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华经》第23集

慧利 2025年2月24日19:30:31
评论
101

《法华经》 卷一 序品

【又见佛子, 未尝睡眠,经行林中, 勤求佛道。 又见具戒, 威仪无缺,净如宝珠, 以求佛道。 又见佛子, 住忍辱力,增上慢人, 恶骂捶打, 皆悉能忍, 以求佛道。又见菩萨, 离诸戏笑、 及痴眷属, 亲近智者,一心除乱, 摄念山林、 亿千万岁, 以求佛道。或见菩萨, 肴膳饮食、 百种汤药、 施佛及僧。名衣上服、 价值千万, 或无价衣, 施佛及僧。千万亿种、 栴檀宝舍、 众妙卧具、 施佛及僧。清净园林、 华果茂盛、 流泉浴池、 施佛及僧。如是等施, 种果微妙, 欢喜无厌, 求无上道】

地狱是三界最苦的地方,地狱大众罪业深重,但佛圣不舍地狱众生,住在荒无人烟的地方甘受寂寞,无私付出。

【又见佛子, 未尝睡眠,经行林中, 勤求佛道。】这个经行是干什么?走着念佛。典故出在《华严经》善财童子五十三参,德云比丘处在妙高峰上修般舟三昧。般舟三昧,是九十天不眠不休不坐不卧,走动着一句佛号念到底,与这里所说的一样。 如此修般舟,这要付出多大的辛苦!普通人,一日一夜不睡觉就受不了,九十天不睡觉,法身大士能做到。用九十天的时间精进念佛,没有不得念佛三昧者。经行林中, 勤求佛道,是菩萨目标方向明白,用一句阿弥陀佛圣号降伏自己的烦恼习气,不是搞热闹。凡夫众,念头一个接一个,恶念多善念少,一辈子思恶成性,命终绝少有得人身者。佛教弟子念佛的意义很深远,就是降伏乱心,用佛号一念降伏纷纷乱想,很科学,收效也很快。 若能万缘放下,九十天不睡眠精进念佛,那百分百往生极乐世界。这个功夫,净土祖师说,不是普通凡夫能修成功的。那什么程度者能修得来?最低限度要证到须陀桓果位者,凡夫的体力不够,修不下来。善财童子五十三参,第一个参到的德云比丘即是初果、二果程度的学人,比丘是位修净土念佛法门的。那我们修不来般舟三昧,如何念佛呢?

我们看到,《往生传》上,修行成就者都是闲话不说,闲事不问,老实念佛的人。虽然他们没有精神与体力修持九十日般舟,但他们年复一年,从不浪费自己的光阴。休息好了就念佛,念佛累了就休息,这样长期以往,成就绝不输给修般舟三昧者,佛号念得越多越好,念佛时间越长越好,这就符合勤求佛道的精神。

【又见具戒, 威仪无缺,净如宝珠, 以求佛道】,具戒,是具足众戒、持戒精严。这位修行人有学问,有道德,受到大众普遍的赞誉,人们都以他为榜样完善自己,他是大众学习的典范人物,如同暗夜的灯塔,人人希求。

【又见佛子, 住忍辱力,增上慢人, 恶骂捶打, 皆悉能忍, 以求佛道】 这位修行人修忍辱波罗蜜。增上慢人是什么人?是骄傲自满、目空一切、飞扬跋扈的恶人。这种人嫉妒傲慢,看谁都不顺眼,见谁都要欺负,是人人惹不起也躲不起的泼皮无赖。但菩萨敢说真话,敢指出他的缺点,他恼羞成怒打骂菩萨,菩萨无动于衷,能忍受种种逆境,将五戒十善、六度法门、佛的真经传授给大众。

【又见菩萨, 离诸戏笑、 及痴眷属, 亲近智者,一心除乱, 摄念山林、 亿千万岁, 以求佛道】。何为戏笑?谈笑男女淫事、说是道非,搅闹得大众不得安宁。何为痴眷属?是不上规矩的配偶与家庭成员:妻子爱慕虚荣,讲究吃穿,羡慕贪官污吏、奸商巨贾,抱怨丈夫没本事,不会投机钻营,整天喋喋不休,耍脾气使性子跟丈夫吵闹,极不贤惠;丈夫吃喝嫖赌,不顾妻子父母,这都属愚痴之辈,屡教不改,兄不友弟不恭等等,要远离开这些人,不要让他们影响自己的清净心, 【离家出走。亲近智者,一心除乱】 是跟善知识修学。除乱,就是收摄乱心,去除杀盗淫妄酒,不受名利是非干扰。

【摄念山林】,是住在清净道场清心寡欲,远离红尘。

【或见菩萨, 肴膳饮食、 百种汤药、 施佛及僧。名衣上服、 价值千万, 或无价衣, 施佛及僧。千万亿种、 栴檀宝舍、 众妙卧具、 施佛及僧。清净园林、 华果茂盛、 流泉浴池、 施佛及僧。如是等施, 种果微妙, 欢喜无厌, 求无上道】 这是菩萨尽心尽力支持正法传承,用自己的财力物力建造道场、供养出家众,舍坚贪,增智慧。

【或有菩萨, 说寂灭法, 种种教诏, 无数众生。】寂灭法,就是灭除五欲六尘烦恼的理论与方法。佛法无人说,虽智莫能解。世人贪求的,都是与圣教相违背的、给自己积累三恶道的罪业。佛说的太明白,财色名食睡,地狱五条根。菩萨说寂灭法,就是让有缘众灭此五恶,清静无为,成就佛果。

天时间到了,谢谢大家,我们明天接着探讨,阿弥陀佛。

《法华经》讲记第二十三集,二0二五年二月七日。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填写信息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