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经讲记-66集

慧利 2021年11月8日10:28:50
评论
441

视频第一次播放可能缓冲时间稍微有点长,请耐心等待。

诸位同修,诸位大德,大家好。我们今天继续探讨《大佛顶首楞严经》

现在我们一起来受持三归 

五戒居士存愿 ,我弟子印正始从今日,乃至命存 

皈依佛,觉而不迷,皈依法,正而不邪

皈依僧,净而无染(三遍)

皈依佛竟,皈依法竟,皈依僧竟,

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

我们今天将楞严揭颂探讨完昨天呢,我们探讨到

【令我早登无上觉 于十方界坐道场】

我们看【令我早登无上觉】这个【早登无上觉】

意思就是证果成佛,楞严会上的大众,深明宇宙人生的真相,发起成佛的大愿。

而且要把成佛与离苦得乐,种种妙法宣说给虚空法界一切众生,发愿效法佛陀精神 ,这可喜可贺。

世间最大的善,莫过于让众生觉悟回头,断恶修善 。

能发如此的大愿,难能可贵。

【于十方界坐道场】
谁有这个资格?佛有 

为什么呢?

佛的智慧德能完全恢复了,所见所闻都是实相,给大众所说的,更不会有一点错误。

讲经说法 你稍有偏差,那要误导很多人的,不可掉以轻心,讲经说法是件大事,要求你讲经的这个人,首先要以身作则,管理好自己。

如果你所说的与所做的,言行不一致,社会大众不但对你有了看法,而且对佛教甚至有了看法。

这是个难度最大,最吃力 最艰巨的工作。

佛门当中,历代的祖师大德对后学,非常的付责任严把质量关,绝不允许后学不遵守戒律,绝不允许后学随意修改佛经。

佛经 ,我们后学一个字都不能动,这样才能保持佛经的高纯度。

最早来到我们中国传经的,是汉明帝时代,摩腾 竺法兰两位大德,早在汉朝那个年代,人心清纯。

那个年代的人根本不敢相信,我们现代人这样的奸诈狡猾,心机多端,那汉朝两千年前的人,那很纯洁的。

无论是远在万里之外的印度国,还是我们中国,世界大众都很清纯,清纯的大众 清纯的心,他对译出来的佛经,传过来的佛经,他都不可能做假。

因为这些大德,他没有利益方面的贪求,没有必要改经。

而社会越发展,人心越浮躁,我们现代人你没有资格,去改古人的作品。

远的不说,我们看中国的四书五经,我们后学你有智慧改动其中的一个字吗。

看看人家这个四书礼易春秋,里面字字珠玑,语言文字的功夫,还有思想内容,高高的站在我们之上,让我们永远无法超越。

要说呢现在是高科技时代,很多人认为我们远远超过了古人。

这你想错了

怎么想错了?

古人比我们现代的科学技术,根本就不看在眼里。

为什么呢?

古人知道那是毒药,那是吸毒 打吗啡

让你当时高兴一阵子,后患无穷。

古人注重环境保护,注重环保,不让这些科学技术污染这个大地,污染地球 污染虚空,在古代那科学技术是政府部门,所制裁的对象。

古代的政府提倡什么?

提倡人们辛勤的劳动,不让这些技术出现,事实证明古人的智慧超过了我们。

我们试想想,如果两千年前,科学技术像现代这样发达的话,地球上的资源早就掏空了,植被系统早就破坏了,人类历史还能发展到今天吗。

科学技术上如是,那思想领域方面呢,古人的作品现在摆在我们面前,谁超过了。

你既然超不过人家的作品,就说明你超不过人家的智慧,人家的心是清净的,你是浮躁乱心,功名利禄心,如何能跟古人相比呢。

所以修行,我们依据佛的原经,也就是佛说的,所谓依法不依人。

原经的高纯度,我们不知道是多少。

但我们说一说唐玄奘西天取经的故事,

唐太宗李世民,建立了大唐王朝以后,当时的文艺界 思想界,还有各方面都是百废待兴。

唐玄奘西天取经,是抱着一个什么目的去取经的?

