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经讲记-40集

慧利 2021年8月21日19:08:09
评论
469

视频第一次播放可能缓冲时间稍微有点长,请耐心等待

诸位同修,诸位大德,大家好。我们今天继续探讨《大佛顶首楞严经》

现在我们一起来受持三归 

五戒居士存愿 ,我弟子印正始从今日,乃至命存 

皈依佛,觉而不迷,皈依法,正而不邪

皈依僧,净而无染(三遍)

皈依佛竟,皈依法竟,皈依僧竟,

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

请掀开经本我们再探讨
【如是乃至五陰六入从十二处 至十八界 

因缘和合 虚妄有生

因缘别离虚妄名灭

殊不能知生灭去来本如来藏 常住妙明

不动周圆妙真如性

性真常中求于去来迷悟生死 

了无所得】

这句话佛陀总结说,六识十八界,尽虚空遍法界,一切有相都是假的,假的有生有灭,真的恒长不灭。我们看【从十二处 至十八界】

什么是十二处?

十二处 就是六根加上六尘 ,共为十二。

六根加上六尘 ,这个十二处是个什么性质?

是十二个烦恼之处,不是什么好事。

十八界呢?

由六根六尘 再加上六识,共为十八。

识心起用以后,出现了不同的生存环境,佛家将众生的依报环境叫做界,有界限。

六道当中有三界,虚空法界当中有凡圣二界,这个界不同福报的众生,此界不能到达彼界。

我们看十八界看似非常的浩瀚无边,但是众生住在其中,造了什么业,修了什么福,这绝对错不了。

凡夫的欲界 色界 无色界,圣人的四圣法界 ,都是界,同是界 界与界不同,一个是烦恼界,一个是清净界。

十二处者 ,眼根 耳根 鼻根,舌根 身根 意根,再加上色尘 声尘 香尘。

味尘 触尘和法尘,六根染上六尘,烦恼出现了,不再是以前的清静无为。

有了色声香味触法的干扰,烦恼生起,烦恼轻的 是等觉菩萨,

烦恼重的是地狱众生,等觉菩萨以下,再次是七地菩萨,再次是辟支佛 ,再次声闻 缘觉 ,都有烦恼。

但在四圣法界,人家最起码不会堕落到轮回当中来。

从修行的角度上来说,就算最低果位的初果须陀洹,人家成佛有时间表。

三界的凡夫,成佛没有时间表,三界当中烦恼最重的,在地狱。

烦恼最轻的在天界,四空天 四禅天 六欲天,下面还有没有烦恼更重的?

在哪里?

