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经讲记-28集

慧利 2021年7月15日20:13:38
评论
497

视频第一次播放可能缓冲时间稍微有点长,请耐心等待。

诸位同修,诸位大德,大家好。我们今天继续探讨《大佛顶首楞严经》

现在我们一起来受持三归 

五戒居士存愿 ,我弟子印正始从今日,乃至命存 

皈依佛,觉而不迷,皈依法,正而不邪

皈依僧,净而无染(三遍)

皈依佛竟,皈依法竟,皈依僧竟,

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

我们再接着上面的内容继续探讨
【汝应于此 分别自他 今吾将汝 择于见中 谁是我体 谁为物象阿难 极汝见源 从日月宫

是物非汝 至七金山 周遍谛观

虽种种光 亦物非汝 渐渐更观

云腾鸟飞 风动尘起 树木山川

草芥人畜 咸物非汝】

这段经文是什么意思呢?随着维次空间的转变,天上人间,物相跟着转换不息,见到这一切物像的是我。

那所见的物 是怎么来的?

凭空冒出来的吗?

不是。

是我的自性变现出来的,外界的人事物在不停的转变,那是我的业力也在不停的转化。

说是外界的人事物引起了,我的心里行动上的变化,还不如说外界我看到的这一切,是我的心识变现出来的。

这样说起来像绕口令一样,把初学同修说的有点晕,我们以后就尽量少说这些话。

可我们的见性功能,并没有因为物相变来变去,而减少或者增多,或者放大 或者缩小。

自性德能他永远是无穷之大,更没有因为外景的频繁更换,我们的自性德能就发生错乱,这是自性德能的稳定性。

表现在我们的见见上,就是见性德能的稳定性。

【极汝见源】
这个见源 就是见性功能。见性功能无有穷尽,我们现在把他变得有穷尽了,那是我们自己业障所感,业障障碍了见性。

这里有个日月宫。

日月宫在哪里?

日月宫不在我们地球上,日月宫就是四王天的宫殿。

四王天在什么地方?

四王天在须弥山的半山腰,我们眼睛看的太阳与月亮,他的高度到底有多高?

日月围绕着四王天运转,也就是说日月运转的这个地方,就在须弥山的半山腰。

那不是我们现代的天文望远镜,能够观察到的,也计量不出来他具体有多高。

但是计量不出来有多高,他的高度还是有限,就是地球上距离须弥山半山腰,就这么远。

所以四王天的宫殿又叫做日月宫,这里还有个七金山。

七金山在哪里呢?

