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华经》 卷一 序品
【佛授记已,便于中夜、入无余涅槃。佛灭度后,妙光菩萨持妙法莲华经,满八十小劫、为人演说。日月灯明佛八子、皆师妙光。妙光教化,令其坚固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诸王子、供养无量百千万亿佛已,皆成佛道,其最后成佛者,名曰燃灯。八百弟子中,有一人、号曰求名,贪著利养,虽复读诵众经,而不通利,多所忘失,故号求名。是人亦以种诸善根因缘故,得值无量百千万亿诸佛,供养、恭敬,尊重、赞叹。】
虽然座下大众号哭求拜日月灯明佛住世,但佛圣心中有数:留在这里副作用太大,得赶紧走。为什么呢?该说的都说了,再重复以前的说教,没有人愿意听了。弟子挽留佛是出于常情,但佛圣知道继续住下去毫无意义,反倒是一走了之以后,更能激发弟子们的学习积极性。佛住世,大众觉得佛是依靠,修行上懈怠散漫,佛走了以后,人们才觉悟到佛法的宝贵,奋发图强。佛示现入灭是正确的。
【佛授记已,便于中夜、入无余涅槃】,这是日月灯明佛不负前言,说半夜入灭就半夜入灭,不拖延时间。在四中弟子的佛号声中,日月灯明如来安祥示寂,离开这个世界。
【佛灭度后,妙光菩萨持妙法莲华经,满八十小劫】,妙光菩萨是法华的当机者,他接过日月灯明佛的法炬,继续讲说法华。法华包含了诸佛一世说法的内容,讲说法华,就是复讲佛的所有说教。妙光菩萨虽然未现佛相,但讲说诸经起到了跟佛住世一样的效果。 我们这就明白了:原来,日月灯明佛找好了接班人,他放心的走了。后来修学的大众与妙光菩萨缘深,愿意听妙光菩萨宣讲佛经。就跟释迦佛入灭以后一样,阿难等众结集佛经,将佛所说的诸经从新讲一遍,大众愿意听。佛法传到中国以后,祖师大德层出不穷,当代的净老法师,借助现代的高科技,将佛法传遍全世界各国,接续了释迦佛的法炬,这我们都看到了。日月灯明佛入灭了,跟他出家的八个王子修持的如何呢?
【是诸王子、供养无量百千万亿佛已,皆成佛道,其最后成佛者,名曰燃灯。】这是日月灯明佛的八个儿子也先后成佛了。那妙光菩萨广说法华,他座下的八百弟子有没有成就?成就的不少,但也有贪求名利者,根性暗钝,没有成就。
【八百弟子中,有一人、号曰求名,贪著利养,虽复读诵众经,而不通利,多所忘失,故号求名。】名利心是修行的大障碍。妙光菩萨座下就有一位,因为这个弟子贪求名利,他的修学成就远远落在其他人后面。他是谁呢?后面很快就知道了。 我们看到,有的人聪明伶俐,处理问题干脆利索,没有后遗症;有的人愚笨,办事拖泥带水,是什么原因呢?就是一个名利心淡,一个名利心强。被名利蒙蔽了智慧,后面的麻烦一个接一个,做事要堂堂清,该自己承担的责任,不推给别人,勇于承当,怨业了过,往后则一帆风顺。一味贪求名利,不择手段,只能加深恶业的积累,关关过不去,不是堕落下去,就是停留在现有境界继续受磨难。
【贪著利养,虽复读诵众经,而不通利,多所忘失。】 我们探讨这句经文,就知道读颂研习佛的诸经,是为了淡薄名利是非,而不是机械的去读经念佛,佛号与诸经滑口而过,当人的毛病习气一点都不减轻,这有什么用?这也是我们看到的现实问题:老和尚给人家念了一辈子经,不能说他念的经少,但他没有修出真功夫,命终堕落三恶道者比比皆是。他等价交换:念一部经,人家给他多少钱,他冲着钱去念经。不给钱,他宁可睡觉说闲话,也不愿意研究经教,勉强应付两堂早晚功课,这样修不出功夫的。 妙光菩萨座下这位叫作求名的修行人就犯了这个错误,其他同参道友已经修成了佛果,他还在原地踏步。
【是人亦以种诸善根因缘故,得值无量百千万亿诸佛,供养、恭敬,尊重、赞叹。】 这位求名僧人,也很热衷于佛教,也经常供养诸佛,修行上就这样进进退退,不知道修了多少劫。那这个人现在修到了何种程度?
我们看文殊菩萨说穿他的老底: 【弥勒当知,尔时妙光菩萨、岂异人乎,我身是也,求名菩萨,汝身是也。今见此瑞、与本无异,是故惟忖,今日如来当说大乘经,名妙法莲华、教菩萨法、佛所护念。】 日月灯佛住世当年,文殊菩萨是弥勒菩萨的老师———即妙光菩萨。妙光菩萨与八百弟子同时见证了日月灯明佛讲说法华,大众都记得当时的情景,追古论今,完全能够知道释迦佛将要说什么法,弥勒菩萨为什么这样健忘呢?他的心操在名利上,根本没兴趣听佛讲说,因此,他将过去的事情忘的一干二净。 直到今天,释迦佛示现得跟日月灯明佛一样,他还迷惑不解,不知道释迦佛处在定中何时出定、出定以后要讲说什么。文殊菩萨给他说清楚,他才恍然大悟:原来释迦佛要说法华了。法华经序品,到这里就一目了然。文殊菩萨唯恐大众没参透,又用偈颂说了一遍,偈颂如何说的?
今天时间到了,谢谢大家,我们明天接着探讨,阿弥陀佛。
《法华经》讲记第二十八集,二0二五年二月十二日。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