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经》讲记
唐中天竺沙门般剌密谛 译
主讲:印正老师
诸位同修护法守群功德无量,印正感恩大家了!
学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最高的享受是断除烦恼之后的清净自在。
我们继续探讨《大佛顶首楞严经》。唐中天竺沙门般剌密谛 译。
【阿难。是诸狂华。非从空来。非从目出。如是阿难。若空来者。既从空来。还从空入。若有出入。即非虚空。空若非空。自不容其华相起灭。如阿难体。不容阿难】
佛陀接着说,眼睛疲劳产生的幻华,不是空中来的,也不是从眼睛出的。更不是妖魔鬼怪变出的魔术,那是怎么来的呢?就是自性起迷以后的幻相。佛说非因缘非自然。
我们看,五阴的这个阴字,就是不明,昏昧。表现在行动上,眼耳鼻舌身意处处受阻,身不由己。表现在行为处世上,杀盗淫妄,人我是非。分别执着。善恶不分,泾渭不明。六根染上六尘,烦恼更加烦恼。我们口口声声抱怨生活不顺利,抱怨人生不得志,那是你迷得太深,牢骚太盛没有用。
从本品经文,瞪以发劳四个字上就能深深品味到凡夫众活得有多累!有事累,没事也累!身处社会下层者,很苦,而高居上流社会呢,还很苦。原因就是暗昧不明,贪心太重。贪嗔痴慢最能消耗人的智慧,一旦智慧被烦恼所盖,无论是谁,注定了你人生坎坷,苦难不休。在这里呢,佛开始给我们讲说五阴的来历,揭开众生所以受苦的根源,楞严经讲到这里,到了关键处。
由色阴的产生,我们就知道眼前的一切都是幻相。比之瞪以发劳产生的狂华,那个幻相消失得快,这个慢一点而已。就算把你安置在金银七宝中间,你都要头脑清醒的认识到,金银七宝也是假的,一口气不来,都不属于你,更何况生活中的小事,得得失失,不要放在心上,照着佛圣指点给我们的正路往前走,路会越走越宽。如阿难体。不容阿难,是什么意思?就是烦恼由自性迷出,其体还是自性,没有二体。
我们再看经文【阿难。譬如有人。手足宴安。百骸调适。忽如忘生。性无违顺。其人无故。以二手掌。于空相摩。于二手中。妄生涩滑冷热诸相。受陰当知亦复如是】
这是佛说受阴的产生,同样是没事找事。这个人本来很舒服,坐在大沙发上,喝着茶,安安静静,一切烦恼都忘了,安心享受自己的清福,可睡足吃饱,坐的不耐烦了,打开网络,东看西看,看着看着,五欲六尘滚滚而来,他也跟着蠢蠢欲动,要找刺激,麻烦跟着来了。性无违顺,是自性并没有喜这样厌那样,喜怒哀乐是迷情。人为的跟着好恶去行动,慢慢的养成习惯,管不住自己。
【其人无故。以二手掌。于空相摩。于二手中。妄生涩滑冷热诸相】
我们试一试,结果是不是佛说的这样?两手相摩,热出现了。冬天很冷,人们都习惯的跺脚搓手,夏天太热,动手扇凉。而处在不热不冷的舒适环境当中,一会搓手,一会扇凉,这是自找苦吃。热冷出现以后,其他烦恼接踵而来,舒适日子到此结束,受阴出现。这样,不但身体对热冷有了需求,还有了疼痛等感觉,等等需求都有了,有求就有烦恼。这让我们想起一个故事。
佛陀在因地上舍身饲虎,割自己的身肉,为什么不觉得疼?佛陀是自性起用,我们是识心做用。自性清净,没有热冷疼痛困倦等感,割自己的肉,如同脱下衣服一样。
我们还看到,很多修行人独自住在深山老林,冬天积雪不化,几个月不下山,夏天毒虫虎豹,他都无所谓。这是人家住山的功夫,人家的分别执着轻淡,身体就有特异功能,能抵御外界的干扰。
这里呢,大家也就知道特异功能是什么,就是五阴轻淡,迷得浅。凡夫众看不到的,他能看到,凡夫承受不了的,他能承受。我们没这能力。
佛陀重复说【受陰当知亦复如是。阿难。是诸幻触。不从空来。不从掌出。如是阿难。若空来者。既能触掌。何不触身。不应虚空。选择来触。若从掌出。应非待合。又掌出故。合则掌知。离则触入。臂腕骨髓。应亦觉知入时踪迹。必有觉心。知出知入。自有一物身中往来。何待合知。要名为触。是故当知。受陰虚妄。本非因缘。非自然性】
佛说,众生对热冷触痛等感受,也不是外来的,是自性迷失为受阴以后的幻觉,本来没有。一切法皆是无中生有,这话让佛说对了。既然色阴与受阴都是无中生有,我们不妨让眼睛多多休息,让身体也安静下来。既然越动越烦恼,何不清心寡欲,万缘放下冷静一刻。而这一刻的冷静,你会深深感悟到,远离名利是非,就是神仙生活。
今天时间到了,谢谢大家,我们明天同一时间段接着探讨,阿弥陀佛。
《楞严经》讲记第一百二十三集,二零二一年八月十五日。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