七金山在须弥山与铁围山的中间,由金银七宝等等合成 ,故称为七金。

佛在这里说外境不是我,但由我的业力所招感。

对一个凡夫来说,我们没有修到天福,就见不到天上的情景。

没有造地狱业,也下不到地狱当中去。

佛菩萨则不然,佛菩萨活动范围是虚空法界,没有什么地方能障碍佛菩萨去运作行持。

我们在经上经常看到,佛到忉利天说法,佛到四王天说法,还有佛到欲界六天,色界六天 佛都去说法。

佛陀去天上说法,阿难也跟着佛陀去,这里阿难说,他跟随着佛陀到四王天去说法的时候,阿难尊者见到过四王天,还在日月宫里住了一段时间。

佛的福报第一大 ,智慧第一大,人缘第一好,尽虚空遍法界都是佛的活动范围。

佛陀以广大愿力游历一切处,佛所到的地方 都受欢迎,人人都喜欢佛来。

我们在华严经上看到天主们对佛如此的赞叹,当年佛陀来此地,因此此地最吉祥。

这是诸大天主对佛陀的赞叹,因为在释迦牟尼佛之前,还有其他佛来到我们这里讲经说法过。

而经过佛陀讲经说法,教化大众以后,我们这里和平安定了很多很多年,非常的吉祥。

所以呢今天看到你释迦牟尼佛,带着阿难尊者又来说法,我们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

佛陀说法 受过佛陀法化的人,都会自觉自愿的遵守伦理道德,发挥自己的美德。

那天上人间都一样,人间太平 天上也太平,也就是佛在人间,波斯匿王还有频婆娑罗王,这些国王为什么大力协助,佛陀弘法的原因。

天上也一样,天主都协助释迦牟尼佛,到天上来讲经说法,佛陀以广大愿力,为我们大众讲经说法,每到一处,都成功的引导有缘众生,超脱轮回 离苦得乐,佛陀从没休息过。

我们看佛陀八相成道以后,在菩提树下坐了三七二十一天,在凡夫众看来,这个修行人坐在菩提树下,一动未动。

其实不然 ,佛在三七日内说了一部华严,因为佛陀到处游历 讲说,佛的使者--阿难尊者跟随佛陀,也见了不少世面。

【咸物非汝】
意思是外界的景观是你所看到的,好像与你并没有关系。佛说其实不然 ,它与你有着密切的关系。

你既然能见到 能见到,就是与你有缘,就是你的心变识现。不是偶然出现在你面前的。

佛对阿难如是说

【阿难 是诸近远诸有物性虽复差殊 同汝见精 清净所瞩】

看近看远 看大看小,都是自己的见精作用,外界的事物再复杂再多变,我们都能清楚,都能看到,他瞒不过我们的眼睛。如果将这个见精继续发挥下去,佛眼无所不见,我们修成正果 也跟佛一样,虚空法界都在展望当中,佛带着一千二百五十常随众,天上人间到处的参学,那可不是为了观光旅游看热闹,是教大众对境见习 ,增长修行的经验,佛陀当年带着一千二百五十众,到处参学,这让不少现代修行人产生了误解。

我们看个个寺庙到了佛事少的淡季,这当家师父也带着这些护法居士,一会跑印度 一会跑台湾,跑的到处都是,一会坐飞机 一会坐火车,忙的不亦乐乎。

大家到外面参学,有没有长经验,跑了一趟印度回来,学习到释迦牟尼佛什么?

什么都没学到,

印度的天气热,把自己的脸给照黑了,再没有落下什么。

你用这个时间在家里精进念佛的话,烦恼已经消去不少了,你去参习什么,看到什么,白白浪费了你一段时间。

所以呢我从来不去参观这些名胜古迹的,

我也不去朝山,我没有这个时间,山没有什么好参的,名胜古迹所谓看景不如听景。

你听到的哪一个感受,比你看到还要殊胜,我何必去长途跋涉,到那里没事找罪受呢。

所以我奉劝大家,安静下来 专精念佛,

时不我待,有限的生命 如鱼少水,你浪费一天 少一天。

当你病苦连天 大命将终的时候,你就知道你当初平白无故,浪费了那么多时间,有多可惜。

时间不等人,利用好我们珍贵的每一天,

专精修行 不要到处乱跑,我们再说佛陀领着大众处处参学,大家看到了大千世界 无奇不有 ,也看到了众生百态。

但归根结底,不外乎一个前因后果,自己生在哪一处,在哪一处出生,到哪一处死亡,这都有定数。

【则诸物类 自有差别见性无殊 此精妙明

诚汝见性 若见是物

则汝亦可见吾之见

若同见者 名为见吾

吾不见时 何不见吾不见之处】

这是什么意思?跟绕口令一样。其实很简单。

佛的意思是说,物相千差万别 各不一样,但我们的见精就是一个,它不可能因为外边的物相千差万别,而跟着分裂成千万个。

我们的自性德能是不可分割的,是任何力量都不可能摧毁他 ,分裂他的。

引伸到日常生活中来,就是跟着佛圣走,不能看到在偷盗,也跟着去偷盗。

也不能看到王在杀生,就跟着王去杀生,我们只有一条路 跟着圣贤走。

不能跟着圣贤之外的其他人,去学坏样子,看到眼睛发生的一切不幸事情,要引以为戒。

自己要有主心骨,看到别人犯做错误,就要反省自我,看我有没有做错什么,见性功能对我们来说,太重要了。

如何没有见性功德,看不到外界的事物,如何修行 如何成佛?

【此精妙明 诚汝见性】
佛在这里说我们妙明精见,能见的这个功能,就是我们的自性德能。在一切境界当中不受人事物的污染,如如不动者 ,他就是修行成就者,你问修行成就 ,成佛是什么样的?

就是这样的,不会被外缘牵缠在六道出不去,这个人就是圣人。

我们看到外界的事物,那不是我,那是我的镜子。

正因为佛陀看到一个完整的轮回图,虚空法界一切诸相,这是佛亲眼看到的。

他才开发了自己的心智,佛陀才总结出超越轮回的理论与方法,眼睛盯着轮回看 ,贪慕虚荣 。

这样你就自能在轮回打转,突破不了烦恼的束缚,我们的眼光不妨看远些。

什么叫做看远些?

