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继续探讨十念必生愿。十念佛号,看似很简单,但是,我们会念吗?
这个道理就如同鸟巢长老对白居易所说的那句话:诸恶不做,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谓佛教。听起来也很简单,白居易甚至不屑一顾。
但细细想下去,这里面有千钧之重。十念佛号就能出轮回,不要说凡夫众不相信,就是声闻,缘觉,等觉菩萨也不相信。不相信归不相信,但这是个铁钉的事实,就在我们眼皮子低下,不就有很多人念着佛号往生了吗?
这难道是童话故事不成!法藏比丘不是讲寓言故事的,而是铁打铁的发这一愿。那就说明十念佛号往生极乐世界,法藏比丘这一愿早就实现了。要说起来念佛的人很多,为什么我们没有抓住命终十念佛号,还停留在轮回当中呢?追究到底,不专,不精,这就是原因。
而要做到专精修行,确实不容易。
在净空老法师的带领下,净土法门近年兴盛起来,这是个好现象,但值得一提的是,绝大多数念佛人还是杂修,这就成了修行上的大障碍。
杂修的念佛人表现在什么地方?来兴趣了也念佛号,但其他时间一会去做水陆法会,一会去拜梁皇忏,一会去印度访问高僧,一会去台湾拜请大德,一年到头跑的不停。这就是加杂,不专不精。这样修行注定不会成就的。
就我知道,在净土法门修出大成就的人,都是老老实实把自己关起来,从早到晚,年复一年一句佛号到底的人。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这些人看起来老老实实,大字不识一个,痴痴呆呆的,就知道念一句阿弥陀佛。以前不知道为什么的话,在这段经文当中我们都能找到答案。他们的修行原则,潜通佛智,暗合道妙,与法藏比丘所列举的条件不谋而合。
这是不是个巧合?不是!这是他生生世世修习念佛法门,没有做到专精,念佛是念了,就是我们前面说的那样,到这一生,他总结出净土修行的捷要,大德稍做提醒,他马上深信不疑。
善根福德因缘具备了。锅漏匠,修无师,海贤老和尚都属于这样的修行人。
他们一堂经没听过,一部经没看过,听到人家劝他持念阿弥陀佛圣号,他就百分百的生大欢喜,念佛念的欢欢喜喜,谁教他参禅,修密,持咒,东跑西跑,他都不去,就待在自己的小寺院,寺院内外打扫的干干净净,生活上处理的井井有条,余下大量的时间用来念佛,一直到往生极乐世界为止。我们在座的同修有这样的恒心吗?做到了至心信乐了吗?
没有至心信乐,就不可能做到专精用功。
就在我周围,与我一起起步学佛的同龄人当中,不少人念了几年佛,耐不住寂寞,到处乱跑,最终被外缘拉倒其他法门的比比皆是。
这就是没有根,没有至心信乐,对净土法门的理论一知半解,佛号时念时停。刚开始学佛修行,大家都带着浓厚的世俗味,经不起风吹草动就退心了。但我们今天学习了至心信乐,就知道该怎样处理这个麻烦。
首先,要熟读净土五经。大多数同修不可能专注在一部经上的,大家心太乱,好奇心太强,总想多知道几部经,那你就把目标锁定在净土五经上,翻来倒去看看,看来看去,净土五经的主导思想,原来都是劝学人精进念佛的。因为修行人一下子接受不了这个法门,接受不了一句佛号念到底,佛更详细,更明了的用多部经来劝说。末法时期,就把目标专注在净土上,不要乱参一气,我们没有那么大的精力与时间。
培养一个人的善根福德,是讲经人的责任,讲经说法的人丝毫不能马虎。自己首先要做到至心信乐。
实践经验告诉我,佛号越念越欢喜。欢喜到什么程度?对世间的一切不感兴趣了。吃什么,穿什么,玩什么,都不如念这句佛号的韵味悠长。玩个世间法的诗词歌赋,过后没有欢喜心,看个世间法的小说,索然寡味。比来比去,还是念佛感觉好。
好在哪里?心平气和,一切烦恼都化作云烟。闲话是非心没有了,嫉妒傲慢心淡化了,攀附虚荣的心消失了,朴朴实实,找回来一个真正的自我,精神境界很充实,物质受用很简单,八风吹不动,只念弥陀佛,高级享受啊。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