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经》第128集

慧利 2021年8月21日19:38:43
评论
336

《楞严经》讲记

唐中天竺沙门般剌密谛 译

主讲:印正老师

诸位同修护法守群功德无量,印正感恩大家了!学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最高的享受是断除烦恼之后的清净自在。我们继续探讨《大佛顶首楞严经》。唐中天竺沙门般剌密谛 译。
【如是阿难。当知是见。非明暗来。非于根出。不于空生。何以故。若从明来。暗即随灭。应非见暗。若从暗来。明即随灭。应无见明。若从根生。必无明暗。如是见精。本无自性。若于空出。前瞩尘象。归当见根。又空自观。何关汝入。是故当知眼入虚妄。本非因缘。非自然性】
我们继续探讨这段经文。既然见的功能,是本来具有的,不依托任何外物而独立存在的,说明了什么?说明众生的自性德能一切具有,我们何必忧心忡忡,患得患失呢!命终注定的灾难,你想方设法躲避,躲得了吗?因果躲不掉!命中没有地位与财富,你徒然挣扎,不过给自己添些尘劳而已!佛家的一切随缘四个字,那不是安慰谁的,更不是让我们什么都不做,信天由命,消极等待,这样的话,还修行干什么!佛说出真相来,是让我们清净无为,不要乱扑乱撞,非义而动,虚耗精力,造诸罪业。

我们仔细品味这句经文【当知是见。非明暗来。非于根出。不于空生】

没有来处,当然也没有去处。就跟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一样,赤身裸体,面前是一张白纸,上面一笔一画都没有。看似全无,其实都有。人人说前途渺茫,不知所措,但真正参透楞严经的人,他无所谓。为什么?一切法,无所有,必竟空,不可得。操这些闲心干什么!福从修善来,祸从做恶起。把住这个原则,诸恶不做,众善奉行不就结了吗!何苦费尽心机,累死累活呢!大圣大贤做第一大功德,从不希求回报!他知道福是假的,从不执着享受!说福是假的,中国老百姓很朴实,总结出人情世故的规律:穷不过三代,富不过三代。日子是怎么穷的?看似实力强大的财团大家族,红楼梦不就例子吗!钱财流水似的进来出去,奢华的程度,普通家庭想都不敢想。家里出几个浪子,吃喝嫖赌,家庭成员勾心斗角,中饱私囊,贪赃枉法,杀盗淫妄,一个大家族很快灭亡了。

日子如何富的呢?看看我们建国初期,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上到元首,下到平民,人人只说付出,不谈享受。在利益面前互相谦让。我们的教科书里面,有一只苹果的故事,半杯水的故事。一只苹果,那是上甘岭战役的时候,几天几夜断水,大家渴的嗓子冒烟,通讯员送来一只苹果,同室12个人,没有一个人要吃。苹果在大家手中传了一圈,还是老样子。半杯水的故事呢,也一样。

正因为全国上下齐心协力,吃苦在前,奋勇当先,涌现出好人张思德,铁人王进喜,一心一意为人民服务的先进人物。一穷二白的新中国在短短几年,休养生息,恢复了元气。事在人为。顺着性德则繁荣昌盛,逆天而行,灾祸频仍。这都是眼前的发生的事实,佛说的一点都没错。佛在这里说六入,并不是机械的让我们玩文字游戏,而是举一反三,让我们观照人生,从众觉悟。
我们再看,佛进一步深刻分析,【若从明来。暗即随灭。应非见暗。若从暗来。明即随灭】

见性功能不是因为明暗二相产生的,但我们的错觉是光明产生了见性,是片面的,不贴合实际的。那见性是从眼跟产生的吗?佛说,不是。若从根生。必无明暗。这里的根,指的是眼根。佛说,见的功能不是从眼睛出来的。眼睛并没有明暗的分别。我们前面也探讨过,梦中的我们,眼耳鼻舌身意六根都休息了,可一切运用自如,这不就是证明吗!如是见精。本无自性。这里的自性不是我们说的自性德能,是指我们的执着。见性德能不因为你执着而有,淡漠而无。

【若于空出。前瞩尘象。归当见根】佛说,见的功能,更不是从空中来的。空中一无所有,你见什么?是故当知眼入虚妄。本非因缘。非自然性。佛最后下定义说,眼入,眼睛染上色尘,都是虚妄相,无一真实。就是把一切物相否定了,那都是众生的妄心变现出来的,无论变的怎么样,都虚幻一场,最后不欢而散。阿难。譬如有人。以两手指急塞其耳。耳根劳故。头中作声。兼耳与劳。同是菩提瞪发劳相。因于动静二种妄尘。发闻居中。吸此尘象。名听闻性。此闻离彼动静二尘。毕竟无体。这是佛说六入当中的耳闻。佛还做了一个提示。

我们不妨试一试。处在安静的地方,什么声音都没有,耳根清净,心旷神怡。可有人感到无聊,用手指将两耳塞住,头脑则哄哄做响,产生声音。声音,是不是无中生有的?对于声音,我们把它指做闻性,耳朵主管。我们习惯的认为,动则有声,静则无音。离开动与静,就无所谓闻性了。佛接着说,当知是闻。非动静来。非于根出。不于空生。既然离开动静,闻性空空如也,那我们听到的一切声音都是幻觉。既不是因动而生,也不是耳朵变现出来。

【何以故。若从静来。动即随灭。应非闻动。若从动来。静即随灭。应无觉静】

动,出现的声音,与静出现的感觉,都是耳根的幻听,佛说,可见听闻的功能,既不是由动而来,也不是由静而来。若从根生。必无动静。如是闻体。本无自性。若于空出。有闻成性。即非虚空。又空自闻。何关汝入。是故当知。耳入虚妄。本非因缘。非自然性。佛从申了声尘入耳,都是虚妄。这里说了眼入与耳入,下面是其他四入。

今天时间到了,谢谢大家,我们明天同一时间段接着探讨。阿弥陀佛。

《楞严经》讲记第一百二十八集,二零二一年八月二十日。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填写信息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