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经讲记-63集

慧利 2021年10月31日10:13:21
评论
341

视频第一次播放可能缓冲时间稍微有点长,请耐心等待。

诸位同修,诸位大德,大家好。

我们今天继续探讨《大佛顶首楞严经》

现在我们一起来受持三归 

五戒居士存愿 ,我弟子印正始从今日,乃至命存 

皈依佛,觉而不迷,皈依法,正而不邪

皈依僧,净而无染(三遍)

皈依佛竟,皈依法竟,皈依僧竟,

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

我们再看

【性真圆融 皆如来藏

本无生灭 阿难 汝心粗浮

不悟见闻 发明了知

本如来藏 汝应观此六处识心

为同为异 为空为有 为非同异

为非空有 汝元不知 如来藏中

性识明知 觉明真识 妙觉湛然

遍周法界 含吐十虚 宁有方所

循业发现 世间无知 惑为因缘

及自然性 皆是识心 分别计度

但有言说 都无实义】

这段经文呢还比较长,我们逐句的来探讨他。

同修大众经常说,色身与精神不可分割,这对人来说是这样。

对大千世界,山河大地来说 也是这样,在华严经上我们看到,佛说华严一会,前来参加法会的,这些法身大士。

有的是国王大臣,有的是天帝,但绝大多数的是,各主一物的神众,小到草木神 苗稼神,大到山神 河神 水神 地神,诸神各司一职,忠于自己的职业,统辖管理世间的万物,各行各业没有神众的管理,则杂乱无章 不成体统。

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既然如此,圣贤给我们所说的举头三尺有神明,这就不是一句空话,而是真的。

参加法严一会的这些神众,他是神众当中的圣贤,绝大多数的神众,还是普通的天人,或者其他道的众生。

但能够管理一方的这个神明,他总有超出一般大众的智慧德能之处,要不然他不能胜任眼前的工作,自然界的灾难,自然界的祥和,吉凶祸福从何而来,就是这些主管神明,根据当地大众,所造作的善恶来承报上苍的,福尽了 就有非常灾难,福到了 就非常的吉祥,一样也逃脱不了神明的目光。

那我们当人的见闻觉知,与地水火风空,此二者永不分离。

因众生造做的不同,而显得千奇百怪。

六道众生归纳总结起来,大家本来都是佛,无论现在处于善道,还是处于恶道,我们照着佛圣的教导,大家都可以念佛往生极乐世界。

极乐世界将六道十法界,统统的摄尽。

阿弥陀佛心胸广阔,没有说只接引人道众生去极乐世界,不接引三恶道众生去极乐世界,只要我们回心转意,觉悟回头,今生都能超越六道,名列圣贤。

极乐世界是一合相,极乐世界是性真圆融 ,极乐世界是如来藏,极乐世界是不生不灭 。

难怪佛说华严,统一了各行各业,各各位次的修行众,让大众对念佛求生极乐世界,人人赞同 皆大欢喜,因为有了极乐世界,这个标准的修行道场,三途六道十法界的修行众,对成就佛果都充满了希望,不会再因为迟迟到不了佛果位,修的非常辛苦,而感到忧愁。

善财童子五十三参,他心中所希望的,就是上品上生到极乐世界去,经过艰苦卓绝的精进与努力,善财成功了。

善财童子的功成圆满,给了我们极大的信心,给了我们成功的希望,从此以后我们每一个修行众。

知道如何找回自己的圆融性真,我们就会老实念佛,一心一意心无旁骛的求生极乐世界。

我们再看经文

【阿难 汝心粗浮 不悟见闻

发明了知 本如来藏】

这句经文的意思很深,深在哪里呢?

深在如来藏就靠我们的身口意来表现,什么标准是圣人,什么标准是凡夫。

如果没有身口意三业表现出来,我们从哪里去识别去鉴定?

