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讲记 第二十六品 法身非相分
【须菩提!于意云何?可以三十二相观如来不?】
【须菩提言:如是!如是!以三十二相观如来。】
【佛言:须菩提!若以三十二相观如来者,转轮圣王则是如来。】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如我解佛所说义,不应以三十二相观如来。】
净土十念佛号往生极乐世界,是每宗修行人的必经之路,我们要留这个心。如果一辈子都没有瞻礼过阿弥陀佛形象,到命终,就依大众给他观瞻的这尊佛像为标准。即便如此,净土学人也要以持戒念佛为正修,不要老是渴望见到阿弥陀佛,功夫不到家,阿弥陀佛没那么无聊整天显相给你看。阿弥陀佛给净土学人显相,通常有二、三次。 第一次通知念佛人,他将于某年某月某日某时来接引,这是第一次,有人没悟出来,佛再重复一次,如若这个人一次就明白过来,佛就不用第二次了;再就是命终佛现相,跟这个人语言交流,给他赞说往生极乐世界的好处,念佛人就欢欢喜喜跟佛坐上莲台走了。活着的人看到他满面笑容,又闻满屋异香,甚至这个人的遗体多日不腐,这都是瑞相,表明人家有成就。佛圣轻易不示现形象让学人看,那样容易惑乱修行人。贪见奇异、瑞相是学人的通病,佛当然知道。 佛示现给某个学人看见,必定有用意:或者鼓励他、给他增加信心,或者取信于学人,绝不会无缘无故出现的。还有一种情况:这个人虽然没想见佛,但却见到佛示现,如何鉴别这是佛是魔?这尊佛不说话,也没有其他什么动作,见到的人也没有什么要问的,礼佛三拜以后该干什么干什么,就当什么事情未发生一样。如若佛说话了,我们都知道佛教大意,听他说的是什么,他如若说的与佛教相违背,诱惑学人杀盗淫妄,我们就大声念阿弥陀佛,他就惊慌失措的消失了。魔怪就怕阿弥陀佛圣号,阿弥陀佛圣号是无量光无量寿,魔的磁场敌不过佛号,佛号一出口,他原形毕露。 如若见到的这尊佛跟自己交流佛法,正好当人有很多经教参不透,这次抓住机会当面向佛请教,佛一 一解答,答的头头是道,符合道义,这是真佛现相,但也不要执着。修行是将自己的烦恼习气一 一断除,这个只有自己做功夫,谁都帮不上的。学习探讨了《金刚经》,以后遇到此类现象,就知道是怎么回事,有办法应对了。法身非相分,我们就探讨到这里。下面探讨无断无灭分。 第二十七品 无断无灭分 【须菩提!汝若作是念:如来不以具足相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莫作是念,如来不以具足相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汝若作是念,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说诸法断灭。莫作是念!何以故?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于法不说断灭相。】 无断无灭分,是佛圣教化众生的工作从未停止,不以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出现了,但以其他相应的身份度化众生。无断,是说法不间断,无灭,是正法永恒存在。佛说无断无灭,就是取乎中道,在修行上不偏空、不着有。众生得度的缘熟了,随缘显身,缘不熟,不攀缘。一切法不生,一切法不灭,本来如是,谁也不要逃避现实。 佛如是说,也如是做。释迦佛当年说完三藏十二部示现入灭了,其他地方缘熟,又示现成佛,有断有灭的是众生的缘份,佛教化众生永不停止,随众生心,应所知量。释迦佛现在在不在我们这里?在。燃灯古佛在不在这里?在。地球上如此之多的人与动物,有的跟这尊佛有缘,有的跟那尊佛有缘,那怕数量极少,佛氏门中不舍一人。 【须菩提!汝若作是念:如来不以具足相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这个具足相,即具足三十二相、八十种好的佛相。不以具足相故,是佛随类化身,应以何身得度则显何身,但圆满智慧与德能不因佛的身相而减少,无论化现在那个阶层、那一道,佛圣处理问题都圆满无缺。汝若作是念,是佛提示须菩提尊者不要这样想:如来不示现佛相,就度不了众生。释迦佛的法运12000年,这段时间没有第二尊佛示现,历代祖师大德都是佛圣乘愿再来,其中就有释迦牟尼佛。 释迦佛也毫不隐讳的说:他到我们这里示现成佛已经八千次了。不示现佛相,示现作其他身相,将众生成功的度到彼岸世界,就完成了佛的事业。我们看到,历代祖师大德的外表形象都跟普通人一样:近代的印光大师、来果老禅师、海贤老和尚、净老法师,这些大德相貌平平常常,不具备三十二相,但为众生做出的贡献跟释迦佛住世一样,我们依法不依人。今天时间到了,谢谢大家,我明天接着探讨,阿弥陀佛。《金刚经》讲记第一百0二集,二0二四年十一月十二日。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