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经讲记-60集

慧利 2021年10月22日20:18:14
评论
424

视频第一次播放可能缓冲时间稍微有点长,请耐心等待。

诸位同修,诸位大德,大家好。我们今天继续探讨《大佛顶首楞严经》

现在我们一起来受持三归 

五戒居士存愿 ,我弟子印正始从今日,乃至命存 

皈依佛,觉而不迷,皈依法,正而不邪

皈依僧,净而无染(三遍)

皈依佛竟,皈依法竟,皈依僧竟,

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

【暗时无明 明时无暗】
这是作为一个凡夫众,见性功能的常情。暗与明是两极 互不相容,所谓黑白分明。

没有明 就不显暗

没有暗 明就显得毫无意义

这是凡夫的价值观价值取向,总是把自己置身于对立当中,所谓没有高山不显平地。

有些人为了出名,为了升官 为了发财,颠倒是非 混淆视听,将黑为白,为了彰显自己,把别人渲染得非常非常之坏,这是一种严重的疾病,精神上的疾病。

这种价值取向要不得,贬低别人以抬高自己,为此造业恶业,不要将来的的果报非常可怕,你现在就住在极端恐怖,极端痛苦当中。

任何背弃良知而造下罪业,不会放过任何一个人,凡夫众以对立为统一,好像没有了对立 ,我们就手足无措,不知道如何是好,

对立 产生一切矛盾与是非,注定了凡夫流浪奔波,身劳心苦,永无休息的时候。

为什么不安静一会呢,我们看凡夫众活得有多辛苦,身体停止活动的时候,念头则非常的活跃,能量精力聚集在妄念上,比体力劳动更消耗能量更造业,我们经常说妄念。

到底什么叫做妄念?

凡是与论理道德相违背的,恶的 坏的 这个念头,就叫做妄念。

佛家让我们所修的无念,很多同修误解了,误解是一个念头都没有。

人可能一个念头都没有吗,

如果善念与恶念都没有了,那你还有什么意义,活着还有什么意义。

说没有了恶念,将恶念头断干净,这是圣贤教育。

我们如果误会了恶念善念,什么念头都没有了,那你就是白纸一张了,白痴。

这怎么行呢。

大家一定要记住,佛家的断妄念,是断一切恶的念头,不善的 无用的念头,不是让我们什么都不思考。

我们看凡夫众住在善境界,与恶境界当中,他都在造业。

造什么业?

造杀盗淫妄的业 ,世间法所谓富贵思淫,就是最贴合实际的说明,富贵人的脑子他复杂,淫念强烈。

而普通劳动人们比起他们来,就单纯得多,劳动人们脑子单纯,是因为他们思想素质高吗。

不一定

更重要的原因,是他们从事体力劳动,一日三餐没有保障,他顾不上打妄想。

对凡夫众来说,福报小是烦恼,福报大同样是烦恼,三界,火宅 贫富贵贱都不安全就不安全在自己的心不干净。

念头不干净,行为不端正,为什么不积极的消除对立呢?

我们看须陀桓的天眼通,

他是如何通的呢?

是他断了八十八品见思惑,对立消除以后的无障碍,见性功能开始发挥作用了,等到对立完全消除。

我们看看佛陀无所不见。

这样一说呢,有同修可能又要提问了,佛境界当中没有明也没有暗,

没有空也没有色,他看到什么了没有呢?

正因为佛境界当中没有对立,所以佛的见性功能无所障碍,

佛需要看什么,

其他不相干的物质障碍不了佛,所以说佛能准确的看到,自己需要看的事物。

我们的眼见跟佛不一样,碰到墙壁执着墙,碰到大山执着山,满满的对立,你如何能看到自己的目标?

目标超越了当人是视线,你束手无策,就算清水透亮的水,他有一定的深度。

因为我们执着有个水相,还是看不到水底 ,水是透明的。

但水相 同样能对人产生障碍,严重的执着与分别

给我们造成的感觉,就是佛说的这样。

【若与暗一 明则见亡必一于明 暗时当灭】

我们的见性 眼见,这个肉眼,在同一时刻 ,只能看到一面,而不能看到两面,这个暗一 就是与暗合而为一。
【见明见暗 若明暗殊 见无生灭】
虽然我们的所见片面而单一,但见性功能始终没有离开我们,只是因为当人的分别执着,障碍重重。达不到想见的目标而已,比如我们想看远太空,我们这个肉眼有没有这个功能呢,有一点点。

看到天上的星星很小很小,星星上面有些什么,星体如何运动,那就一无所知了。

借助现代的天文望远镜呢,也达不到理想的程度,天文望远镜看到比肉眼,要远得多 真的多。

但是他看不到星体上面的具体情况,阿波罗登月以后,它到月球上看到了什么?

