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经讲记-47集

慧利 2021年9月16日09:15:05
评论
3831

视频第一次播放可能缓冲时间稍微有点长,请耐心等待。

诸位同修,诸位大德,大家好。

我们今天继续探讨《大佛顶首楞严经》

现在我们一起来受持三归 

五戒居士存愿 ,我弟子印正始从今日,乃至命存 

皈依佛,觉而不迷,皈依法,正而不邪

皈依僧,净而无染(三遍)

皈依佛竟,皈依法竟,皈依僧竟,

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

请掀开经本

我们接着昨天的内容继续探讨

【阿难 汝常意中

所缘善恶无记三性

生成法则 此法为复即心所生

为当离心 别有方所

阿难 若即心者 法则非尘

非心所缘 云何成处

若离于心 别有方所

则法自性 为知非知

知则名心 异汝非尘

同他心量 即汝即心

云何汝心 更二于汝 

若非知者 此尘既非色声香味

离合冷暖 及虚空相 

当于何在 今于色空

都无表示 不应人间

更有空外 心非所缘

处从谁立 是故当知

法则与心 俱无处所

则意与法 二俱虚妄

本非因缘 非自然性】

这品经文,佛给我们解说了意识。

六识当中的最后一根,就是意根。

由意识产生了意识界,这就是佛所说的,一切法从心想生。

意识这个名词我们很常用。

但意识是什么?起什么作用?

恐怕很少有人研究他。

意识就是由自我感觉,产生的种种现象,佛家常说的虚妄心,妄心用事,跟眼前的生灭幻境一样,无一真实。

可我们就生活在虚假当中,外缘变幻无休无止。

那众生的妄心也是变化不停的,

频繁变化当中谁都不知道明天将会发生什么。

世间法所谓早知三日事,富贵一千年。

问题是我们连下一个小时,将要发生什么都无法预知,更不可能知道三天以后的事情,

面对未来人人迷茫,无所适从。

事实上人们没有自己想象的那样聪明,任你怎样算计,结果都不尽人意,这就是妄心作用,让我们活的很累,活的很痛苦。

佛经不是小说故事电视剧,不能当热闹看的,圣人给我们说的都是解决迷茫的真言,让我们能够把握自己的未来,而且不会出差错。

为什么这样说呢?

圣人叫我们真心用事,真心办事,真心是不变的,妄心是多变的,既然妄心用事,妄心多变,前途就不可把握。

我们真心办事 真心用事,前途则一目了然,假心用不得,虚情假意不但害了别人,而且还害了自己。

圣贤教众生去妄归真,就是让我们一五一十老实做人,你不要在中投机取巧。

我们学经听经,也要长进自己用真心的功夫,自己认为自己学的很好,你行为处事用的是虚假的心,你这部经就白学了,你也没有什么进步。

一部经学习下来,自己有没有长进,有一个衡量标准。

就是看你对未来自己有没有把握,心里有没有数,通达过去现在与未来,说明你进步了,说明你有成就了。

仁者无忧 智者不惧,大圣大贤在大苦大难当前镇静自若。

他们为什么稳如泰山?

因为他们通达过去了知未来,知道自己不在劫数之内,任何凶险与灾难奈何不了他。

为什么圣贤有如此先见之明呢?

他修行证果了,亲眼看到众生现在所受的,都是以前所做的,圣贤对因因果果深信不疑。

大圣大贤诸恶不做 众善奉行 ,用的是真心,他如何惧怕外界的灾难呢。

欲知前生事 今生受者是

想知来世命 今生造者是

我们没有天眼通 天耳通,宿命通 他心通,神足通与漏尽通。

但是把住这个原则,就不会出差错。

参透这几句典故,人人都通了。

通达以后的人逆来顺受,不但将过去的业障,在现在的境界中消除了,能够随缘度化众生 ,坦坦荡荡 无曲无私。

而且知道自己的未来,是一片光明,中国人喜欢说,不做亏心事 不怕劈面雷。

自己的路线是正确的端直的,中间没有曲折,从这头就能望到那头,清清楚楚,中间没有障碍 直来直去。

所以圣贤做事有把握 有见地,凡事胸有成竹。

与诸圣诸贤相反,凡夫众如何呢?

