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无量寿经讲记第58集

慧利 2020年9月2日09:12:10
评论
423

《佛说观无量寿经》

刘宋西域三藏法师畺良耶舍 译

主讲:印正老师

【“欲生彼国者,当修三福:一者、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二者、受持三归,具足众戒,不犯威仪;三者、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如此三事,名为净业。”】

我们从无数贪心者的结局来对照,佛所说的贪为苦本是不是真的?

既然是真的,大家不妨心平气和的应对生活的方方面面:物质享受,与最穷的人比较,道德修养,与最高尚的人看齐。一生把好这样心态,你就畅通无阻,一帆风顺。

互相之间比富,嘲笑穷人,这绝不是正人君子的行为,是一帮无聊的人,精神空虚,百无聊赖的落水稻草,也是所谓的富二代官二代星二代,家族衰落的前兆,这些人,没有不贪的。

一个家族,富不过三代,我们从这些人的轻浮气躁上就能看出一二来:家族有几个这样的后人,就快了。

历史上,汉朝初年,吕后的妹妹,看到子侄辈享了几年福,就不知道天高地厚,声色犬马,招摇过市,这个女子很智慧:将家里的珍宝抛在大街上,任人抢夺。

花花公子们不解,问母亲:这是干什么?母亲对他们说,你们的亡家行为令我心冷,于其守着这些珍宝让你们醉生梦死,将来汉家的江山败亡,我还不如早早抛给别人,生得提心吊胆给别人守财富!这些孩子顿时收敛了行为。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话让古人说中了。忧患意识,就是佛家的苦行僧精神,不给贪心留空子。很多人在逆境当中没有倒下去,但在顺境当中倒下了。原因不外乎顺境让他松懈,让他放松警惕,一个跟头跌下来,再也起不来。这都是我们的前车之鉴。

大家再联想范文正公,官至一品,位极人臣,他老人家为什么还保持着穷秀才时的苦日子,这不是他老人家故意炫耀,而是他参透了圣贤的教学精神,不给贪腐留余地,钻空子,小心驶得万年船。

圣人示现在我们周围,时时刻刻都在提醒大众,顺逆境界,都是每个人的考场,顺境防贪,逆境防什么呢?防嗔恨。生活各方面的不顺利,都容易惹起人的怒火,这是凡夫的情志。遇到各方面的不顺利,发火,是解决不了问题的。所以,圣人教弟子戒嗔,逆来顺受,消解前怨。

人的一生,无论是平民百姓,还是帝王将相,都有起起落落,有人生的高峰与低谷,天上人间都如是。我们再仔细观察,动物也有命运,一头牛,一匹马,一只狗,遇到好的主人,它就有福了,如果它走丢了,或者卖给另一家人,主人品行不好,他就受苦。

六道众生的顺逆境缘,起伏跌宕,我们都要保持清醒的头脑,这一切,都是自作自受,必须认命。在人生的逆境当中,发嗔恨心,用病态心理仇恨嫉妒他人,只能将自己的坏运气延长下去,吃亏的还是本人。

为什么这样说呢?逆境,本来就是自己以前的不善行为报来了,不认罪伏法,还要同命运抗争,看到人家升官发财了,你气的要死,甚至在后面给人家使坏,这不等于自己给自己判刑吗!人喜勿妒,人祸勿喜,这是一个人的修养。

君子在逆境当中,更要注重这方面的内涵。穷而大度,穷有穷志气,穷有好修养,谁还敢小看你!君子固穷,意思是什么?就是在贫困的环境,不失志气,不对别人摇尾乞怜,不为自己的一时不济而悲观厌世,更不自暴自弃,满腹不平。

老一代无产阶级领导人朱德老菩萨,在他的回忆录中提到他的母亲——一位大字不识的家庭妇女,可人品端正,识大体,顾大局。从小就教孩子们不偷不抢,虽然老菩萨出生在一个多子家庭,家里特贫。

老菩萨的母亲学不学佛我不知道,但一生的行为,都在落实佛圣教育。家里再穷,母亲乐天知命,含辛茹苦将一大帮孩子养大成人。

丈夫的不良习惯,母亲告诫孩子们不能沾染。饥荒年月,很多人去偷去抢去“吃大户”,母亲都禁着孩子们不让参与。朱老菩萨回忆说,他很少见过母亲发火。繁重的家务活,可母亲任劳任怨。正因为有这样的好母亲,朱老菩萨干出了一番大事业。

他总结说,母亲就是大家的榜样,一生操劳,忍辱负重而无怨言无嗔恨,这不是圣人是谁?

今天时间到了,谢谢大家,我们明天同一时间段接着探讨,阿弥陀佛。

由于鄙人修学程度有限,讲经肯定有不当之处,伏请同修大众多提宝贵意见,让鄙人及时觉悟,当下改过。

《佛说观无量寿经》

第五十八集

二零二零年九月一日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填写信息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