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藏经第150集

慧利 2024年5月5日07:25:34
评论
164

地藏菩萨本愿经卷下 校量布施功德缘品第十 【复次地藏,未来世中,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遇大乘经典,或听闻一偈一句,发殷重心,赞叹恭敬,布施供养。是人获大果报,无量无边。若能回向法界,其福不可为喻。】 诸供养众,法供养最。诸佛住世也罢、地藏菩萨主法也罢,目的都是让众生觉悟回头,早日了脱生死轮回,弘法利生是佛菩萨住世的第一要务。我们有能力讲说佛经者,就随缘讲说、没有能力,见到人与动物念句阿弥陀佛,也很好。佛说,无论在什么时候,只要众生能闻到佛菩萨名号与听到诸经教诲,都有不可思议的好果报。遇大乘经典,或听闻一偈一句, 到底有多大的作用?那我们看看禅宗六祖能大师出家修行的缘分就明白一偈一句的重要性。 六祖未出家时是个砍柴的樵夫,从未接触过佛法,但某一次,他隔窗听到有人读颂《金刚经》,读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这一句,六祖当下大悟,万缘放下,从世间法解脱出来、萌生了出家修道的念头。这位颂经的居士也积极成就他,给了他十两银子作为赡养老母亲的费用,成就他出家修道。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这句经到底有多大的力量?对缘熟的人来说,他不需要大经大论反复解说,一句话就能开发他的智慧,让他断掉最后的牵缠。 应无所住,是凡所有相都是虚妄,世界变流迁徙,沧海桑田,无有定数。大自然如是,人事关系亦复如是,包括我们的身体也在念念当中衰变,这一切由不得任何人控制占有,这就是无住,事物在不停的转换。对这些虚假现象,诸佛菩萨司空见惯,就象我们看火烧云一样:白云苍狗,但都是假的。因此,佛圣在六道建水月道场,做梦中佛事。现千百亿化身但却视身如幻,不跟着身体造诸恶业。 凡夫众就不一样了,为官的,千里作官只为钱;为民的,念念追逐荣华富贵,目的都是为身体服务:吃好、穿好、住好。身体是众生的大牵缠,因此圣人说,吾有大患,谓吾有身。但我们听闻佛圣教诲以后则不然,利用身体断一切恶,修一切善,就作到了应无所住。既然应无所住,但为何而生其心呢?应无所住是放下,而生起心是拿起。闻经开悟以后的六祖用他的一生兑现这句经文:于一切境界不分别不执着,随缘将诸事作圆满:在五祖的道场,五祖安排他劈柴舂米,他无怨无悔,将这个工作作到一流:木柴劈摞的整整齐齐、米舂的干干净净;在猎人队里给猎人作厨子,自己不吃肉,但不反对猎人吃肉,对缘不熟者不说法,与任何人都能和睦相处,用自己的行动度化身边的人。 诸佛菩萨游戏神通,名利是非污染不了他,六尘烦恼困扰不了他,随缘度化众生,与大众和光同尘,这就是而生其心。我们没有六祖的智慧高,即便听了这句经文也收获不大,但佛的诸经总能够度化不同程度的大众,我们虽然参不透高深的经文,但听到阿弥陀佛圣号,明白念佛能够往生极乐世界出轮回成佛果,死心塌地一句佛号念到底,就是大利益。遇大乘经典的这个大乘用什么来定义呢?方便、快捷、度众广、出力少、成就快的修行方法就属大乘。 在《华严经》上,出席华严一会的都是法身大士、四十二品位的菩萨众、没有凡夫众,但这些菩萨最后归宿在阿弥陀佛的极乐世界。无论是等觉位,还是初住位,都以十念佛号往生极乐世界为圆满。那我们就知道,净土五经就是大乘经。而一句阿弥陀佛念到底,则是大乘当中的大乘。禅宗看起来很高深,但与持念佛号求生极乐世界相比,它则远远比不上。 比如我们参学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这句经文,应无所住,是佛号一句接一句,念而无念,无念而念,杂念妄想进不来;而生其心,则是一切随缘,自度度他。极乐世界的大众所作的工作就是协助阿弥陀佛接引大众回归极乐世界,我们现在就要着手作。或听闻一偈一句,末法时期的大众听到念佛往生极乐世界的妙法,出轮回的大事就办妥了。我们深参了这一点,就将这个妙法如理如法的传给一切有缘,他接受了,也就是佛说的这样,获大果报。【若能回向法界,其福不可为喻。】如何解释呢?今天时间到了,谢谢大家,我们明天接着探讨,阿弥陀佛。《地藏经》讲记第一百五十集,二0二四年五月三日。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填写信息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