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经》第101集

慧利 2021年7月27日08:13:18
评论
433

《楞严经》讲记

唐中天竺沙门般剌密谛 译

主讲:印正老师

诸位同修护法守群功德无量,印正感恩大家了!

学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最高的享受是断除烦恼之后的清净自在。

我们从开始探讨《大佛顶首楞严经》。唐中天竺沙门般剌密谛 译。
【阿难白佛言。世尊。诚如法王所说。觉缘遍十方界。湛然常住。性非生灭。与先梵志娑毗迦罗。所谈冥谛。及投灰等诸外道种。说有真我遍满十方。有何差别。世尊亦曾于楞伽山。为大慧等敷演斯义。彼外道等。常说自然。我说因缘。非彼境界。我今观此觉性自然非生非灭。远离一切虚妄颠倒。似非因缘。与彼自然。云何开示。不入群邪。获真实心妙觉明性】我们再探讨【我说因缘。非彼境界】

佛陀度化一切众生,应以何身得度则现何身而为说法,与众生和光同尘。善财童子53参,参到的蜜苏伐多女,那是个大菩萨示现做妓女身,在世间最污脏的地方度化缘熟众生,她的境界高尚到令人难以想象的程度,真正叫做功德无量!处污而不染,恒顺众生而不造恶,这就是佛所说的非彼境界。

裸形外道这些人呢,看似在修苦行,学牛住窝棚吃草,但他们什么恶事都做,顺着自己的烦恼习气,找借口满足邪欲。跟佛陀随缘度化众生的行为完全相反,他怎么能跟佛教相比呢!楞伽山,佛陀曾经在此地说过法,此山在印度的南边,靠近大海。

佛为什么给大慧尊者说外道的事情呢?因为大慧等人喜欢接触这些外道,他们是从外道转出来,归依在佛陀座下的。佛说与魔说,这些人当时还分不清楚,佛就得给他们细说,反复说。佛陀当然不会说谁的是非长短,弟子不明白,非要问佛,佛不说没有办法。

况且,眼睁睁的看到众弟子被邪魔利用,佛也不忍心。佛陀从不自赞毁他,只是把善恶邪正的道理摆出来,让大众自己去辩别。佛也不勉强外道,非得跟自己学习,他要回归正教,佛也热情接纳。我今观此觉性自然非生非灭。远离一切虚妄颠倒。阿难在这里也说了自然,但他说的这个自然,是他的修学经验。如果自性不生不灭,我们的生生世世,死此生彼,那是烦恼当家!众生的每一个身形不是独立的,都有他生成与坏灭的原因。外道否定因果,这就成了断灭论。

阿难还总结出来,造成隔阴之迷,让我们失去记忆的,不是别的,就是人我是非,虚妄颠倒。把这些杂乱的情绪用定功压住,就算肉身坏死了,神识也会清清楚楚去寻找另一个身体,这样,另一个身体形成了,前生的所作所为都不会忘掉。现实当中,确实有少数人,他有这项功能。佛门中有一位祖师,就能记得前生的事情。

前生,他百岁那年,有一天他入定了,神识离开肉体走出山门,顺着自己熟悉的路径继续向前,这时,迎面来了一队打猎的人,带头的是一位富家公子,年轻英俊,他看了以后心生羡慕,驻足欣赏。

这时,公子骑的马忽然又跳又蹦,把主人摔下来,这年轻人落地就死了,他趁机附在公子的尸体上,仆人们看到跌倒的小主人从地上爬起来,没有出事,个个大喜过望!大家正愁回去交不了差,公子安然无恙,受了一点轻伤,谁不高兴呢!众人拥护着公子回到家里。

可是,真正到了富贵场合,烦恼重重!大德到了俗家,进门就是三妻六妾拥围过来,山珍海味,血肉充盈,他还牢记佛家规戒,不甘犯做,勉强吃了一点素食。

晚上呢,华灯高上,妻妾们争着侍寝,他吓得要死,找借口说自己伤势疼痛,需要独居休养。在富贵豪门,名利场中,他所接触的,都是俗气十足的权钱人士,大家勾心斗角,明枪暗箭,互相挖坑使绊,想起清净修行生活,他才明白释迦牟尼佛祖为什么选择出家修道。在这个家里住了不久,他就循着原路回到以前的寺院。

好遇到弟子们在焚化他前世的肉体,他就拦住大家,对弟子们说了自己的来历,希望将现在的身体换成原来的,继续修行。众弟子看他的神情,确实是师父。可师父现在这样年轻潇洒,比之老态龙钟的死尸,修行有了好身体,可喜可贺。就劝师父利用新的,年轻的身体继续弘法布道,这样更有利。
他听了,也觉得有道理,就住在寺院,还做方丈住持。家里人没有办法,就给他建造了好几处道场,他又开始了修行生涯。牢记着这次教训,他再也不羡慕荣华富贵了,死心塌地专精修道。这一世生命终结,他就万缘放下,念佛求生极乐世界,结果,上品上生,瑞相种种。后学无不赞叹敬仰。

【似非因缘。与彼自然。云何开示。不入群邪。获真实心妙觉明性】怎么解释呢?

今天时间到了,谢谢大家,我们明天同一时间段接着探讨,阿弥陀佛。

《楞严经》讲记第一百0一集,二零二一年七月二十四日。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填写信息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