我们的人生道路曲曲折折,坎坎坷坷,自己的身口意三业善恶交杂,道路肯定不平坦也不端直,看前一分钟妄心与后一分钟都很困难 。

困难在哪里?

困难在念头念念流息,前一分钟不知道后一分钟,将要流露出什么念头,这个体验我想人人都有。

下一个念头是什么,你现在确实不知道,

只有等下一个念头出现的时候,你才知道,当然念头,你都不知道下一个是什么,下面要发生什么事情,你当然更不知道。

妄心的局限性就在这里,

念头越长 层层叠叠 ,我们看不到过去,也看不到未来。

不说更远的时候,前世的事情都忘了。

因地不真 活得非常的辛苦,我们现在都六神无主,哪能顾得上未来呢,

在一切境缘当中做得主,这是人生的大赢家。

我们做不得主,那人人都是输家。

表面上看你今生轰轰烈烈,风光无限,那只不过是你马上就大难来临的一点麻醉剂而已。

凡夫众手里有了权,身上有了钱,他没有不造大恶的。

造什么大恶呢?

杀盗淫妄 为所欲为,没有钱 也在造,但他造的范围小。

有了钱 有了权 ,会增强他的恶业,不行 你看看有钱人,他每天的餐桌上摆的是什么东西,一顿饭要杀多少生命。

就这一点,我们就知道有福无德,福绝对不是好事。

要福慧等齐,才能过上真正的好日子。

我们再看经文

让佛给我们指导正确的道路

如何到达人生的坦途

佛说 

【阿难汝常意中

所缘善恶无记三性】

善业 恶业 无记业,其中无记业,我们很多同修感到很陌生。

这里呢就随便说一说,我们的意识形态是由什么构成的?

过去现在与未来,自己的所作所为构成了你自己的法界,就一个人的日常行持,不是善 就是恶。

善与恶 ,我们都明白是怎么回事。

佛在这里说的无记业是什么呢?

佛说的无记性就是无记业,无记业无记性,就是不善不恶。

比喻我们洗脸拿毛巾,洗完脸以后将脏水泼掉,削苹果 擦桌子,这都是无记业。

无记业不会伤害我们的思想感情,但是无记业是生活当中一切的应用。

说是无记,他还是有记的,只不过做了以后不落印象罢了,擦桌子要擦的干净,扫地要扫的干净,这是一个有责任心的人,他最起码的作为。

善业 恶业,污染我们的清净。

无记业,我们用过以后不落印象,但应用之时套路熟悉,这就是意识形态的组成。

我们就生活在这三方当中,佛所说的生成法则,

什么是生成法则?

就是约定俗成,世间人认为本来就是这样的,但是我们认为本来就是这样的。

月亮天天升起来,在夜空中运行,太阳每天升起来,也在天空中运行,约定俗成 。

认为这是不会变不会坏的,其实差矣。

地球太阳月亮都有他的寿命,大千世界成住坏空,每个星体都免不了,

所以凡夫众约定俗成的事物,不见得是正确的,都是虚妄相,三善道是假的,三恶道也是假的,都是假的。

怎么会正常呢,都是生灭现象 无一真实。

佛陀反过来问大众

【此法为复即心所生

为当离心 别有方所】

意思是善业恶业无记业,是心生出来的。

还是离开心本来就有的?

这个问题很抽象,在场的大众没有人能答上来,既然没有人能答复佛,佛就接着说。

【若即心者 法则非尘】

佛在这里说的心,是自性清净心。

如果自性本有的,自性清净 无善无恶无记,哪来这么多的幻想尘埃。

是是非非呢?