看佛菩萨的好样子,轮回就出去了,境界就提升了。

我们念念之间都想过好日子,都像想佛菩萨一样,生活的潇潇洒洒。

正所谓鱼与熊掌不可兼得,那就要完善自己的道德,提升自己的修养。

我们看到修行众之间,有些人念念之间求神通,求感应 求佛菩萨显像,唯独不学佛菩萨美德。

这有什么用呢,

那我们在这里要提醒 ,求感应 求感应 ,佛菩萨显像的这些同修,你看到这一切 想干什么?

绝大多数的学人都是为了赶热闹,满足自己的新奇感,这是修行上的极大误区。

佛在这里及时的提醒我们,见性功能发挥作用,要把外面见到事情,去粗存精 ,取人之长 补己之短。

这样做的话,你越是见多识广,道德越是圆满,品行越是端正。

对初学来说,凡是有良心有经验,有修有证的师父,他绝不会让这些初学的修行人,到处乱跑 到处乱参,让初学大众到处乱跑,盲目的去参学,那等于毁灭这个人。

为什么?

他没有佛学教育的基本常识,人生经验又非常的浅显,经不起外缘境界的污染,邪正不分。

不知不觉就会走向歪门邪道,被坏人所利用,他见到任何一件事 ,都会落下印象。

八识田中杂野草丛生,对他有害无利。

对于初学 ,在末法时期要善巧方便,劝他静下心来,住在一个正法道场 专精一门,把乱心收住。

参学与朝山 ,那是自己心里带着问题,出去学习的。

更准确的说是想取人之长 补己之短。

而现在我们正好搞了个颠倒,到处参学,回来以后比不参学更烦恼。

所以说参学朝山,那要有一定的修学功夫,否则见恶学恶 见善学善,善恶不定 最后一事无成,在这里我们看,净宗初祖远公大师做的最妙,学人住在东林祖庭,三十年不换道场不下山,个个修学成功,这个经验急待大力普及。

我们的见性德能,不依靠这样的妙法,永远开发不出来,所见只是盲人摸象,看不到全局,这是修行上,我们要提醒大众的,一门深入 长时熏修,固定在一个修行地,轻易不要换地方,这样身安 心也安,修行起来进展就要快得多。

我们再说

【此精妙明 诚汝见性若见是物 则汝亦可见吾之见】

我们看这一段经,都是围绕一个见字说话。境界相等的人,看待同一件事情,见解上基本一致。

而众生的品类不同,智慧不等 烦恼轻重不等 ,所见所闻就不能产生同一认识,同样是见的功能发挥作用,为什么我们达不到佛知佛见呢?

而见性的高度统一,到佛这里 永远一致。

我们看一尊佛所见的,就是一切佛所见的。

当然呢一尊佛所讲说的,教化众生的内容,也就是一切佛所讲。

佛与佛的智慧德能均等,没有差别与分歧,

我们今天跟着释迦牟尼佛学习,就等于跟着尽虚空遍法界,当中一切诸佛国土的佛学习。

所以我们安下心 扎下根,老老实实住在这里念你的佛,不要思想着明天到东方琉璃世界的药师佛那里去,后天又到毗卢遮那佛那里去,

你不要去,去了也一样,你见的哪一尊佛,哪一尊佛给说的,都跟释迦牟尼佛一样。

你到这个地方换到那个地方,能够增长什么知识,

六道众生,每一道跟另一道所见不同。

我们最常见的水,就这一样物质 大家看看,我们看到他是水,是解渴除热的生命给养。

那畜生类的鱼与虾看到什么?

看到是气雾是房子。

那饿鬼道的众生,看见这些大江大河呢?

则是烈焰猛火。

他渴极了 饿极了,这些大江大河他看的是猛火 ,喝不到 吃不到。

那天人看我们这里的大江大河,都是金银珠宝、

这是众生所见不相同。

佛陀看三千大千世界,则是灰尘一堆 。

看六道众生 是琉璃器中,纷纷闹闹的一群苍蝇。

见性功能 在众生这里,用心不同 所见自然不同。

原因是众生的分别执着产生了偏见,我们日常的所见所闻,对自己能够产生什么效果?

污染

这种污染 众生迷在其中,越染越深。

如果没有圣贤将我们引导出来,六道众生任谁飞腾变化,倒来倒去 结果都是个错误,怎么办呢?

