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经讲记-39集

慧利 2021年8月18日20:20:14
评论
419

视频第一次播放可能缓冲时间稍微有点长,请耐心等待

诸位同修,诸位大德,大家好。

我们今天继续探讨《大佛顶首楞严经》

现在我们一起来受持三归 

五戒居士存愿 ,我弟子印正始从今日,乃至命存 

皈依佛,觉而不迷,皈依法,正而不邪

皈依僧,净而无染(三遍)

皈依佛竟,皈依法竟,皈依僧竟,

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

请掀开经本

我们接着昨天的内容继续探讨

我们现在看经文

【杂失明性 和明非义 彼暗与通 

及诸群塞 亦复如是

复次阿难 又汝今者妙净见精

为与明合 为与暗合

为与通合 为与塞合

若明合者 至于暗时 明相已灭 

此见即不与诸暗合

云何见暗 若见暗时 不与暗合

与明合者 应非见明 既不见明 

云何明合 了明非暗 彼暗与通

及诸群塞 亦复如是】

这段经文就是见明不见暗,见暗不见明,自性的随和性。

我们在楞严经里面屡次看到的明暗通塞,有物理上的明暗通塞,有思想意识上的明暗通塞,物理上的明暗通塞,是白天与黑夜,还有我们行动上的障碍与非障碍,行动上的障碍。阻止我们继续做事。

这个物理上的墙壁,等等都是障碍,非障碍就是通达。

我们将车开在路上,路上如果处处设有拦挡的话,你的车就走不前去。

所以说通塞明暗,从物理上来说,是我们六根的功能出现了缺陷。

而思想意识上的明暗通塞,

明 是明智,

暗 是暗昧

通 是通情达理

塞 是愚痴蒙昧

物理上的明暗通塞,与思想意识上的明暗通塞,其实都是六根功能丧事以后的烦恼。

学佛修行我们就是将这些烦恼境界,把他打平,既没有了通 也没有了塞。平等境界出现了。

没有了明智 也没有了愚昧,大光明藏出现了。

六根是平等的,眼耳鼻舌身意。没有谁高 没有谁低。没有谁第一,也没有谁第六。

眼睛对我们来说很重要,舌头难道就不重要了嘛,没有石头吞咽的功能,你就得活活的饿死。

耳朵更重要,听不到音声,你怎么处理生活上的问题,那身体的部位呢,头重要还是脚重要?

都重要 都是第一,缺一不可,六根上的平等,六根上的统一,我们将他叫做三明六通,证得三明六通者,就没有了明暗通塞。

如何证得?

前面已经说了很多,将心中的一切烦恼放下,就证得了。

我们看本品经文反反复复提到杂失二字。

【杂则失彼性明名字 杂失明性】

这个杂 就是杂心妄念 加杂,修行上就怕杂修,一门深入 长时熏修能得定。

后面呢 因戒得定 因定开慧,一步一步走向成功的道路,而杂修乱修 越修越烦恼,清净心中加杂了太多的啰嗦,阿赖耶识里面的业习种子更加多,你如何能够控制不了自己 ,杀盗淫妄 五欲六尘,在杂念纷纷之下,只能把你往下引,不能把你往上送。

修行就是除杂,杂 是成道的大障碍,这个道理很容易参透,六道十八界,乃至菩萨修学程度上的高低,不是谁制造出来的,也不是谁轻易给他下的定义,都以清净心的占比来衡量。

我们心中的杂念妄想除尽了,六通无碍 哪有明暗通塞呢。

既然没有明暗通塞,六根可以互用,还需要日月三光干什么,还需要交通工具干什么。

我们看阿罗汉果位的修行者,他就不需要交通工具了,他凭意念,想到什么地方去,念头到了那个地方,身体就跟着到了那个地方。

不但阿罗汉有这样的功能,我们看忉利天以上的天众,他出行都不要交通工具,他有神通。

现在穿得沸沸扬扬的什么飞碟,说是飞碟是外星人来造访我们地球大众,那飞碟充其量比我们这里的,交通工具发达一点而已,乘坐飞碟来的外星人,他跟我们差不多。

他所居住的那个地球,跟我们这里一样的烦恼,科学技术可能比我们这里,稍微高一点而已。

我们这里现在不已经登上月球了嘛。

月球上的众生有没有看到,我们这里的宇宙飞船停留在他的月球上。

看到了

看到了他为什么不阻止?