这样一说,我们马上就贴近生活,发挥当人的如来藏,不再感到如来藏抽象难懂,圣人的身口意恰到好处,绝无差错。

修行就得修这个功夫,不是说让我们像泥塑木雕的佛像一样坐着,什么都不说,什么都不做,那就背离了我们成佛的意愿。

【汝心粗浮】

这是绝大多数修行人的缺憾,我们的粗心大意,在无意当中伤害了多少人,你统计过吗?

一句话说不对 你刺痛一个人,一个举动不如法,得罪一个人。

一个念头不正确,虚空法界为之震颤,谁曾知道,自己有如此之多的过失。

佛要我们做个细心人,细心人就是儒家大德所说的,一日三省自身,看自己的身口意业在今天,有没有出格,检查出来及时的纠正过来,明天再遇到类似的境缘,我们就能对答如流,做到百分百合格。

要将自己的身口意,力求做到毫无差错,这叫做细心人。

【不悟见闻 发明了知】

意思是我们要明白,见闻觉知发明创造一切万物,地水火风是他的原材料,我们要将地水火风排列顺序,让四大基础原材料,统统产生正能量,不让他发生意外灾害,如此念佛功夫就出来了。

我们看极乐世界不就是这样排列的吗

佛说净土诸经,净土诸经佛一开口就说,极乐世界无有众苦 但有诸乐,难道极乐世界的大众,比我们多出什么\N特殊的材料没有?

都用见闻觉知,我们用见闻觉知,极乐世界的大众也用见闻觉知,我们的原材料是地水火风,极乐世界的大众也是地水火风,哪有比我们特殊之处呢。

没有特殊之处,为什么极乐世界与娑婆世界,差距如此之大,众生的受用差距如此之大呢,

这就是地水火风原材料,排列的艺术性 正确性,极乐世界的大众会排列,我们不会排列,会排列的处处如意,不会排列的 处处坎坷,就像一件好的料子一样,衣服布料,高明的裁缝,把他裁得得体而且时髦,款式人人喜爱,外行 不会裁缝的人,将他裁坏了 浪费了,是一个意思。

极乐世界的大众都是诸上善人,我们呢,自己说自己好没有用,你好的话, 你就不会在六道当中继续轮回了,就算给你封个佛祖,你还是个凡夫,修行人要学会调理生活,让生活风平浪静,要处处为人师表,处处做社会大众的典范,自己身口意三业纯正无恶 ,依报环境自然跟着变化,一切向好。

现目下世间的大众呢,喜欢说风水好坏,昨天有一个人给我说,他们这几天总是出这样那样的麻烦,认为是单位的风水不好,我给他说这与风水没有关系,依报随着正报转,要说风水正。

去过北京故宫的同修大众,你看故宫的太和殿,中和殿 保和殿,这个风水非常符合风水学家的条件。

但是慈禧太后住在北京城,引来了八国联军,烧杀奸淫,将一座帝王古都变成了废墟,难道慈禧太后的风水不好吗,

同样是故宫北京城,为什么有的国家领导人,住在里面国富明强,海安河清呢,天下太平呢?

为什么有的人住在里面,就变成了末代皇帝呢?

这与风水有什么关系,所以呢我一向不喜欢谈风水,风水再好的地方,你的身口意三业不正,该怎样倒霉,你还怎样倒霉,风水帮不了你的忙,身口意三业向正,一切都会向好。

佛陀呢接着说

【汝应观此六处识心

为同为异 为空为有

为非同异 为非空有】

什么是六处识心呢?

就是六根与六识,眼识 耳识 鼻识,舌识 身识 意识,佛问阿难以及我们大众,这六识是独立的,互不干涉其他五根呢

还是一体?

是有还是无?

还是不空不有,介于有无之间?

我们说个心里话,六根原是一个整体,——如来藏 一合相。

因为我们的分别执着,复杂用心,把它分裂成六处,

如来藏天衣无缝,哪有这些啰嗦呢。

在前面我们不是探讨过了吗?