听佛陀的教诲 ,佛是过来人,佛站在公平公正的角度,站在最高点指导大众、

什么时间都不会看错,什么时间都不会讲错。

圣贤的说教 就是经典。经 是不受时间与空间的限制,永远都是真理的。

我们再看

【若见是物 则汝亦可见吾之见】
这是什么意思?佛说你既然能看到眼前的事物。就说明你有跟如来一样的能知能见、

我释迦牟尼佛看到的,你也一定会看到。

而我释迦牟尼知道的 ,你也肯定会知道。

这是佛鼓励我们,圣与贤 人人可及。

【若同见者 名为见吾】
意思是 ,如果你的所见所闻,跟我释迦牟尼佛相同的话,你就已经见性成佛了。
【吾不见时 何不见吾不见之处】
意思是你没有修到跟如来一样,也不听闻佛法。所见所闻都是凡夫之间的名利是非,轮回的话题 轮回的事物,圣人从来不说这些。

但凡夫却津津乐道,是佛圣没有看到尘世间的滚滚红尘,起起落落吗?

这不是

如来对世间百态了如指掌,但不受污染,不与轮回众生同流合污。

在一切名利场合,佛度缘熟的众生,不受名利的污染,干干净净 来去自如。

佛陀在名利是非场合,看得清清楚楚,不参与 也不言说。

给世间的大众形成了一种错觉,还以为如来就看不见这一切呢。

哪是这样呢。

以凡夫的心 你测圣贤的度量,测得来嘛。

【若见不见自然非彼不见之相】

如来对六道众生之间的互相残杀 残酷斗争,你死我活 互相吞咽,尔虞我诈 杀盗淫妄,看得明明了了 。度化众生 ,佛圣处在五浊恶世,则如如不动,不受五浊恶世的污染,而生退堕之心。

在众生之间游化演说 ,佛圣来去如风。我们看不到佛圣。也看不到超出我们维次空间的其他物相。

虽然有众生就在眼前,甚至近在咫尺 也毫无觉察,什么原因呢?

不是同一道。如同给动物说人的语言一样,动物它听不懂。

其他道 天道 鬼道,我们听说有 但没有见过,就算见到 我们也不认识,跟不见没有什么区别。

佛圣经常劝告我们,举头三尺有神明,这是真的吗?

是真的

说三尺那太远了,神明也不限于在头顶,周围处处都是。

凡夫众 看自己独居一室,门窗关的严严实实,自认为我随便做什么,谁都不知道,那是你的见性功能有限。

你周围布满了众生,那些我们肉眼看不见的神与鬼,他们围绕着你干什么?

等待机会 索债要命,我们无始劫来造下的罪业,结下的怨对 且不说很远,就今生今世 未学佛之前,平白无故杀了多少众生,吃了多少众生的肉,这个账敢算吗?

那些让你油烹火烧 砍头挖心,大嚼大咽死于非命的众生。他死得那样惨烈 。会甘心吗?

它们满腔怒火。在等机会报复你。就在你周围候伺着。

如果你做恶太多,气运衰下来的时候,它们就有动手的机会。

所以呢,我们周围这个磁场效应,非常的重要,自己心正行正,福报不断的积累,这些冤家债主他对你难以下手,无可奈何。

但是当我们做恶多端,

把自己福报耗尽的时候,它们就有机可乘。

所以呢 你周围的冤家债主,它一直在鼓励你做恶,希望你的福报早一天耗尽,他来给你苦受。

我们在暗室当中,人见不到地方敢做恶吗?

给大众说,在任何时候都不要做这些无聊的事情,都不要做恶。

做下了

不但周围的大众能看到你,而且你的阿赖耶识当中,这些恶的习气与恶的种子 ,又多了一层。

吃亏的还是你自己,所以呢我们在这里说,我们看不到的众生,不能说就没有。

到你运衰的时候,冤家债主就该大展身手,置你于死地了。

暗室亏心 所作所为,这些众生都知道,你看不见它 但他能看见你。

为什么它们把握的那样及时,找到报复你的机会呢?

他趁着你倒霉的时候,墙倒众人推,因为它们知道 ,你的气数尽了。

而一个人气数尽了是什么样的?

