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华经》卷一 方便品
【舍利弗,如来知见,广大深远,无量无碍,力、无所畏、禅定、解脱三昧、深入无际,成就一切未曾有法。舍利弗,如来能种种分别,巧说诸法,言辞柔软,悦可众心。舍利弗,取要言之,无量无边未曾有法,佛悉成就。】
佛圣的说教不是世间的戏论,是切实解决众生苦难的。众生的烦恼是病,佛法是药,佛被大众尊为药王,因为大众照着佛的方子服药,没有不治愈的。众生有多少烦恼,佛就有多少药方。我们不要发愁进了佛门还有苦难,学佛就是为了成佛,佛已经将无量众生度成了佛,例子不胜枚举,跟着佛走,还有什么畏惧!
【广大深远,无量无碍】,是佛无所不能,无所不知、无所不在,
【力、无所畏】,是佛的十力无畏,这十力,是佛解决一切问题的圆满德能。在我们看来无法解决的困难,佛有能力处理的面面周到。原因是什么?原因是佛没有自己的利益,处处牺牲奉献。
【禅定、解脱三昧】 禅定,是佛对一切事物看得了了分明,在一切境界当中能转境界而不被境界转,外不着相,内不动心;三昧,是佛永远保持清净心。解脱三昧,是佛解脱了见思、尘沙、无明三大烦恼,超越了十法界,春风大度能容物,秋水文章不染尘。
【深入无际,成就一切未曾有法。】深入无际,是佛应化在十法界度化众生不疲不厌;一切未曾有法,就是断烦恼、增智慧的妙法。
【舍利弗,如来能种种分别,巧说诸法,言辞柔软,悦可众心。】这个种种分别,不是佛有分别、执着、妄想、挑三拣四,而是佛应机说法,对不同程度的众生说不同程度的修行理论与方法。 现目下,有人刚入佛门,一点基础都没有,就修禅、修密,我们在这里要说一说:这很危险!禅、密二宗,是菩萨、阿罗汉修的,凡夫无份。凡夫众能够扛起的,是念佛求生极乐世界一法。那有的同修修禅、修密已久,习惯成自然,改不过来了,怎么办?用老办法继续修下去,将修行功德回向求生极乐世界,这就补足了。佛家的临终十念阿弥陀佛圣号、求生极乐世界,是对十法界一切修行众说的。阿弥陀佛平等接引六凡四圣,到了极乐世界,成就之快速,诸佛国土无法比拟。
初学很危险,自己对修学是空白,运气好的遇到好师父,师父一路领他向前;运气不好的,落在邪师手里,那个麻烦就大了。近年来搞出是非、严重影响佛教形象的大魔,不是假冒密宗,就是假冒禅宗。他们为什么不敢假冒净土宗?没人理他,他没市场。大家一句佛号专精到底,念得法喜充满,将释迦佛的三藏十二部都放下了,谁有兴趣听魔啰嗦!而且,魔一开口说话,念佛人马上就识破了他,他偷鸡不成蚀把米,根本不敢冒充净土宗。由此引伸,初学大众从一开始就老实念佛,这就走对路了。辛辛苦苦学《法华》,《法华》的其他内容你可以不参学,但一定要记住这句教诲。
【巧说诸法,言辞柔软】 这是讲经法师要深参的!释迦佛住世说法从未给任何人摆架子,婆罗门贵族也罢,奴隶也罢,佛一视同仁,众生有问佛有答。讲经法师摆架子、卖弄学问、讲经时咄咄逼人,他的法缘绝对不会殊胜,有头脑的人一听就知道他没有水平,修学程度太差,慢慢就不听他说教了,他没意思,就自然不讲了。佛的音声柔和,说法入情入理,令人越听越想听、越听心地越清净,说法的意义出来了。讲经法师法缘稀少,一是不会观机,二是我们上面说的这样,这两项缺点纠正过来,说法度众的效果就与佛一样。
【舍利弗,取要言之,无量无边未曾有法,佛悉成就。】这是释迦佛概括了佛的行持,佛应化作千百亿化身度化有缘,圆满来圆满去,处理问题没有后遗症。
【止,舍利弗,不须复说。所以者何。佛所成就第一稀有难解之法,唯佛与佛、乃能究尽诸法实相。所谓诸法、如是相,如是性,如是体,如是力,如是作,如是因,如是缘,如是果,如是报,如是本末究竟等。】 到这里,佛不再继续说佛的德能如何了,免得邪魔外道造谣生事,批评讽刺释迦佛老王卖瓜。
【止,舍利弗,不须复说】 是释迦佛慧眼看到一部分听众很不耐烦,舍利弗还想继续听说佛果位上的功德,佛没有再说下去。不到成佛的境界,都无法完全参透佛说,就要继续努力精进。可惜众生骄傲自大,将佛不放在眼里,对佛所说的诸法不信,也不力行。听佛讲经,听不到一半就退席而去,修成了半瓶子醋,还到处向人炫耀。对断烦恼成佛道的因因果果、理论方法都不掌握,就占山为王,自封祖师大德,最后原形毕露,从神坛跌落下来,输得片甲不留。 释迦佛下面还要说什么?
今天时间到了,谢谢大家,我们明天接着探讨,阿弥陀佛。
《法华经》讲记第三十一集,二0二五年二月十五日。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