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讲记 第十三品 如法受持分 【尔时,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当何名此经,我等云何奉持?】 【佛告须菩提:是经名为《金刚般若波罗蜜》,以是名字,汝当奉持。所以者何?须菩提!佛说般若波罗蜜,即非般若波罗蜜,是名般若波罗蜜。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所说法不?】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如来无所说。】 【须菩提!于意云何?三千大千世界所有微尘是为多不?】 【须菩提言:甚多,世尊!】 【须菩提!诸微尘,如来说非微尘,是名微尘。如来说世界,非世界,是名世界。须菩提!于意云何?可以三十二相见如来不?】 【不也,世尊!不可以三十二相得见如来。何以故?如来说:三十二相,即是非相,是名三十二相。】 【须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恒河沙等身命布施;若复有人,于此经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为他人说,其福甚多。】 人的相貌各不相同,但行为端庄的人长相就庄严,相由心生,这话不假。但用三十二相为标准定义有三十二相就是佛,那就将佛小看了:佛无相而无不相,三十二相是佛无量相之一。佛圣的圆满福德与智慧,是那一种相都不可及的,用三十二相衡量佛,那将佛衡量为凡夫了。我们不能执迷在佛相上为相所转,那样的话,魔就要钻空子了戏弄修行人了。 释迦佛住世当年,且不说其他人,释迦族出家七王子的外表形象,跟佛几乎没有什么区别。佛的亲弟难陀尊者仅仅比佛的个头低一点,其他都跟佛一样;包括那个人人瞧不起的提婆达多、佛的堂弟,佛具三十二相,他也具三十相!阿难尊者也跟佛的长相差不多。但提婆达多心坏行恶,最终下了地狱,跟佛的外相相似,但与佛的行为背道而驰,他就不是佛。妖魔鬼怪变化做佛的形象,对初学影响很大,佛在本品经文特别提示我们不能着佛相。 可以三十二相见如来不?意思就是,是不是具足三十二相的人就定义他是佛?须菩提马上答复佛说:【不也,世尊!不可以三十二相得见如来。】这个得见如来,就是不能将他当成佛。那我们用什么判断何为佛圣呢?就观察他的身口意三业,圣人的行持一切向善,不杂纤恶。所谓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跟圣人相处一段时间,自然就发现他与众不同: 圣人言语柔和,不恶口两舌,不妄言绮语,无论在什么场合,每说一句话都是利益大众的、人人爱听的,听了受益的;圣人的身行端正,不造杀盗淫妄诸恶,爱护一切众生;圣人心地清净,闲时能管住心,忙时能管住口,事事处理得恰到好处,在大众当中享有盛誉,表里如一,这并不难识别。这样的人,无论他是贫困到底层的乞丐,还是贵为王侯将相,其本质清纯无染,辩认佛圣,从这里认。 有一位以拾荒为生的老人,跟要饭差不多,但他收养了多个被人遗弃的孤儿与流浪猫流浪狗,慈悲善良。某次,他在垃圾桶捡到一盒金饰品,价值不菲,但他就待在原地等失主。直到一位女子匆匆忙忙赶来寻找失物,他才将东西完璧归赵。人们问他,你这样穷,拿回去自己补贴生活不好吗?他说,不是我的钱我不能要,拿了要遭横祸的,我就是个要饭的命,不配拥有这些贵重物品。这种行为绝不是普通人的,说这老人是圣人,没有谁反对。 不可以三十二相得见如来,佛就是提示我们不能被假相所迷惑,听妖魔鬼怪摆布。妖魔鬼怪当中福报有相当大的,第六天主波旬大王就具三十二相,那脑子反应也很快:某地有众生修行功夫得力了,他马上就知道。他凭什么知道的?正义力量的增长令他的魔宫震动,他惊魂不定,马上就派天魔来恼害修行人。他的三十二相不等于他有智慧,波旬整天就干破坏正法的事。其他转轮圣王等王也有三十二相,但他不是佛。须菩提尊者不以貌取人,他说:【如来说三十二相,即是非相,是名三十二相。】这个即是非相,就是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佛的相也是虚妄相。尊者没有偏见,说佛相是真的,众生的相是虚妄的,说了公道话。 【须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恒河沙等身命布施;若复有人,于此经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为他人说,其福甚多。】这是佛又一次说法布施的功德之大,得福之多,反复提说这一内容,这次升级到不以七宝布施而以身命布施,也不抵为人说法、帮助众生脱离生死。那我们现在给大众讲什么?就将不着佛相讲给初学:修行是打扫心地,将覆盖在明珠上的垃圾清理干净,明珠就熠熠生辉,发挥他照明的作用,不能求神通求感应,希望佛菩萨出现,这样下去很危险。 我们能够从始到终严持五戒,落实十善,专精念佛求生极乐世界,这就叫作修行上路了、走上了正规。这样修下去肯定有成就,这是无数修行人实践出来的宝贵经验,也是释迦佛不厌其烦反复讲说的。牢记这一点,学习《金刚经》的收获就很大,妖魔鬼怪眼看着你往生极乐世界成佛了,他也无可奈何,修行人就做到了离相功夫。今天时间到了,谢谢大家,我们明天接着探讨,阿弥陀佛。《金刚经》讲五十五集,二0二四年九月二十三日。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