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第66集

慧利 2024年10月23日10:19:31
评论
86

《金刚经》讲记 第十四品 离相寂灭分 【尔时,须菩提闻说是经,深解义趣,涕泪悲泣,而白佛言:希有,世尊!佛说如是甚深经典,我从昔来所得慧眼,未曾得闻如是之经。世尊!若复有人得闻是经,信心清净,则生实相,当知是人,成就第一希有功德。世尊!是实相者,即是非相,是故如来说名实相。世尊!我今得闻如是经典,信解受持不足为难,若当来世,后五百岁,其有众生,得闻是经,信解受持,是人则为第一希有。何以故?此人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所以者何?我相即是非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是非相。何以故?离一切诸相,则名诸佛。】 【佛告须菩提:如是!如是!若复有人得闻是经,不惊、不怖、不畏,当知是人甚为希有。何以故?须菩提!如来说第一波罗蜜,非第一波罗蜜,是名第一波罗蜜。须菩提!忍辱波罗蜜,如来说非忍辱波罗蜜,是名忍辱波罗蜜。何以故?须菩提!如我昔为歌利王割截身体,我于尔时,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何以故?我于往昔节节支解时,若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应生嗔恨。须菩提!又念过去于五百世作忍辱仙人,于尔所世,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是故须菩提!菩萨应离一切相,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生无所住心。若心有住,则为非住。是故佛说:菩萨心不应住色布施。须菩提!菩萨为利益一切众生,应如是布施。如来说:一切诸相,即是非相。又说:一切众生,即非众生。须菩提!如来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不诳语者、不异语者。须菩提!如来所得法,此法无实无虚。须菩提!若菩萨心住于法而行布施,如人入暗,则无所见。若菩萨心不住法而行布施,如人有目,日光明照,见种种色。须菩提!当来之世,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能于此经受持读诵,则为如来以佛智慧,悉知是人,悉见是人,皆得成就无量无边功德。】 要将心地清扫干净,就得下苦功夫精进用功,禅门有句名言:打得念头死,教汝法身活。这个念头,就是不净念,佛在这里说的:【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生无所住心。】末法时期,修行念佛的绝大多数是在家众,且是在家女众。佛早在三千年前就说过了,末法时期,女人精进,修行成就者基本上都是在家女众。 女人最容易犯的错误闲话是非,这是大家要忌讳的。俗话说:三个婆娘一台戏,精力与时间浪费在闲话是非上,这是最大的损失,念佛人且记且记。男人贪色,女人贪财,这就住色生心,住六尘生心,人生的大忌讳。修行不一定非得住在寺院,而住在寺院不断贪心与六尘烦恼,与住在外面没有两样。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要建立在断除六尘烦恼的基础上,这样一说,大众就容易接受了。而降伏六尘烦恼,说多了没有用,简而言之,少说一句话,多念一声佛。一句佛号念出口,六根同时清净!【是故佛说:菩萨心不应住色布施。】不住色就是不着相,不着相,说到通俗处,就是行一切善不求回报,应以何身得度则现何身,应以何法得度,则说何法,灵活机动,不拘一格,自己断烦恼,也让有缘众生觉悟回头就好。 佛法修持到高级阶段是什境界景?我们看看《华严经》五十三参,大菩萨住在青楼度化众生。这位菩萨的名字叫作蜜苏伐多;还有甘露火王专用酷刑惩治十恶不赦的犯人,等等,都是应病于药。不说前生与来世,每个人在一生当中都要遭遇形形色色的人、形形色色的事,外缘境界逼着你必须适应眼前的人事环境与生态环境,这就是考验修行人功夫的时候。佛家的大乘与小乘之分,大乘重心不重事,小乘重事不重心。重心,就是不住色生心,不住色布施,经得起境界的考验,在极为恶劣粗卑的人事环境当中不失定功且能度化当事人,大乘是修行的高级功夫。 而小乘重事,不是着有就是偏空,要么鲁莽无知憨大胆,有勇无智,将自己碰的鼻青脸肿,要么胆小怕事,逃避现实,都不圆满。将修行功夫不断提高,就是行菩萨道。佛圣知进知退,进退恰到好处,这就是大乘学人的为而不恃,功成不居,佛家所说的离一切相。修行人必须这样大度,否则,就解不开无史至今的怨业。忍辱仙人给后学作出了榜样,他的成就卓著。正因为释迦祖师的提前成佛,我们今天才能遇到佛法并得度。 贤劫千佛排列的次序,本来弥勒佛是第四能仁,释迦佛排在弥勒佛后面,是第五尊佛。但释迦佛抢先一步成就在弥勒之前,促成他忍辱功夫的正是歌利王,他对歌利王感恩不尽,那会起嗔恨呢!而释迦佛提前成就,这个意义太大了:本来,继迦叶佛入灭、弥勒出世的时间,是56亿7000万年以后,地球上这段时间是没有佛法的。当然,我们就接触不到佛圣的教化,生活在漫漫长夜。 那有同修要提问了:众生缘熟佛则来,我们这批大众修行的缘熟了,弥勒菩萨应该提前来啊!这话不错,但我们这批缘熟人与弥勒菩萨无缘,即便弥勒佛来了,也没人愿意听他的,不是弥勒佛不愿来;而释迦佛与此地大众有缘,但他的修行功夫要待56亿7000万年才成就,虽然众生与他有缘,但他功夫不圆满,不能示现佛身度众。 世间的事情就这样阴差阳错。释迦祖师看到这一玄机,迎刃而上,接受了歌利王的考试且得了满分,提前成佛,我们这批人才得以受到法化。不住色布施,就是吃得苦中苦而无怨无悔:不从千人脚下走,那得万人头上坐!在人家脚下走,就是忍辱负重消旧业,无私付出而无纤毫私利,行菩萨道也是消旧业,理当如是;而回归佛位,恩及虚空法界而无愿无求,则是普雨甘霖,苍天从未向众生索要。今天时间到了,谢谢大家,我们明天接着探讨,阿弥陀佛。《金刚经》讲记第六十六集,二0二四年十月五日。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填写信息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