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华经》卷一 序品
【有四紧那罗王、法紧那罗王、妙法紧那罗王、大法紧那罗王、持法紧那罗王,各与若干百千眷属俱。有四乾闼婆王、乐乾闼婆王、乐音乾闼婆王、美乾闼婆王、美音乾闼婆王,各与若干百千眷属俱。】
这是参加法华一会的紧那罗王。紧那罗,译作人非人、疑神,能歌善舞,有美妙的音声,是天上的文艺工作者,常出席于佛的法会,歌舞助兴,接引初机大众前来闻法。我们看到的敦煌壁画,在佛讲经的法会上,天女起舞,就属于紧那罗、乾达婆之类。 为什么紧那罗又叫作人非人呢?
我们到寺院斋堂里面看看那位监斋菩萨就知道了:他身躯五官跟人一模一样,但头上长了一只角。虽然住在天上,同属天众,因为有这个缺陷,天众歧视他们,紧那罗众很自卑。他们眼神飘忽,不敢正视天人:说他是天人,他明显的跟其他天人不一样,说他是人,人间大众也视他作怪物,头上这只角长的实在不应该!这就是他的业障,众生的相貌不端庄,有缺陷,都属善行不足,恶行招感。 紧那罗为什么叫作疑神?一说是他生性多疑,过度自卑,总觉得别人在议论他头上的角,成了病态心理。一说是大众看到他头上长只角,心里怀疑他是人还是其他众生,疑神的来由如是。紧那罗有男女之分,男性长相粗旷,女性相貌端庄,声音绝美。 法紧那罗王,译作大圣紧那罗王,护佛正法,不疲不厌。 妙法紧那罗王,是参透佛家净土一法的紧那罗众,他深感自身难堪,因为这只角很不体面,虽然能力不小,无缘与天女婚配,也无缘天官职位,一心一意想活得跟天人一样庄严美好,佛就教他念佛求生极乐世界,到极乐世界都是三十二种大丈夫相、金刚那罗延身,经文如是说:【我作佛时,十方世界,所有众生,令生我刹,皆具紫磨真金色身,三十二种大丈夫相。端正净洁,悉同一类。若形貌差别,有好丑者,不取正觉。】
这就是阿弥陀佛著名的身悉金色愿、三十二相愿、身无差别愿。 这段经文说到广大紧那罗心里去,他们终于看到了希望,非常欢喜,身体力行,修出了成就。因此,到处宣扬净土一法。遍告有缘大众净土法门之妙,不但能改变现在的尴尬身相,还能了脱生死,出离轮回,极乐世界人人相貌端庄,没有歧视,诸法平等。因为他们积极宣传净土妙法,故名妙法紧那罗王。 大法紧那罗王,是他听佛讲经说法,悟到诸法无常,一切法空,对于虚假的身相看破放下了,用平常心对待别人的歧视,从中修忍辱波罗蜜,看淡人我是非,用现有的身相行一切善,断一切恶,也修成了正果,成为佛门的中流砥柱。 持法紧那罗王,是拥护佛教,受持正法,依教奉行。佛说《法华》,他们也带着自己的眷属来听讲,女众们还献上歌舞,给《法华》一会平添了热烈气氛。
【有四乾闼婆王】,乾闼婆,译作香神,也是天帝的乐工,天帝需要他们歌舞助兴,就燃起妙香,乾闼婆众闻到妙香就来演奏,他们以香为食。乾闼婆比起紧那罗众,头上没有角,长的很体面,但在天上的地位低下,也很自卑,处事多疑,总是怀疑别人议论他的身份地位低下,产生了病态心理。
他们向佛请法,如何改变自己卑下的地位?佛给他们讲说了观世音菩萨三十二应身,应以何身得度,则现何身而为说法,诸佛菩萨离一切相,不为诸相所累,在三善道与三恶道同时现相,不以恶道卑劣而放弃救度恶道众生,出驴胎钻马腹,示恶鬼、下地狱,平等普度恶道有缘;也以人王,天王,大将军身度化有缘,劝他们念头一转,用现有身份力行众善,诸恶不做,就是菩萨应世。只要自身行为端正,学为人师,行为世范,谁也不敢小看他们。乾闼婆众听了佛的开导,霍然大悟,生起平等心,不再自卑,潜心修炼,也得正果。 这四位乾闼婆王,分别是:乐乾闼婆王、乐音乾闼婆王、美乾闼婆王、美音乾闼婆王。乐,是他善奏乐器;乐音,是善于歌唱;舞姿优美;美音,是歌喉优美。四位乾闼婆王精通音律,善于编剧,将佛教融进歌舞艺术当中,用文学艺术的宣传方法广宣佛教,深受各层大众喜闻乐见,功德无量。 天上如是,人间也一样,不说别的国家民族,就中国,四大名著,《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等等文学作品都渗透着儒释道三家的精神,让社会大众轻松愉快的接受儒释道三家的教学思想,这就是文以载道,功德无量。
今天时间到了,谢谢大家,我们明天接着探讨,阿弥陀佛。
《法华经》讲记第十三集,二0二五年元月二十八日。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