以佛为标准,佛绝不做恶事,吃饭睡觉是恒顺众生,所做的一切不落印象。

佛陀辛苦说法四十九年,但佛说他没有说过一个字,度众生的是众生自己,说过一切法,佛什么都知道。

但佛心空空 一法不立,干干净净 一尘不染,永远处在净虚当中,不接受污染,这就是大圣大贤,功成不居 无怨无悔无求,只说付出 不问收获。

【非心所缘 云何成处】

意思是心如果不攀缘,不强求的话,就没有善恶二道。

善道是攀缘出来的,恶道也是攀缘出来的,众生就这样的笨拙愚痴,放着极乐世界不去,对自己的生活要求太高,要高档享受 要高高在上,要控制别人,要让别人听我的,要这样 要那样,把这当做人生的意义。

你不是攀缘是什么,我们问问圣贤来到这个世界上,他们有没有贪求?

释迦牟尼佛八相成道,是从兜率天下生到这里的,我们这里的一切物质受用。

兜率天人看到我们这里,都是垃圾,

八相成道是这样说的,舍兜率 降王宫 ,弃位出家 苦行学道,

舍兜率的这个舍,就是为度化众生,放弃眼前的利益与享受。

降到净饭王宫以后,佛又来了一次大舍,舍弃王位 出家修苦行。

佛陀大功告成以后,没有让谁给他做专题报告,没有让谁给他树碑立传,

悄然入灭,

佛陀入灭以后,众生给佛建了大雄宝殿,建这样 建那样,将佛像供养在里面。

佛在世的时候,三衣一钵 日中一食,树下一宿,过的非常朴素,众生后来建佛殿供养佛,那不是佛的意思。

禅宗所说的无立足地,是为了道,立足地就是云何成处的这个处。

我们探讨的十二处,贪恋妄想变现出来的依报环境,就是触 就是界,我们把真心污染的面目全非,自性德能是一切境界的原材料,众生要善于运用好自己的原材料,造出一切正面的形象来,把人生继续向高推进,直到极乐世界。

直到回归常寂光净土,我们再说意识形态,意识形态又叫做心理活动,心理活动对人的控制力极强,就算子虚乌有的起心动念,都能置人于病态。

这就是迷惑颠倒,意识当中的一切,看不见摸不着,几乎找不到它出现的原因。

但念头忽然就蹦出一个想法,无法排解的精神困扰跟着来了,不但让众生的情绪失控,还会引发其他器官的病变,健康的心态很重要。

学佛修行,先要学会给自己减压,让心地清净下来,念头越少越好,思想越单纯越好。

什么叫做思想单纯呢,不要想那些没用的事情,整天想着升官发财,整天想着高高在上,那东西你想不来,你要去做。

想升官发财,你看你发的这个财,是不是从正确途径来的。

你做在官位上,有没有考虑到天下苍生?

如果不考虑这两个因素,你只一味的想着升官发财,你还不如不升官不发财呢。

在阳世上造下的罪业,不但折自己的阳寿,折子孙的阳寿,在阴曹地府一笔一笔都记得清清楚楚,有人要给你清算的。

你贪的越多,从非正途径上得到越多,你将来的苦难越深重,这个账算很不划算的。

脑子那么复杂干什么,这样的人你还不如一个头脑简单的农夫好。

农夫就靠他一点点的土地,过日子,吃饱穿暖 还不至于害人。

德不配位,你脑子很复杂 很会算计,害得人家过不安宁,你自己也就快了。

人的念头少 心地单纯 ,就显的年轻健康,少病少恼。

否则衰老多病 寿命短促,自己呢经常一肚子心思,从年头到年尾 愁眉不展,这对你有什么好处。

意识形态一定要把他变得干净纯洁 ,忽略不得。

在中国古代有杯弓蛇影的故事,就足以证明心理作用的强大。

故事说有一个人,家里来了位客人,有朋自远方来,主人非常的高兴,买了好酒好菜热情的待客。

客人喝的很高兴,喝着喝着可能是酒精过量,恍惚之间客人看到酒杯有条蛇。

而且醉眼昏花,随着水的波动,这条蛇跟着还扭动身子,这客人越看越惊奇,但是他口里不敢说。

这时候呢主人殷勤劝酒,他不好扫朋友的兴,举起带蛇的酒杯一饮而尽,酒宴散了以后,大家兴尽而散,但他心中老是掂记着那条蛇,惦记着这条蛇,已经被自己喝进了肚子里面,不知道蛇在肚子里要做何乱,他心生恐惧 非常害怕,带着疑惑回家以后,这件事情刻在他心里面,他念念不忘 日夜难宁。

