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讲记
第八品 依法出生分
【须菩提!于意云何?若人满三千大千世界七宝以用布施,是人所得福德,宁为多不?】
【须菩提言:甚多,世尊!何以故?是福德即非福德性,是故如来说福德多。】
【若复有人,于此经中受持,乃至四句偈等,为他人说,其福胜彼。何以故?须菩提!一切诸佛,及诸佛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皆从此经出。须菩提!所谓佛法者,即非佛法。】
这品经文的题目叫作依法出生,依法出生了什么?这个依法,是如理如法的修行,听佛圣教诲,依教奉行,必定修成佛果;出生,是佛由此修成,任何一尊佛都是依教奉行修成功的。佛说法平等布施尽虚空遍法界一切大众,那个众生照说去修,那个众生就成佛。特别是净土念佛求生极乐世界,阿弥陀佛的尺度放的很宽:六凡四圣,善道恶道,包括蚊子蚂蚁临终持念佛号都能往生极乐世界,都平等成佛。
这样宽的尺度尽显了佛法的慈悲,我们平常多念佛、勤念佛,功德太大了!要问诸佛是从那里成就的,古今大德都一致认为,是从极乐世界毕业成就的。这一点毋庸置疑,我们经常挂在口上的偈颂,赞叹阿弥陀佛说:十方三世佛,阿弥陀第一。第一就是诸佛的榜样,诸佛都学习阿弥陀佛、都将座下大众介绍到极乐世界去,这就是佛佛道同。娑婆教主释迦牟尼佛留下的经教如是,《华严经》,华藏世界的教主毗卢遮那佛亦复如是,都劝广大学人往生极乐世界,这是既定的成佛模式,不用极乐世界与临终十念成就大众,绝少有人能修成佛果。那我们解释依法出生分,就将阿弥陀佛四十八愿供养给大众,劝告一切法门的修行众都以临终十念阿弥陀佛圣号成就自我,不要耽误浪费时间,在六道徒劳的受苦。
佛接着问须菩尊者:【须菩提!于意云何?若人满三千大千世界七宝以用布施,是人所得福德,宁为多不?】在佛教史上,我们看到很多因护持正法而得到大福报的人,今生或者是摩醯首罗天王,或者是人王,大富长者,很令人羡慕。但这些人真的很幸福吗?在人前,公开场合,这些人看起来确实神气十足,风光无限,可知道他们内情的人背过身去就偷笑他,笑什么?笑他们外表风光心里苦,王熙凤持强羞说病!无限风光是强装出来的。
普通凡夫众,无论天上人间,一旦陷入温柔乡里、富荣之地,那有不堕落的道理!我们看看《红楼梦》,里面形形色色的人物,大家都在干什么?勤苦经营六道事业。六道就是烦恼的代名词,这里面那来快乐可言!林黛玉整天哭哭啼啼,贾宝玉整天忧心忡忡,其他人则营私舞弊,争名夺利,贪受五欲,最后导致荣宁二府气数耗尽,一夜倾覆。佛眼看的明明了了,佛问须菩提,就是提示大众修行出轮回、成佛道的功夫,不要贪享六道的痴福。普通人修财布施都希望得到大富,这是肯定的,财布施得财用充沛,因果如是。
但这个富贵要不得,没有智慧,痴福如同毒药一样,加速这个人早死。能生在富贵场,说明人家前生都修了大福,可世间有一条不成文的规矩:富不过三代。第一代人浴血沙场挣得一点功名,来不及享受就死了,富二代穷奢极欲,根本不思考好日子是如何来的,挥霍无度,到他们晚年的时候,家道就衰落了,一个跟头跌倒,到了第三代人,日子过的很悲惨:贾宝玉讨饭,巧姐被卖进青楼,贾兰跟着母亲李纨住在竹篱茅舍苦度时艰,等等,很可怜。痴福不长久,但世间人就是不肯求生极乐世界,贪图人天福报,道业迟迟不成就。
因此,佛问须菩提,用巨额财富修财布施,得福多不多?这当然得福很多!所谓人比人气死人,我们展眼看看欲界六天、色界十八天、无色界四天大众的寿长与福报,那简直不能比。人间的国王首富,不比别的,就比我们最靠近的四王天人,那跟乞丐叫花子差不多!三千大千世界,那范围太大了,包括了整个欲界与色界,用如此之多的财富作布施,这在普通人根本无法想象,但摩醯首罗天王与他的重臣就有这个能力。
即便有能力布施巨额财富,这只能在他现在的福报上再加上更多的财富,不能帮他了生死出轮回。再有钱的人,他一口气不来,财产带不去,名位也带不去。正所谓孤独来孤独去,在世作了一场富贵梦而已。如此,佛的这个提问意义非凡,觉悟高的人很快就放下了名利之心,如法修行,念佛求生极乐世界了。今天时间到了,谢谢大家,我们明天接着探讨,阿弥陀佛。《金刚经》讲记第三十六集,二0二四年九月一日。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