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藏菩萨本愿经卷中
见闻利益品第十二
【是善男子善女人,于睡梦中,具见地藏菩萨现无边身,于是人处,授灌顶水。其人梦觉,即获聪明。应是经典,一历耳根,即当永记,更不忘失一句一偈。】
人之所以笨拙,就是贪淫二心太重,佛家的任何教学方法都是让学人断淫断贪,万恶淫为首,贪为苦本,这是众所周知的道理。佛家的断杀断盗断五辛,就是戒贪戒淫。五辛之物,佛在《楞严经》上说:熟食摧淫,生食生嗔,五辛物吃不得。淫心一起,贪嗔痴就跟着来了,清净心顿时浊染,什么恶事都做得出来。一个五欲烦恼充满的人,他梦不到佛菩萨形象的,他能梦到什么?梦到淫盗与吃肉,这是他所希望的,一切法从心想生。
念佛、观佛像,都能收摄乱心。梦见地藏菩萨授灌顶水,这是个什么情景?灌顶是干什么?灌顶,是古印度国家新君登基的仪式:新君坐上宝座,原国君取四大江河的水洒灌其顶,表将江山社稷交付给他。而诸佛菩萨给学人灌顶,是在梦中给我们传授重要的经法。中国佛教史上的好几位大德都是梦中接受佛圣传法的;汉明帝也是梦中接触到佛法,后来派使臣去印度请法的。 无论在梦中醒时,遇到佛菩萨传法讲经,这都是好事,但不要执着。
【其人梦觉,即获聪明。】这是自己有修行功夫了。断淫断杀断贪以后,心地清净下来则智慧洞开,能参透经文的意思,就能记住经文,心在经教上操的,自然得定。我们看到这几句经文,不可抱着迷信的心态去喝净水而忽略了戒律,那样的话,不要说喝上一杯两杯,就是喝上几缸也没有用的。【应是经典,一历耳根,即当永记,更不忘失一句一偈。】我们要不要将一部大藏经全部记背下来?当然不必要,不要费这个力气,我们是凡夫,在修行上越简单成就越高:一门深入,我自己就一句阿弥陀佛圣号,岁数大了,眼睛不好使,看经吃累,也不见得收效比念佛好。
其实,佛家的千经万论归纳起来,就是受持五戒、落实十善,念佛求生极乐世界。说得再通俗一些,就是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记一部大藏经不如记住这几句话。佛的1250常随弟子当中,阿难尊者是记忆第一,他的记忆力超强,但阿难的真实功夫并不见得比其他人高。佛讲说《楞严》的时候已经六十好几了,阿难的岁数也不小了:三十大几,跟佛几十年,他的功夫还敌不住娑毗迦罗先梵天咒,差点被淫魔坏了法体,原因就是他杂修、乱修,没有修出定功来。
现目下热门的诸部经,有《无量寿经》《观无量寿经》《阿弥陀经》《心经》《金刚经》《楞严经》《法华经》,这是佛门修行众熟悉的几部经。《华严经》的份量太大,没有条件就不要去学。佛五时说法,都不离劝三根大众求生极乐世界,我们抓住这条主线就好。一部大藏经,涉及到念佛求生极乐世界的多达200部!看看份量重不重。会学的,轻轻松松成就正果,不会学的,广学多闻,将自己学成了杂家,结果一事无成。
而真正达到了清净心中一法不立、智慧洞达,我们看看释迦祖师住世当年,信众问到那里,佛答到那里。不用准备讲稿,也不假思索,正所谓无相无不相、无所不知无所不能无所不在,没有烦恼障也没有所知障,心地清净,无杂染,智慧则无量无边。
【复次观世音菩萨,若未来世,有诸人等,衣食不足,求者乖愿;或多病疾;或多凶衰,家宅不安,眷属分散;或诸横事,多来忤身;睡梦之间,多有惊怖。如是人等,闻地藏名,见地藏形,至心恭敬,念满万遍。是诸不如意事,渐渐消灭,即得安乐,衣食丰溢,乃至于睡梦中悉皆安乐。】这是没有福报,最基本的生活资料都欠缺。同样是人,为什么有的人一出生就家财亿万,有的人穷困潦倒一辈子?这里面有大学问。
不学佛不修行不懂因果,这个现象就没法解释,穷人过不下去的时候就揭竿而起造反闹革命,从理论上解释,就是剥削阶级不给穷人活命,但佛的高度智慧解释得更圆满:众生遭遇一起,无非报恩报怨讨债还债。事情做过了头,矛盾就激化了,互相之间的关系就发生变化。人生下来就穷,不等于他永远穷;而生在帝王将相富豪大家族,不一定他就永远富有。晋文公重耳逃荒期间差点饿死,还是忠臣介子推割下自己肉煮熟给他吃,救了他一命。求者乖愿,是事业婚姻不顺利,焦头烂额,疲惫不堪。这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如何解码?今天时间到了,谢谢大家,我们明天接着探讨,阿弥陀佛。《地藏经》讲记第一百七十二集,二0二四年六月八日。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