或者是没有这个必要,或者他还在观察我们这里的科技进展,彼星球上与此地球上的众生,境界相同,都是凡夫众,他就需要交通工具。

真正的天人,忉利天人就不需要交通工具,再往上就更不需要了。

但他那种境界保持不长久,随着天福享尽,堕落到人间 他就失去了。

阿罗汉果位者他不会再堕落下来,六通功能永远保持,不是因为烦恼等等吸引力,他参与我们凡夫众的生活。

所以呢他示现在凡夫当中,但严持戒律,保持心底清净,他的定功不会失去,神通也不会失去,这个我们要搞清楚。

不要听说外星人,就吓得不得了,他那个飞碟,有没有我们的宇宙飞船功能更好,这我们没见到飞碟是什么样的,也没有研究,现在还搞不清楚。

看来那东西也很笨拙,四王天 靠我们最近的这层天,都不要这个玩意。

四王天那金轮王 银轮王 ,铜轮王 铁轮王,

那军事上设备,科技方面远远超出了我们这里。

那飞碟 他们不要这个东西的,太笨重。

众生的杂想产生了物质,这是堕落以后的必然结果,现在我们需求的一切,实属不得已而为之。

但不能在这里面起贪心,一起贪心就完了,我们且不说成佛以后的境界如何,四禅天大众已经不需要淫欲与饮食了。

空界天众呢,一切物质都不需要了,包括身体。

轮回的有漏定\N尚能抛开物质困扰

佛的境界 还有什么需求?

没有需求就没有物质,更没有光与非光,通与非通等等。

而我们的杂心妄念,给自己设置了重重的障碍,到现在几乎走投无路。

而大众还在玩弄小聪明,玩弄小聪明干什么,在五浊恶世比拼污染,看谁污染的严重。

以这个为能事,什么叫做比拼污染?

比吃比喝比穿比戴比住比玩,现在还加了一比,比什么呢

比谁玩的女人多。

哪个当官的能玩一大帮女人,那同僚们非常的羡慕他们,这种风气官场已经普遍了。

而普通百姓中间呢,经商的都是这样,这种不良习气,不但污染了相当多的大人,孩子们也被污染了。

这不遭灾难遭什么呢,大众既然把比的艺术,玩弄到登峰造极,比权比势,稍不如意 就大打出手,发动战争,世界还有安定的日子吗。

而需求越多 堕落越深,古圣先贤说得好,人到无求品自高,这句话应用到修行方面,我们只听说众生求佛,从未听说过佛求众生。

佛无求 ,既然无求 说明什么?

说明佛的境界一法不立,无明 无暗 无通 无塞,尽虚空遍法界通明透亮,都在佛的一掌之中,大千世界是众生的烦恼心,变现出来的。

佛虽然身在其中,但是旁观者,所谓当局者迷 旁观者清 ,清者是圣 迷者是凡,我们离开日月三光寸步难行。

佛不需要它,完全恢复自性德能以后净土学人把这叫做回归常寂光净土,禅宗则叫做回归大光明藏,中国的儒家把他叫做什么?

叫做恢复乾元,恢复元气。

道家把他叫做什么呢?

叫做万法归一 找回太极,都一个意思,从这个道理深入进去,我们不但知道六道轮回毫无意义,就声闻缘觉菩萨位,也不能得少为足,烦恼心必须断尽  ,留有一点  就是眼中的沙粒,让你不得自在。

佛陀反复说法,给后学交代了八万四千断烦恼的方法,八万四千之多的法门任你挑选,终极目的还是让我们除恶务尽 修善至圆。

从佛陀所说的明暗通塞之理,引伸到日常生活当中,修行人要做的,第一步把自己的物质享受往低降。

我们看哪个祖师大德,不是吃苦穿补 严持戒律的?

他们是不是吃不起穿不起?

