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第23集

慧利 2024年8月24日07:24:51
评论
113

《金刚经》 第四品 妙行无住分
【复次,须菩提!菩萨于法,应无所住,行于布施,所谓不住色布施,不住声香味触法布施。须菩提!菩萨应如是布施,不住于相。何以故?若菩萨不住相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须菩提!于意云何?东方虚空可思量不?】
【不也,世尊!】
【须菩提!南西北方四维上下虚空可思量不?】
【不也,世尊!】
【须菩提!菩萨无住相布施,福德亦复如是不可思量。须菩提!菩萨但应如所教住。】
佛劝我们【不住色布施,不住声香味触法布施】,因为色尘污染见性,声尘污染闻性,香尘污染鼻嗅,味尘污染舌尝、触尘污染身行、法尘污染心地。受了污染的六根失去了清净平等,见闻觉知四大功能就大打折扣:眼见有限,耳听有限,思想境界狭隘,反复轮回六道,六尘烦恼把我们害苦了,尘染必须断,不断,苦日子就没有尽头。烦恼习气惯不得,越惯越严重,严重到自己都容不得自己,就该下地狱道了。世间人讲吃讲穿讲玩,互相攀比,这是很危险的行为。比着比着,就不自觉的堕落下去了。
当我们看到满街的广场舞等等娱乐活动,要不要参加进去?古人的经验告诉我们,俗世的男男女女混迹在一起,无论多大年龄都会惹出是非来!形形色色的游乐场都是是非地,修行人不能参与进去。某次,我遇到一个老年旅游团,听到他们互相交谈,有人说,他一年在家待不到几个月,基本上都是到处旅游,因为他的退休工资高,不花掉冤得慌,这是一类老人;还有退休工资不高的,借钱也要跟在人家后面到处旅游,为此,儿女们意见很大。老年时光就这样白白浪费了。如果这些老人生活有保证,身体又健康,借着这段好时光安住下来努力精进念佛,那出离轮回的把握很大,可惜他们不愿意给未来着想。
其实,任何人身边都有一些穷亲戚与穷邻居,自己经济宽裕,为什么不帮助他们呢?这是很好的种福机会,福不修,慧也不修,寿命终尽了,只能随业流转。而长期热衷于游乐场的人,心肯定不会清净,死了以后下三恶道的具多。人的心,越到处跑越乱,越迷恋六尘造恶越多,这是不争的事实。时间浪费不得,人生短短几十年,不借着境缘提高自己、将自身的毛病习气磨掉,来生肯定不如今生。
佛说的任何一句经文都是为了众生离苦得乐,所谓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正确利用眼耳鼻舌身意,就要将六根的尘染转为正能量。眼睛以前喜欢贪着美色,现在,我用眼睛的功能来观阿弥陀佛圣像、学诸经文,以察过去习,成圣成贤,色尘就转正了;耳朵以前喜欢听虚假的美言,现在我们用于专听阿弥陀佛圣号 ,口念佛,耳听佛,则六根同时清净下来;身体以前喜好杀盗淫,现在专一用来行善;意识原来放荡不羁,善恶不定,现在用来专想极乐世界,等等。在断六尘烦恼上,佛早就给我们说了:一根清净,六根同时清净,劝学人在修行上一门深入,不能杂修乱修。
一经通,诸经皆通,一根的烦恼断尽,六根的烦恼都断尽了。如此,大道至简,我们就用一句阿弥陀佛圣号摄心正念,早晚不离念佛,口念佛,耳闻佛,心想佛,六尘烦恼则不断自断。【不住色布施,不住声香味触法布施】,念佛功夫成熟了,这些烦恼自然就转为理智。阿弥陀佛将极乐世界设置的那样好,各式建筑应有尽有,修行人喜欢住什么样的房子、穿什么样的衣服、吃什么口味的饮食,都随心所欲,但往生到极乐世界的大众执着这些享受吗!没有人整天想吃想玩,大家的六尘烦恼早被佛号降伏了。
不要说他们往生到极乐世界,就现在,我们仔细观察老实念佛的修行人,这些人心地纯净,生活简朴,与人无争,于世无求,一个人默默无闻的用功办道,纷繁复杂的世间万象影响不了他的清净心,行为处事,他真正做到了佛说的这样,不住色布施,不住声色香味触法布施,忍辱负重而无怨无悔,行人难行、受人难受,这就是修出了真功夫,佛号功夫压住了六尘烦恼,他们淡薄名利,随遇而安,处在顺逆境界都紧紧抓住一句佛号。
将心意识安住在阿弥陀佛圣号上,时刻不忘往生极乐世界,没有人我是非,没有名利相争,身心安泰,无病无恼,临命终时处之泰然,感得阿弥陀佛与西方极乐世界清净大海众菩萨前来接引,头脑清醒,坐着,站着,含笑往生极乐世界,这样的例子我们都见证过,自然不怀疑。如此,不住色声香味触法布施,我们就做到了。受持五戒、落实十善、一门深入,精进念佛求生极乐世界,能够顺利的消除六尘烦恼,不劳到处参学。今天时间到了,谢谢大家,我们迷明天接着探讨,阿弥陀佛。《金刚经》讲记第二十三集,二0二四年八月十九日。

历史上的今天
8月
24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填写信息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