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经》第150集

慧利 2021年9月19日07:09:09
评论
423

《楞严经》讲记

唐中天竺沙门般剌密谛 译

主讲:印正老师

诸位同修护法守群功德无量,印正感恩大家了!

学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最高的享受是断除烦恼之后的清净自在。

我们继续探讨《大佛顶首楞严经》。唐中天竺沙门般剌密谛 译。
【阿难。又汝所明。舌味为缘。生于舌识。此识为复因舌所生。以舌为界。因味所生。以味为界。阿难。若因舌生。则诸世间甘蔗。乌梅。黄连。石盐。细辛。姜。桂。都无有味。汝自尝舌。为甜为苦。若舌性苦。谁来尝舌。舌不自尝。孰为知觉。舌性非苦。味自不生。云何立界。若因味生。识自为味。同于舌根。应不自尝。云何识知是味非味。又一切味。非一物生。味既多生。识应多体。识体若一。体必味生。咸淡甘辛。和合俱生。诸变异相。同为一味。应无分别。分别既无。则不名识。云何复名舌味识界。不应虚空。生汝心识。舌味和合。即于是中元无自性。云何界生。是故当知。舌味为缘。生舌识界。三处都无。则舌与味。及舌界三。本非因缘。非自然性】
我们看,佛讲说五阴六入十二处十八界等等虚幻境界,终归一句话:本非因缘。非自然性。因为都是假的,都是梦幻泡影,没有真实意义,众生不明真相假中做假,虚情假意,给自己设置重重障碍,制造种种麻烦。宇宙人生的真相是什么?一个假字概括完!佛说真话不怕得罪人!让我们认清楚假的不可取,引导众生回归一真法界。

当我们冷静下来,思量自己的一生,觉得圣贤的话意味深长!忙忙碌碌一辈子,你到底做了些什么?只不过在善恶因缘当中再续前缘,糊里糊涂混了几十年而已,混得很累,有没有成绩呢?旧缘未了,新业又成!在善恶因缘当中没法突破自己,今生又添了一堆尘埃而已。生生世世迷于其中报恩报怨讨债还债。这本账什么时候能了结?轮回不休,永无止境。说我们是迷人,难道不就是这样吗!大千世界是一个迷字!迷于其中的人,他知不知道自己在迷中?

知道的话,他就会自觉自愿的克服六尘烦恼,不会跟着烦恼习气造诸恶业。可是,我们看看周围,那个人不是围绕着六尘烦恼活着!衣食住行,那一项不沾满血腥呢!这就是无知。谁的学问再通达,知道的再多,依然被六尘控制,他还是个没有学问的人,他的学问是装饰品,解决不了生死大事。佛家的学问以了生死出轮回为目的,要干真的,佛弟子必须是真材实料,不能掺假。世间法实行文凭制,佛家没有这一说。佛弟子的修行标准,就看你断恶多少。恶与善是不相容的,既然没有了恶,善则出现,恶断完了,就是纯善,纯善境界就是佛境界。

古佛给今佛授记,凭什么呢?就是这尊佛在种种境界当中,不起恶心,不动恶念,不分别,不执着,真心办事。没有这样的真功夫,世间人怎么捧你,佛不承认你。佛圣以千百亿身份跟众生和光同尘,始终不失其真。这就是佛圣之所以为圣人的真功夫,谁能看会佛的样子,学得跟佛一样,谁就是佛。不要人家如何评价你,自己都知道自己能不能往生极乐世界,能不能证果出轮回。

修行,首先当人要明白自己走到那一步。人贵有自知之明,佛不在这里反复讲说吗!把自己的六尘烦恼压伏住,这是紧要功夫!断,那不是容易的。但压住让它不起作用,我们就有能力乘借阿弥陀佛大愿超越困惑的十二处十八界。这是修行的最快途径。念佛求生极乐世界,修行人必须先走这一步。

下面呢,我们探讨舌识与味界。佛问阿难尊者说阿难。又汝所明。舌味为缘。生于舌识。此识为复因舌所生。以舌为界。因味所生。以味为界。舌头尝味,这是人人知晓的。但佛提出的问题,几乎所有人都答错了。舌头尝出的酸甜苦辣咸,到底这个味道出于舌头呢,还是出于食物?大家都会说,出于食物!

为什么?我们对食物的味道产生严重依赖,没有盐,饭菜吃不下去。这还好些,而对于肉食的依赖,根深蒂固。几乎所有的人出生下来学会吃饭,就特别对肉食感兴趣。从来没吃过肉,他吃下第一口,则终身难忘。这就是无始劫来的业习,作用在味尝,一经污染,再不清净。给我们形成的错觉是什么?味道来自要吃的食物。真是这样吗?那我们看看,食物下肚,只能通过舌咽,很多人忽略了舌尝,一味贪着食物。没有舌头尝味,食物就没有味道。而舌头具备尝味的功能,有人却忽略了食物,认为味道出自舌头。佛怎么说呢?

我们看经文【阿难。若因舌生。则诸世间甘蔗。乌梅。黄连。石盐。细辛。姜。桂。都无有味。汝自尝舌。为甜为苦】佛说,如果味道出于舌头的话,甘蔗的甜,乌梅的酸,黄连的苦,石盐的咸,还有饭菜的其他佐料,它们的味道从何而来呢!没有这些食料,舌头单个能不能生出酸甜苦辣咸?回答是否定的,不能。那,说这些食料有味,没有舌头去尝,手尝不出来,身体的其他部位也尝不出来。两个说法都站不住脚。

佛说,舌性非苦。味自不生。云何立界。不贪着味道,就没有味界。贪着味道,马上从圣贤堕落为凡夫。其他也一样。同一条舌头能尝众多的味道,又是什么道理呢?佛说,又一切味。非一物生。味既多生。识应多体。如果味道是从食料所生,一个味道就需要一条舌头,可人与动物只有一张嘴一条舌,尝变所有味道,说明人的烦恼心有多少,就有多少种味道!

【识体若一。体必味生】是什么意思呢,今天时间到了,谢谢大家,我们明天同一时间段接着探讨,阿弥陀佛。

《楞严经》讲记第一百五十集,二零二一年九月十三日。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填写信息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