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讲记
第十品 庄严净土分
【佛告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昔在然灯佛所,于法有所得不?】
【不也,世尊!如来在然灯佛所,于法实无所得。】
【须菩提!于意云何?菩萨庄严佛土不?】
【不也,世尊!何以故?庄严佛土者,即非庄严,是名庄严。】
【是故须菩提!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生清净心,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须菩提!譬如有人,身如须弥山王,于意云何?是身为大不?】
【须菩提言:甚大,世尊!何以故?佛说非身,是名大身。】
庄严净土分,何为庄严?依教奉行、不失道德为庄严。净土在那里?心净则佛土净。3000年前,释迦佛与地球大众和光同尘,但佛住在清净报土,凡夫众住在娑婆秽土。佛住在净土,是佛不受世间法的污染,心净口净行净,环境那有不清净的!如此说来,庄严净土就是身口意三业清净无染,佛在《无量寿经》上说过了:善护身业,不失律仪;善护口业,不讥他过;善护意业,清净无染。
《无量寿经》属净土五经之一,是佛劝大众往生极乐世界的专题著说,我们通常将极乐世界称作净土,极乐世界的净土是怎么来的?念佛人的清净心感来的。同样是因缘合和,爱不重不生娑婆,心不净不生极乐。庄严佛土,是用清净心续佛慧命,弘扬正法,让更多的人离苦得乐,恢复清静无为的本性,成就正果,因为圆满菩提,归无所得。
【佛告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昔在然灯佛所,于法有所得不?】然灯佛,即然灯古佛,这尊佛给释迦佛授的记、证明释迦成佛了,燃灯佛与释迦佛是师生关系,就跟现在的舍利弗、目建连与着释迦佛的关系一样。释迦佛未成佛之前,一直师承燃灯古佛,听燃灯古佛说教,烦恼断尽以后,老师承认他证得了佛果位。
证到佛果位是什么境界?这是很多人都想知道的。有大德用电灯作比喻,通俗易懂,意义深刻。大德说,一千瓦的电灯光芒四射,很明亮,如果给他罩上一层厚黑布,它的光明就暗淡了一层,这个程度叫作菩萨;再给他罩上第二层厚黑布,他比前更暗,这就是阿罗汉;若罩上第三层,光明近乎消失不见,但隐隐约约,这就是六道凡夫。电灯还是一千瓦,光明还是那样亮,不增不减。
佛境界就是将三重遮蔽都取掉,电灯发挥他的全部照明作用,自性本具的地水火风空见识都在,佛说众生与佛有一样的性能,这是大实话。佛的万德万能在六道众生身上都能体现到,我们仔细观察就发现了:凶猛的狼虫虎豹,吃人也吃其他动物,凶残无比,但它对自己的幼崽温和到了极限,让人看了很感动,这就是它的佛性;十恶无赦的人民公敌,他也有善良的一面,他一生当中总做过一件好事。
有则故事说,某人杀盗淫妄无恶不作,死后经过阎罗殿,十殿王看到他怒不可遏,恨不得立刻将他下打地狱。但阴司照章办事,阎王让判官翻开生死薄查验这个人的罪业:他一生当中确实罪恶累累,判官越看越气,这个人地狱是下定了。可忽然之间,生死薄闪了一道亮光,阎王与判官很惊奇,再仔细看,原来这人做了一件大好事:
一对夫妻在路上抱头痛哭,被他看见了,他问是怎么回事,原来男人欠了别人的债,无力尝还,要将妻子折算给人家,妻子还有身孕。夫妻两难分难舍,但无可奈何。他听了以后动了恻隐之心,正好他手头有钱,就将钱无尝送给男人,男人还了债,夫妻团圆,次年生了男孩,日子慢慢好过起来。阎王就将他所做的恶归在一薄,又将他这件大善事从列一薄,放秤上称量,结果秤砣倒在善的一面。
阎王就和颜悦色的问他:你做恶成性,为什么忽然想起做好事?他说,再恶的人都有善的时候,他也想学好,但生活环境限制了他,他无法突破自己。现在知道做件好事功德这样大,如果大王你给我一次机会让我再得人身,我一定诸恶不做,众善奉行!我亲眼见证了恶有恶报、善有善报的事实真相,以后就算杀了我,他也不敢做恶了。
阴司经过反复权衡,这人够上生回人道的福报,阴司就送他回到人间。这个人生下来就记得前生的事,也记得阴司放他回来,觉悟了,一辈子都严于律己,逆来顺受,到死都不敢犯错。如果有人想知道如何回归佛境界,那就是将自身的优长不停的扩展、缺点不断的减少。烦恼习气就是包围着明灯的三重厚黑布,取掉以后自性德能光芒四射,万德万能,跟佛一样。
我们精进用功的目的是什么?就是用佛家84000法门对治自己的毛病习气,扬长避短,完善人格。佛经常给我们说,圆满菩提,归无所得,用灯与遮障作比喻,看看是不是真实无误的!佛问须菩提,如来在燃灯佛所于法有所得不?智慧的须菩提马上回答佛说:【不也,世尊!如来在然灯佛所,于法实无所得。】,具体如何解释呢?今天时间到了,谢谢大家,我们明天接着探讨,阿弥陀佛。《金刚经》讲记第四十二集,二0二四年九月八日。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