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说观无量寿经》
刘宋西域三藏法师畺良耶舍 译
主讲:印正老师
【欲生彼国者,当修三福:一者、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二者、受持三归,具足众戒,不犯威仪;三者、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如此三事,名为净业】
我们继续用弟子规说具足众戒,不犯威仪。
【斗闹场,绝勿近,邪僻事,绝勿问】
这句经文听起来很熟悉,大家能想起从那部佛经看到的吗?就从《法华经》看到的。佛在法华经上明确的指出:市井斗闹场合,修行人绝对不能去,茶楼酒肆,也不能去,修行人应安住阿兰若。
儒释二教的圣人并没有见过面,可说教都一样。斗闹场是什么地方?斗鸡走狗,游手好闲之辈聚会的地方。这些人的素质非常之差,什么恶事都做得出,聚众赌博,集体邪淫,团体抢劫,这些人都干得出来。
因为,他们从事的行业决定了他们的行为,斗闹场,是培养恶人的地方,良家子弟一旦染手这里,没有几天就倾家荡产,家破人亡。这都是发生在我们眼前的事情,层出不穷。
修行人那敢碰这个地方!出家受了大戒,你要往这些地方跑,毁灭的不但是你自己,连带着将佛陀形象破坏了,这就成了大事情。地狱门前僧道多,说的就是这件事。圣人在这里劝告我们,不能参与黄毒赌,不能靠近斗闹场。那不但毁了自己的前程,还要将祖宗家业毁于一旦,万万不能去。
邪僻事,就是谈笑闺阁,说男女之间的风月之事,还有说他人的是是非非,这都是惹祸上身的源头。是非场合不能近,是非之人不能交,是非之事不能说,君子不立危墙之下。
孔圣人曾经劝告弟子,危邦不入,乱邦不居,跟这是一个意思。一个动荡不安,烽烟四起的国家,你到那里面没有好日子过,可能换要送命,而一个政治不清明,遍地贪官,小人奸臣充斥朝堂的国家,也不能居住,那是危险的国家。我经常劝告大家,要用佛号管住自己的口,看到几个人在一起说话,就赶紧跑,远远的躲开。
一个正经人,他没有时间跟别人聚一起说闲话的,凡是经常聚一起说闲话的人,都有问题!那怕住一个院子,都要提防他!修行人最好独居,独居,你就有时间念佛修道。不关己事不开口,一问摇头阿弥陀,这样就好。
【将入门,问孰存,将上堂,声必扬】
去人家办事,隔着门就问:家里有人吗?跟人家打招呼,让人家有准备,不能冒冒失失的闯进人家,人家不方便,或者有些什么事情,很不高兴的。在外面问呼,里面的人应声了,再进一步说话。这是最基本的礼貌常识。
【人问谁,对以名,吾与我,不分明】
里面有人搭声了,问你是谁,你就报上名字来。现代社会不安全,人们都不放心是谁来了,不能简单的答个是我,我多了,你到底是那个我?这样回答不清楚,人家就不开门,就报上自己的名字。
【用人物,须明求,倘不问,即为偷】
想借用人家的东西,再小的物件,都给人家说明白,人家同意了,你再用,不能稀里糊涂的不经人家同意就强行拿走。惹的人家心里不高兴,以后就不跟你打交道了,你有困难去求人家,人家待理不理,你就麻烦了。
给人家求了,人家不同意你强行拿走,就属于偷盗行为,轻则引起双方矛盾,重则受到法律制裁,不能这样做。
【借人物,及时还,后有急,借不难】
借用人家的东西,用完了赶紧还给他,因为,日常用品,家家户户都离不开,你用了占着不还,还要主人找上你家来要,这成了什么事情!这种习惯不能惯,凡是有这样习惯的人,都是贪心很重者。
不能培养自己的贪心,圣人都教弟子舍,布施,更何况别人的东西,怎么能这样呢!俗话说,有借有还再借不难。
跟人交往要长远,不能一锤子卖买,走一条路断一条路,人缘要往宽处结,道路要往宽处走。这就叫做广结善缘。
今天时间到了,谢谢大家,我们明天同一时间段接着探讨,阿弥陀佛。
由于鄙人修学程度有限,讲经肯定有不当之处,伏请同修大众多提宝贵意见,让鄙人及时觉悟,当下改过。
《佛说观无量寿经》
第七十三集
二零二零年九月十六日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