最后呢食不甘味 寝不安枕,,时间一久他果然得了重病,隐隐约约感到肚子有蛇在游动。

蛇游动的时候,他觉得肚子很痛,精神跟着出了状况,经常喃喃自语的说,我肚子里有条蛇,我肚子里有条蛇,蛇正在吃我的心肝五脏六腑,我活不成了。

说的全家人惶惶不安,家里人延请名医给他开药调制,但是没有结果。

开药调制 ,他既然说他肚子里有条蛇,那医生肯定给他用的打虫药。

打虫药吃下去是什么结果?

很损坏人的内脏,打虫药就是毒药,吃一点不要紧,吃多了 那要中毒的。

他这样吃了很多打虫的药,都没有结果。

因为他肚子根本就没有蛇,打虫药打什么呢,到医生那里不但没有治好病,而且药越吃,他的病越严重。

不但蛇没有打掉,身体还增添了其他的症状,后来他遇到一位高明的心理学家,心理学家对他开导疏理,追根问底。

一直问他感觉到自己有蛇的最初状态,最后得知疾病的根源,就领着他又来到朋友家里,向朋友说明来意。

朋友照着上次摆了酒让他喝, 这次他就不敢喝看,说有蛇,朋友把他的酒杯端过来看,酒杯里就一杯酒,没有什么东西啊,但是放到他面前,他说真的有蛇,蛇就在里面,朋友就跟他调换了位置,仔细观察那杯酒,果然有个蛇影在里面晃动游动,可这仅仅是个影子 没有真蛇。

主人抬头看看墙壁,还有屋顶,恍然大悟,原来那条蛇并非是真蛇,而是主人挂在屋梁上的彩画吊弓,酒杯晃动那吊弓的影子,落在酒里,真的跟蛇有点像。

主人把这个情况告诉了他这个朋友,这个朋友恍然大悟 疾病顿消。

身体的疾病主要是心理因素,佛在三千年前就说了,心理失去平衡,冷热二邪则趁虚而入,人就病了。

心态平和安稳,严寒酷暑奈何不了他。

心理不正常的人,行为则很怪异,表现在人事关系上,他事事斤斤计较 疑神疑鬼,偷偷摸摸 阴谋诡计,标准的小人一个。

这样下去 迟早要出大事的,心理健康是佛教的核心内容,佛教就是纠正我们的病态心理,凡夫众都是病人,菩萨阿罗汉病轻一点,并不是完全没有病,完全没有病的 只有佛陀。

我们再看经文

【若离于心 别有方所 

则法自性 为知非知 知则名心】

自性是完美的,识心是欠缺的。

自性德能表现出来的事事正确,合情合理合法,识心 则是善恶交杂,说不清。

那我们在这里,就找到了别有方所的答案,眼前的虚妄境界,是自性起迷以后的副产品识心亦复如是 。

【为知非知】

【为知非知】 是模棱两可。

识心的不确定性,既想做恶又想逃避因果,还想过好日子,

哪有这样的好事呢

知则名心 是什么意思呢?

这个知是全知全能,自性起用不在迷惑当中,我们挂在口上的心。

关于心在佛教上的出现吗,所谓是心是佛 是心做佛,

从何做佛?

转识成智,将现在的迷惑颠倒心,转为清净心,同样是心 一个浊恶不堪,一个湛然清净。

【异汝非尘 同他心量】是什么意思呢?

既然识心是自性起迷以后的副产品,

我们就有信心将他转正过来,转副为正。 

找到了原因 做起来并不难,同他心量,这里的他指的是谁?

