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第50集

慧利 2024年9月28日14:10:51
评论
105

《金刚经》讲记 第十二品 尊重正教分 【复次,须菩提!随说是经,乃至四句偈等,当知此处,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皆应供养,如佛塔庙,何况有人尽能受持读诵。须菩提!当知是人成就最上第一希有之法,若是经典所在之处,则为有佛,若尊重弟子。】 尊重供养修行人就是尊重佛法,而这个修行人如果今生今世往生到极乐世界去,就等于供养者成就了一尊佛。佛弟子法布施自度度他,生活简单朴素,三餐素食,精进用功,即是尽虚空遍法界的福田,社会大众理应供养。修行人能将大乘诸经经常读颂,念佛、持咒,功德都很大。为什么?前面已经探讨过了,读者无意,听者有心。 我们在读经、念佛的过程中,有这种一种现象:此地并未燃香,但有奇特的香气弥漫周围,令人神清气爽,这是天人在听到有人读经,他恭敬的停留下来听了一堂,还对读经人礼拜了,天人身上有异香。佛家的戒律不让弟子食五辛,就是这个原因:五辛菜,天人闻到这是臭秽的,修行人如果不断五荤菜,他读经的时候天人不肯听,口气太臭,将天人熏走了。不食五辛就能多度众生,自己的烦恼也断得快。五辛菜,熟食催淫,生食生嗔,淫嗔二烦恼是剧毒,要人法身慧命的。 佛家的清规戒律不是佛想怎么定制就怎么定制,每条都有现实意义。佛经普度虚空法界一切众生,谁闻谁受益。因此,六道众生都喜欢佛弟子,佛弟子不杀不盗不淫不妄不酒,心地善良纯正,对谁都慈悲,佛弟子作法布施开启大众的智慧,是人中之最。在古代社会,帝王将相进了佛寺,都要去掉仪仗,不能在佛前摆排场,沐手焚香,三叩九拜,自称弟子,对待出家人恭敬供养,尊称师父,因为出家人对社会的贡献太大了。 因此,佛在这里说,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皆应供养修行人。世间,是我们这里的人众,天人,即二十八天的大众,阿修罗,性格刚烈,争强好胜,口角锋芒,有天福无天德,虽然蛮不讲理,但见了佛也格外尊重,佛有善巧方便,能说到他们心坎上,他们也愿意听佛说法。孙悟空未出家修行之前就属阿修罗众,但他跟佛祖斗法的时候不敢胡说,见了佛就称善士,因为佛的慈悲气质能感化一切众生。 斗法期间,如来佛祖给足了孙悟空尺度:你说咋样斗法,我都恒顺,主动权交给你。可这个不知天高地厚的阿修罗竟然在佛前玩起小神通,又是翻跟斗又是玩魔术,闹腾了半天,还没有跳出佛的手掌,笑死了!最后归依佛门,他嘴硬,但心服。世间、天人、阿修罗护持修行人,是这个人戒律精严,所行如法。皆应供养,是让修行人生活有着落,不受外邪,专精办道;如佛塔庙,是如同尊敬佛一样尊敬这个修行人,如,即,如同,佛塔庙,是佛道场。 何况有人尽能受持读诵,是修行人理论实践相结合,为大善知识。这样的善知识住世,是世间人的福田,供养护持这样的修行人,那福报真的无量大!他能带动一国人民断恶修善,提升全民素质,他住世的时间,不少人如法修行,都往生极乐世界了,他的功德与佛等齐。【须菩提!当知是人成就最上第一希有之法】,这是释迦佛赞叹后世的善知识,他参透了般若智慧,远离名闻利养,一心只在道上,对佛五时说法了如指掌,善于观机,如法教化后学,佛教在他的手里广为传播,得度的人众多,他是佛门的中流砥柱。 最上第一希有之法,就是佛法。具体到我们修行上,那个法门最希有?十方三世佛,阿弥陀第一,这是古今学人共同认可的。既然阿弥陀第一,那十念佛号往生极乐世界自然就是第一了!般若智慧就体现在声闻、缘觉,阿罗汉、菩萨都意识到靠自力法门修行太难,参悟了念佛往生极乐世界的重要性。在修行众当中,佛最难说服的就是这类人,这些人法执太重,个人英雄主义很强烈,打死都不信念佛往生极乐世界成就之快速。 可他一旦参透般若智慧,破除法执与所知障,就悟解了佛陀说法的妙用,打得念头死,教汝法身活,这些人放下法执与所知障,专精念佛,那一句佛号真能灭他无量习气,他说走就走,往生极乐世界潇洒自在:坐着往生,站着往生,还有在大众面前双脚朝上,竖蜓蜻走的!这都是度化众生最妙的示现,三转法轮作证转,度化众生更有说服力。 【若是经典所在之处,则为有佛,若尊重弟子。】佛经住世,就是佛住世,法师讲说佛经,就是正法时期再现!故而天龙八部竭力护持佛法,不敢大意马虎。我们要相信正教的力量永远存在,要发心续佛慧命,传承正法。今天时间到了,谢谢大家,我们明天接着探讨,阿弥陀佛。《金刚经》讲五十集,二0二四年九月十七日。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填写信息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