他到月球上,也只是看到月球粗浅的一点点东西,月球的全貌他根本没有看完,现代科学所见仍然很有限。

但是佛陀在三千年前,几乎全世界所有的国家,都没有任何的科学技术。

出现的时候,佛的天眼为什么能看得如此清楚?

现代人这样研究 这样讨论,其实不值得讨论,心清净到一定程度,人人都能看到。

【一云何成】
说的就是这个意思见性功能恢复的圣人,视黑夜如同白昼,视觉无限度,既能看清远方的目标

也能看到微小的生物,他不受大小远近的限制,所见全面。

我们听老一辈人说过,虚云老和尚的故事。

虚云老和尚有一次,太阳落山的时候出门走路,走着走着天黑了,他也没有注意到,他的印象还停在白天的状态,当他走到半山腰的时候,看到两个和尚迎面走来,两个人手里打着灯笼,看到虚云老和尚以后,这两个和尚给虚云老和尚打个招呼,随便问一句,天这么黑了,路上又这么难走,你怎么不打个灯笼呢?

虚云老和尚经这两个人,一提醒以后,他忽然想起来已经到晚上了 ,动了一个晚上的念头,眼前黑下来了,再也看不到任何的东西。

看这个起心动念分别执着,对人的影响大不大。

我们看经文

【若此见精 与暗与明 非一体者 汝离明暗 

及与虚空 分析见元 作何形相】

这几句经文说了什么?说了一切法从心想生,我们见到的某物,都是自己心识变现出来的,就跟古老的龙凤传说一样。

现代人谁也没有见过龙,谁也没有见过凤,但是我们看到这个市面上,卖的商品上,都绣有龙 画有凤。

我们脑子里面有个龙与凤的形象在。

是不是真的呢

无从考证。

学佛修行的人,修到一点定功,有时看到某种境界出现,有龙也有凤 ,还有祥云瑞霭,有天人众。

而且是绝对是看到了,不是幻觉,看到很真切,自己甚至还跟他们在一块交谈,

这是怎么回事呢?

是自己对这一些本来就有印象呢。

还是无缘无故出现了这些情景?

那我们再看中国的修行人,看到天人跟我们的古人一样,服饰 衣着 打扮,是我们古代人这个形象。

那外国其他民族的人,看到天人是什么样的?

欧洲诸国的天使都长着一对翅膀,服饰也是他们的样子,从这里我们想一想。

神 佛菩萨 天人众 龙与凤,是不是自己心想出来的?

眼睛什么都没有看见,让你凭空去想象

你从何想起?

归根结底,我们冥中显中看到的一切,还是自己见性在起作用。

传递到其他的五根,包括净土学人见到阿弥陀佛,与极乐世界,也是心显识变。

我们学习了《无量寿经》,仿佛极乐世界就在眼前,极乐世界真在我们眼前吗?

你心里有极乐世界,眼前的万物就极乐世界,心里没有极乐世界,眼前的万物就是你凡夫众,执着出来的一切。

我们学习了《无量寿经》,仿佛极乐世界就在眼前,我们长期礼拜某尊阿弥陀佛形象,佛像打印在你的脑海记忆当中,就不定时的出现在你梦中,或在定中,或在清醒时的某个时间,都是自己见过的,落下印象的。

那有的同修要说,我从出生到现在,就没见过佛像,也没学过佛。

为什么忽然梦见佛呢?

其实这也不奇怪,你前生是个修行人,阿赖耶识当中有佛像,也有佛号 还有佛经的种子,但你不知道自己学佛的缘熟了,这些种子在你的阿赖耶识当中生根发芽,这由不得你。

所以说对凡夫众来说,恶报现前他不知不觉,善报现前也不知不觉,学佛的缘熟了,自己还是不知不觉。

我们不知不觉,但佛菩萨无所不知,佛菩萨知道你的缘熟了,暗中助你一臂之力,帮助你看到极乐世界,帮助你看到阿弥陀佛,还有其他的瑞相,这都不是偶然出现的。

我们再看经文

【离明离暗 及离虚空是见元同 龟毛兔角

明暗虚空 三事俱异

从何立见 明暗相背

云何或同 离三元无 云何或异】

明 暗 虚空,是组成我们眼见的三个条件,白天看不到星星。但是我们借着暗色(夜晚),则能看到满天的星斗,夜晚看不到大地万物,借着阳光我们就能看到,没有空间。

眼见则发挥不出来,佛特别给我们说,如果没有这三个条件,大众之间如何交流自己的所见呢?

