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华经》卷三 化城喻品
【诸比丘,大通智胜佛过十小劫,诸佛之法、乃现在前,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其佛未出家时,有十六子,其第一者、名曰智积。诸子各有种种珍异玩好之具,闻父得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皆舍所珍,往诣佛所。诸母涕泣而随送之。其祖转轮圣王、与一百大臣、及余百千万亿人民,皆共围绕、随至道场。咸欲亲近大通智胜如来,供养、恭敬,尊重、赞叹。到已、头面礼足,绕佛毕已,一心合掌、瞻仰世尊。】
当年,悉达多太子四门见苦,准备出家修道之时,王宫的天塌下来了:父王与母后死活不放他走,诸嫔妃更不用说了。佛是在夜深人静之时偷跑出去的,这一出去就是十多年,直到他成佛以后回家探亲,随缘度走释迦族七王子。
阻拦儿子出家,这是人之常情。可后来的结局是出家的儿子度化了一家人:佛的生父净饭王虽未出家,但后来念佛往生极乐世界了;佛的太子罗睺罗证得阿罗汉果;当初极力反对佛出家的母后波阇波提与妻子耶输陀罗,当她们经过人事变迁,尝遍了生活的滋味以后,也深深佩服释迦佛的先见之明,自动要求跟佛出家,耶输陀罗与大爱道比丘尼后来也修成正果。
大通智胜如来未出家时就有十六位王子,可见他出家时的压力更大!十六个孩子一下子失去父亲,这是多么伤感的事!那个男人能这样狠下心来放弃自己的孩子?可佛圣还是从大局出发,选择了出家。世间的亲情与幸福真的靠谱吗?轮回业而已。父子的天伦之乐只不过是互相酬尝业债而已。结果如何呢?一个父亲能养起十个儿子,十个儿子养不起一个父亲!父子反目成仇者比比皆是。
近年来,我们这里发生了好几起弃养父母的事件,让人不胜寒心。第一件,是父亲九十出头,五个女儿与三个儿子踢足球,将九十老父踢来踢去,老人的生活没有着落。这八兄弟姐妹是远近出名的刁蛮货,居委会调解不下,法院判决如同一纸空文。老人在世的最后一个夜晚,是在法院的长椅上合衣睡过去,再也没有醒过来。
老人家怎么死在了法院呢?八个儿女白天上法庭为老人归谁管打官司,老人在旁边听判。官司打完以后,谁都不肯带老人回家,一个个比兔子跑的还快,撇下老人都走了。外面下着大雨,老人又冷又饿,瑟瑟发抖。还是法官看到老人可怜,给老人买了一碗面让他吃了,又找来一件旧军大衣让老人在这里躺下休息,后面再想办法。绝望的老人深知儿女靠不住了,自己在这个世界上成了无家可归的废人,万念俱灰,对天长叹了几个小时,倒下去以后再也没有起来。这件事闹的十乡百里都是传遍,人们骂不绝口。
另一件事,是母亲八十八岁,五个儿子踢足球,最后将母亲活活冻死在深夜的门外。
佛家的看破,放下,是让大众不要迷恋在六道酬尝业债,要转世缘为法缘、转业力为愿力。佛如是说,也如是做了。释迦祖师没有让亲弟难陀尊者继承王位,也没有让儿子罗睺罗继承王位,而是竭尽全力劝他们出家修行,事实证明佛这样作是对的。释迦族最后被琉璃王灭掉,出家大众不在血洗黑名单上,逃过了这一劫难。
【诸子各有种种珍异玩好之具】,是十六王子生活非常优越,处尊养优,地位显赫,财富充盈。但这样好的富贵场合并没有牵缠住他们,王子们觉悟很高。
【闻父得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皆舍所珍,往诣佛所。】十六王子听到父亲成佛以后,毅然决然放弃地位与财富,去找父亲学道了。父亲当然支持儿子跟随自己出家,可母亲呢?【诸母涕泣而随送之。】他们的母亲就不一样了:舍不得儿子去当苦行僧,可儿子们铁了心,就跟他们的父亲当年决定出家一样。万般挽留不住,慈母只好送儿子出家。
【其祖转轮圣王、与一百大臣、及余百千万亿人民,皆共围绕、随至道场。】其祖转轮圣王,就是十六王子的祖父。十六王子执意出家的消息传出去以后,朝野震惊!最为震惊的是大通智胜如来的父王、十六王子的祖父。这位老人饱经风霜:儿子出家,他深受打击,现在,孙子又要出家,老人家风烛残年,惊得说不出话来!他深刻的与十六王孙交谈,让他们留下来管理好国家。可十六王孙意志坚定,说出了成佛的伟大意义:佛圣能度尽虚空遍法界一切众生,小小国君能耐几何?世间诸相都是梦幻泡影,何况江山社稷,谁能长久拥有?祖父深明大义,也就同意他们出家了。
十六王子都是贤者,深受人民爱戴。他们出家那天,百官与百姓自觉自愿来送行,一直跟随他们来到大通智胜如来的道场。这一送行的意义非常深远,大众见了大通智胜如来以后,听闻了佛法,改变了人生。具体如何说呢?今天时间到了,谢谢大家,我们明天接着探讨,阿弥陀佛。《法华经》讲记第九十四集,二0二五年四月三十日。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