糖,大人笑笑不以为是,孩子认为偷东西无所谓,接下来他就胆大起来:偷一毛钱、一元钱,胆子越来越大。走上社会以后,得手的机会成熟了,他就敢贪污腐败,窃国夺位,干出惊人偷盗行为!这都是点点滴滴形成的,偷盗的毛病惯不得。
明白了偷盗不但不能致富,而且果招贫贱祸殃,我们就死尽偷心,不动偷盗的念头,更不会猎取份外之财,本本分分靠勤劳生产财富,如此,则不随其生死相续,无债一身轻!沉重的债务压在肩上,很累的,没有喘息的机会。周围都是讨债的,你能安宁吗!不还债,人家就不放过你!就算诸佛菩萨出面替你调解,也要你真心诚意悔改才有用!既不愿意悔过自新,也不愿意尝还债务,还不想接受恶报,世界上那有这样的事情!
【汝修三昧,本出尘劳,偷心不除,尘不可出】。这个汝修三昧,是我们用84000法门修行,远离尘劳,断尽偷习。不戒偷业,与修心养性180度的大背离,如何能超凡脱俗、成圣成贤?我们见过那个圣贤有偷盗行为?佛菩萨示现在世间,呕心沥血为众生服务,那有个贪污腐败的佛菩萨、发动战争略夺他国的圣贤?或者小偷小摸、混迹市场的毛贼君子?没有的。
圣人光明正大,胸怀磊落。我们学圣学贤,就学这个好样子。圣贤绝无盗淫妄之事!干干净净,端端正正。
【纵有多智,禅定现前 ,如不断偷,必落邪道】。心术不正,满脑子贪污腐败的念头,总想拥有世界上最多的财富,看你福有几何!福高一寸折死人,心机用尽也枉然!这个纵有多智,其实是他没有智慧!他的所谓多智,是王熙凤之流的机关算尽太聪明!王熙凤这个人确实很聪明能干,判词上赞叹她说:凡鸟却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她思维敏捷,能言善辩,察言观色,见机行事,左右逢源,八面玲珑,看起来多才多智,深得老一辈领导人所喜爱。可是,后来的结果事与愿违,就坏在一个偷心未除上!具体如何说呢?今天时间到了,谢谢大家,我们明天接着探讨,阿弥陀佛。《楞严经》讲记第四一一集,二0二三年四月二日。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