不是在汉明帝的时候,绝大多数的经典已经传到中国了嘛。

唐玄奘多此一举,还到印度国去,爬山涉水干什么,

大唐王朝派唐玄奘西天取经,那不是让他去旅游观光的,那是肩负着重任去的。

因为佛经传到中国以后,三国两晋南北朝,还有命作短促的隋朝,都是战火纷飞的年代。

这个佛学界呢,各方思想界大众有很多的疑惑,怀疑佛经经过大规模的动乱以后,是不是失真了,是不是跟原经已经相去甚远了。

在当时很多人,他不敢依教修行。

原因是什么呢

原因就是怕这个佛经,他不是佛真正说的,不是从印度国传来的,可能已经被后人改得面目全非了。唐玄奘西天取经,,是一次校对工作,到印度国去探个虚实。

看看我们现在存有的原本,是不是跟印度的一样,唐玄奘是担负着这样的重任。

他到印度国去的,一路上所受的辛苦,那可想而知。

当时没有飞机,没有轮船 没有火车与汽车,就是一头骆驼一头马。

当时那条丝绸之路,不是现代的高速公路,那中间客商要穿过丝绸之路,那个大沙漠,风险非常之大,大沙漠的气候变化无常,搞不好飞沙走石,人与骆驼刹那间就失踪了。

更可况唐玄奘西天取经的时候,那绝大多少的少数民族,没有受过圣贤法化,还是原始部落的形式存在,吃动物 也吃人。

乌斯藏国 ,那少数民族真的吃人的,西游记所写的唐玄奘,西天取经的九九八十一难,那不是虚构出来的,是确有其事。

可是唐玄奘一路辛苦走到印度国的时候,经过反复的校对,反复的考察,发现了什么?

发现了现存我们中国的佛经,这个原本,跟印度国的原本一模一样。

说明了我们中国人有智慧,祖师大德把关把得严。

我们现在是凡夫,,不知道成佛以后的境界是什么,但是深入经藏,必定能找出成佛的道路,我们现在复讲佛经 ,这可以,但一定要谦虚,要像阿难尊者那样,开始讲说。

首先带上如是我闻四个字,更不能把经讲错,那什么标准是讲对,什么标准是讲错呢?

凡是讲解得跟佛教精神相符合,就是对的,反之 就是错的。

佛陀说法,始终围绕着断恶修善,精严持戒,还有以念佛求生极乐世界,以这个主题,

我们现在复讲佛经,万变不离其宗,也照着这个宗旨往下讲,就能起到跟佛住世说法,一样的效应,不会误导他人。

【令我早登无上觉】
这个登字 就是登峰造极,直取佛果,或者把他翻着证,证佛果 都行。学习楞严以后,我们知道极乐世界的来由,参透了阿弥陀佛四十八愿,我们念佛求生极乐世界,就不会动摇,

信愿行持更加的坚固,有了这两个条件,你距离成佛就近在咫尺了。

【无上觉】 
【无上觉】就是无上正等正觉 。佛果位 

【十方界】 指的是尽虚空遍法界。

哪里的众生缘熟了,就到哪里示现成佛。

【坐道场】是弘扬正教。

正教与正法不限于佛教 ,基督教 儒释道 ,天主教等等都是正教,成佛以后 ,佛陀应以基督身得度,则现基督身而为说法。

应以道教身得道,则现老子身而为说法。 

应以儒教身得度,则现孔子而为说法,等等等等。

全世界的正教不分彼此,是一家 。

布道说法 要恒顺众生的机缘,看众生喜欢哪个形式的说教,我们就不拘一格。

让他听了以后,能够生起信愿行,断恶修善就好。

关于成佛,楞严会上的大众心态良好,目标方向也正确无误,为了救度众生而发宏誓大愿,佛陀非常的赞成。

关于发愿,我们首先要知道 ,愿不可虚发。

在没有明白成佛道理之前,多多念佛 听经,明白了成佛的妙理,处理问题则知己知彼,帮助他人  则头头是道。

在社会大众当中,自己能做到不轻易向任何人,承诺自己办不到的事,做到言而有信 言出必行,君子一言驷马难追,说话办事 要三思而后行。

首先要看看自己有没有相当能力,现目下很多修行人半途而退,或者是半途退堕,将当初发的大愿丢哪里去了?

