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无量寿经讲记第201集

慧利 2021年1月23日14:44:44
评论
412

《佛说观无量寿经》讲记

刘宋西域三藏法师畺良耶舍 译

主讲:印正老师

佛告 韦提希:欲观彼佛者,当起想念,于七宝地上,作莲华想;令其莲华,一一叶上,作百宝色;有八万四千脉,犹如天画;脉有八万四千光,了了分明,皆令得见。华 叶小者,纵广二百五十由旬。如是莲华,具有八万四千叶,一一叶间,有百亿摩尼珠王,以为映饰;一一摩尼珠,放千光明,其光如盖,七宝合成,遍覆地上。释迦 毗楞伽宝,以为其台。此莲华台,八万金刚甄叔迦宝,梵摩尼宝,妙珍珠网,以为校饰。于其台上,自然而有四柱宝幢,一一宝幢,如百千万亿须弥山,幢上宝幔, 如夜摩天宫,复有五百亿微妙宝珠,以为映饰。一一宝珠,有八万四千光,一一光,作八万四千异种金色,一一金色,遍其宝土,处处变化,各作异相。或为金刚 台、或作珍珠网、或作杂华云,于十方面,随意变现,施作佛事。是为华座想,名第七观】
这一观,是莲华宝座观。谁的宝座?既是阿弥陀佛的宝座,也是自己当人的宝座。诸佛的形象,无论坐着或者站着,都在莲华宝座上,阿弥陀佛如是,一切诸佛皆如是。

佛陀的宝座,为什么是莲华而不是别的花呢?这就要从阿弥陀佛48愿之莲华化生愿说起:凡是往生极乐世界者,都从莲华出生。莲华是我们成佛的母亲。

我们熟悉的一首偈颂说:愿生西方净土中,九品莲华为父母。华开见佛悟无生,不退菩萨为伴侣。说明诸佛都是从极乐世界成就的,说明莲华化生最理想:不经十月胎狱,不为父母精血合成,不着空,不着有,托质莲胎,没有分段生死,没有隔阴之迷,清清楚楚,对生前的事情不会忘记,在莲华中就接受阿弥陀佛的教诲,不误修道,好处实在太多。莲华作为佛教的标志,这样说最合理。所以,诸佛菩萨都用莲座,生在极乐世界的莲华当中,最殊胜不过。

莲华作为佛教的标志,让我们马上想起阿弥陀佛的48愿,想起念佛求生极乐世界,这个功德很大了。我们看经文:佛告 韦提希:欲观彼佛者,当起想念,于七宝地上,作莲华想。要想观成阿弥陀佛的形象,先观莲座。这是对诸佛恭敬的意思。

请佛出面,事先设置好座席,跟我们请客一样,待客的环境收拾好,客人来了,礼貌而周到。观想阿弥陀佛,就跟阿弥陀佛感应道交,佛出现,或是站象,或者是坐相,都要在莲座上,不能随随便便把佛放在一边。令其莲华,一一叶上,作百宝色。这个叶,是莲华的花瓣,百宝色是什么呢?红玛瑙,做红色莲华,黄金闪闪发光,做黄莲华,白玉无瑕,做白莲华,青玉淡雅,做青莲华,等等,莲华都有各自的色光,不拘一格。

我们在《阿弥陀经》上看到,七宝池的莲华,色色俱全。根据各人的爱好而定色。有八万四千脉,犹如天画。这个脉,是华瓣上的纹理,非常的优美,如同天工一流高手画出来的一样。这个画面呢,都是表法的。谁的莲华什么写着当人的历史档案,有文字还配有图画,不是等闲的筋脉分明。
【脉有八万四千光,了了分明,皆令得见】

华的纹理放着光明,上面的资料图片都清清楚楚,阿弥陀佛的宝座如是,每个人到极乐世界的宝座都这样。

【华叶小者,纵广二百五十由旬。如是莲华,具有八万四千叶,一一叶间,有百亿摩尼珠王,以为映饰】

就算极乐世界最小的莲华,圆周都有二百五十由旬,大的,就不止二百五十由旬了。莲华的华瓣很浓密,层层叠叠,也很庄严。华瓣之间还有宝珠闪耀光明。见到莲华宝座发出的光明,人的罪业就消去很多。莲华宝座,功能非常强大。

有一则故事说,某人为了救度众生,去南海见到观音菩萨,菩萨给他定了妙计,让他赶紧回去办理重大事务,他来的时候,历尽千辛万苦,长途跋涉,发愁回去还要这样辛苦,怕耽误了大事,观音菩萨笑笑,劝他不要着急,将自己的莲华座借给他,某人刚坐上宝莲,刹那间就到了目的地,还没有来得及遥拜观音,莲华座自己腾空而起,又回到观音菩萨脚下。可见莲华宝座就是佛菩萨度化众生的法宝,不可等闲视之。

【一一摩尼珠,放千光明,其光如盖,七宝合成,遍覆地上】

这是说莲华放光,宝珠也放光,极乐世界光光相融,处处清净,没有杂染。释迦 毗楞伽宝,以为其台。这是莲台,也由明珠与美玉金刚组成。

这些宝物与明珠,凡间没有,都是天帝御用的,极乐世界到处都是,佛菩萨的莲座都是这些宝物。甄叔迦宝,释迦 毗楞伽宝,这都是世间人所珍贵的无价之宝,装饰在莲台上,就有了它特殊的功能。我们往生到极乐世界以后,这些宝物司空见惯,谁也不会对着莲华宝座起贪心。看但这些宝物,只不过是度化众生的工具而已。

今天时间到了,谢谢大家,我们明天同一时间段接着探讨,阿弥陀佛。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填写信息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