你看到某人穿什么衣服长什么样,他看到也一样,两人谈起来,都不约而同的说。

那是某某是谁谁,如果没有这三个条件,就无从见识 更无从谈起,佛在这里说的龟毛兔角,就是这个意思。

没有见到你就想不出来,只有见到你才能描述出来,画出来 说出来 形容出来。

【离明离暗 及离虚空 是见元同】
这是三个条件都没有,还能变现一切 看到一切,那是佛的境界,佛与佛的见解一致。而且是正确的,众生就不一样了。

动物的审美观与人不一样,维次空间不相同,所见所闻就有差异,因为各自的用心不同,变现出来的境界,怎么能相同呢。

各有各的受用,都是心理作用,佛心是定的,不受时间与空间的限制,随众生的需要 变现一切,变化无穷 但定功不失,永远处在常寂光净土。

【明暗相背 云何或同】
明与暗是对立,是互不相容的。处在两个境界当中,我们不可能同时看到两种物质,这就是对立产生的影响。

大大的折扣了我们见的功能,而离开空间与明暗,什么都没有了,谈不上同 也谈不上异。

【分空分见 本无边畔 云何非同】
这是什么意思?【分空分见】这个分,是分离 。

把空与见分离开,空与见能分离开吗?

空与见是不可分割的,我们眼睛看到空的时候,已经是见了。

没有见到色,但你见到空,怎么能说是不见呢。

【见暗见明 性非迁改 云何非异 汝更细审微细审详

审谛审观 明从太陽

暗随黑月  通属虚空

壅归大地 如是见精

因何所出 见觉空顽 非和非合 

不应见精 无从自出】

佛说见与空 两者没有边畔,没有界限。这个边畔 就是界限的意思,无论我们的眼睛看到明与暗,看到空与色,见性的本能都没有改变,随着太阳见到光明,随着黑暗见到月亮与星星,见精是从哪里出来的?

佛说见觉空顽,这个空顽,就是众生严重的分别执着。

眼睛看到什么,就落下什么印象,凡夫众的阿赖耶识当中,装得满满当当,给我们造成的错觉,是眼睛见到什么,就跟什么合为一体。

地水火风空,正是乘着众生所见的顽固性,变现出一个物相来,当然佛也正利用了众生的顽固性,让我们变现阿弥陀佛 ,变现极乐世界。

我们想见阿弥陀佛,天天观想阿弥陀佛圣相,想见极乐世界,则专注观想极乐世界,这是正想正观正见。

佛家的八正道里面有个正见

说明佛并没有反对我们用眼睛去看,只是不让我们看反面的。

反面的是什么?

污染我们纯正见精的诸相,这都是反面的,能引起众生做恶的,杀盗淫妄的这一切相,也都是反面的。

眼睛就是视物而用的,让我们什么都不看。

那可能呢?

把修成正果证到天眼通,这帮助圣人看一切事物,更全面 更清楚,天眼通对佛圣来说是好事

对众生来说,我们这个肉眼幸亏所见有限,让你什么都能看见的话,你早就随着你那个恶心,去看不正当的事物了,一切色相了。

从哪里说这话呢?

这黄色的录像,黄色的文章  黄色的图片,好像最受这些年轻人欢迎。这话可能不是我一个人说的,我们经常所说的回归自性,其中回归见的功能,就是天眼通。

天眼既然通了,什么都能看见。

恶的善的都在自己眼皮子底下,这怎么办呢?

佛不是叫我们非礼勿视吗,天眼一开 什么都看到了,那恶的境界不要污染圣人吗?

不错

圣人确实看到了虚空法界,一切众生的所作所为,善恶都有。

但我们一定要知道,浊世只污染众生,他污染不了佛圣。

佛既然通了天眼,大定修成,在十法界自由往来,什么众生都接触,什么境界都深入,佛还是佛,佛没有退堕到六道来,佛有这样的大定功。

我们没有,在华严会上,善财童子五十三参,参到的那位甘露火王,还有密苏伐多女,都是在恶境界当中工作的大圣。

自性就是不为恶惑,不会退转,持之以恒的发挥正能量,我们在所有境界当中,把握住自己不被境界所转,这就是自性发挥作用。

不是我们感到非常神秘的东西,佛陀示现在人间,大家看看,三千年前的释迦摩尼佛,比你我他这些众生,多了一个眼睛,还是一只胳膊?

