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华经》卷三 化城喻品
【尔时十六王子、偈赞佛已,劝请世尊转于法錀,咸作是言:
世尊说法,多所安隐、怜愍、饶益、诸天人民。重说偈言:世雄无等伦, 百福自庄严, 得无上智慧。 愿为世间说,度脱于我等、 及诸众生类, 为分别显示, 令得是智慧。若我等得佛, 众生亦复然。 世尊知众生 深心之所念,亦知所行道, 又知智慧力, 欲乐及修福, 宿命所行业。世尊悉知已, 当转无上轮。】
为了表达请法的诚意,十六王子用偈颂重复请示大通智胜如来说法度众。世雄无等伦的世雄,就是佛圣,众生又称佛为世尊。佛圣是大英雄,能行人难行,受人难受,能解决世出世间一切困难,因为佛圣有无上智慧。
佛的无上智慧从何而来?从不染尘浊而来。佛将色声香味触法六尘叫作六贼,这六个贼专事偷窃智慧德能。不染六尘,智慧宝库则永远充盈,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佛家用84000法门让学人摄心,就是不给六尘烦恼钻空子。修行人要看紧自己的门户,千万不能跟着六尘烦恼行事。一旦被六尘拉下去,就有苦受了。诸苦来自六尘的污染,贪得越深,苦难越重。欲得无上智慧,必须断除尘染。
【欲乐及修福, 宿命所行业。】这是众生迫切想知道如何修福修慧,更想知道自己的前生与后世。这一切,佛都明白。那么,大通智胜如来应众生之请,说法度众,从那里开始呢?释迦接着说:【佛告诸比丘:大通智胜佛、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时,十方各五百万亿诸佛世界、六种震动,其国中间幽冥之处,日月威光所不能照,而皆大明。其中众生,各得相见,咸作是言:此中云何忽生众生,又其国界、诸天宫殿、乃至梵宫、六种震动,大光普照,遍满世界,胜诸天光。】
就在十六王子请法之际,其他诸佛国土的大众法缘也成熟了,他们都与大通智胜如来有缘,都希望大通智胜如来说法。闻法不容易,特别闻佛说法,这个缘分更不容易遇到。众生愚迷,谁肯听佛说法呢!世间的芸芸众生都在干什么?陷在六尘烦恼找刺激,谁还有心思听佛说法!大众泡在电视剧、网络、广场舞等等娱乐场合消磨时间,贪着不舍,就算佛圣降临,也没有人觉悟回头,更不要说忽然萌生闻法的念头了。
【大通智胜佛、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时,十方各五百万亿诸佛世界、六种震动,】这个震动,无缘人感受不到。这六种震动,是有缘众生心扉洞开,忽然之间清净平和,灵感生起,希望出离尘俗。有了这种殊胜的念头,依报环境也跟着发生了变化:【其国中间幽冥之处,日月威光所不能照,而皆大明】,幽冥之处,就是阴间,鬼道。阴间永远没有日月星辰照临,昏暗不明。阴间大众没有笑容,他们的表情就跟昏暗的空间一样,郁郁寡欢。
环境对人的影响不容忽视:阴雨霏霏,人的心情就差,阳光灿烂,人的心情则好。阴间大众的福薄,他们享受不到日月星辰的照耀,心情永远阴沉悲伤。可是,当阴间的大众善心生起、希望出离尘世的念头萌发以后,奇迹出现了:他们忽然见到了日月光明,心情一下子开朗起来,眼睛明亮了。
【其中众生,各得相见】,这是大众的天眼通了。天眼,是见性的自然功能,不受时间与空间限制。能见到不同维次空间的事物,这个功能每个众生都有,但我们现在发挥不出来,所见有限。为什么本有的功能发挥不出来?污染太严重:尘垢蒙蔽了见性功能,如同镜面蒙上尘土一样,照不见万物。尘垢,是一切恶。众生忽然之间恢复了见性功能,看到不同维次空间的大众,这在世人看来是奇迹,而在佛圣看来,只不过镜面上的尘垢掉落而已,不足为奇。
【咸作是言:此中云何忽生众生,】这些众生不是忽然出现的,本来就在这里,只不过自己以前见性未恢复,没有看见罢了。我们周围,肉眼看不见的神鬼众太多了。高级一点的神鬼众,他的见性功能大一些,能看到人,普通鬼众看不见人,人也看不见他。但人与鬼都有知觉,互相之间的气氛能够传送给对方:人有时莫名其妙的烦躁不安,心慌意乱,这是恶鬼凶神围绕着他,这种情况下要特别警惕,因为这是凶兆,后面遇到凶事的概率大。
用什么来破解这个恶局呢?冷静下来持念阿弥陀佛圣号,待到这个不良感觉彻底消失就好。阿弥陀佛圣号的光明与清净能让一切众生回心向善,再凶恶的妖魔鬼怪,感受到阿弥陀佛圣号的清凉自在,心都刹那转善,念佛人的凶事就自然化解,逢凶化吉,遇难成祥。
【又其国界、诸天宫殿、乃至梵宫、六种震动,大光普照,遍满世界,胜诸天光】,这是天众善根发现,闻法的缘熟了,天宫显得格外庄严。看来,大通智胜如来的法缘非常殊胜。今天时间到了,谢谢大家,我们明天接着探讨,阿弥陀佛。《法华经》讲记第九十六集,二0二五年五月二日。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