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第一次播放可能缓冲时间稍微有点长,请耐心等待。
诸位老师 诸位同学 大家好
我们今天继续探讨史记之殷本纪
『祖乙崩 子帝祖辛立
帝祖辛崩 弟沃甲立
是为帝沃甲 帝沃甲崩
立沃甲兄祖辛之子祖丁
是为帝祖丁 帝祖丁崩
立弟沃甲之子南庚
是为帝南庚
帝南庚崩 立帝祖丁之子阳甲
是为帝阳甲
帝阳甲之时 殷衰』
我们再说帝沃甲对全国范围内的拆旧建新工程非常关心,他对群臣与子弟说,国与家是一回事,老百姓辛辛苦苦干大半辈子,省吃俭用 无非是想换个新房,这一次性消耗就会将口袋掏空,下面的日子要紧过几年,孩子们大了要婚娶,他们就得四处借贷,负债累累,,国家也一样,几代国家领导人创造的积蓄,也不过为了老城改造与各项设备更新,这件事要精打细算,稍有不慎 入不敷出,很容易造成大的经济危机,搞不好将引发政权的动荡。
从历史经验上来看,很多朝代大兴土木引发的副作用,直接导致了国家走向衰亡,我们能不小心嘛,现在要修建,先拆建老百姓的危房,这是必须的,也是深得人心的工程,然后再根据财政实力一步一步来,不能一哄上,更不能遍地开花,虎头蛇尾 最后资金不济,留下烂尾工程,若有从中作假,将新房拆除从盖者,贪污公款者,行政不利者,一经发现其中弊端,司空大人你可要负全盘责任。
朝廷的政令一出,老百姓无不欢喜雀跃,工程开始以后,帝沃甲时时查问工程进展,不时现场考核,各级官员小心谨慎,贪污浪费,弄虚作假之事绝少发生,这项工程持续了将近十年之久方始完成,得到了全国人民高度的评价,事后帝沃甲问财政大臣,拆旧的工程圆满了,那你看看我们国库情况如何?
你当做大众的面报出来
财政官回答说:所剩无几
帝沃甲问:几是多少?
财政官回答说:国库的余额够全国半年之用
帝沃甲掐指一算:还有半月夏收
不要紧 夏粮入库,能否延续到来年春天?
他问财政官
财政官说:可以延续到来年的今天
沃甲下令说:那也就是说我们有一年的余地,现在将某些不必要的开销,暂时停止到明年的今年,可着头做帽子的事情 很危险,万一国家中间有什么意外事情怎么办,我们必须保证国库有一年半的余额供老百姓使用,供国家支配,这还勉强说得过去,文武两班朝臣,大家都看到了,国家的拆旧建新工程掏空了国库,要不是各位齐心协力精心计划,后果大家都猜得到,国家财政目下短缺,这要我们群臣上下从今以后勒紧裤带过日一到两年的紧日子,大家不要以为房改完结了,就万事大吉,过日子永远不能骄奢,再厚的家底经不起铺张浪费,大家要牢记这一准则,帝沃甲在世兢兢业业,也深得人民的爱戴。
『帝沃甲崩 立沃甲兄祖辛之子祖丁
是为帝祖丁』
帝沃甲驾崩之时,他的大儿子不是治国的材料,小儿子还很年幼 不懂事,可巧他的侄子,兄长帝祖辛的幼子长大成人了,帝祖辛驾崩时,这个孩子仅有几岁,长大以后 很有父亲的气质
是个好材料,帝沃甲就将帝位传给了侄子祖丁,这是商朝第十六位帝王,祖丁继承了叔父的遗志,兢兢业业 严于律己,也干出了一番事业。
『帝祖丁崩 立弟沃甲之子南庚
是为帝南庚』
祖丁驾崩的时候,情景跟沃甲一样,大儿子不肖 幼子太小,历史在这里出现了惊人的重复,叔父沃甲的幼子南庚长大了,很有出息,帝祖丁也效法叔父任人唯贤的美德,不立自己的太子,而立堂弟南庚为帝,是为商朝第十七位帝王,从帝祖乙迁都河北邢台
到帝南庚执政,这一时期的政局基本维持安定,国家谈不上大富,但因数代领导人勤俭持国,人民维持温饱,大众没有怨言,也算是一段太平盛世,后代对这一时期的经济政治评价很高,从河南远迁河北,保全了国家大局,帝祖乙等帝深得后人赞美。
帝南庚即位以后,当年的河亶甲一幕又重新上演了,虽然帝南庚年轻有为
但他的堂侄 ,兄长帝祖丁的大儿子阳甲,口口声声指责叔父,帝位本来是他的,父亲老糊涂了传给叔父,这口气他咽不下,祖丁成了帝南庚势不两立的政敌,为此帝南庚的日子一直不好过,与侄子阳甲的关系非常的难以协调,阳甲闹着要掌朝中的大权,帝南庚当然不会给他,为此阳甲动辄搬出父亲要挟叔父,处处与南庚过不去,领导阶层的重要人物互相不和,下面就不知不觉的分成数派,影响到老百姓之间也不和气。
纠结的政权运作到帝南庚晚年,北商的衰象出现了,大自然方面 ,风雨不调 粮食歉收,百姓挨饿之事频现,时局动荡,令全国人民惶惶不安,这一切令年迈的帝南庚很着急,他叹息说:我听祖辈讲河亶甲之乱,分裂祖庭 导致江山命悬一丝,好在巫咸定策北迁,保住殷商命脉,如今巫咸已死
朝中别无谋臣,国家又将陷入混乱
如何是好呢?
