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经》第349集

慧利 2023年1月30日18:54:08
评论
287

《楞严经》卷六
【香以合中知 离则元无有 不恒其所觉 云何获圆通 味性非本然 要以味时有 其觉不恒一 云何获圆通 触以所触明 无所不明触 合离性非定 云何获圆通 法称为内尘 凭尘必有所 能所非遍涉 云何获圆通 见性虽洞然 明前不明后 四维亏一半 云何获圆通 鼻息出入通 现前无交气 支离匪涉入】。 
文殊菩萨反复以问代答:云何获圆通?每一次探问,都在提醒我们;无论修行那个法门,都要把自己的烦恼习气打下去,一毫不留。【音声杂语言 但伊名句味】,是端正耳根,让耳跟发挥公平听闻,吸收音声的营养而明心见性;【香以合中知 离则元无有】,则是提示众生断除香尘。香尘,是被气息引发的烦恼:某种气息我喜欢,某种气息我讨厌。我喜欢的气息引我贪心,我讨厌的气息引我生嗔,跟着眼睛看不见、耳朵听不到的无形气息而情绪波动,失去清净心,接着发生连锁反应:嗅到肉食的气息,造作杀业;嗅到女人的脂粉香息,起淫欲;嗅到恶臭气息,生嗔恨,等等。
对六道众生来说,那种气息是对的?是符合标准的?好像没有标准!人众厌恶的臭秽之物,饿鬼、苍蝇与其他微生物、动物却喜欢;牛羊骡马欢喜吃草料,对肉的香息不感兴趣,嗅到青草味则急不可待;虎狼师子对肉食敏感,人则是杂食;天人对牛头栴檀香最感兴趣,等等。众生对气息的喜好各不一样。到底谁对?六道轮回,天、修罗、人、畜、鬼、狱,角色轮转,说明了众生的对气息的喜恶在不停的转换,到底那种气息最好?佛说:都是虚妄!
这一切确实是虚妄!今天喜欢这个气味,明天喜欢那个气味,不是虚妄是什么?而虚妄的香息,引发众生所造的恶业,足以将我们打下三恶道,那实在太痛苦了。单说众生嗅到肉的气息贪吃血食,轮回的根本就开始了!你看这个罪业造得大不大!用活生生的生命满足自己的一时之快,果报是自己将来被其他众生杀吃!还有,人道众生喜好五荤菜蔬(葱、蒜、韭)等等,对五荤非常着迷,没有荤菜吃饭就不香。而人们不知道,五荤对人的伤害太大了!佛在本经上说得清楚:五荤者,熟食催淫,生食发嗔,是催发众生淫怒的毒药,不能不断食!佛家戒律明确规定,修行人不能吃五荤与众生血肉。
戒律是佛弟子修行成功的保证,如果我们执着于香尘,不肯克制自己的喜好,照吃荤腥,佛说的明白,你无论用那种方法修行,无论如何精进,任是修到多长时间,都如煮沙求饭,永远修不成正果。贪吃血食,贪吃五荤,就是执着香尘的恶果!看看香尘对众生的伤害大不大!
我们能控制住对肉食与五荤气息的诱惑,其他诸根则连续清净下来!文殊菩萨前面所说一非含一切,就是这个意思。其实,清净自性浑然一体,根本不需要眼耳鼻舌身意,佛圣无相而现千百亿化身,现人相,也有眼耳鼻舌身意,但佛圣六根清净,绝不会染着六尘。从表面现象看,佛跟我们一样穿衣吃饭,但佛圣真得跟我们一样吗?大不一样!佛随众生的缘,人家给什么自己吃什么,绝不执着于戒律为难施主,也不破坏戒律贪吃自己喜好的口味而伤害其他众生、增添罪业。
佛陀游化虚空六道,一切活活泼泼,度化众生而不给众生添烦恼;处在五浊恶世,干着最伟大的事业,永远没有过错,永远不染尘浊。我们有这样的功德吗?六根是众生的业报所感,回归自性是保持六根接触六尘境界不造诸恶,力行众善。
学佛学佛,从那里学?就学佛的日常行持!谁要学得跟佛一样高尚伟大,他就是佛了。而谁说自己已经成佛了,证据何在?我们不看他其他地方,就看他还有没有淫杀二业!他多淫多杀,吃肉喝酒玩弄妇女,不忌五荤,那是冒牌的假佛!千万不能上他的当!佛家的圆通,圆在那里通在那里?今天时间到了,谢谢大家,我们明天接着探讨,阿弥陀佛。《楞严经》讲记第三百四十九集,二0二三年元月三十日。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填写信息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