人法界,我们这里三苦八苦俱全,所谓苦到家了,人法界已经烦恼重重。

可还没有到底,下面还有畜牲道,饿鬼道与地狱道,修罗道遍布在前五道当中,哪一道都有修罗。

修罗的意思是凶狠 好争  好战,分布在五道当中,以天阿修罗最为显著,因此说起阿修罗,大众首先想到的是天阿修罗,天阿修罗非常的厉害,他们有权有势敢于天主做斗争。

中国人民最熟悉的孙悟空大闹天宫,那孙悟空未修行之前是个什么,就是个阿修罗,好斗 。

动辄跟这个打一架,跟那个打一架,搅得天庭不得安宁,而归于正法之后的孙悟空呢

他后来成就了,如来给他受记说,他叫做斗战胜佛。

同样是好斗,未皈依正法之前,他是乱打一气,皈依正法以后,他是敢作敢为,不为强暴,降妖除怪 成就正果,那我们说这个斗战胜佛。

这个斗战看用在什么地方

说明了阿修罗的斗战,那都是不讲理的行为,胡搅蛮缠的,如果他是正义的,他就是佛陀赞叹的人了。

就不是反面人物,四圣六凡构成了虚空法界,而凡夫众生活在烦恼当中,四圣则生活在清净当中,四圣六凡,都是自性迷惑以后的虚假相,有相就有烦恼。

佛教的学问 是回归自性,无论众生现处在哪一道,堕落的如何悲惨,距离成佛有多远,佛说只要当下归心,持念阿弥陀佛圣号,求生极乐世界,今生今世都能一步到位,收复失地。

我们看十八界

十八界  是六根 六尘 ,再加上六识,演变为眼识 耳识 鼻识,舌识 身识和意识,有了识 依报环境就出现了。

这个识 就是识心,更准确的说 就是虚假的用心,心越虚假 依报环境越差,生活待遇越劣,这个现象我们从二十八天的排列次序,就能看出来。

心地越清净 心胸越宽广,前途越朗然,

我们由上看下 再由下看上,凡是有点头脑的人,都能明白其中的奥妙。

由二十八天的层层殊胜,我们能联想到,突破四禅八定以后,阿罗汉菩萨的依报环境,那有多么美好。

再进一步 ,烦恼断尽回归到一真法界,明心见性 见性成佛以后,那又何等的自在。

现在的我门实在太不懂事了,把佛境界搞丢了,堕落成博地凡夫,饮苦食毒 ,三苦八苦 苦到家了。

谁给我们苦受的?

当人的贪嗔痴慢 ,当人的五欲六尘,这些虚妄相把我们害苦了,大家经常挂在口上的,

一念不觉而生无明,一念不觉到底是哪个念头呢?

从现实意义上来看,最具吸引力的念头就是贪念,由轻贪到重贪,再到管不住自己的时候,苦报则如影随形出现了。

畜生 饿鬼 地狱都很苦,所以贪心要不得,哪怕是一点点的小贪,佛都让我们把他杜绝了,不要让他把我们继续往下拉,

儒家所说的,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也是防微杜渐,圣贤的话有道理。

一个很有趣的故事,是我亲眼看到的,

一个小孩子 他只有五岁

小孩子都贪吃零食

爷爷给他买来一些饼干让他吃,那时候的农村经济非常的紧张,人均收入少的可怜,这个贫困山区,一个家庭人均收入,一年就是几百块钱,三块钱 五块钱,对一个农村家庭来说都不容易。

当然了

农村孩子的零食就非常少,大人消费水平低,供不起他吃零食。

爷爷好不容易省下钱,买一包饼干 给孙子交代,让他省着吃,这孩子也听话,一次就吃三块。

某一天家里的大人都下田劳动,这孩子一个摸回家里来吃饼干,他记着他的饼干,一个人跑回来,找到饼干以后,他开始吃了三块,看看周围没有大人,他又吃了一块 ,还不足 他接下来再吃一块,吃着吃着 控制不了自己,将所有的饼干统统的吃完。

爷爷回来以后看到饼干没有了,

就问他

饼干到哪里去了呢?中午还有不少,怎么现在没有了?

这个孩子他吞吞吐吐的说,让我吃完了。

爷爷就问他 对他说,不是让你一次吃三块吗,你怎么全部吃完了,

你今天吃完了,明天吃什么呢,

我们家里没有那么多钱,给你买饼干 这怎么办呢。

那孩子非常委屈的说,我也是这样想的,可我管不住嘴吧 全吃了。

本来还想留几块给到明天吃,可我越吃越想吃,忍不住了 就全部吃完了,他这一说,惹得大人捧腹大笑。

天真无邪的孩童说真话,倒是我们大人不说真话,犯了大错还遮遮掩掩。

我们看一念不觉 ,跟得病一样 由轻到重,最后到不可救药。

迷惑颠倒到地狱去受苦,佛说这一切都是因缘和合,虚妄有生 ,也就是因缘和合的假相,清净自性,

本来没有世界 也没有众生,安安静静 一尘不染,可染上六尘烦恼,虚情假意当家,闹出一堆尘埃。

佛陀的清净慧眼,看大千世界是一堆垃圾。

那看芸芸众生呢,说个不好听的话 ,则是一团厕虫,厕所里面的蛆在干什么?