我们精神困倦 ,睡在床上 进入梦乡,

睛闭得紧紧的,四肢也停止了活动,大脑也停止了活动,根本就没有离开床铺。

可梦中的我们,什么地方都去,什么都能看见,还有飞翔的能力,见闻觉知 没有眼耳鼻舌身,照样活动,这不就说明问题了吗。

一识就是其他五识,不可能独立,意识呢 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可在梦中,或者是大限到了。

身体败坏,它不照样抗起其他五识的作用,从去寻找另一个身体吗,

说是无 其实有 ,性识明知 觉明真识,是什么意思呢?

性 就是自性,自性具备一切识,不受维次空间的限制,周遍法界 无处不在,同时也无所不能。

【觉明真识】

这个觉是什么意思?

是觉悟 大觉,而觉悟者,就是回归自性德能者,回归自性以后,明智通达的 洞察秋毫无所不知 无事不办。

【妙觉湛然 遍周法界

含吐十虚 宁有方所】

简单的框线标题

这就是大家经常所说的,心包太虚 量周沙界,佛圣度化众生,何曾挑此挑彼?

平等普度 不嫌无间地狱苦,佛身遍一切处,意思就是,那里有觉悟回头的众生,那里就有佛圣出现。

【世间无知 惑为因缘

及自然性 皆是识心 分别计度 

但有言说 都无实义 】

意思是如此美妙无比的如来藏,被我们分割得支离破碎,到处造业 随处受报,是该觉悟了。

学了楞严经,若是继续沉迷下去,你等于没有学,苦难永无结束。

你还是轮回中人,七大 我们就探讨到这里,我们学习楞严经,就要有自己的心得与体会。

我们再看经文 

【一切世间诸所有物

皆即菩提妙明元心】

这不佛给我们印证来了,我们前面说的都是对的,一切法从心想生,凡夫众想出了自己的轮回烦恼界,圣贤则按住在光明境界,随缘示现。

我们再看经文

【尔时阿难 及诸大众

蒙佛如来 微妙开示

身心荡然 得无挂碍

是诸大众 各各自知

心遍十方 见十方空

如观手中所持叶物

一切世间诸所有物

皆即菩提妙明元心

心精遍圆 含里十方

反观父母 所生之身

犹彼十方 虚空之中

吹一微尘 若存若亡

如湛巨海 流一浮沤

起灭无从 了然自知 

获本妙心 常住不灭

礼佛合掌 得未曾有

于如来前 说偈赞佛】

《楞严经》讲到这里,我们都有不同程度的收获,在菩提道上信心十足。

为什么?

我们明白了,自己跟如来一样的富足,如来所有的,每个众生都有。

从此以后再也不畏头畏足,可以甩开步伐 勇往直前,更不会患得患失 忧心忡忡,更不会惧怕生死,本来就无生死得失,自性德能不增不减,有何惧怕呢?

既然我们充满了智慧与勇气,就有能力处理生活当中,发生的形形色色的事件,

正所谓赴汤蹈火 如履平地,心地泰然,乐观的面对每一处境界,这就是《楞严经》开启了修行人的智慧。

那当时在楞严会上的大众呢?