是你做恶不肯收敛,已经到了人神共怒地方,不可饶恕的地步,所以你出事倒霉,只是一瞬间。

几秒钟或者数分钟,冤家债主齐心合力整顿你,这种力量坚不可摧,儒家大德教弟子慎独,就是希望弟子做一切事情,光明磊落。

更不能人前一套 人后一套,自欺欺人 ,

所谓恶恐人知 便是极恶 ,折福折寿更快,佛是这样说的。

当然 佛是如语者 实语者, 如果他不亲眼看到这一切,绝不会这样说,而无中生有 ,勉强说给大家听,他就不是圣人了。

【若不见吾不见之地自然非物 云何非汝】

意思是如来都看不见的事物,那就是没有这件事,没有这个物相,佛眼圆明 洞察秋毫,兔子没有角。佛不能勉强给兔子安一个角,乌龟没有毛,佛也不能勉强给乌龟装上毛,佛没有这个权利。

创造出众生的 是众生的业力,与任何人事物没有关系,这就是你 自己造就了自己。

【又则汝今见物之时汝既见物 物亦见汝】

这是个很深的话题,当我们看到一切物相的时候。那被我们看见的物体,他有没有见性功能?

有没有看到我们呢?

我们的眼睛看到的物相,其中之一的动物,我们看到看它 ,它也能看到我们,这是个不争的事实。

佛在这里说我们既然能看到其他物相,其他物相也能看到我们,如果佛陀仅仅限于说动物的话,佛的意思就非常狭隘了。

佛陀也不会说没有意义的话。

动物不但能看见人,我们看有的动物,它还跟人和睦相处。

猫猫狗狗 牛马这些动物,人们养着它们,时间久了,能互相了解对方的习性爱好。

这个战马 他久经训练 ,在战场上 主人受伤以后,会坨着主人,回到自己的队伍来,他就有这个灵性。

我们养的猫猫狗狗,特别是狗,他对人非常的忠诚。

我们小的时候喂了一只黑色的狗,我们夏天种地的时候,领着它一块去,有一次我们的劳动工具,遗忘在劳动的地方,大家就回家了。

回家以后有个好几天时间,不见这个狗,到村庄的附近到处找,找不到,不知道这个狗是失踪了,还是掉到什么陷阱里面,人们不知道它去了哪里。

过了几天呢,我们又想到去那块地里面,去干没有干完的活,结果到了地里面,狗就在那里。

狗的身边是我们的劳动工具,这只狗就有这样忠诚,他对主人忠诚无私,看好主人的物品,另可自己被风吹雨打,也要照顾好主人的财产。

这个猫狗他通人性。动物跟人处的时间久了,人们能够摸清动物的行动与表情,动物它也能看来人的行动与表情,这是个非常明显的例子。

佛说 我能见物 物也能见我,这呢从动物跟人的关系上来说,非常的切合实际,人人都知道的事情。

佛再说物亦见汝就显得有些多余,动物能看见人,其他道的众生有的能看见人,有的看不见人,众生的见性功能不等,避免不了有种种的障碍。

佛在这里说的主要是静物,

静物,

桌椅板凳墙壁等等这些景物,它有没有灵性?

树木花草有没有灵性?

山河大地它有没有灵性?

它们有没有看到人的所作所为?

给大家说 有

从哪里知道的?

磁场感应,心地清净的人,到一个陌生的环境,他能感到这里的住众素质如何。

是个好心人还是个恶人,他怎么感应呢?

就这些静物提供给他信息,一个地方,如果是有修养有道德人住在这里,磁场感应就格外的好,人住进去心情舒畅,生活工作顺利,各方面都如意,这就是物亦见我。

静物没有眼睛,但他能感应到磁场,主人行为端正 心肠好 ,它周围的静物也顺着变好。

而住众人恶心恶,这些墙倒 物塌,这些静物 他也跟着变恶 恶作剧,看到这则信息,我们不能不升起警觉。

行动上 意识活动上,千万不敢做恶,做了肯定不吉祥,说话要说好话,做事要做好事,心肠要厚道,这样你逢凶化吉 遇难成祥,这不是迷信。

哪一起突然发生的大灾难,不是与这个人的行为有密切关系呢,

太上感应篇说,一日行三善,三年天必降其福。

一日行三恶,三年天必降其祸,说的也就是这样。

静物 动物 ,还有我们肉眼看不见其他维次空间的众生,都跟你起感应,恶心恶念敢有吗。

我们再看极乐世界,极乐世界处处皆善,物物通灵 尽如人意,住众心好行好口善目正,都是诸上善人,感得依报环境如此的美好。

极乐世界是由阿弥陀佛与往生大众共同成就的,大家都是清一色的圣贤,没有一个恶人。

环境如何能不好呢,这样一说 ,我们对举头三尺有神明,就深信不疑了。

静物也在记录着人的善恶行为,我们能瞒得谁呢,那有的同修要问了,静物没有眼睛,他没有见性功能,凭什么有灵性呢?