不是 。

这样苛刻自己是防微杜渐,不惯自己的贪心,不惯自己的坏毛病,贪心要不得 ,贪心一起如饮盐水止渴 ,必死无疑。

我们对释迦牟尼佛,三衣一钵的清苦生活,完全能够理解。

其实佛陀就这个三衣一钵,他都不需要,

三衣一钵 日中一食 树下一宿,那是做样子给后学看的。

佛连这一点点都不需要,跟随佛陀修行的一千二百五十常随众,也不需要这个。

一千二百五十常随众,那都是古佛再来的大修行人,根本不需要吃世间的东西。

但凡夫修行人,必须依靠饮食维持生命,佛陀这样做是恒顺众生,教我们保持最低的生活资料,过一般人最简单的生活,不要贪图眼前的享受,给日后留下一大堆烦恼。

眼前的权势 眼前的名利,你用之不当,堕落得更快 堕落的更深,不说别的 ,其他人我们不要提,就说这一个人,我们就知道,贪图眼前的利益,日后的烦恼是什么。

说谁呢 说秦桧,秦桧直到现在,还跪在岳庙起不来。

格物致知让圣人说到底了,自己德不配位,在那个位置上看着坐不稳,坐下去要出大事,你赶紧辞职嘛,没有金刚砖不揽瓷器活,明知道自己扛不动,还舍不得到手的名位,结果落得千古骂名,让子孙后代都抬不起头来,何苦来哉。

格物致知 让圣人说到底了,在人类历史上,凡是能全始全终的人物,都遵守这一准则,严格要求自己,生活艰苦朴素,同样的道理,修行人淡薄名利,就已经成功了一半。

我们再看看,一辈子没有成就的世出世间人物,哪个不是被财色名利绊倒的,绊倒以后 身败名裂 权柄失坠,死堕无间地狱,这样的事情还少吗。

从这些人物马失前蹄的教训上,我们要悟到,佛家的戒律绝不是摆设,更不是佛陀给修行人为难的,叫你不能这样不能那样,戒律是一个正常人生活的标准,不遵守戒律,你就是没有教养。

在中国的古代修行人遵守戒律,不修行的老百姓也遵守戒律,行住坐卧 撒少应对,一言一句 一行一动,都要合符规范。

古代人所受的教育那是真教育,现在人受的教育,那是表面上的,这都是我们要警惕的。

佛家的戒律一定要严持,戒律 每做到一条功不唐捐,佛圣的三明六通,那是自性本具的功能,我们将烦恼除干净了跟佛一样,牢记佛陀的教诲,不但生活当中的烦恼一扫而光,障碍我们行动的明暗通塞等等,也都化为极乐世界的事事如意,行动上我们无所不知。

我们再看经文

【阿难白佛言 世尊 如我思惟

此妙觉元 与诸缘尘

及心念虑 非和合耶】

这是阿难尊者的心得体会,他问佛说,世尊 照您这样说,我们现在的一切烦恼,都与自性德能脱离干系了吗?

明暗通塞与生活中的一切需求,我们如何把他与自性分开呢?

这是阿难的问题,也是我们很多人的问题。

烦恼与智慧是一体,烦恼转为正面的就是智慧,智慧转为反面的就是烦恼,是一体。

我们只需要换一个念头就是了,如何能把他分开呢,

阿难尊者是个急性子,希望自己很快的修到智慧圆满,很佛一样,无所不知 无所不能,

况且事事正确,受万人崇拜。

他更希望有一个办法,什么办法呢?

用一个筛子,我们筛粮食里的土,粮食里面的杂质,农村人用的那个筛子,他需要一个筛子那样的东西,把恶集中清理出去,将善留下来,让妄相与真心分离开来。

能分开吗

妄心是由真心一念不觉,变现出来的,他跟真心是一体,包括世间万象,也是真心迷惑以后出现的假相,你身陷其中 作茧自缚,自己困扰自己 给谁推责任去?

佛所说的断烦恼,是把现在的恶心妄念转换过来,换成善心善念,将错误的行动纠正过来,没有说让我们将两者分离开,事实上两者分不开的,转烦恼为菩提。

【全善即真 与诸缘尘】

都化为自性德能,就在一个转字上。

【与诸缘尘 及心念虑】

尘缘是什么?