在互相打闹 争夺粪秽,话不好听 理却如是,再不要玩弄心机 尔虞我诈,高权厚利 呈现能耐了,再不要给舌头做生意,杀害生命了。

六尘烦恼把我们害得太惨了,

所谓的一世风光,正是万世受苦的代价,

值吗。

释迦牟尼佛不是傻子,大圣大贤的生活都很简朴,与现代人的高消费超前消费,正好相反,这正是圣贤立于不败之地的基石。

简朴的生活是格物致知 ,不向腐败让步,现代人活的很痛苦。

我们从表象上看 ,家家有车 户户有房 ,那是什么?

那是银行贷款,借来的钱 已经透支了未来,极度膨胀的贪欲,势必会引起空前的大难,人人都生活在经济压力之下,已经将后面的福报享尽了,你还有资格住在人道吗。

所谓路尽命绝,福报要细水长流 慢慢用,当人们在歌颂眼前的幸福生活的时候,我却以大众唱反调。

人们歌颂目前的幸福生活,家家有车 户户有房,吃的好 穿的好。

那我们从中国的历史上来看,凡是经济繁荣到如此程度的时候,往往是见顶的时候,什么叫做见顶,就像那个股市他的指数,走到最高度的时候,他必然要往下滑。

从因果关系来说。这是人们将福报耗尽了,立足于经济的角度来看待,超前消费 过高的消费,后面是跟不上的。

我不敢想象再过十年八年,地球上是什么样的,

大众再不节制自己的欲望,比吃 比穿,地球的资源有限,哪能经得起这样的挥霍呢。

个人的福报耗完了,个人命尽。

集体的福报耗完了,共业报下来,那你想逃都没处逃,地球就这一个,你往哪里逃。

我们晚上仰望星空,看到那些流星滑落下来

那些流行上面曾经都住有人,人把他们所居住的依报环境,破坏的没法继续正常运转了。

流星踏下来,不久以后我们这个地球,也会像那一样,土崩瓦解,你到哪里去。

就算地球还能维持一段时间,人将福报耗尽的时候,总有这样那样的灾难,结束你的人身,不得不警惕这一系列的不正常现象。

回归自性  学佛修行,先把自己的超前消费降下来,,超前消费就是一念不觉,就是贪心起用 。

贪的最后 在饿鬼道,尚未堕下三恶道者,福报耗尽 身还在人间。

但你在人间过的是人的日子吗,你在饥荒与物质极度困乏之下,整天挨饿受冻,身是人身。

所受的是三恶道一样的苦日子,一批又一批人被活活饿死冻死,这地球上不正在发生吗。

我今天看到一则新闻,说地球上将近二亿多人,靠近三亿人,已经陷入粮食危机,没得吃了。

如此大的粮食缺口,这一时之间补不齐的,奢侈品可以没有,汽车可以没有,房子可以住差一点。

可这个吃的东西是硬道理,名以食为天,没有吃的  天下能不乱吗,圣贤叫我们返璞归真 ,温良恭俭让,这样能解决我们一切的烦恼,都是金玉良言 理当落实。

佛说一切法是因缘合和的假相,细细思量 确实如此,世间的因缘 从正报到依报,哪一样不坏灭呢。

人有生老病死,土有成住坏空,这不是摆在眼前的事实吗。

既然都不长久 都在衰变,他不是假的是什么?

问题是众生处在虚假当中,认假作真,碰够了钉子 受尽了苦难 ,不觉悟 不思出离,苦日子就没有结束,说是众生甘愿受苦。

那我们看看,哪个人终生拼搏,不是为了过上好日子吗。

可见没有人甘愿受苦,要说真有甘愿受苦的人,那是圣贤。

圣贤与众生和光同尘,受人难受 行人难行,没有自己的利害得失。

释迦牟尼佛示现做三衣一钵,苦行修道,因地上如是 ,果地上呢,成佛了佛也没有搞特殊化,还是保持最简单最朴素的生活。

为了让众生觉悟,这个苦对佛陀来说,是无上的快乐,圣贤处在任何境界都快乐无比,他们的乐来自哪里呢?