跟我们一样,佛陀说法,谁认真听闻谁得真实受用,正像佛在法华经上所说的那样,如来说法平等,如同天降甘霖,小草吸收得少,大树吸收得多。

佛陀每说一部经,智慧高的继续向上提升,初始闻听者,如旱苗逢雨,眼前豁然一新。

楞严会上的大众,一千二百五十常随众,那都是阿罗汉,众所知识。

旁边来参加法会的,文殊普贤这些大众

都是大菩萨众,我们呢是初学凡夫,不一样也很释然,佛陀说法人人受益。

我们看经文

【尔时阿难 及诸大众

蒙佛如来 微妙开示

身心荡然 得无挂碍】

这个感受其他的同修有没有,我本人释然多了。

俗话说 知己知彼百战百胜,学了楞严以后,知道自己本来与佛一样,心里就有底了 慌什么呢

无论身处上流社会,还是下层人民,明白宇宙人生真相的大圣贤,都能坦然处之。

我们学习楞严到这里,日子过的是穷是富,处在顺境还是处在逆境,都不妨碍我们回归如来藏。

面对着眼前的苦难,不会感到苦了,

为什么?,

苦有苦的机缘 ,苦有苦的收获苦日子  逆境,也是人生的一次锻炼机会。

梅花香自苦寒来,一切看开了,眼前呢 无比的宽阔,心胸无限的扩大 ,身心泰然 得无挂碍,这是人生的高级享受。

身经百战的伟大领袖毛主席,有一首诗写得很好,人生难逢开口笑。

可见身心荡然 得无挂碍,这对世间人是奢侈品,我们习以为常 天天在享受,学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我们跟着圣贤往前走,前途注定一片光明。

【是诸大众 各各自知

心遍十方 见十方空

如观手中所持叶物】

这就是大彻大悟以后的豁然开朗,为什么他们知道心遍十方呢?

因为十方与我本来是一体,唯我心具 是我心造,我能管理好自己的心,我做得主宰。

我所变现出的人事物,一切境缘,绝不给他人推责任,义无反顾的扛起生活的重担,身口意业为人师范。

我们再看经文

【见十方空

如观手中所持叶物】

叶物 就是一片小小的叶子,对大彻大悟的人来说,他突破了维次空间的限制,需要见什么就能见什么。

需要见多远多近,都运用自如。

想见过去未来,同样没有障碍,这不是随便编造出来的,是事实。

本来就是一体,圣贤没有分别执着与妄想,过去 现在,远处 近处都是一体。

他如何能不明察秋毫呢,眼耳鼻舌身意不分家,虚空法界与我本人不分家,过去现在未来是一条线,何曾有隔碍,

隔碍只是凡夫自设的苦恼,圣人没有这些麻烦,就没有隔碍。

我们再看经文

【一切世间诸所有物

皆即菩提妙明元心】

这不 佛给我们印证来了,我们前面说的都是对的,一切法从心想生,凡夫想出了自己的烦恼轮回,圣贤安住在光明境界,随缘示现 都是妙用,释迦牟尼佛的一生,何曾虚度光阴?

佛住世说法 觉悟大众,直到生命最后一刻,一生都是妙用,没有做过任何无意义的闲事。

我们不是佛,从当下效法佛的作为,

不就一步到位成佛了吗?

将我们的一生从凡夫的碌碌无为

争名夺利 

转化成持戒念佛 力行众善

我们不就在凡夫地行如来道吗

【心精遍圆 含里十方】

意思是 道理明白了,心胸开阔了,清净心中一尘不染,春风和气,再也没有情仇怨恨 名利是非,走到哪里温暖哪里,跟任何人只结善缘不结恶缘,只度众生不害众生。

【心精遍圆 含里十方】

不就做到了吗

【心精遍圆 含里十方】

心精遍圆 含里十方,的另一个解释,就是他心通 宿命通,他心通 宿命通,知前知后 知去知来。

【反观父母 所生之身

犹彼十方 虚空之中吹一微尘】

楞严会上的大众,学习到这里身见破了。

破执着 证法身,凡夫对自己的肉身看得太重,总认为肉身没有了 一切落空,拼命的为这个身体服务,因此患得患失,做下了无数糊涂事。

明白了佛说一切法空的原理,再看看自己的肉身,真的跟一件破衣服一样,需要穿它就穿上,需要脱它,毫不犹豫的脱下扔掉。

只让它为我成圣成贤度化众生服务,不让它肆意为恶,我就完全操控了它,拿得起 也放得下,身体都能舍,还有什么不能舍的。

没有了身见,不贪着身体,从此以后没有生死的忧患,没有身体的拖累,自由自在。

【若存若亡 如湛巨海 流一浮沤】

是什么意思呢?