就是完全回归自性的人,我们把是非人我,六尘烦恼都转为智慧妙用,就跟佛的心量一样,心包太虚 量周沙界。

【即汝即心 云何汝心 更二于汝】

我们的自性是完整无缺的,真心与识心是一体,众生与佛是一体,没有第二个,但凡第二个都是妄相 。

假的

【若非知者 此尘既非色声香味

离合冷暖 及虚空相 当于何在】

这里的此尘 是意识的污染 ,无形无相 。

六尘飘忽不定 难以捉摸,色声香味是眼耳鼻舌的尘染,冷暖是身触,都没有定性。

在冷血动物那里,稍微热一点  它就受不了。

可喜热的生物,高温消毒它也死不了。

作用在识心上,一会想淫 一会想盗,一会想杀 。

念起念落 前念不搭后念,如果我们身心两定,定功不但能伏住乱心,功夫到了深处,还能压住冷热饥饿,这就是禅坐很多天不出定,也不会冻死饿死的道理。

【今于色空 都无表示

不应人间 更有空外】

这句经文的意思很深

【今于色空 都无表示】是什么意思呢?

佛陀感慨的说,意识形态当中的杂染,都是虚无的。

可是众生就执着在某种意识当中出不来。

因为精神刺激,一辈子都无法解脱的大有人在。

更有严重者,在特别的刺激下,他死于非命。

这么死的?

猝死的 吓死的,忧虑死的 都有可能。

过度的惊吓,人在承受不了的时候,传递到心脏上,心脏猛烈的跳动。

主动脉呢,破裂以后  人马上死,有的人死不了,精神失常 ,成了精神病患者。

众生的意志为什么如此的薄弱呢?

心量太小 不懂得包容别人,在生活中遭遇到非常苦难,他承受不了。

而生活中遭遇的非常苦难,我们修行人首先要明了,这是讨债的来了,我过去做错了事,欠了人家的,人家现在机缘成熟,要来索要,

非常苦难当头,修行人要沉住气 逆来顺受 ,向对方求原谅求忏悔,绝不能对着干。

就算人家伤害了你,我们赶紧念佛,不要同人家去讲理,用佛号把自己心里的不快感,赶紧换过来。

把关于这件事情,给你造成的刺激的不良记忆,也赶快换过来。

不然的话,他会引起你的思想上波动,还会引起身体上不知不觉的病变。

不能让恶性事件,在我们的意识当中落下印象,而持续发酵。

一旦落下痕迹,不但影响我们的清净心

给阿赖耶识打下烙印,生生世世痛苦下去,还产生了我们报复的念头。

这越纠缠越说不清,修行人要继往开来 

大步往前走,我们不是熟悉忍辱仙人的故事吗,歌利王对忍辱仙人的伤害,普通人根本过不了这一关,就算不死 勉强活下来,也是一肚子怒气,一直到死,纠结在心中 永远解不开。

文革期间很多人不堪受辱,自杀的很多,我们村里就有好几个,

其中还有一个是高等院校的教授,算是高级知识分子,他都没有想开。

农村的观念非常的老古,凶死的人 自杀的人,入不了祖坟,被埋在乱葬岗子上。

这些怨魂时时做乱,不得投生 魅惑路人,这都是很多人遇到的尴尬,冤魂将人用哪个鬼打墙的方式,堵在路上,不能向前也不能向后,往左右两边走呢,左边是悬崖,右边的深坑,你走下去就得死。

好多人都遇到这种现象,大家呢 对这些凶死的人,走到这里总要骂上几句,死了几十年了,人还在骂他,生前想不开。

圣贤为什么能逆来顺受呢?