来自他们看到众生觉悟回头了,众生觉悟回头,众生离苦得乐,就是圣贤的快乐。

没有欲望与自私,就没有痛苦,完全发挥正能量。

自性德能起用,苦从何来呢,圣人就是这样 ,他们没有苦因 ,自然不招苦果,示现受苦 实无苦受。

我们再看经文

【因缘别离虚妄名灭】
这里有一个别离,又有一个灭,因缘别离, 一个是和 一个是离,和了生 离了灭,这个灭就是一切生灭现象。自性没有生灭,但妄心有生灭,小到我们的念头一个接一个,前念死 后念生,大到星球的成住坏空,生灭现象从大到小无处不在,生是假的 死也是假的。

可众生习惯了生灭轮回,给他说生灭之外还有个不生不灭,他不敢相信,不信圣言量,苦难永远没有终结。

世界本来就是假的,世界上的住众,个个用识心,虚妄当中你骗我我骗你,你害我我害你,谁曾过过好日子,佛说三界通苦 ,为什么苦?

大家都在玩弄心机,贪图六尘享受,哪有不造恶业的道理,哪有不互相争斗,争名夺利的道理,造了不是就完了,造了就得受,这里没商量。

佛在这里说

【殊不能知生灭去来本如来藏常住妙明】

什么是如来藏?如来藏就是如来住的地方,藏就是藏的意思,如来藏 是妄想 分别 执着,断灭以后的真心起用,极乐世界大众叫做常寂光净土,那如来藏 是佛的专利吗?

这个不是,每个众生都有如来藏,我们的如来藏,被迷惑颠倒的假相掩盖了,用佛家的名词来说,就是堕落在六道当中,成了地地道道的凡夫众,如来堕成了凡夫,这话实在不好听,但是事实。

佛陀度化众生,信心十足,佛的信心来自哪里呢?

就来自众生本来是佛,就来自生灭去来本如来藏,阿难还想将自性与生灭分开,佛给他说他就是如来藏,你分不开的 。

眼前的迷惑颠倒不等于永远迷惑颠倒,众生现在我们看,大家迷惑颠倒,那是他还没有意识到,他还没有生活杂苦中。

他真正受大苦的时候,他也有求天求地,跪下磕头的时候。

我们当初从自性迷出来,动力是好奇与贪着,好奇什么?

好奇为什么那样多的众生,都在杀盗淫妄?

大吃大喝 都在贪名求利,前赴后继,这一念不觉,动了心思以后,他就自己问自己,这些事情如果不好的话,为什么人人都趋之若鹜呢。

这肯定是好事,我也去试试,不试不知道 一试吓一跳,这一试麻烦大了。

迷失了自我,就像一个天真无邪的孩子,从家里跑出去以后一样,成了流浪儿。

一念不觉无明出现,六根接触到一点点俗利

,这个恶心倾斜以后,一发不可收拾 ,,最后越迷越深。

一个很简单的例子,天人为什么堕落到人间来?

就是淫欲心动,天福耗尽了,他的烦恼境界出现了。

出现以后,羡慕人世间的夫妻恩爱,看到夫妻恩爱,看不到男女淫欲产生的不良后果。

就是世间人所说的,被爱情冲昏了头脑,失去了理智。

中国民间有很多仙女配凡人的故事。

我们看著名的有天仙配 ,牛郎织女,劈山救母 等等故事,如果没有原型,世人不敢乱编造的,随意编撰天人的故事。

中国的古人敬天畏地,在这里如果动辙扯上玉黄大帝的妹子,王母娘娘的女儿,天上的公主,谁有这个胆量,他不惧怕天上怪罪吗

可见引发天人福尽堕落的,正是淫欲。

古人说万恶淫为首,可能就出自这里吧

现实当中呢?