早就忘掉了,问题没搞清楚,就盲目发愿 盲目承诺,最后办不到,你看尴尬不尴尬。

应人事小 误人事大,包括自己选择哪个法门修行,都要量力而行,修行是一个漫长而艰苦的过程,要求我们万缘放下 精进努力,要求我们持之以恒勇往直前,哪会一蹴而就呢。

我们再探讨本品偈颂的最后两句

【舜若多性可销亡烁迦罗心无动转】

这两句揭颂的意思,跟普贤菩萨的大愿一样。普贤菩萨的大愿是什么呢?

虚空有尽 我愿无穷。

【舜若多】翻做中文的意思是虚空,空性。

【烁迦罗】 翻做中文的意思,是金刚不坏。

这样一说,【舜若多性可销亡,烁迦罗心无动转】

大家就清楚了其中的意思。

这是楞严会上的大众,向佛所发的不退大愿,修行就怕进进退退,我们之所以从无始劫到现在,一直没有成就。

就是吃了这个亏

什么原因导致我们进退无常呢?

就是修行众不自量力,不肯念佛求生极乐世界,靠着自力蚂蚁爬须弥山,你爬得上去吗。

那须弥山可不是你想象的泰山 华山 ,那须弥山很高的。

有多高呢?

太阳和月亮仅仅围绕着,须弥山的半山腰,忉利天才在须弥山的山顶,现在的科学发达,我们看到宇宙飞船登上了月球。

但是宇宙飞船他没还有登上太阳。

也就是说我们现代人的科学,最尖端的科学,只到达须弥山的半山腰。

忉利天我们去不了,也永远不会到达。

现代的科学技术这样发达,宇宙飞船才能找到这一点点路。

你一个小小的蚂蚁,你发了大愿要爬上须弥山山顶,那恐怕你还没有爬到须弥山的万分之一,你已经死了。

修行要做到知己知彼,不敢盲目的去选一个法门,看看能不能扛得动。

你都去啃硬骨头,最后把你修得太累太苦,还修不成功。

我们把这组偈颂,应用到雷打不动 一门深入,精进念佛求生极乐世界上,一切问题都解决了。

楞严偈颂 到此探讨圆满,楞严经第三卷以偈颂收归,我们也同时圆满完毕第三部,这楞严经前三部是阿难当机,佛说楞严经的前三部,阿难的程度提高了很多。

提高到哪里呢?

比他原来的境界,远远的超出了。

那佛说楞严到这里,是不是就该结束了?

如果大家到此都发了大愿,没有人请法的话,都去老老实实各念各的佛,各自求生极乐世界,那佛就不用说了。

问题是楞严会上的大众,还有很多的疑惑,对佛说的前三卷经,他参不透,从哪里看到呢?

我们看富楼那尊者向佛提问了。

我们再看第四卷经文

【尔时富楼那弥多罗尼子在大众中 即从座起

偏袒右肩 右膝著地

合掌恭敬而白佛言

大威德世尊

善为众生敷演如来第一义谛

世尊常推说法人中 我为第一

今闻如来微妙法音

犹如聋人 逾百步外 聆于蚊蚋

 本所不见 何况得闻】

富楼那弥多罗尼子,就是富楼那尊者。佛弟子当中说法第一人,尊者虽然能言善辩,讲经说法词汇丰富,语言得当 意义深刻。

但对佛说楞严经的前三卷,他佩服得五体投地,尊者承认自己没有能力,超越佛的语言艺术与深刻妙理,很多人学楞严 他吃不消的,富楼那尊者也自叹弗如,尊者走到佛的面前,毕恭毕敬的给佛行了大礼说,世尊啊 你辛苦了,给我们讲说成佛的第一义谛,让我茅塞顿开 收益广大,世尊你常说我是说法第一人,可我比起世尊说法,那是沧海一粟,今天听闻佛说,弟子我如同聋子,听到遥远地方的微小音声,您的法音凿开了大众闭塞的耳目,令大众眼前宛然一新,弟子谢恩了。

这是富楼那尊者对佛真诚的赞叹,绝不是逢迎巴结,做嘴上的功夫,富楼那尊者虽然这样说,他心里有没有疑惑呢?

有好多好多的疑惑,有很多的疑惑提出来。

佛就得往下说,余会大众与富楼那尊者一样,有同样疑惑的人还很多,大家都希望佛陀深说下去,也只有听出法味的人,才有智慧向佛请法,敷衍了事的听众,他发现不了问题。

富楼那尊者深得佛陀说法的妙趣,听了佛陀以上的讲说,旧的疑惑解决了,新的问题又生起。

所谓小疑小悟 大疑大悟,在未成佛之前,谁说自己没有疑惑,那是自欺欺人。

疑惑是什么?