一切物性是由人心显识变的,人有什么样的功能,它就有什么功能,我们用眼睛看物,他没有眼睛,但它有它看物的方法,只是现代科学还没有发现这一事实,佛陀早就走在科学的前方,现代化的一流放大设备与远望设备,他只能见到比肉眼多一些的物相,很片面 也不深远,怎么能比得上佛陀的圆明见性呢。

心好一切好 心善一切善,心地清净 则环境清净,佛说得好 心作心是。

【体性纷杂】是什么意思呢?

是大宇宙包罗万象,非是六道凡夫所能周见,佛在经上给我们说出来 ,有的我们能参透,有的则非常的抽象。

因为我们想象不来,想象是我们见识的限制,所谓大千世界无奇不有,因因果果盘根错节,阿罗汉只能看到前五百世,菩萨看得比阿罗汉远很多倍,佛能看到全体。

【则汝与我 并诸世间 不成安立】
大千世界 凡是发生的事情,他必定有前因。我们不能片面的说谁对谁错,佛从前面看到后面,看到的我们今天所受的苦难,佛肯定说是你以前造的不善业,得来的恶报,在这方面佛陀毫不留情。

不能说因为你受了苦难,你就有理。

你现在受苦受难的时候,非常的可怜。

而你当年给别人造成苦难的时候,别人是什么感想,

而星体之间正常运转,互不相撞,太阳与月亮一个照昼一个照夜,都有他存在的原因与动力,说到底还是众生的业力支配。

众生善大于恶 ,则自然界风调雨顺 五谷丰登。

而众生恶大于善,则灾难频扔。

维系虚空法界正常运转的力量,是众生的善心与善念,这个条件一旦失去,则天下大乱 世界大乱。

这就是不成安立,众生没有善根福德因缘,哪有佛陀说法机会呢。

而佛陀不兴世,众生苦无穷,不到极乐世界 都不是安乐地,三界是火宅 好景不长。

佛接着说,阿难你看清净心的作用力有多大,好处有多大。

人敢丢失道义吗,

我们都要向好的方向进取,不能造作纤毫恶业,这是真理 非是杜撰。

我们再看经文

【阿难 若汝见时是汝非我】
意思是你阿难看到的事物,不代表我看到的事物。你带着严重的分别执着与妄想,分彼分此 分自分他,分你分我,哪能看到宇宙人生的真相呢,

比如说,你看到摩登伽的花容月貌,如获至宝。

而我看她,则是臭皮囊包了一些粪尿浓血。

而这个摩登伽还不知惭愧 ,不求出离轮回,还到处炫耀自己的美色,这样做下去,不过多造些淫业而已。

所以我当年在菩提树下修道,魔女百般殷勤,我能如如不动,就是因为我看破了。

美色是陷阱,是修道的大障碍,是我们堕落的根本,你看到了吗?

你没有看到就难免跌倒。

阿难-目光往远大看,见利思义,要明白自己活着任务是什么,不能浑浑噩噩被欲望毁了自己。

你我活着,都是为了普度众生出离苦海,自然要以身作则,为大众做出好样子。

将大众从迷惑中引导出来,将烦恼通通断尽。

当有一天你将烦恼断尽的时候,霍然洞开 见性周遍,非汝而谁,你就跟如来一样。

回归自性 周遍法界 ,无所不知 无所不能 无所不见。

原来尽虚空遍法界是一个自己,同样是阿难,哪个阿难是佛,这个阿难是凡夫,凡圣一经转变 德能无限。

【云何自疑汝之真性】
佛说我们不要怀疑自己不如佛,众生与佛一样的原材料,一点都不少于佛。只是没有发挥出来 用之不当,到我们万缘俱罢 诸法皆空,才知道这个妙理。 

【性汝不真 取我求实】
意思是 自性德能开发不出来,这不是如来说法的过错。而是我们修行功夫不到位,从此以后 要真修实干,反求诸己,克服自己的毛病习气,跟阿弥陀佛学习,跟释迦牟尼佛学习。

一定会逢凶化吉 遇难成祥,一定会成功的证到佛陀的果位。

今天时间到了 谢谢大家

阿弥陀佛 阿弥陀佛 阿弥陀佛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填写信息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