很多人家庭和睦 事业顺利,结果都毁于节外生枝,绝大多数都是邪淫。

从如来藏迷出来以后,我们个个成了流浪儿,找不到回家的路。

流浪的滋味如何呢?

冬天在大雪纷飞当中活活的冻死,夏天在枯树当中活活热死,在饥饿当中活活的饿死,或者被坏人活活的害死,多么的可怜。

我们看到街上那些要饭的孩子,那都是些流浪儿,被人拐骗出来,当做赚钱的工具,被砍去手脚,流浪儿就是这样。

问起任何一个人,流浪的滋味是什么?

他都直言不讳的说,苦不堪言。

在无休无止的痛苦当中,有的众生隐隐约约想起来,未曾迷失之前的好日子。

但现在苦于回家无路,,他默默的祈祷上苍,希望结束流浪的日子,佛法应运而生。

没有众生的需求,就没有佛陀的示现。

哪个地方最安全呢,如来藏最安全最完美,可我们都是不懂事的孩子,住在富豪之家 ,处尊养优 应有尽有。

趁大人一不小心,被六贼用劣质把戏骗出去拐卖掉,从此受苦受难,

佛陀是大慈父,知道孩子们在外流浪,想方设法引导孩子们回家,为了孩子们觉悟回头,佛陀用尽了方法,可是孩子流浪已久, 认假不认真 听骗不听劝,佛陀对我们不弃不离 不舍,哪怕众生有一点点觉悟的迹象,佛陀赶紧示现给他,把他往上提拔 。

六祖能大师说得好,本来无一物 何处惹尘埃,这话的意思就是,芸芸众生都是自找苦吃,为了满足当人的虚荣心,大家什么恶事都敢做。

那虚荣心真的有用吗?

生活在虚假当中 ,空虚无聊,就算你博得上流社会。

上流社会的人快乐吗?

实践证明物质享受越丰足,精神境界越空虚,空虚到什么程度?

富贵思淫,而带给人们种种疾病与是非的,正是淫欲 。

富贵场中不长寿,富贵之家人丁希,什么原因呢?

淫杀二业太重,大家看看红楼梦就知道了,看那些富贵场合的人,吃一顿饭要杀多少生,富贵场中个个都是三妻五妾,淫欲过多。

折了自己的福报,所谓站得越高 跌的越惨,红楼梦就是最好的写照,

我们去哪里找清净日子呢?

如何回归到如来藏,我们的老家呢?

如果不做流浪的孩子,做主人呢?

那我们再探讨回家的路,我们如何回家?

如何结束流浪的日子?

转识成智 从当下做起,不要把错误留到明天再改,那太迟了。

而众生所犯的共同毛病,就是把错误往明天拖,到了明天改不改?

不改  明天过不完,错误永远不纠正。

我们看看很多人年轻时候,十七八岁二十岁的时候,他犯的错误,有这样的毛病习气,一直到他七十岁八十岁九十岁的时候。

他都没有改正过来,长达几十年的时间,他不改这个错误,不要说今生,生生世世都是你的障,别人替代不了你。

如果我们不知道自性真如是何等样的,测不出 也想不到。

那我们看看古圣先贤如何做人,如何行为处世,不就明白了吗,圣贤是回归自性者,他们表现出来的,都是自性起用。

自性德能发挥正面作用,释迦牟尼佛是怎么生活的?

历代的祖师大德又是怎么生活的?

还有近在我们眼前的高尚人物,你再看看人家如何生活?

这都是我们学习的模范 ,佛陀说教有理论有方法,佛陀还亲自表演给我们看,三转法轮 佛都做到了。

我们还愁没有好样子看吗,从古到今的圣贤够我们学的,将圣贤的一生看一看。

我们就知道回归自性以后的境界如何,回归自性就不是一句空洞的说教,,而是贴近在我们的生活当中。

回归自性不是将自己孤立起来,封闭起来,出世间 入法界,功夫都在现实生活当中。

我们不要六祖所说的本来无一物,马上就想到一所空房子,房子里面什么都没有,我住进里面去,再也不出来。

把这样理解为回归自性,哪有什么意思?

