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接着探讨这品经文。
这是第二十七愿,修殊胜行愿。
念佛的好处说不完的。发心念佛,虽然什么都不懂,只要精进念下去,善根福德慢慢补齐了。初开始学佛的同修,对念佛的道理参不深,这不要紧,肯念就好。
我们在念佛的过程中,周围跟随在身边的怨亲债主,凡夫的肉眼看不见,这些众生听到你在念佛,这句佛号落在他八识田众,其实,你没有说一个度众生的字,已经度了很多众生。
自己不知道,但有明显的感觉,欢喜心生起来,烦恼淡化了。再念上一段时间,对没有学过的经教能看懂了,对善知识讲经说法也提起兴趣了。学佛修行,从持念阿弥陀佛着手,最简单而且收效最快,这是古今大德公认的,也是我们的修学经验。经常念佛,不知不觉度化众生无量,恶缘变成善缘,善缘升级为法缘,自己不发心求生极乐世界,但善缘结得多,法缘也结得多,命终之后生尊贵家就不难推测了。
因为有念佛的定功,生在诗礼缨簪,富贵场合,也不会被富人的习气所污染,变得骄奢淫逸,傲不可收。为人处世谦虚厚道,彬彬有礼。行住坐卧有圣贤风度,这是人家天生的禀赋。
世间人所说的天功自成。前世念佛的功夫很好,可惜没有生到极乐世界去。他念佛念得那样好,为什么没有生到极乐世界呢?
这是念佛大众都要搞明白的,他羡慕人天两道的富贵。渴望做一个文人学士,生在门第之家,有富贵,有学问,吟诗作画,诗词歌赋,楼台亭阁,风花雪月,潇潇洒洒,为众人所敬仰。
在学佛的同修当中,确实有很多这样的人,希望自己过如此生活。看起来很美妙的日子,很有诱惑力,我们往远看一看,这样的好日子能长久吗?典型的代表人物就是贾宝玉。要说贾宝玉这个人,他前世也是修行人,就着了这个相,生在候门公府,到富贵场合作了红楼一梦,梦醒时分,又回到寺院去修行。
修念佛法门的人相对而言定功能深点。因为他念念不离佛号,心着在佛号上,定功消失的慢一点。修其他法门的人就没有这样幸运了。
抓不住佛号,心无所着,为境界所转,往往一去不复返,再也回不来了。
杀盗淫妄的很淡,超凡脱俗,仙风道骨。贾宝玉比之贾珍,贾琏之流,同是候门公子,素质天差地别。道家,儒家,佛家,贾宝玉看到南华经,金刚经,中庸,大学,年纪轻轻就有很深的感触,能引伸到现实生活中来。
现实当中的形形色色的事件,悲欢离合,都能触动他出家当和尚的根性。有这样的悟性,就是善根。缺根性就是缺德。缺德之人,任性放纵,杀盗淫妄,违反伦常。给他说佛教,教他念佛,他不骂你就算给你天大面子了。贾府败落以后,其他人还想重整旗鼓,再振门庭。
但贾宝玉从这一遭看破红尘,他的梦想彻底破灭,对佛家所说无常苦空深信不疑,他这次出家,不会再回来了。
善根福德因缘不等齐,不肯求生极乐世界,那是你还没有受够,对人天福报存在幻想。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到我这个年龄,真看淡了。年轻时英雄气概,粪土当年万户侯,自己亲身实践了一次,人世间真是索然寡味,一场梦而已。叫我们现在再去奋斗,为名利而日夜不眠,不会了。名利摆在面前自己也无心享受了。想什么,想当下求生极乐世界,想阿弥陀佛把我接走。前世没有往生,犯了与贾宝玉一样的过失,今生今世彻底看破了。业缘了断,活在世上是行尸走肉。
梵行,指清净无欲之行。身住娑婆世界,心在极乐净土。绝不会参与一切恶缘。
经中的梵字,都是清净的意思。
殊胜,这两个字怎么解释呢?
这里就指念佛法门。净土一法是84000法门之首选。84000法门最终的归宿是念佛回归极乐世界。所以说殊胜梵行就是专精念佛,完全能讲通。
那好,阿弥陀佛满你的愿,你来生再体验一次吧。到你心灰意冷,彻底绝望以后,你下辈子再去极乐世界。看起来好像没有什么损失,但先你一步往生到极乐世界者,人家的功夫已经遥遥领先,把你甩在后面了。他到各处供佛度众生,自由自在。令你感到无限遗憾,自己怎么不早来呢?白白的浪费了一生。
由于鄙人修学程度有限,讲经肯定有不当之处。伏请同修大众多提宝贵意见,让鄙人及时觉悟。当下改过。欢迎.《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记第一四十集。二零一八年十二月二十三日。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