他知道一切是假的,根本不值得记忆,更不值得为此搭上一条性命,影响自己度化众生的工作,度化众生的大任尚未完成,哪能轻易找死呢

无论受到多大的侮辱,圣贤都能坚强的活下来。

司马迁老菩萨不就是这样吗

受了奇耻大辱的宫刑,为了觉悟后人 ,强撑着 奋发图强,用残生完成了一部通史。

这部通史,后人高度的评价说,太史公做史记,乱臣贼子惧也。

司马公被后世奉为太史公,就是他历史记载人的鼻祖。

《史记》问世以后,多少在官场打擦边球,想捞一把的部门领导,看了史记,害怕金榜题名被后人唾骂,而不得不兢兢业业的干完一任。

太史公的史记,就像一面照妖镜一样让妖魔鬼怪不敢兴风作浪。

文殊菩萨呢,曾经在因地上,人家要他的左眼,他干脆把右眼都让给他,你需要你就拿走吧。

人家把他的两只眼睛挖走以后,他干脆很痛快的向对方说,双眼都给你了,你需要我身体的其他部位,你尽管拿 不客气。

这就是了悟色空的人,他的大度胸怀,是慧眼察看一切物相都是假的,五蕴皆空以后的真心起用。

【都无表示】

是不起心 不动念,不分别 不执着,佛说一切色相是假的,没有说世间的金银财贝是真的,更没有说权位势力是真的。

都是假的,既然都是假的,佛用都无表示劝后学放下,事上有 心里无,不应人间 更有空外。

关于空,人们习惯的将佛门叫做空门,

空门 空在哪里?

空在无烦恼 有智慧,空在佛弟子个个淡泊名利是非,超凡脱俗,我们到哪里去找空?

世界是物质的,你需要一日三餐,空不了。

空是转识成智 转凡成圣,把一切烦恼断掉,把妄心转成自性德能,我们都有做梦的经验,睡着了 乱梦纷纷,梦中有人,也有山河 大地 有天空 ,有你喜欢的 有你不喜欢的,你在梦中运转不休

跟真的一样。

可到梦醒以后 什么都消失了,可见我们醒着是做大梦,睡着是做小梦,都是梦。

梦中的一切都是假的,眼前的一切也是假的,

一个道理 ,我们要学会用假的办真事。

祖师大德说得好,梦中分明有六趣,觉后空空无大千,

这个觉后,就是回归常寂光净土,修行要立足现实,不能建空中楼阁。

佛说的

【不应人间 更有空外】

就是叫我们当下转境界,不要梦想在人间以外,找神仙住处,现在地球人口大爆炸,网络到处开通,人迹无处不到,哪有干净地方呢?

大隐隐闹市,自己意识形态清净,身处闹市 不受影响,心净则国土净,

净与空是一个意思,心不清净,把一个人放在了无人迹的大沙漠,你也只有死路一条 别无好处。

你还能修道吗?

【心非所缘 处从谁立】

是什么意思呢?

意思是意识形态的喜怒哀乐悲恐惊,都是攀缘心装进去的烦恼,攀缘心是求名求利的心,求与攀是等量关系,佛说如果我们不求名不求利,淡然处世 一切随缘,随缘不失清净,意识形态当中的垃圾,就无立足之地,永远干干净净,处从谁立 这个处,就是烦恼停留在心中无法解开,谁给你的精神痛苦?

自作自受。

【是故当知 法则与心 

俱无处所 则意与法 二俱虚妄】

十二处到此探讨圆满,我们看十二处是什么?

就是处处烦恼 处处虚妄,牢记佛陀所说的心非所缘,处从谁立。

我们就把名利心舍掉,贪嗔痴慢舍掉,

贪嗔痴慢是剧毒 要不得,名利心是牵缠 也要不得,谁沾上谁倒霉。

修行不是让我们与世隔绝,而是冷眼旁观,不参与世间的恶业,念佛人心里只有佛号,对人我是非充耳不闻,人家就住净土。

下面我们探讨十八界,十八界名字听起来很神秘

其实不神秘。

十八界是什么呢?

六根加上六尘再加上六识,共为十八 故名十八界,学习了十二处,十八界已经明白了,还有什么神秘的?

界是界限,凡夫有欲界 色界 无色界,圣人有声闻 缘觉 菩萨界,十八界不离这个范畴,

大千世界万相森严,众生福报不等,依报环境大有差别,这就是色相上的十八界,十八界具体怎么说呢?

今天时间到了 谢谢大家

阿弥陀佛 阿弥陀佛 阿弥陀佛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填写信息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