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经》讲记
唐中天竺沙门般剌密谛 译
主讲:印正老师
诸位同修护法守群功德无量,印正感恩大家了!
学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最高的享受是断除烦恼之后的清净自在。
我们继续探讨《大佛顶首楞严经》。唐中天竺沙门般剌密谛 译。
【阿难。如汝所明。眼色为缘。生于眼识。此识为复因眼所生。以眼为界。因色所生。以色为界。阿难。若因眼生。既无色空。无可分别。纵有汝识。欲将何用。汝见又非青黄赤白。无所表示。从何立界。若因色生。空无色时。汝识应灭。云何识知是虚空性。若色变时。汝亦识其色相迁变。汝识不迁。界从何立。从变则变。界相自无。不变则恒。既从色生。应不识知虚空所在。若兼二种。眼色共生。合则中离。离则两合。体性杂乱。云何成界。是故当知眼色为缘。生眼识界。三处都无。则眼与色。及色界三。本非因缘。非自然性】
佛讲十八界的来历,先从眼识讲起。因为六根的排列次序,眼在第一,所以,佛照顺序讲起来。
【阿难。如汝所明】意思是,你们都知道。知道什么呢?
【眼色为缘。生于眼识】眼睛看到某物,马上传到意识当中,认识某人谁,谁是某人,草是绿的,花是红的,继而分别亲疏远近,喜此厌彼,这就是识心作用,生出十八界。说十八界是实体世界,物质组成,也确有其事,说十八界以意识形态存在,也是的。
心识产物质,物质引起识心,两者都是虚妄。就眼识界来说,大人污染的重,孩子污染得轻。对于天真无邪的幼童来说,他看到很多事情,不知道那是干什么,不知道,就污染的慢。而成年人知道是什么,就多了一重分别。人从刚出生就不停的接受污染,呀呀学语,就看大人的样子,大人怎么做,他就怎么做,大人教他什么,他就做什么,生在凡夫俗子家里,他很难成为圣贤,他的他们父母都是凡人,他看样子都看会了。以后会不会觉悟成道,就看他走到社会上遭遇什么人,跟谁学。
任何人生下来,都是天使一般纯洁,后来学坏了。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各国的领导人都注重教育。人不接受圣贤教育,跟畜牲一样。修行人,要特别注意交友,是非之人不可交,邪恶之人不可交,要跟善知识学习。没有善知识佛菩萨示范解说,人就永远无知识。识,又叫做知识,知与识紧密相连,一切纯正,一尘不染,就是佛菩萨。
佛在这里所说的眼色为缘。生于眼识。是对一切大众而言。肉眼凡胎,能看到什么真相呢!阿罗汉与菩萨尚且看不真切!传递到我们识心当中的虚妄相,看得越多心越杂,孩子如是,大人也如是。佛家的一门深入,寺院庵堂建在深山老林,就是杜绝眼色污染。
日常生活,不继承发扬前人的遗训,我们到死都不知何为对何为错!世间人叫你有眼无珠,或者叫做识人不带眼,十八界一开始,佛就打下了伏笔,让我们跟谁学?跟圣贤学。圣人能教出圣人,凡夫教不出圣人。人刚出生都是一张白纸,如果他有幸生在圣贤家庭,整天接触圣贤教育,一直到底,他就不会做恶事,住在四圣法界不退堕。阿弥陀佛建造极乐世界就根据这个原理。让往生到极乐世界的人,所接触的都是正面教育,圣贤人物。这是佛圣对众生了不起的大贡献!净土法门必须推广!参不透带业往生极乐世界的奥妙,我们就没有资格复讲佛经。
因为,除极乐世界之外,没有更好的办法让众生成就了。眼睛睁开,看到的都是正面教育,不用谁说教,他自己也成圣成贤了。而眼睛所看的都是反面资料,没人教他学坏,他都好不了。佛说了六识十二处,又说十八界,可能相当一部分人早就疲倦了,疲倦了,你就好好去念佛。楞严经可以不学,念佛求生极乐世界的功夫必须修。身处娑婆乱世,眼睛睁开,看到的负面影响比正面多,那我们干脆就看阿弥陀佛形象,别的不看也罢。口念佛号,眼观佛像,眼色为缘。生于眼识,你的意识当中都是正面的,时间久了,不由得你不学好。佛经中所说的,我们要看出门道来,看不出门道,这部经对你来说就很枯燥,提不起兴趣。
我们再看经文【此识为复因眼所生。以眼为界】这是佛反问我们?落在意识当中的形象,是眼睛生出的吗?眼睛看不到实物,叫你发挥想象,那没有根据的。
净土学人,祖师大德没有为难我们,让我们两眼空空,什么都不看,无处系心,特地设计塑画了西方三圣,极乐世界。让修行人看得见摸得着,佛号摄心,佛像摄见,这很科学,修行起来容易得多。用二者强化训练,一辈子的时间持续不断,足以将凡夫训练成圣人!众生都有识心,有辩别事物的能力。见了某物不认识,也没有人教你,这个物相叫什么名字,有什么作用,你永远都不知道。纵然有识,也跟白痴差不多。
那有同修要问了:人们的知识是怎么来的?佛圣应化到人间教大家学会的。苍吉菩萨造字就是例子。如果没有圣贤与众生和光同尘,那我们得了病只能等死,饿了不会吃饭也等死,不会语言无法交流,生活不下去。
地球的形成,从有人类的那天,圣贤就来了。教原始人如何采果子,储食物,躲热避寒。一步一步教会人类生活。单靠普通凡夫,你没有生存能力。一个隔阴之迷,就算你前生是玉皇大帝那里的,生到人间也是两眼白瞪。圣贤的大慈大悲,帮我们度过一个又一个难关,比父母照管孩子还认真,圣贤的恩德无尽头。
【汝见又非青黄赤白。无所表示】是什么意思呢?
今天时间到了,谢谢大家,我们明天同一时间段接着探讨,阿弥陀佛。
《楞严经》讲记第一百四十三集,二零二一年九月六日。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