那就不叫自性,叫做一潭死水,佛在这里不是明白的给我们说,自性有见闻觉知吗,自性是活的。

常寂光境界是活的,如来藏也是活的,大光明藏也是活的,常寂光的寂与净那是一法不立,没有了任何烦恼。

大光明藏这个大光明是光明磊落,无曲无私,不是你机械的想到是一团光,一片光明。

那一片光明,我们把这个房子封起来,给他里面装上几千瓦的灯泡,这个房子就成自性了嘛,

既然有见闻觉知,自性是活的,看似什么都没有。

但能变现出一切来,我们先说见闻觉知,这四项功能是纯正无邪的,没有杂质在其中,他与什么起感应呢?

与善感应 绝不感恶,这是回归自性的最大特征。

如果谁说自己成佛了,明心见性了,他还在做恶的话,身口意三业不规范,还是凡夫的行为,那他一定是个骗子。

在所有的境界当中能做得主,只转境界 不被境转,释迦牟尼佛不就做到了吗。

释迦牟尼佛跟我们同处在五浊恶世,佛陀善始善终,一生光明磊落,没有一件不可告人的事情。

而众生呢 ,哪个人不是一肚子的烦恼,一肚子的黑暗。

我们所做的见不得人的事情太多了,遮遮掩掩,就这样还在人前批评这个人,批评那个人,怎么不检查自己的缺点呢。

哪个凡夫众如果说自己一生当中,没有做过一件昧心事,没有做过一件错事,那他就是圣人,他就不是凡夫。

如果是凡夫 你不可能不造业,谁敢吹这个牛,凡夫众保住人身者,佛说的好 如爪上土,失去人身者如大地土,这不就是自己一生最好的写照嘛。

失去人身者,不就是做的恶事太多了嘛。

自性德能最好的见证,在佛这里发挥得淋漓尽致。

我们看谁的样子 学谁 ,这当人自己拿主意。

佛陀的一生在困难重重之下,能将正教普及到人间天上,我们根本没法想象当时的困难。

鹿野苑说阿含的时候,五比丘非常的固执己见,对释迦牟尼佛大家也很不相信,所谓万事开头难。

但是对于这五位比丘,五位修行人佛陀用长达十多几年的时间,说因说果,才将这些人说服过来。

对于凡夫众,谁又这样耐心去教化他,

佛有。

再往后一步比一步难,未成名之前人家不相信你,看不起你,出名以后呢

出名以后风险更大 。

世间法所谓人怕出名猪怕壮,人一旦出名了 高标招风,很多麻烦跟着来了。

出名以后是顺境,顺境比逆境更难活人,这话不假 。

出名以后拥护赞叹你的人多了,正法普及的范围越广,妖魔鬼怪越不自在,与佛教作对的外道,随着佛陀的声望扩大,我们看他来的越猛烈越多,外道想方设法来阻碍佛陀说教,他们有他们自己世间法的利益,

佛陀说教将众生都觉悟了,没有人供养他们,他们就非常的仇恨佛陀,我们常说的道高一尺 ,魔高一丈,也就是这个意思。

当我们精进用功的时候,往往会出现非常多的困难。

是什么原因呢?