尘缘 是妄境,念虑 是妄心。

我们的妄心变出虚妄的境界,整天生活在虚妄当中,佛在这里给我们说真的,我们已经不知道什么是真的。

佛让我们回归自性,现代人都觉得那是个神话故事,有兴趣的能听上两句,那算是有善根的。

没兴趣的 没有善根的 ,听到你说寻根,回归自性等等这些话,那不骂你就算好了。

阿难的思维 是隔离论,采用分离的方法,这很物理化 ,但这没有办法实现,佛如何答复阿难的提问呢。

【佛言 汝今又言觉非和合 吾复问汝

此妙见精非和合者

为非明和 为非暗和

为非通和 为非塞和

若非明和 则见与明 必有边畔】

佛陀严厉的批评阿难说,你听经这么久了,怎么又回到老问题上来了呢。

【又言觉非和合】

就是把见闻觉知与自性分开,他是自性本能 无法分割,就眼前的明暗通塞,那也是自性发挥出来的作用,只不过德能折扣小了而已。

我们说明不对 还是暗不对,通不对 还是塞不对。

对于不同的人,他的需求不同,明暗通塞对他都有利,我们在物理学上有一节课,叫做阻力。

这个阻力是用来干什么的?

阻力在我们生活上,有很大的帮助。

机动车上的刹车,他的作用就是阻力,让车随着自己的心意,随时停下来,阻力与动力对我们来说,都有用,看用在什么地方。

明与暗呢 也一样,像我们摄像工作者,他在白天摄像的时候,就要用这个黑布把这窗户遮起来,不然的话调不出好的光色来,这都是自性德能。

让凡夫将他用的不对,用错了 我们就觉得那不好,那阿难提出的这个问题,就显得非常可笑了。

我们看自性德能折扣小了,微弱的明 短暂的通,为了抵御风雨而筑起的墙壁,

因为阳光过分刺目,而遮荫挡暗的树木,这不都是很好利用自性吗,

佛反问阿难,你眼前看到的明暗通塞,是从哪里来的?

你给我找出地方来,我帮你断 我帮你分离,能找到吗,

如果能找出发源地的话,把他与发源地分一个界限出来,阿难那有这个本事呢,

【汝且谛观 何处是明

何处是见 在见在明 自何为畔】

这是佛催着阿难找出性相分割的界畔,这可给阿难出了一个大难题,到哪去找呢。

但这个难题不是佛给他出出来的,是阿难自己提出这个要求。

佛反过来问他,你找出来界限 让你分割。

要说找的话,我们把引起当人烦恼的缘断了,就找到了。

在哪里呢?

就在当下,不要你跑很远的地方,能暂时把烦恼压住,当下把烦恼转为智慧,念念这样做,时时这样做,不离当下 而回归自性,可阿难没往这里想,具体的事例,

引起阿难堕落的摩登伽一事,源起五百世前,五百世当中两人都是夫妻,彼此之间习气未断,在这一世几乎误了阿难的道业,为了更续前缘。

阿难与摩登伽双方沦落六道,吃尽了苦头,今生今世遇到一起还不知悔,

要说分割 快刀斩乱麻,先把这个烦恼缘断了在说,扯那么多干什么呢,

断男女情谊上的藕断丝连,是深明大义 壮士断臂。

我们再修行上毅然决然,放弃短暂不实的所谓男女恩爱,这就扫清修行路上最大的障碍,这段缘分到此结束,双方都能解脱,所有的牵缠当中,儿女情长最为麻烦,官场上政敌用什么手段,能打倒对方,不是财就是色,魔外利用色情诱惑佛陀,政敌利用色情击败对方。

我们看这两个国家间谍工作者,女性拿手的就是色情办事,往往成功率比男人们打拼更高,谁能于色情当前如如不动,谁就是佛陀。

谁就回归自性了,将烦恼的念头,烦恼的缘断掉,发挥出来的自然是正能量,正能量就是自性德能。

【阿难 若明际中必无见者 则不相及 

自不知其明相所在 畔云何成】

佛继续开导阿难说,就用最简单最常见的事实说吧,当你的眼睛看到光明,那是光明让你看见吗,还是你见性功能起了作用,你如果把见与光 见与暗 ,见与五颜六色等等分离开,你的见性功能在哪里,从哪里表现出来,这成了何等事情,这个问题前面已经说了很多,你也承认自己无法分割,

见精与物相,现在想把妄心与真心分离开,

这不是一个道理吗,想分离 根本找不到界限

你从何分割。

【阿难 彼暗与通 及诸群塞 亦复如是】

佛陀说法 不厌其烦,就这个问题。

《楞严经》第二卷,反反复复在重申,烦恼即菩提,烦恼出菩提,前半部佛举前举后说自性德能不生不灭,后半部则说烦恼是幻相,幻相转成真心,烦恼自然消失。

也就是禅宗学人经常所说的,万法归一,

万法归一,以后一又归在何处呢?