帝南庚辗转床笫,夜夜不得安稳睡眠,为了这件事情他的头发很快的全部白了,而后面发生的事情,更让他难以控制的格局,是自己的几个儿子与侄子阳甲打斗起来,互相都不服气
都要夺权,一个说我爸爸现在是当今皇帝,一个说你爸爸现权,还是我爸爸当初给你的,弟兄们如同当年隞都的兄弟阋墙一样,明争暗斗 场面一度失控,阳甲的势力最大 闹得最凶,自己的几个儿子也不省事,与阳甲一个水平。
因此帝南庚并不向着儿子责怪侄子,趁着自己还健康,他暗中寻找合适的帝王人选,不幸当中的大幸,是帝南庚发现了阳甲的亲弟弟,盘庚这个人才,众弟兄斗闹得你死我活,唯有盘庚兢兢业业埋头苦干,协助叔父治理朝政,不参与弟兄们的争斗,盘庚很少言语,性情温和 识书达理,与他的兄长阳甲大不一样,帝南庚观察良久,决定立盘庚为继承人,他将这个消息,透露出去以后阳甲大怒武力逼迫叔父改口不成,直接对同胞兄弟盘庚下毒手,要除去这个政敌。
当时的朝中势力偏向于阳甲,盘庚的人身安全都没有保证,还有帝南庚的几个儿子,听说父亲传位给他人,也将矛头指向盘庚,盘庚的处境很危险,帝南庚看到这个情景,主动放弃了让盘庚即位,,立阳甲为储君,
盘庚很温和,对于帝位并无兴趣,随其方圆 平平淡淡,对此事没有反应,阳甲也就不再找他的麻烦了,但叔父帝南庚暗中有自己的打算,他告诉盘庚说,这只是我的缓兵之计,为了保证不的人生安全,将政权给了阳甲,帝南庚引用了祖乙北迁的方针,让盘庚避其锋芒,趁着自己在位,将国家财富偷转运出去,给阳甲等人留个空城,从新定都 以保全国家实力,可新都定在哪里呢?
现在正是阳甲当权,又不敢明目张胆的把这个消息传出去,帝南庚与盘庚,选来选去 又选到了河南旧亳殷商的发祥地,自从政治经济重心北迁以后,,旧亳人事萧条 一片荒芜,但城市的规划格局尚未混乱,易守难攻 叔侄两位拿定主意,将大量国家财富秘密的隐藏在亳都,然后不动声色的观察时局的变化。
阳甲的储君位置确立以后,他趾高气扬不可一世,帝南庚的几个王子义愤填膺,绝不与他罢休,阳甲未登帝位,就遭到激烈的内讧,弟兄们三天小吵 五天大打,将国家事务搁置一边,臣民们不胜烦恼,京都动辄混乱,不久将后事安排妥当的帝南庚与世长辞,驾崩了。
『帝南庚崩 立帝祖丁之子阳甲
是为帝阳甲 帝阳甲之时 殷衰』
帝南庚刚刚下葬,登上帝位的阳甲,就迫不及待的对他的几个堂兄弟下毒手,这几个堂兄弟也不示弱,拉出山头,与阳甲明目张胆的武斗,名义为帝王的阳甲,从他登上帝位那天开始,其实已经繁华落尽,国家政权分为数派,国库空虚 诸侯不朝,邢都已经成了斗争地,他何曾过了顺心日子。
『帝阳甲之时,殷衰』
的这个『衰』给当年的河亶甲同出一辙,说明了殷商王朝衰亡规律是什么, 以至于太史公在这里感慨万千的说 。
『自中丁以来
废适而更立诸弟子 弟子或争相代立
比九世乱,于是诸侯莫朝』
殷商王朝的中期运作得非常坎坷,但没有亡国,原因是河亶甲之辈虽然不道义,但还没有坏到骨头里面,这些人只是不自量力争夺帝位而已,其中有能力的看准机会,及时纠正了前人的错误,国家政权勉强延续了下来,太史公定义这一时期为九世乱。
具体是哪九世呢?