就是我们生生世世的冤家债主,他害怕我们出离轮回,因为我们曾经伤害了他,他要报复。

我们一旦出了轮回,他就找不到报复的对象,所以他要想方设法把你拉在轮回当中,让你出不去。

功夫越精进的时候,不是有这样的障碍,就是有那样的障碍,但是这些障碍都敌不过正法。

我们不要怕,有佛陀十方如来亲自护持修行人,魔的力量再大,正义敌不动邪恶。

佛住世当年,魔的手段对于佛非常的残忍,妖魔鬼怪的阴谋诡计非常之多,而且心狠手辣。

佛陀在菩提树下成道之夜,魔军魔将出现 ,

恐怖万分 没有吓倒佛,最后魔女出现 色情迷惑佛,佛也不上当。

佛陀在人间说法的日子,三师外道 六群比丘,还有不明真相的恶人,要置佛陀于死地。

这些妖魔鬼怪名利财色 ,恩威并用,佛陀做到了如如不动,这不是我们的好样子吗

正因为这样,佛陀永远住在清净地,没有烦恼。

后学学习佛陀,对佛陀有信心,我们要把自己封在真空当中吗,要不要永远不出来?

说个老实话世界上没有真空,所谓的真空是暂时的现象,时间久了,造成真空现象的条件样样坏灭。

真空还能保护你吗,我们必须要面对现实,处理好每一件事,学佛就学这个,佛家的转识成智,识 就是六识,六识是烦恼当家,这个识 不是知识,是六欲爱好,

凡夫众的知识,不是为了返璞归真,而深入学习的,大家都围绕着利益而去学习。

所谓无利不早起 ,政治清明,国家领导人旗帜端正的朝代,民众还好些。

否则大家为了名利拼死拼活,不但个人心神不灵,整个社会也动荡不安,当社会大众衡量人的标准,不是谁有多高尚,而是谁有多权钱。

学校的教科书,也省略了伦理道德,人民教师公开向学生,传输如何获得财富与利益。

教育的目的,完全转成名利的时候,其中所学的知识,可想而知是什么了。

这些情况一经出现,天下不安啊,如此的教学质量,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名利之徒,如此的教学质量,决定了一个民族的命运,国家的前途如何 。

还用说吗,古人早给我们敲了警钟,人弃常则妖兴 ,知识再丰富,失去道德,不过造更大的恶业罢了,大德教学人转识成智,

转前五识(眼耳鼻舌身)为所作性智。

什么叫做所作性智?

就是理智的 正确的,符合道德规范的行为,六根虽然接受外界的一切,不受六尘污染,永远发挥正能量,路不会走错。

转第六识(意)为妙观察智,起心动念只向圣贤看齐,只学一切好样子,不学坏样子

意识形态永远清正,不会变节。

转第七识(执着)为平等性智,视一切众生,是我前世父母 未来诸佛 ,平等普度 不杂厚薄。

转第八识(阿赖耶识)为大圆镜智,来者不拒 去者不留,干干净净 不落痕迹。

果然都这样做,世间本无事,你已经回归到了如来藏中。

那有的同修要问,这样做不是太吃亏了吗,物欲横流的今天,这样做我们能活下去吗。

那我们不妨参考极乐世界的大众,这些人不求名不求利 本本分分,他们吃亏了吗?

人家成佛了,超越一切大众。

这话从哪里说起呢 ,,我们看看《无量寿经》佛说第六天主,跟往生极乐世界的天众站在一起,如同乞丐站在帝王身边,极乐世界的大众的福报,超过了六欲天主。

他们没有吃亏,心越善 福越大,怎么会吃亏呢,一步到位。

不但物质受用超脱世俗,而且不再退堕轮回,永离苦难 到底谁聪明?

反过来 用心不正 不择手段,获得眼前小利

造下无边的大恶,失去人身堕下三途受苦,孰优孰劣?

佛说

【常住妙明 不动周圆妙真如性性真常中求于去来迷悟生死 

了无所得】

回归极乐世界,就是回归妙明常住如来藏,极乐世界没有生死轮回,因为大家都在觉悟当中,不造生死因,就无生死果。我们专精念佛求生极乐世界,不就是转识成智,最好最方便的捷径吗。

今天时间到了 谢谢大家

阿弥陀佛 阿弥陀佛 阿弥陀佛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填写信息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