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讲记
第九品 一相无相分
【须菩提!于意云何?须陀洹能作是念:我得须陀洹果不?】
【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须陀洹名为入流,而无所入,不入色声香味触法,是名须陀洹。】
【须菩提!于意云何?斯陀含能作是念:我得斯陀含果不?】
【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斯陀含名一往来,而实无往来,是名斯陀含。】
【须菩提!于意云何?阿那含能作是念:我得阿那含果不?】
【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阿那含名为不来,而实无不来,是故名阿那含。】
【须菩提!于意云何?阿罗汉能作是念,我得阿罗汉道不?】
【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实无有法名阿罗汉。世尊!若阿罗汉作是念:我得阿罗汉道,即为著我人众生寿者。世尊!佛说我得无诤三昧,人中最为第一,是第一离欲阿罗汉。世尊,我不作是念:我是离欲阿罗汉。世尊!我若作是念:我得阿罗汉道,世尊则不说须菩提是乐阿兰那行者!以须菩提实无所行,而名须菩提,是乐阿兰那行。】
不入色声香味触法,就能抵抗外缘境界的诱惑,温良恭俭让,仁义礼智信,这是圣人最基本的美德。谁再会伪装,他能装出这样的行持吗!这是须菩提尊者说的老实话。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圣人从不标榜自己,但他的行为举止人人看在眼中。自己说自己好没用,要大众承认你、赞叹你,公道自在人心,须陀桓天上人间七次往返,将烦恼习气磨掉了,就到四果位,完全超越六道。
佛接着问须菩提:【须菩提!于意云何?斯陀含能作是念:我得斯陀含果不?】斯陀含即二果罗汉,又叫作一来。为什么叫作一来呢?他的业障还有,天上人间一次往返,即上升四果位,烦恼习气带得少,明显比初果成就快。证到二果位,不但天眼通、天耳通了,而且宿命通、他心通。比初果多出两项功能。宿命通,是知道过去所做的事情,他心通,是预先知道他人的起心动念,这就厉害了。知道过去,就知道未来,因为有前因便有后果,二果罗汉的功夫就很了得。
佛问须菩提说,斯陀含能作是念:我得斯陀含果不?能作是念,是起心动念,念念执着我是二果位,为此而看不起初果学人与凡夫众,高高在上。学问高处意气平,一相无相,就是圣人的离相以后的清净平等心,修行功夫越高,人越谦虚,那会增长傲慢习气呢!而假冒的须陀桓则不然,他的用心不正,不是谦谦君子,处处露馅,人家很快就发现了他不是真货。
【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斯陀含名一往来,而实无往来,是名斯陀含。】须菩提回答佛说:不会,世尊,二果学人比初果更谦虚温和,怎么会到处标榜自己证果呢!他在天上人间最后一次磨练自己,毛病习气越来越淡薄,那会无聊得到处为自己树碑立传、钓取功利呢!一往来,即天上人间最后一次磨练,而实无往来,是功夫修到这里已经无心尘俗了,在世间住一天算一天,那还有功名利禄的贪求呢。
无论谁吹得天花乱坠,说自己证到了二果位,他还热衷功名,追名逐利,就说明他是假冒的。真正的斯陀含思想纯正,判断问题精确无误,有普通凡夫不具备的特殊功能,洞视、彻听,未卜先知,对已经发生的事情处理起来有条不紊,这功夫是谁能假冒的?修到那个位次,有多大的能力,这根本无法假冒。一相无相,就是离相,去除对立。十八界,是众生的六根,六尘,六识变现出来的,修到佛果位就是一合相,那还有这些拉杂?我们经常说的断见思、尘沙、无明三大烦恼,就是放下名利是非、放下对立,从这里着手修行。
【须菩提!于意云何?阿那含能作是念:我得阿那含果不?】阿那含,意为不来,即三果罗
汉,住在色界五不还天,不再天上人间往返了,这功夫相当了得。证到三果位,神足通出现了:飞腾变化,运用自如,度化众生的能力远远超过了初果与二果。三果圣人的学问更深,心更清净,更能经得起名利的诱惑,出入凡俗境界能全身而退,更不会以现有的果位而高高在上。
佛如此问,须菩提答复佛说:【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阿那含名为不来,而实无不来,是故名阿那含。】这个名为不来,是他证到了真实功夫,他不再随业流转,天上人间来回打转了;而实无不来,是圣人从未离开众生,示现作种种身份度化有缘众生。三果学人住在五不还天,他经常游化六道。圣人以度化众生而道业增进,三果学人当然不会歇着。初果。二果,好偏空,佛喝斥他们是焦芽败种,落无为坑,三果学人精进努力,不会犯这个习气。那四果学人呢?今天时间到了,谢谢大家,我们明天接着探讨,阿弥陀佛。《金刚经》讲记第四十集,二0二四年九月六日。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