一归万法,万法归一 是回到自性当中去,回到自性当中怎么办?

乘愿往再来 度化众生,这就是一归万法。

【性相乖角 如耳与明 了不相触

见且不知明相所在

云何甄明合非合理】

乖角就是世间法所说的乖觉,表这个人见风使舵,很会掩饰 讨人喜欢,实际上难以捉摸 ,真心迷惑以后,妄心起用,阿赖耶识当中业习种子乱发,就像个喜怒无常的疯魔一样,也令人难以捉摸,无常人生亦复如是。

【如耳与明 了不相触】

这是什么意思呢?

耳管听闻 目管看视,两者不起冲突 各司其职,你看到不好的物相而起烦恼,或者听到不好的音声起烦恼,这与眼睛耳朵根本没有关系,是你的心动了,烦恼心动 。

我们应急的措施是什么,赶紧念佛,

无论什么烦恼,都很折磨人,我们提起阿弥陀佛圣号,把烦恼压住 理智不失,就不会做出糊涂事来。

就不会加深现有罪恶 ,日日念佛 时时念佛,那不是闲极无聊,那是在转断烦恼成菩提,做这个功夫。

阿难尊者如果能够老实念佛的话,他早就成了念佛三昧,根本就惹不出这些烦恼,

更不可能向佛陀提出,这么不通情理的问题,于其在理论上绕来绕去。

还不如老老实实念一会佛,佛陀不住世了,

我们遇到的很多问题,参不透 又无善知识指导,怎么办呢?

把这些问题先放下,好好的念几天佛 ,

则不攻自破,老实念佛是修行成就的第一法门,此话不假。

我们再看经文

【阿难 汝犹未明一切浮尘

诸幻化相 当处出生 随处灭尽 幻妄称相

其性真为妙觉明体 如是乃至五陰六入

从十二处 至十八界

因缘和合 虚妄有生 因缘别离虚妄名灭

殊不能知生灭去来本如来藏

常住妙明 不动周圆妙真如性

性真常中求于去来迷悟生死 了无所得】

我们在前面说的对与不对,佛陀这段经文,

就是给我们最好的印证,佛说一切幻相都是真心,迷惑以后产生的假相,一切幻相都是真心,迷惑以后产生的假相。

而且这些假相极不可靠,生灭无常,就跟六月的天空一样,说变就变。

正所谓当处出生 随处灭尽,假心用事,早上与晚上的念头都不一样。

一切法既然是因缘合和的假相,注定了他长不了。

缘尽了 ,自然就分崩离析 土崩瓦解,从古到今 展眼看去,世间哪一样事物是恒常不变的?

都在变化,变化的让所有的人,找不准他的规律,参透了诸事无常的道理,还执着贪占干什么。

为什么不活的潇洒一些呢,这里的潇洒,不是让我们跟着六尘烦恼,去狂欢 去歌舞。

而是不要再忧心忡忡 患得患失,一辈子活在苦恼当中,身心交困。

那是他不懂得生活,给别人不留余地,也不给自己留余地 ,眼界窄 心量小,与贫富贵贱这没有关系,一辈子活下来 ,命终之时 人都是累死的,有的人是身累,有的人是心累,身累的人与心累的人,结局都一样,

说人生累,我们看看王熙凤这个人,她确实活得很累,累到什么程度呢?