是看轻了自己,淡化了自我,在这里我们略说肉体之事,父母所生的身体 是假的,那是不是我们就拿这个身体,不当回事,随意的破坏他。

这是修行人,走了另一个极端。

对我们凡夫众来说,我们要爱护身体,世出世间都需要一个健康的身体。

假的身体如果能干出,自觉觉他的大事,这个身体就是如来示现。

可惜凡夫众并不知道,我们观察世间的凡夫众

他活着的目标是什么?

为名为利,吃得好 穿得好 玩的好,或者高高在上 役使他人,想生生世世不劳而获,过寄生虫一样的日子,这可能吗?

这种行为与性德截然相反,如此下去,不但达不到,还要将你送下无间地狱,千万不要动这样的歪念头,那是非常愚蠢的。

要用身体做有意义的事,佛弟子的破身见,是轻生死重大义,不是拿身体开玩笑 糟蹋身体。

我见到有不少的同修,他经常辟谷。

什么叫做辟谷呢,

七天不吃,这些辟谷的人,他辟谷的目的是什么?

自己也很模糊,听到别人说七天不吃饭,有这样那样的好处,也不看看自己的程度够不够辟谷的条件,就跟着人家一起来,

七天不吃饭,七天不进饮食,对一个凡夫众来说,肯定伤害了你的身体。

人是铁饭是钢,你做这个营生干什么

还有七天七夜不睡觉,你看你程度达到了没有,这样一次两次,不断的伤害身体,

道业未成,身体亏虚了,这是修行上的大忌讳。

我们的一日三餐要吃好,要吃饱,也只有这样身体的能量才跟得上,特别是上了年岁的人,像我们这些五十岁的人,特别要注意饮食,现代社会的大环境,已经不提供给你这样的修行的条件了。

忙修瞎练,你要吃大亏的,我还看到有些同修,七天不吃饭,七天不睡觉,做为向人显耀的资本。

大众在一起讨论交流意见的时候,他呢因为自己曾经有过七天不吃饭,七天不睡觉的经历,把这当着向大众显耀的资本,让人家听了以后对他竖大拇指。

这修出了什么成绩,自己哄自己罢了,修行到了什么程度,你自己心里最清楚。

修出成绩的人 心底清净,一切随缘,自得受用,修不出成绩的人。

因为心底空虚,他总是想标新立异,给自己增加一点显耀的资本,佛弟子轻生死 重大义,大义是什么呢?

就是佛家所说的一切向善,发挥正能量。

了知一切法是虚妄相,绝不会因小失大  见利忘义 ,更不会昧心行事。

暗地里做伤天害理之事,我们看到古今中外多少仁人志士,头可断 节不变,这个节 就是忠孝仁义,

仁义礼智信,不杀不盗不淫不妄,用自己生命谱写道德文章,这就是佛弟子看淡生死的道理。

在楞严一会,佛说出根底,弟子更加明白。

一切法不生 一切法不灭,根本就没有生死之事,何惧死呢?

