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经》第219集

慧利 2021年11月23日13:16:58
评论
369

《楞严经》讲记

唐中天竺沙门般剌密谛 译

主讲:印正老师

诸位同修护法守群功德无量,印正感恩大家了!

学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最高的享受是断除烦恼之后的清净自在。

我们继续探讨《大佛顶首楞严经》。唐中天竺沙门般剌密谛译。卷四
【非檀那,非尸罗,非毗梨耶,非羼提,非禅那,非般剌若,非波罗密多,如是乃至非怛闼阿竭,非阿罗诃,三耶三菩,非大涅槃,非常非乐非我非净,以是俱非世出世故,即如来藏元明心妙】
前面,我们探讨了【如来藏本妙圆心,非心非空。非地非水。非风非火。非眼非耳鼻舌身意。非色非声香味触法。非眼识界。如是乃至非意识界。非明无明。明无明尽。如是乃至非老非死。非老死尽。非苦非集非灭非道。非智非得】

可能很多同修还是参不透,地水火风空,如来藏怎么就没有这些物质呢?

有!如来的自性与一切众生的自性一个样,众生有的,如来都有,只是如来将一切烦恼转为智慧德能,不执着,不分别,不妄想而已!大家千万不要神话佛,更不能将成佛的境界理解为空空如也,什么都没有,那是大错特错。对于成佛,不要抱幻想,脚踏实地的断当人的烦恼。常寂光净土的净,是干干净净,一尘不染,能保持自己伟大人格屹立不倒,全德全能,而不是你想象当中的真空。

中国的圣贤——孔圣人说,精气为物,游魂为变。精神与物质结合在一起,形成十法界的一切有相,佛也不例外。但我们看看,佛陀示现每一个相,都处于觉中,众生的每一个相,则在迷中。凡圣之间的差别就是迷悟不同,其他,没有差别。佛说,凡所有相都是虚妄,没有说他示现的相是真的。这就肯定了佛与众生所示现的一切相,原材料是相同的,作用却大不相同。一个积极向上,纯正无邪,一个消极沉沦,善恶不定,同样的原材料,后者将它糟蹋了。佛陀说法绝无前后矛盾,对佛所说的每部经,我们都有百分百的信任,佛是如语者,实语者,不妄语者。

我们再看经文【非檀那,非尸罗,非毗梨耶,非羼提,非禅那,非般剌若,非波罗密多】这是什么意思?

是六度法门。

我们先看这几组生词的中文意思

【檀那】翻做布施

【尸罗】翻做持戒,

【毗梨耶】翻做精进,

【羼提】翻做忍辱,

【禅那】翻做禅定,

【清净,般剌若】翻做般若智慧,

【波罗密多】翻做到彼岸。

六度法门是佛陀给菩萨修行制定的功课,佛在如来藏里加个非字干什么?

非,就是不执着,不分别,念念之间把这些挂在嘴上,成了机器人,被六度法门锁定了出不来,迈不开脚步,就是中了佛毒,放着眼前的众生无法度化!

这话怎么说呢?自己是菩萨,就用当人的修行尺度要求一切人都做到这样,结果把人吓跑了。自己是阿罗汉,对任何修行众都用阿罗汉的标准,七天吃一餐,晚上不睡觉,凡夫修行人吃得消吗!佛陀度化众活活泼泼,恰到好处,不离六度也不执着六度,度化众生完全恒顺他,他能接受一句阿弥陀佛圣号,达不到持戒的要求,佛不勉强他,就鼓励他念佛,多念,勤念,吃肉呢,既然说了他不听,就让他吃,其他戒呢,佛提醒他一下,持不持是他的缘分。不能因小失大,强迫信众受这样戒那样戒,他程度不够,勉强不得。所谓强扭的瓜不甜。先用佛号让他摄心,佛号念久了,他所接触的老修行人都素食持戒,他知道了素食持戒的好处,就会自觉自愿执行。

心太急,一下子叫他成熟起来,这不现实。度化众生要观机。菩萨阿罗汉也处在圣位,他们度化众生为什么比佛少?其中一个原因就是执着六度,执着戒律,没有佛陀圆融。

【如是乃至非怛闼阿竭,非阿罗诃,三耶三菩,非大涅槃】做何解释呢?

【怛闼阿竭】翻做如来,

【阿罗诃】翻做应供,

【三耶三菩】翻做正遍知,

【涅槃】翻做清净寂灭

这是佛的十号,前面也加一个非字。如果佛还执着自己是佛,那他还够佛的资格吗?执着自己是佛,就有了对立,对立是所要度化的众生不是佛!佛何曾说众生是众生佛是佛?

佛说一切众生都是佛!佛陀八相成道,示现做佛相,那是为了觉悟众生,善巧方便,应以何身得度则现何身,信众喜欢三十二相,八十种好,不是佛非要标榜自己是佛,我们不要误会。非常非乐非我非净,常乐我净,是佛的境界,但佛同样不执着这四个字,随缘妙用,度化众生的范围无限广阔,佛也不受污染。如何执着都会产生烦恼,非,是不执着。一个人,如果他执着自己会这样会那样,这个人一定骄傲自满,目空一切,不受大众欢迎。自己会的,随缘发挥就是了,口口声声我会我会,人家就嫌弃了。以是俱非世出世故,佛也不分界限不执着。世法与出世法,对佛来说是平等的,佛身遍一切处,佛智度化十法界,那有出世入世之说?

我们执着世间与出世间,那是凡夫众的小心量!没有世间,那有个佛呢?没有世间,谁知道佛在什么地方,是什么样的!没有出世间,众生就没有修行的目标!世出世间,也是佛陀度化众生的说词,到了佛境界,两者均无。

即如来藏元明心妙,放下妄想,分别,执着,活活泼泼,不拘一格,随缘妙用,不杂污染,这就是我们梦寐以求的如来境界!我们经常说学佛,学佛,把自己学成了迷信,学成了佛呆子,不敢这样,不敢那样,心量越学越小,与如来藏背道而驰,就是不理解如来藏的灵活机动,广大无边,错误的求神通,结果事与愿违,学佛学成了坏事,这就不值得了。

【即心即空。即地即水。即风即火。即眼即耳鼻舌身意。即色即声香味触法。即眼识界。如是乃至即意识界】又作何解释呢?

今天时间到了,谢谢大家,我们明天同一时间段接着探讨,阿弥陀佛。

《楞严经》讲记第二百一十九集,二零二一年十一月二十二日。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填写信息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