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经》讲记
唐中天竺沙门般剌密谛 译
主讲:印正老师
诸位同修护法守群功德无量,印正感恩大家了!
学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最高的享受是断除烦恼之后的清净自在。
我们从开始探讨《大佛顶首楞严经》。唐中天竺沙门般剌密谛 译。
【阿难言:我尝闻佛开示四众:由心生故,种种法生;由法生故,种种心生。我今思惟,即思惟体,实我心性 。随所合处,心则随有,亦非内外中间三处】
在无情的事实面前,阿难还不承认自己无知,他还要争辩:世尊,我现在明白了,心在思惟当中!一经起心动念,心就发挥作用!我前面的说的在外在里在中,确实是我不对!
这下,我相信自己终于找到了正确的答案!阿难套用了佛的心生心灭之说,用佛说过的话来难为佛,能难倒佛吗!生搬硬套没有用的。其实,这话不用佛来驳斥,我们自己都能将阿难问倒:那你动个见五脏六腑的念头,试试看,不用求医生,自己肚子疼,病害在那一处,看得是清清楚楚,把里面的虫子什么抓出来不就得了吗!问题是你阿难没有这个本事!你的起心动念,达不到预期目的,有什么用呢!你说心在思惟当中,由这件事实看来,你的思惟系统残缺不全,身不由己,心不由己,随所合处,心则随有,明显还是站不住脚!原因是你根本做不到!
我们看佛怎么驳他【佛告阿难:汝今说言,由法生故,种种心生,随所合处,心随有者。是心无体,则无所合;若无有体,而能合者,则十九界,因七尘合 】
佛在这里说的十九,就是十八界:六根界,六尘界,六识界。一眼界 二耳界 三鼻界 四舌界 五身界 六意界。 七色界 八声界 九香界 十味界 十一触界 十二法界。十三眼识界 十四耳识界 十五鼻识界 十六舌识界 十七身识界 十八意识界。就是六根受六尘污染,所产生的十八界,处处皆妄,无一真实。说它皆妄,它在不停的变化,成住坏空。七尘就是六尘。佛对阿难说,你如果执着心在思惟体中,就等于说,心,没有实体依托,纯是精神现象。
那你的身体不存在了,你的思惟还存在吗?心既然是虚无缥缈的,那三途六道,天上人间,还有你的身体,分明是实实在在的,难道身体不是你的心,山河大地不是你的心?没有这些实物托载你,养育你,三天不吃饭,你就苦不堪言了!着心在思惟当中,不要身体与外物,你还是走了前面的老路,没有什么新鲜的!
佛接着说【是义不然!若有体者,如汝以手自挃其体,汝所知心,为复内出?为从外入?若复内出,还见身中;若从外来,先合见面】
这里有个生字:挃,念ZHI,是摸,触的意思,你说思惟所到处,就是你的心,那你应该能见到你想见的一切!而你现在,既看不自己的脸面,也看不到自己的脏腑,你这个思惟的所谓心,还是不起作用啊!你用手摸自己身体的时候,思惟跟着出现了,是你的手引起了思惟,还是思惟让你的手去摸身体?先有身体呢,还是先有思惟?佛深层次的驳斥阿难,阿难没有话说了,正所谓理屈词穷,还要辩下去!
阿难言【见是其眼,心知非眼,为见非义】
意思是说,见物是眼睛的事情,摸,是手的事情,跟思惟没有关系!我说心在思惟当中,与见到什么摸到什么扯不到一起!
佛说【若眼能见,汝在室中,门能见不?则诸已死,尚有眼存,应皆见物】
佛这样说,意思是,眼睛,他是身体的一部分,跟门窗作用于房子一样,没有门窗,身在房子看不到外面。门窗就是房子的眼睛。你既然眼睛与心互不相干,那我问你,如果身体死亡了,眼睛还能看到东西吗!眼见手摸与心性分离,这话无有是处。
【若见物者,云何名死?阿难!又汝觉了能知之心,若必有体,为复一体?为有多体?今在汝身,为复遍体?为不遍体?】
佛接着说,既然眼睛能看到外物,说明我们的身体是活的,没有死。也说明我们心与眼配合默契,并不是你所说的毫无关系。还有,阿难,如果照你所说的,眼是眼,心是心,耳鼻舌身意,也与心没有关系。你不成个没有心的人了吗!你又说心到之处,必有身体,那你这么多的心,要多少个身体与之相应!我们现在摸身体的某个地方,全身都能觉知,这与你的随所合处,心则随有根本不搭界!你摸的是头,脚也知觉,可你并没有动摸脚的念头,心如何跑到脚上与身体的其他部位呢!
佛陀以理服人,后人看到佛说的每一句话,都有道理,这正是后学永远尊重佛的原因。佛这样一说,阿难尊者的随所合处,心则随有,这个观点确实不对。
那阿难尊者又怎么说【阿难白佛言:世尊!我亦闻佛与文殊等诸法王子,谈实相时,世尊亦言:心不在内,亦不在外。如我思惟:内无所见,外不相知 。内无知故,在内不成;身心相知,在外非义。今相知故,复内无见,当在中间】
阿难呢,被佛问的哑口无言,又扯上了佛所说的诸法实相,所谓不生不灭,处乎中道,最后又说心在中间。在那个中间呢?在虚空与身体之间吗?这不等于说心是虚空吗?佛怎么评判阿难的观点呢?
今天时间到了,谢谢大家,我们明天同一时间段接着探讨。阿弥陀佛。
《楞严经》讲记第三十一集,二零二一年五月十日。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