所谓的死,只不过换件衣服而已,我们守持伦理道德,守持戒律法度,广行一切众善,身体会越换越好。

由人身换成天身,再由天身换为阿罗汉菩萨身,再换成遍一切处的佛身,岂不快哉。

身体越换越好,心就要一切向正,顺着正路走 平安回家。

凡夫众不知道这个道理,拼命的保护身体,结果事与愿违,把长寿保护成短命,将人身换成了恶道众生身。

在古代甚至还有吃人肉,延年益寿的迷信说法,更有用活人殉葬的恶俗,这对你自己有什么好处,

你自己死了死的时候还不肯积德行善,

,拉着别人给你殉葬

你死了以后,跟着殉葬的这些人,对你恨之入骨。

大家齐心协力收拾你一个,你在世的时候帝王将相,你死了以后,大家可不管你这一套。

殉葬的人数多,这些男女大众合起来收拾你,你就更苦了。

现代人虽然没有这些极端行为,但杀生吃肉的可怕现象,比古代那些愚蠢的殉葬行为,并不逊色。

一个人一生当中,你杀了多少动物 ,吃了多少动物,这些动物合起来收拾你,

你也就麻烦大了,凡夫众贪生怕死,

错误的认为人死了一切归于虚无,活着的日子加速造恶,被沉重的身见拖累。

死后 失人身者比比皆是。

学习楞严经到这里,我们就有了无比强大的精神支柱,把持好自己,在修行路上绝不退转。

我们再看经文

【起灭无从 了然自知

获本妙心 常住不灭】

什么是起灭无从?

就是没有无缘无故的生,也没有无缘无故的灭,佛圣示现一个身形,相有性无,

但佛圣不着相,不会被所示现的假相,拖转到六道中来,示现的色相 ,完全为度众生而出现,相生相灭 恰到好处。

【了然自知】 自知什么呢?

知道某处众生缘熟,知道度化众生的恰当方法,跟随释迦牟尼佛一世学习的,

一千二百五十常随众,到最后都有跟佛一样的大智慧。

为什么?

佛如何度化形形色色,种类不齐的修行人,他们都看到了,是地地道道的过来人,遇到类似情况,他们有经验有方法。

【获本妙心 常住不灭】

这个心就是明心见性,以后的清净湛然

没有生 也没有灭,随着众生的需要,变现出千百亿化身。

【礼佛合掌 得未曾有】

这是大众对佛最崇高的礼敬,闻法受益

是人生最大的收获。

没有佛圣给我们指明方向,我们深陷万丈深渊,还不知道什么原因。

听经明理 心里有数了,知道何事当为,何事不当为。

就不会南辕北辙 走错方向,人生的正确方向不迷惑,我们的来生肯定比今生更殊胜,这一切都是佛圣住世,给众生恩赐的法宝,我们如何不感恩佛呢

【礼佛合掌】

这是佛弟子很平常的动作,但里面有非常深刻的意义,合掌 是双手合十,表一心不乱。

礼佛 我们通常是三拜为礼,拜佛是三拜

拜人  礼人是一拜。

【于如来前 说偈赞佛】

这是弟子对佛的评价,一个人是好是坏,自己说自己好没有用,要让大众评论你,佛陀座下弟子众多。

但一千二百五十常随众,与佛是铁板一块,不可分割,

佛住世当年,这些人与佛不弃不离,为什么对佛如此忠诚呢?

佛的高尚人格与高深智慧,深入人心。

大众对佛最熟悉,一千二百五十常随众,对佛最熟悉,一个团体的凝聚力,来自一把手大旗不倒,善始善终,贴实为下属做出好榜样,僧团当中 佛做到了。

我们看众弟子是如何赞佛的

【偈赞发愿 妙湛总持不动尊

首楞严王世希有】

这是弟子赞佛的德相与气度

【妙湛】是清净无染

【总持是无所不能

【不动尊】 是不为财色名利,动摇高尚的人格。

弟子们赞佛,佛配得上如此赞美

我们赞一个人 敢这样赞吗?

他德不配位,你赞他等于骂他。

凡夫众经不起几句赞叹,他要骄傲自满的,赞过了头,人家还要骂你。

但是赞佛赞圣没有副作用,佛陀做的百分百圆满,怎么赞都不过分,佛圣  你赞他 他是这样 。

你毁他 他还是这样子,永远不会因为众生对他,是赞是毁而动摇,这就是佛陀的楞严大定,永不退转。

【首楞严王世希有】

什么是首楞严王呢?

今天时间到了 谢谢大家

我们明天接着探讨

阿弥陀佛阿弥陀佛 阿弥陀佛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填写信息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