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华经》卷一 序品
【尔时佛放眉间白毫相光,照东方万八千世界,靡不周遍,下至阿鼻地狱,上至阿迦尼吒天。于此世界,尽见彼土六趣众生,又见彼土现在诸佛。及闻诸佛所说经法。并见彼诸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诸修行得道者。复见诸菩萨摩诃萨、种种因缘、种种信解、种种相貌、行菩萨道。复见诸佛般涅槃者。复见诸佛般涅槃后,以佛舍利、起七宝塔。】
佛眉间放光,或者头顶放光,面门放光,口中出光,都是为了招集大众来听经,没有什么神秘的。佛现在入灭了,我们依法不依人,依教奉行,断恶修善,转烦恼为德能,就蒙受了佛光注照。有佛经、佛像、大德讲经说法的地方,佛就住在这里。
【照东方万八千世界,靡不周遍,】无论东南西北,众生有缘接受佛法,佛的光明就能照触到他,佛身无处不在,可惜众生无缘接受佛教,并不是佛光愿意照那个地方。
【下至阿鼻地狱,上至阿迦尼吒天】 阿鼻地狱是三界当中最苦、最复杂的地方,但我们看到,地藏菩萨立足于三恶道,不舍地狱众生。佛光照在阿鼻地狱,就是度化地狱大众。地狱虽然苦,有众生觉悟回头,佛就化作地狱身去度化他。 阿迦尼吒天,即色究竟天。这句经文的意思,是佛不舍天众,也不舍地狱众,正所谓佛氏门中,诸法平等。
【于此世界,尽见彼土六趣众生,又见彼土现在诸佛】,这是佛圣五眼圆明,无所不见。中国老百姓都知道暗室亏心,神目如电,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众生处处掩盖自己所作的诸恶,欲盖弥彰,这是自欺欺人,佛圣对每个众生无始劫到现在所作的一切了如指掌,骗谁呢!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因果报应丝毫不爽,我们必须改过自新,不然的话,迟早要跌大跟头。善欲人知,不是真善,恶恐人知,便是极恶,看了这句经文以后就不要再自欺欺人了。
【复见诸佛般涅槃者。复见诸佛般涅槃后,以佛舍利、起七宝塔。】这个以佛舍利、起七宝塔,佛舍利,是佛的遗骨,舍利译作坚固子。舍利有全身舍利,有部分舍利。全身舍利即修行人的肉身,不腐不化,部分舍利是火化以后的灵骨,火烧不化,碓砸不碎。塔,译作方坟,是安置大德高僧遗骨的建筑物。 为什么佛与大德高僧留有舍利、普通人没有舍利呢?这就取决于一个人的修养。人的高素质、高修养表现在什么地方?不杀不盗不淫不妄不酒,心态平和,春风和气,乐观清净,不嫉妒,不傲慢,不贪心,这样的人身体就好,能量存储在肉体当中,活着的时候身体健康,百病不生,命尽以后的遗体具有高能量,风雨腐蚀不了他,烈火焚烧不了他,这不是偶然的。凡夫众被酒色财气淘空了身体,未老先衰,那来的舍利子呢!
【尔时弥勒菩萨作是念:今者、世尊现神变相,以何因缘而有此瑞。今佛世尊入于三昧,是不可思议、现稀有事,当以问谁,谁能答者。复作此念:是文殊师利、法王之子,已曾亲近供养过去无量诸佛,必应见此稀有之相,我今当问。】 这是弥勒菩萨的疑惑:佛往常说法,一口气说完,大众欢喜作礼而去,佛也就随下讲坛,今天这是怎么了?坐在法坛上不讲说也不下坛,入定了!这我可从没见过,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这个入于三昧,三昧,是正受,心地清净到了一尘不染的境界,处在清净境界则无所不能无所不知。释迦虽然佛入在定中,但光明照耀,大众都感到高深莫测。弥勒菩萨就开始猜测:这种种瑞相出现,世尊将要说什么重要的事情呢?文殊菩萨见多识广,他应该知道,我何不去问问他。
【尔时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及诸天龙、鬼神等,咸作此念:是佛光明神通之相,今当问谁?尔时弥勒菩萨,欲自决疑,又观四众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及诸天龙、鬼神、等,众会之心,而问文殊师利言:以何因缘、而有此瑞、神通之相,放大光明,照于东方万八千土,悉见彼佛国界庄严?】 弥勒菩萨不知道为什么,四众弟子也不知道为什么,大家只是看着释迦佛如如不动,但瑞相经久不息,佛又不开口说法,难道释迦佛让我们观看瑞相不成!大众纷纷议论起来:佛这样再不说法的话,大众都散伙了。弥勒菩萨看到这个情景,不得不出面平和大众的情绪,就起身去问文殊菩萨:大德,释迦佛放光照注东方世界诸多佛土,我们将东佛万八千佛土看得清清楚楚,这表什么法呢!我怎么理不出个头绪来? 弥勒菩萨接着说:大德,我们看到,世尊往昔都是开门见山的回答大众的提问,一场法会随之圆满,可这一会,佛就是不开口说法,大众等的都很着急,我们不知道这是为什么。那文殊菩萨知道吗?弥勒菩萨去请教他,他如何回答大众的?
我们再看经文: 【于是弥勒菩萨欲重宣此义,以偈问曰:文殊师利, 导师何故、 眉间白毫, 大光普照。雨曼陀罗、 曼殊沙华, 栴檀香风, 悦可众心。以是因缘, 地皆严净, 而此世界、 六种震动。时四部众、 咸皆欢喜, 身意快然, 得未曾有。眉间光明, 照于东方, 万八千土, 皆如金色,从阿鼻狱、 上至有顶。 诸世界中, 六道众生,生死所趋、 善恶业缘、 受报好丑, 于此悉见。】 这是弥勒菩萨启问文殊菩萨了。从阿鼻狱、 上至有顶的这个顶,就是上文上所说的阿迦尼吒天,即色究竟天。三界的最顶部是无色界非想非非想处天,但这个天界是无形的。空界天的大众自认为已经修成佛果了,将佛不放在眼里,并不是佛光照不到无色界天,而是大众不接受佛圣教化。
【六道众生,生死所趋、 善恶业缘、 受报好丑, 于此悉见】 这些内容, 我们前面已经探讨过了。 在佛圣圆明觉照的慧眼之下,众生都是赤裸裸的,藏不住,隐不没。佛在《无量寿经》上早就提示过了:众生在干什么,极乐世界的佛菩萨看的清清楚楚,如此,念佛求生极乐世界,就老老实实修净业三福,不然的话,过不了他们的关,就往生不到极乐世界去。
今天时间到了,谢谢大家,我们明天接着探讨。阿弥陀佛。
《法华经》讲记第十七集,二0二五年二月一日。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