疑惑是智慧开发的前兆,学习 修行 工作 生活上,遇到问题是好事,孔圣人说 学而不耻下问,有了问题 妥善的解决,虚心向善知识请教,修行功夫就更进一步,人生就更成熟一分,学习 切忌不懂装懂,狂妄自大,这样下去永远都不会进步,反倒会下堕,这就是很多人来佛门修行,最后披毛戴角,堕下三途的原因,不可不警惕。

我们看经文

【虽宣明 令我除惑今犹未详斯义究竟无疑惑地】

富楼那尊者诚恳的对佛说,世尊 我是听懂了不少,但距离大彻大悟还远远不够。对宇宙人生,我只是一知半解 朦朦胧胧,对于成就佛果,更不敢奢望,尊者说得很贴合实际,是我们很多人的常态,说对佛法修行不懂吧。

大家看人人都知道一点皮毛,引经据典,你也能说一些,他也能说一些,

说懂吧 ,别人几个问题就把你考倒了,说到底 还是自己不懂,

略学了点皮毛就充善知识,这怎么行呢

修行上要谦虚,即便自己学识渊博,是大通家。

也要藏巧露拙 随缘妙用 ,见什么人给他说什么法,切不可锋芒毕露。

富楼那尊者是什么人?

古佛再来,佛的上首弟子都是古佛乘愿在来,包括阿难尊者,在没有达到佛的境界之前,你无法与佛密切配合,因为佛佛在这里配合,是做觉悟众生的工作,不能等闲视之。

一千二百五十常随弟子,与释迦牟尼佛,那是佛佛联手唱一台,度化众生的大戏,在这一出戏里面,释迦牟尼佛唱主角,其他的诸佛当配角,不懂行的人看不出名堂来。

只看到有佛菩萨有阿罗汉,大众的修行程度不等,其实都是佛,一千二百五十常随众,都是佛。

富楼那尊者有什么疑惑呢?

富楼那尊者是古佛乘愿再来,他怎么会有疑惑呢,他提出的问题,代表一部分大众心中的疑惑,不是他真有疑惑。

我们再看经文

【世尊 如阿难辈虽则开悟 习漏未除

我等会中登无漏者 虽尽诸漏 

今闻如来所说法音 尚纡疑悔 】

富楼那尊者对佛说,世尊 要论弟子我修行程度,比阿难还高出一些,我修到了漏尽通,阿难还未证到无漏通,虽然如此。还有许多解不开的难题,尊者实话实说,说的很恳切。

【我等会中 登无漏者】
这个登 证的意思。
【尚纡疑悔】 
这个纡 是纠结 难懂,弯曲不直的意思。从这里 我们知道富楼那尊者,证到四果罗汉,阿难还在初果二果这里徘徊,尊者比阿难道行高深的多。

我们看,初果须陀桓 天眼通 天耳通。

二果斯陀含 宿命通 他心通

三果阿那含 神足通

四果阿罗汉 漏尽通

四果学人又叫做无学

他真的什么都学会了吗?

真的不需要再学了嘛,真是那样他不成佛了吗,没有 他要学的还很多。

漏尽通,只能说他不会退堕到四果以下,他尚未到菩萨位,距离成佛还很远,这不 尊者的问题出来了。

【世尊 若复世间一切根尘陰 处界等

皆如来藏清净本然

云何忽生山河大地诸有为相

次第迁流 终而复始】

什么是根尘陰处界?根 是六根  尘 是六尘。

阴 是五阴  处 是十二处。

界 是十八界。

这就是我们学习楞严经,前三卷的整个内容,佛说这一切都是如来藏清净本然。

但富楼那尊者大惑不解,既然都是如来藏清净本然,为什么眼前我们所处的境界,有如此之多的不清净世界,说不清净。

我们看山高水低,上山难 渡水难,让人不尽如意,富楼那尊者说,山河大地诸有为相?