既操心丈夫勾搭别的女人,又防犯自己的权位被人夺去,还要费尽心机趁着大权,广敛钱财,逼出了好几条人命,你看累不累。

晚上睡不好 白天吃不下,在这个贾府当中,他却显得是一个风云人物,一辈子活的精疲力尽,怀了几胎男孩都掉了,

怎么掉的?累掉的。

这样辛辛苦苦大半辈子,结果呢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想尽办法搞来的财富,都落在别人的手里,前功尽弃不说,自己死时一口棺木都无着。

说王熙凤聪明,她确实有才干 有魄力,随机应变 其他人还真不及她。

但这个人的结局 令人唏嘘,说王熙凤笨 她确实笨,利欲熏心 利令智昏,她不知道福是修来的 ,不是贪来的,修来的福给能你带来幸福,贪来的,只能给你带来痛苦 。

贪为苦本,更何况为了一点钱财,搞出几条人命,她的下场如何能好呢,她怎么有幸福可谈呢,

可是在幻化无常的人生当中,类似王熙凤的男男女女,前赴后继 ,他们玩弄人生,蔑视圣教 混乱乾坤。

最后堕下无间地狱的不计其数,我们从凡夫众的忙忙碌碌,再看看圣人的清静无为,就一目了然。

谁过的什么日子,谁的生活质量如何,大家心里都有数。

圣人知道妄相是假的,他绝不参与其中贪图名利,圣人应化到世间,就是提示我们不能这样做,这样做下去绝无好结局。

【幻妄称相 其性真为妙觉明体】

佛的意思是,生生灭灭的幻相不是外来的。

也不是谁强加给你的,是你一念贪心变现出来的,生灭很痛苦,想必大家都有深刻的体会,身体的生灭,每一次生死 生老病死苦,谁不在其中呢。

而意识上的痛苦,可令人失去理智,走火入魔 精神分裂,凡夫众从来没有好日子,我们看人的一生当中,不是物质困乏,所谓的穷困潦倒,就是精神空虚  六神无主。

不是身体疼痛,就是精神痛苦,这就是迷得太深了,

造业太深,把生灭幻相当成真的,在幻相当中捕风捉影,活活累死。

累出了一生的毛病,一个很简单的道理,我们的身体都是假的,还有什么是真的。

而为了身外之物,名与利 财与色,狠心的伤害别人,这个罪业太深了。

人世间的冤冤相报,不就是互相伤害吗,

大家都知道身处幻境的话,就会主动的忍让

佛家的六度法门,其中之一就是忍辱,当别人伤害你的时候,我们以平等心安然接受,不与他一般见识 忍他让他,过去生中结下的恶缘,就随之消解了。

佛家将受苦叫做消孽,将享乐叫做消福,这是有道理的,凡是报在自己身上的,都是本人亲自造下的,你不承当 谁承当。

忍辱仙人,当年坦然接受歌利王的残害,他知道因因果果,知道此劫难逃。

以他忍辱的真实功夫感化了对方,实属可贵。

而平平常常的日子,我们看到,一个活生生的人忽然出事,死于非命,那个残酷的死相

跟凌迟大罪能差什么呢,还有就算活到正常年龄,寿终正寝。

临死的前一年或几个月,辗转床第 生不如死

受尽折磨,跟凌迟大罪又有什么区别呢。

那都是不觉悟,造下滔天罪业还不忏悔,继续造作,一直到最后一口气还不罢休,遭受极大苦难仍不觉醒,这就是众生的悲剧。

【如是乃至五陰六入】

什么是五陰六入?

就是自性德能,见闻觉知迷惑颠倒以后的情景,五陰就是五蕴,色受想行识。

六入呢?

就是眼耳鼻舌身意染上了六尘,尘浊深入到六根当中,叫做入。

这一入麻烦大了,我们的清净日子到此结束

从此更无宁日,

六尘 ,即色 声 香 味 触 法 ,与六根相接,

染污了净心 导致了烦恼。

【从十二处 至十八界

因缘和合 虚妄有生

因缘别离虚妄名灭

殊不能知生灭去来本如来藏 常住妙明

不动周圆妙真如性

性真常中求于去来迷悟生死 

了无所得】

这是佛对一切幻相的总结,幻相把我们害苦了,现在赶紧找回真的。

什么是十二处十八界?

今天时间到了 谢谢大家

阿弥陀佛 阿弥陀佛 阿弥陀佛

历史上的今天
8月
18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填写信息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