中丁、外壬、河亶甲、祖乙、祖辛、沃甲、祖丁、南庚、阳甲
刚好九世
『自中丁以来 废适而更立诸弟子』
的这个『废适』是帝王继承人的废立
王权的更换。
『弟子』是兄弟与儿子
『比九世乱』的『比』是连续的意思
由于这一时期王室内部的动乱,国家兴衰不定,诸侯们很不齐心,殷商政权的凝聚力比之伊尹,咎单等老一辈大贤住世,大大的散漫了,
国人的素质下降也相当之快连年战祸对中原文化的摧残,所造成的经济损失等等,更是无法计算,这样的动乱到什么时候能停止?
我们再看史文
『帝阳甲崩 弟盘庚立 是为帝盘庚』
我们再看看阳甲这个人物,跟前面的河亶甲一样,这位闹腾了很久,最终继承帝位的阳甲,在人民心中没有多好的印象,为什么?
他上位以后,给人民没做什么贡献,全身心投诸与其他堂兄弟的争斗,将邢都变成了当年的隞京,兄弟几个互不相让,拼得你死我活,全然没有了亲情,打闹的过程中抓住对方的人质,就象对待外人一样残酷的折磨
一个个杀红了眼,成了不折不扣的人面兽,没有几年 邢都就成了废墟,国家的经济一落千丈,政治经济中心的邢都,已经没有了吸引力,人们都选择离开这个是非之地,而子氏堂兄弟呢?
在长期的战争当中死的死,伤的伤 逃的逃,隐姓埋名归隐的也不少,王室成员如是,百姓如何呢?
十室九空
到阳甲执政晚年的时候,战乱与灾荒导致民间一贫如洗,人吃人 犬吃犬,情景相当悲惨,这时候没有人再争夺帝位了,大家躲还来不及呢,
谁都不愿意干这个没有油水的职业
每天睁开眼睛,京城内外都是成群结队的乞丐与等米下锅的百姓,原来的良田长满了杂草,无法耕种,京都的客商无利可图,都纷纷离开了这里,从前繁华的商业街门庭冷落,,夕阳西下,宫中的生活用品,到很远的地方才能够运回来,帝阳甲看到自己亲手做的孽,从此一蹶不振 消沉下去
整天借酒消愁,朝廷无计可施,不久阳甲得了绝症,一命呜呼。
对于他的死,人民就象看到死条畜牲一样,国家又在困难时期,他的国丧 也只能草草了事,人们所关心的,是哪位能人可以领着大家过日子,而不是谁继承帝位,这才是人民关心的事情,没有人愿意出面经管国家,帝位就空在那里。
一直到阳甲下葬以后,帝盘庚才受命于危难之中,可是几乎沦为废墟的邢都,实在没法生活下去,这怎么办呢?
盘庚自然记得帝南庚的重托,他动员群臣与残留在京都的人民,离开邢都
南迁到武王成汤的发祥地,亳都去,这一提议遭到大多数人的反对
原因是什么呢?
大家说 邢都新废 亳都久废 ,比之亳都 新废的邢都还好些,为什么不就地发展呢?
大众的思想工作很难做通,中央开了五六次会议,帝盘庚算账说,我们搬迁虽然辛苦,还要花费一笔路费。
但这比起投资开发荒芜的田地等工作费用小得多,比之亳都,邢都的水利资源很不理想,当年帝祖乙舍相都而迁邢,属万不得已。
而且邢都的交通很不方便,南北方差距,从地理条件上相去甚远,亳都一带为天下中心,而邢都在荒僻自之地,不利于在这里发展,
南方占居地理优势,这是众所周知的事情,发展重建亳都的费用,是发展刑都的三分之一,这个账 人人算得来,为什么贪恋此地而不从谋出路呢?
帝盘庚反反复复的用数字说话,可是人们住习惯的刑都,搬回东南方向的亳都,还是不情愿,帝盘庚下面的工作怎么做呢?
今天时间到了,谢谢大家
我们明天接着探讨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