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华经》卷一 方便品
【尔时,世尊从三昧安详而起,告舍利弗:诸佛智慧,甚深无量,其智慧门,难解难入,一切声闻、辟支佛、所不能知。所以者何。佛曾亲近百千万亿无数诸佛,尽行诸佛无量道法,勇猛精进,名称普闻。成就甚深未曾有法,随宜所说,意趣难解。舍利弗,吾从成佛已来,种种因缘,种种譬喻,广演言教,无数方便、引导众生,令离诸著。所以者何。如来方便知见波罗蜜、皆已具足。舍利弗,如来知见,广大深远,无量无碍,力、无所畏、禅定、解脱三昧、深入无际,成就一切未曾有法。舍利弗,如来能种种分别,巧说诸法,言辞柔软,悦可众心。舍利弗,取要言之,无量无边未曾有法,佛悉成就。】
序品,文殊菩萨用以往的经验告诉弥勒菩萨,释迦佛要说法华经了。文殊菩萨说的准不准?这品经文给出了我们答案:文殊菩萨判断的很准确,释迦佛果然说了法华。方便品,是释迦佛说法善于观机,机缘成熟的听众,佛说法他就喜欢听,佛就对缘熟者说法华。
【尔时,世尊从三昧安详而起,告舍利弗:诸佛智慧,甚深无量,其智慧门,难解难入】。释迦佛之所以出定,是文殊菩萨的预判在大众当中迅速流传开。不少人都隐隐约约听说古佛讲法华之事,大众都迫切的希望释迦佛出定讲说法华,佛就出定了。那我们就明白,之前,佛安住定中一言不发,还是大众闻法的机缘差一点。世尊从三昧安详而起,三昧,是清净。佛处在大定当中不是昏沉酣睡,定中的境界无拘无束,大众在想什么,佛都知道。佛入定出定,恰到好处。 出定以后的释迦佛对舍利弗说:舍利弗,诸佛的智慧深广无尽,不但凡夫众很难猜测,声闻小乘也望尘莫及。你们要得到佛的智慧,首先要明白佛是如何成佛的!舍利弗,要修到佛果位,就要跟佛一样:亲近百千万亿无数诸佛,尽行诸佛无量道法,勇猛精进。 这是释迦佛的成功经验。所谓欲知山前路,先问过来人。天道酬勤,精勤无难,世出世间的成功者,都是精勤用功修成的,释迦佛也不例外:在因地上供养无量诸佛、学习诸佛的行持,最终修出了真功夫。
【勇猛精进,名称普闻】,这个名称普闻,是知行合一。
【成就甚深未曾有法,随宜所说,意趣难解】。佛的诸经,没有善知识宣讲,普通人看不懂,更不可能从浩如烟海的诸经当中提炼出修行的精要。修行,一定要有师承。何为师承?就是有老师在前面正确指导。历代的祖师大德都不是普通人,是诸佛应化来的。佛的法,也只有佛能讲说完美。祖师大德讲说诸经,那跟释迦佛当年说法一样艰难,我们从净老法师的经历上就能看出来。 现在是什么时代?标准的五浊恶世!特别是文革十年,传统文化遭到了灭顶之灾,恢复圣教难上加难,让众生如法修行更是难如登天。净老等一代大德能将佛法弘扬起来,所受的困苦前所未有。即便这样,不懂事的学人还造谣中伤他。释迦佛住世说法也一样,触犯了邪教的利益,妖魔鬼怪要置佛于死地的。
【随宜所说,意趣难解】 我们从何着手去修学?正法时期,戒律成就;像法时期,禅定成就;末法时期,净土成就。如此,广大学人就抓住一句阿弥陀佛圣号,一门深入,专精修行,严持五戒,力行十善,一心一意求生极乐世界,足矣!
【舍利弗,吾从成佛已来,种种因缘,种种譬喻,广演言教,无数方便、引导众生,令离诸著。】这是佛说法的总目标、总方向。诸佛问世说法,就是为了解决众生的苦难。基督教将耶稣尊为救世主,释迦佛也是救世主、大成至圣先师孔子也一样。佛圣说法,都是教学人断恶修善走正路,这是离苦的唯一方法。 违背圣贤教育,作恶多端,苦就来了。因此,我们在修行上不要迷信,认为佛圣能给我需要的一切,这不现实、这是将圣教理解错了。福是自己修来的,祸也是自己造下的,与佛圣何干?佛圣的教诲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法宝。深入经藏,就是深参佛说的道理,改过向正。
【引导众生,令离诸著】的这个著,是贪嗔痴慢、人我是非、五欲六尘。将这些烦恼转为正能量,苦就离了。修行的秘诀就在这里,不劳参访千佛万佛。
【所以者何。如来方便知见波罗蜜、皆已具足。】这是佛圣说法教化大众的基本条件:佛的智慧福德圆满了,言行一致,表里如一,说到做到,令众生心服口服,所说的法就是诸经。经,是不受时间与空间的限制,永远正确的说教。
【方便知见波罗蜜】 是佛说法不拘一格,随心所欲不逾矩。因为佛圣没有任何烦恼,金口一开,便是真理,闻者无不受益。波罗蜜,译作到彼岸。此岸是烦恼众生,彼岸是清净圣境。
【舍利弗,如来知见,广大深远,无量无碍,力、无所畏、禅定、解脱三昧、深入无际,成就一切未曾有法。】 这句经文如何如何解释呢?
今天时间到了,谢谢大家,我们明天接着探讨,阿弥陀佛。《法华经》讲记第三十集,二0二五年二月十四日。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