就是山河大地妨碍了人们日常的生活,上山砍材。

挑一捆很重的材火,上山下山那多累,遇到大江大河你想到达彼岸,那要乘舟 要船筏,多么的麻烦。

这个有为相 就是尘染 ,富楼那尊者说的,山河大地诸有为相,这个尘染是他自己心不清净,所以他看世间万象不清净,纵观当时的印度各国,到处都是烦恼众生,就连佛陀讲经说法都不得安宁,外道经常来破坏,修行当中三师外道,六群比丘 让人不得安宁。

【忽生山河大地】
这话怎么说呢?众所周知地球的形成,经历了漫长的过程,富楼尊者为什么说是忽然形成的?

对一个人来说,确实是忽然出现的这一切,母亲十月怀胎,一朝生下你我他,眼前的一切都是忽然出现的,就像一扇关闭的窗户,自己不知道外面有些什么,一旦开启 风光尽现。

【次第迁流 终而复始】
如何解说呢?就是六道轮回,众生死此生彼 迁流不行,依报环境跟着自己的身心,也变化不息。

但无论生在哪里,都在尘染当中。

另一个意思呢,我们看地壳大运动,沧海桑田 变幻不息,尊者所问的都是实情话,如来藏是清净无染的。

可眼前的处境实在不理想,处处坎坷 处处闹心,不如意事常八九,

难道如来藏本来就是严重污染的?

让人生烦恼的?

我们眼前的山河大地,说这就是如来藏,叫人听了灰心丧气。

这个问题确实是很多人的疑惑,如来藏与凡夫的处境,好像一样啊。

看看我们周围的人事物,令人感慨万千。

外道尼建子 蛊惑信众,无恶不作,社会人士各层的种族歧视,充满了剥削与压迫,放眼一看。

满眼都是受苦受难的人,人类互相屠杀,动物互相吞食,苦透了的三苦八苦比比皆是,世尊如何说这都是如来藏,清净本然呢?

富楼那尊者参不透 也想不通,但听佛讲说 头头是道,没有破绽啊。

佛陀不会说没有意义的话,那一定是我富楼那智慧不够,所以向佛陀提问,希望佛陀给予圆满的答复。

我们再看经文

【又如来说 地水火风本性圆融 周遍法界 湛然常住 

世尊 若地性遍 云何容水

水性周遍 火则不生

复云何明水火二性俱遍虚空

不相陵灭

世尊 地性障碍 空性虚通

云何二俱周遍法界

而我不知是义攸往

惟愿如来 宣流大慈

开我迷云 及诸大众

作是语已 五体投地

钦渴如来无上慈诲】

我们再看富楼那尊者,提出的下一个问题。世尊 您在前面说过,地水火风四大基础物质,是圆融的 纯正的,跟如来一样慈悲温和,护持众生。

但弟子我却发现,世界上不时风雨,水灾火灾地震,泥石流 还有冰灾 ,等等杀盗淫妄  灾难不绝。

这哪是如来本性圆融呢?

还有世尊,如果地水火风周遍法界,湛然常住的话,此地应该只有地大,或者只有火大 或者只有水大。

或者只有风大,一大足以遍覆一切处,哪容其他三大出现呢。

世尊 土不容水 水不容火,火不容风,四大同时出现在世界,这不是自相矛盾吗?

世尊您说的清楚,如来藏中地水火风是一合相,互不干扰 要风得风 要雨得雨,一切自在 妙用无穷。

可眼前的现实告诉我们,四大彼此不和谐。

世尊 您看看 ,地是实的  空是虚的。

为什么两者同时周遍法界呢,我们脚下是土地,头上是虚空 ,虚空无尽,足下的大地也无尽啊,这是尊者参不透的地方,连珠炮似的提出来,摆在大众与佛陀的面前。

我们再看经文

【而我不知是义攸往惟愿如来 宣流大慈

开我迷云 及诸大众】

富楼那尊者当然不是故意为难佛,跟佛过不去。他所提出的问题,是自己真正的疑惑,其求学态度之诚恳,表现在哪里?

