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继续探讨净也三福之第二福: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 这是一个修行人日常行持的规范。
三归者,归依佛,归依法,归依僧。佛者,觉也,法者,正也,僧者,净也。三归就是把自己修成高度觉悟的明白人,行住坐卧符合戒律,为人处世落落大方。
简简单单的行住坐卧,诸位同修会不会?不会的人占大多数。坐有坐相,坐的端端正正,站有站相,站的整整齐齐,行步走路,稳稳当当,一步一个脚印,而睡觉呢,我们看看卧佛象,佛为什么卧着?
那是释迦牟尼佛临入涅槃的形象。佛侧右睡着,不失威仪,不象世间人四仰八叉,很难看。众戒,凡是能让我们智慧生起,烦恼消减的一切规范,都是戒律。
众戒当中,以五戒为中心。不犯威仪,就是事事从容,临危不惧。用佛家的术语来说,有定功。佛菩萨住在世间教化大众,没有名利的追求,所作所为不慌不忙,稳如泰山。
我们看到社会大众慌慌张张的,如同惊弓之鸟,年轻人没有最基本的礼貌常识,这是现代人的通病。佛门大德让大众落实弟子规,弟子规绝不是给小孩看的,大人也要好好的学习。
有些人甚至到两鬓斑白,他的生活习惯很恶劣,到死都不明白做人的常识。念佛人不能等同俗流,处处要给大众做师做范。身口意三业要有圣贤君子的风度。这样,人们才会相信你。
我们看,净业三福之前两福是严格要求自己,精进修为。后一福则是在自己修出成就的情况下,要积极的培养后学。
这里的发菩提心,就是续佛慧命,传承正法。深信因果,佛陀一辈子讲经说法,就说了修行是因,成佛是果。如理如法的修行,将来肯定能修成正果。道理虽简单,但大家修行起来可要好好听师父教诲。佛陀一辈子都在讲经,才有座下很多大众成功的结果。我们如果不积极的讲经说法,后学靠什么成就呢?
读诵大乘,就是深入经藏。经藏的道理参透了,行为就有了方针指南。为什么很多修行人半途而废放弃修行呢?
道理没有搞清楚。靠一时的冲动,修几年时间,没有看到自己理想的成佛境界,他就一振不撅,退下去了。
佛门当中必须有一批讲经的人,而且要天天讲,有缘大众才不会退转。我们有多大的能力就发挥到那里。依据佛的原经去讲,不能加杂自己的发明创造。可以给大众介绍自己的修行经验,但不能标新立异。这样下去就不会出差错。自作主张,把大家引向歧途,这有很大的罪业。
净业三福我们就探讨到这里。六和者,身和同住,语和无争,意和同悦。戒和同修,见和同解,利和同均。这就是六和敬。把自己修行成为一个很圆融的人,没有对立面,不强词夺理,到什么地方,跟任何人都能和睦相处。懂得谦让,知道体贴人,爱护人。
这样的人处处受人欢迎。他看得开,放得下,能舍得。自己吃苦耐劳,把方便让给别人,这就是和敬的精神体现。
三学,是戒定慧,
六度,是布施,持戒,
忍辱,精进,禅定,般若。
普贤十愿,
一者礼敬诸佛,
二者称赞如来,
三者广修供养,
四者忏悔业障,
五者随喜功德,
六者请转法轮,
七者请佛住世,
八者常随佛学,
九者恒顺众生,
十者普皆回向。这就是念佛人的基础功夫。念佛不能把这些功夫修出来,那你能不能往生,还带个问号。
念佛,把心越念越善良,善良到能包容一切人事物,就成功了。那我们看看海贤老和尚是不是这样的人?还有许许多多得到念佛三昧的人是不是都符合这样标准?
那大家就对号入座,把自己身上的毛病找出来,发现一项消除一项。人身上的缺点越少,你的道路越宽,这就是经文上所说的诸天世人。莫不致敬。人神共同敬仰你,你在菩提道上一路顺风。当然,极乐世界的诸佛菩萨也在为你高兴。
这样的念佛人住在世上,所谓要风得风,要雨得雨。一方大众都沾他的光。他的社会影响力非常之大,能净化一方风气,能教化一方的大众回心向善,他说一句话算一句话,大家听他的。全国上下有这样一批人的话,那这个国家肯定富强了。天人礼敬的意义就是这样的。而不是念佛人沽名钓誉,贪图社会大众恭敬他。
由于鄙人修学程度有限,讲经肯定有不当之处。伏请同修大众多提宝贵意见,让鄙人及时觉悟。当下改过。欢迎.《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记第一三八集。二零一八年十二月二十一日。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