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无量寿经讲记第75集

慧利 2020年9月19日08:27:38
评论
416

《佛说观无量寿经》

刘宋西域三藏法师畺良耶舍 译

主讲:印正老师

【欲生彼国者,当修三福:一者、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二者、受持三归,具足众戒,不犯威仪;三者、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如此三事,名为净业】

【见未真,勿轻言,知未的,勿轻传】

对道听途闻的事情,要慎重识别,认清真假,不能以讹传讹,更不能捕风捉影,这样的话,将引起很多麻烦,甚至惹起非常祸端。

所以,圣人教我们亲见亲闻,对某件事完全搞清楚了,再说不迟。朦朦胧胧知道一点点,大部分不知道,就实事求是,只说自己清楚的这一点,不知道的就说不知道,其中不能自我编造,跟着他人的传言风生水起,再添情节,将本来一点点小事情渲染的很大很大,引起很多人的误会,严重的可能造成社会动乱。

我们念佛的人,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念弥陀佛,闲话传闻,马路消息,都不要听。心里越干净越好。

我们都是凡夫众,杂乱的信息收进阿赖耶识,会影响当人的清净心。对社会上形形色色的杂事,躲还来不及呢,那敢去打听参与!要用智慧去判断每件事,谣言止于智者。

就算自己将某件事的来龙去脉搞清楚了,也不要对不相关的人说,话越传越复杂,给当事人说,看有没有意义,不是什么大事要事,鸡毛蒜皮的屑事,也不要给他说,浪费自己的时间,占用人家的时间,不产生社会效益的,都免说。

佛门以无事为庄严,世间法也如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少一事不如无事。大家看不起的所谓百事通人,他什么都知道,扎闲人堆,什么消息都灵通,这个人就不是个好料子,要提防着他,不能跟他交往,免得你自己一句话说不好,他将你编排进去,把你说得五花八门,别人无意中就观注上你了,对你有个不良印象,你以后就难做人了。

【事非宜,勿轻诺,苟轻诺,进退错】

承诺人家的事情,就要兑现,答应得好好的,最后失信,就将人家耽误了,就很不好了。无论大事小事,不能轻易答应,先看看自己有没有把握,能不能拿得动这件事,思前想后,方方面面都想好,不要后悔。

我们想想,如果轻易答应人家,自己又办不到,这多难为情!反悔是错,硬着头皮去做也是错,你看尴尬不尴尬!信的意义,是很深的,生活的艺术,就在于多听圣人教诲。

圣贤佛菩萨是我们指路明灯,平常多看圣贤书,你就高出他人一头,不要自己给自己挖陷阱,若要他人尊重你,信任你,你首先要做到有信用,处事稳重,一字千金。君子一言驷马难追。

【凡道字,重且舒,勿急疾,勿模糊】

平常与人说话,要一字一句,字字真切,不要稀里糊涂,牵张挂李,就事论事。

急疾就是不假思索,随口说出,心里想到那里说那里,也不在乎他人的感受,更不掂量说出去有什么后果,随心所欲,图口上痛快,这是不可取的。

重且舒,重,就是慎重,舒,是慢一点。话到口头留三分。将要说的话,字斟句酌,一但冲出口,则覆水难收。

口为祸福之门,佛家教我们心思佛,口念佛,就能起到防微杜渐的作用。而阿弥陀佛在念佛人命终来接引众生,为什么凭阿弥陀佛圣号做标准?就是因为,这个人的心是清净的。如果他胡思乱想,命终就念不起佛号。

心地清净的人,他没有多余的话,我们看看,高僧大德,给学人示现的第一个标准,就是寡言少语,整天拿着一串念珠,佛号念的不停息。而真正有道行的寺院庵堂,里面除过声声佛号,几乎鸦雀不闻。

吵吵闹闹的地方,闲人扎堆的地方,都是念佛人所忌讳的。初学的同修,你到那个寺院,看到这些情景,就赶紧往出退,迟了,它就将你拉下水。

一个人的修养,从他的话语就能看出来,平常要练习,将《弟子规》反反复复的学习,烂熟于心,你就是大德人物了。

今天时间到了,谢谢大家,我们明天同一时间段接着探讨,阿弥陀佛。

由于鄙人修学程度有限,讲经肯定有不当之处,伏请同修大众多提宝贵意见,让鄙人及时觉悟,当下改过。

《佛说观无量寿经》

第七十五集

二零二零年九月十八日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填写信息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