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经》卷十
『又善男子,穷诸行空,已灭生灭,而于寂灭精妙未圆。若于圆明,计明中虚,非灭群化,以永灭依为所归依 ,生胜解者。是人则堕归无归执,无想天中诸舜若多,成其伴侣。迷佛菩提,亡失知见。是名第六,圆虚无心,成空亡果;违远圆通,背涅槃城,生断灭种。』
这是识阴第六迷境。这个修行人确实不错,对财色名利不那么执着了,心地清虚,但他不肯继续进修、也不肯念佛求生极乐世界,那他到底喜欢干什么?
在他看来,佛也要入灭,正法也迟早要消失,佛法靠不住、一切法都靠不住,干脆就定在他目下的天福当中,什么都不想,什么也不作。将这个境界当作不生不灭的圆融境界。
佛法是有灭的一天,可灭后还会再生!众生得度的机缘熟了,佛就出世。释迦牟尼佛是入灭了,佛的法运也就12000年,但多少人依据佛所说的正确理论与方法已经修成功了!这就是佛法对大众的贡献。其他缘不熟的人,待他缘熟以后,佛还会来度化他。佛法灭,是众生的法缘尽了,不是佛法不对!
这个修行人断章取义,忽略了依法修行、证果成佛的机会,止步不前,白白在四空天消耗时光。『若于圆明,计明中虚,』 是他承认佛教是正教,但他眼前没有修成功,他也不知道真正成佛是什么样的,更不知道什么时间能修成佛、成佛以后还会不会倒退回来,以后法灭了,他又怎么办。这都是他无法猜测到的。
因此,他忧心忡忡,左右为难。佛教以外的儒教、道教、基督教等等,他也不归依。对什么都冷漠无情,唯独感觉到他现在的境界靠得住:我也不伤害谁,谁也不伤害我,我什么也不需要,也无求于谁,这就很好!人生到了这个高度,也算大成就了!何必在去找寻那个最高境界的佛果呢!看看佛陀过的辛苦不辛苦:每天托钵化缘,人家高兴了给一点,不高兴了,空走七家都化不到,还要饿肚子!这到底图个什么!佛法不就是为了让大众灭苦吗!我现在不用吃不用穿不用住,也没有了身体与欲望,已经离苦了!我不是佛是什么!受万人尊敬的佛还不如我现在过的舒服呢!我将这个妙法教给大众,难道不抵佛说法伟大?
『非灭群化,以永灭依为所归依 ,生胜解者。』这是他的成就观。这个『非灭群化,』是他自认为灭尽了一切相!绝不允许诸相在他这里出现!他一无所有,无依无靠,将这个当作德能。他不知道八万大劫的天福是有定数的,只知道诸相一旦出现,就有烦恼跟着来了。所以,他不要佛,也不要法,以空为归宿。
『是人则堕归无归执,』这个归无归执,是彻底偏空了!他不知道,现在的四空定根本靠不住,时间到了,定功消失,要堕落下来的!很多修行众将生天当作功夫圆满,不再进取佛果。而处在四空定当中就更自以为是、他一个人固步自封不要紧,怕就怕将大众误导向这种境界:既不肯念佛求生极乐世界,也不肯靠自力法门进取四圣法界,这种人最危险。
可他在四空天福尽堕落以后,念念回忆那段舒服的日子,一心一意想回到那段岁月!就苦心孤诣的修行,以求生四空天为目的,还收了一大帮弟子,给大众说空理。不但不深思堕落下来的原因,反倒迷上生迷,错上加错。公开排斥佛教,对佛说的有极乐世界有阿弥陀佛横加诽谤,说那是佛骗人!对佛家的阿罗汉果位,他曾经在四空定中亲眼看到须陀桓等天上人间七次往返,就认为成佛以后还要堕落回来,坚决阻碍弟子学佛。
『无想天中诸舜若多,成其伴侣 』无想天,是他堕落下界,暂时停留在无想天。无想天的大众一事无成!这个舜若多是空神,跟他一样,什么都不依靠,排斥一切相,走了偏空的极端。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投靠到他座下的都是这一类修行众!生生世世修行、生生世世在轮回出不去,劳而无功。
『圆虚无心,成空亡果。违远圆通,背涅槃城,生断灭种。』他将四空天当作归宿,修来修去,修这个空无一物的所谓境界!永远出了不了轮回。这种修行人并不少见,与佛的教诲完全背离,被佛圣定义为第六外道。今天时间到了,谢谢大家,我们明天接着探讨,阿弥陀佛。《楞严经》讲记第六三0集,二0二三年十一月八日。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