【作是语已 五体投地钦渴如来 无上慈诲】

尊者如此诚恳请法,佛如何回答呢?我们再看经文

【尔时世尊告富楼那及诸会中漏尽无学诸阿罗汉

如来今日普为此会

宣胜义中真胜义性

令汝会中定性声闻

及诸一切未得二空

回向上乘阿罗汉等

皆获一乘寂灭场地

真阿练若 正修行处

汝今谛听 当为汝说 

富楼那等 钦佛法音 默然承听】

佛陀听了富楼那尊者的提问,慧眼遍观座下大众 ,大众都在迫切的等待佛陀开示,这几个问题。不是富楼那尊者一个人的,而是很多人的。

富楼那尊者提问得恰当其时,众生有问 佛就有答,众生的问题永远没有佛陀的智慧宽广,当个佛陀不容易,如果人家在下面提问,把你考倒了,就说明你不是佛。

佛从来不怕众生提问题,众生的问题越多,佛说法的内容越丰富。

佛陀对大众说

【如来今日普为此会宣胜义中真胜义性】

我们看什么是真胜义性?就是吉祥和瑞的如来藏

为什么变成了现在的烦恼众生?

为什么众生烦恼当家,造成了依正二报的种种不如意,用什么方法恢复我们的本性圆融,这就是佛将要说的真胜义性。

【令汝会中定性声闻及诸一切未得二空

回向上乘阿罗汉等

皆获一乘寂灭场地】

定性声闻是什么?定性 就是出轮回,是不会退堕到凡夫境界的修行众。

我们说初果罗汉,还要天上人间七次往返,他不是在轮回当中嘛。

不错 他在轮回当中,但他只在轮回当中的三善道,不会堕到三恶道。

六道轮回 他现在是三道轮回,只在天上人间这道里面,反复的走。

他不会堕到三恶道去,这就是他的定性,他不再做恶了,做恶必有恶报,做恶必定堕三恶道,他不会做恶了,依持人道天道修行,这两道修行,这就是定性,不会退到凡夫境界,位次相当于初果二果这个位置。

【缘觉】 应该是三果四果学人。

但无论是声闻还是缘觉,都是小乘学人,他们没有进升到菩萨的境界,看待问题目光短浅。

【未得二空回向上乘阿罗汉】
做何解释呢?上乘 是证到漏尽通的四果学人,二空回向 这个二空是什么?

二空 是人空 法空。回向 是无私的付出。,

佛不是经常说一切法空吗,未得二空回向的上乘阿罗汉,说明他没有参透空法的意义,还有自私自利。

佛经常喝斥的焦芽败种,落无为坑,就包括他们。

他们为什么落无为坑呢?

不肯自觉自愿的度化大众,偷懒躲闲 ,这样下去修行位次肯定上不去。

在修行上呢 ,愿不深 行不切,贪享清净,不愿意额外的受麻烦,仅仅把自己本分内的事情干好,超出自己范围的事。

他绝不多余付出,就算自己有这个能力,他也不发挥,眼睁睁的看着众生受苦受难,他置之不理。

这就是声闻缘觉众,未得二空回向的阿罗汉,他觉得度众生太苦,碰到这个硬骨头呢。

碰到这个锋芒他感觉躲避,一个是自己的智慧能力不够,一个是自己没有那么大的勇气,所以说他的智慧德能比起菩萨来,就差的很远。

【未得二空回向的阿罗汉皆获一乘寂灭场地 阿练若】 

是什么呢?未得二空回向的阿罗汉,向上提高一大步,得清净寂灭,阿练若是什么呢?

【阿练若】翻着中文的意思,是清净。

阿练若在很多经上看,他又叫做阿兰若,为寂静处 空闲处,远离一切烦恼处,也可以翻着清净道场。

我们说心不清净,智慧就不通达,不清净心表现在凡夫众,是杀盗淫妄 五欲六尘,贪嗔痴慢,表现在小乘学人,是菩提道上不作为,有的阿罗汉,躲避在所谓的神仙岛,有的躲在深山老林,看起来日子挺潇洒,可是他的道业迟迟不增进,原地踏步,一耽误就是多少多少个大劫。

我们的修行功夫如何长进呢?

修行人功夫要长进,就是在自度度他的过程中,成长起来的。

逃避现实你怎么能长进,现在的我们是凡夫,但并不等于我就甘愿堕落,我们发愿精进念佛求生极乐世界,以凡夫身远远超过了,未得二空回向的阿罗汉,每天将自己念佛的功德,回向给虚空法界一切大众,求生极乐世界,这就是大乘学人的气魄。

接下来 佛陀又如何开示呢?

这就是第四卷经文,佛将要说的内容,我们要好好的认真的听讲。

今天时间到了 谢谢大家

我们明天接着探讨

阿弥陀佛  阿弥陀佛  阿弥陀佛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填写信息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