佛陀是个人 ,跟正常人一样,两只眼睛两只手,生活在大地上,可释迦牟尼佛一生的行持,没有一件出差错。

我们跟佛有一样的原材料,我们也变化无穷,可变着变着,把持不好自己,堕落在三恶道,受苦受难,苦不堪言,这就无计可施了。

三恶道这个地方 ,进得去出不来,佛陀则进出自由,我们在三恶道受苦受难,佛圣在三恶道度化有缘众生,目标方向不一样,价值观不一样。

就产生了不同的效果,我们与佛圣都有一样的见精,佛圣只往正处着见,用种种的善巧引导我们往正路走。

我们呢,我们是有意无意的造作诸恶,自己害自己,佛圣看到大众作恶多端,图名图利,不过叹息而已 ,无缘救度 暂时放下,不背心理包袱。

既不为他们的恶行所染,而与他们同流合污,也不为众生惨无人道的恶行。

而感到震荡,甚至吓得自己精神失常,印象落在自己的脑海里,折磨自己痛苦一生。

我年轻时住在江苏的南京,有一位老人,是南京大屠杀的幸存者。

这位老人 姓尤,老人家一辈子精神恍惚,儿女们告诉我,

老人家经常从某中吓醒过来,在梦中大呼小叫,晚上几乎隔一段时间,就能听到老人的惨叫声,老人家为什么这样惨叫呢,

就是因为他小时候经历过,南京大屠杀那个恐怖的场面,把他吓的,留下了一辈子痛苦,一辈子的阴影,这种心灵的创伤,对一个分别执着的凡夫众来说,他永远忘不了。

一直到他七八十岁的时候,还受到这样恐吓威胁,佛圣一切看惯,无论你众生在干什么 ,都影响不了他。

佛圣该做什么做什么,度化觉悟众生的工作,不会因为任何障碍而停止。

在中国的历史上,汉王朝这个汉代,吕后执政期间。

有这样一位君王,这是谁呢,吕后与她的丈夫,刘邦的亲生儿子,王位继承人,要说母亲吕后这么的精明,父亲刘邦又这样的英雄气盖,处事圆融。

这儿子应该不错吧,但是事与愿违,这个王位继承人,是一个胆小无能之辈,父亲驾崩以后,他顺理成章的坐上王位,但是他畏手畏足,担当不起这个重任,朝中的大事,还由他的母亲。

他那白发苍苍的母亲,去辛苦处理,偏偏呢这个刘邦在世的时候。

他的宠妃,这个戚夫人,想把她的儿子这个赵王如意,趁机扶持他登基。

当皇帝,这吕后当然不同意,吕后与戚夫人为这个事情,明争暗斗,最后吕后占了上风。

吕后 那是个铁腕的女人,不是个简单角色,饱受戚夫人干扰的这个吕后 ,对戚夫人恨之入骨。

大权在握以后将戚夫人,砍去手足 割去耳朵 ,挖掉眼睛,这样还不算。

干脆把她扔在猪圈里面,让她跟猪住在一起,慢慢的饿死 冻死,手段极为残忍

但是当时的吕后。

可能已经失去了理智,感觉不到自己手段的残忍,还将自己的儿子叫来,本来意思是向儿子,炫耀自己的政治手段,让儿子 未来王位的继承人,去欣赏她的政绩。

什么政绩?

她把戚夫人造成了人猪,这对当时的吕后来说,是她的一大胜利。

因为朝中当时的势力,已分成了两派,一派向着赵王如意与戚夫人,一部分人向着吕后,还有她的王位继承人。

她的儿子,那当时吕后要把这个戚夫人,拿捏在手里 况且处死,

那不容易

吕后 为此感到非常的骄傲,因为她胜利了,江山社稷以后是她与她儿子的他把儿子叫来,让儿子来欣赏一下。

母子俩共同为这个胜利,而感到庆贺,

谁知她这个儿子呢,实在无法造就,软懦的儿子到关押戚夫人,的这个猪圈里面,看来看去,没有看到什么东西,还是旁边的人给他指指戚夫人,让他看 。

这一看不要紧,他吃了一惊 仔细看来看去,这象个人啊,不像个猪啊,可是看他是个人,他又不是人,没有耳朵 没有眼睛 ,没有鼻子 没有手足,蜷缩在猪圈里跟猪一样。

这到底是个什么东西呢,就逼问他手下的人,你们说这到底是个什么?

手下这些太监,逼迫无奈告诉他们的新君,那是戚夫人,是你母后的杰作。

这位新王看到戚夫人,已经变成这个样子,奄奄一息。

被这个猪践踏来践踏去,当场吓到了,精神出了状况,既不明白母后的用心,更接受不了这个残酷的现实,从此以后 这位新君,纵情声色 不问国事,自暴自弃 成了一个没用的废人,吕后害了戚夫人,杀了赵王如意。

同时也毁了她的儿子,这就是凡夫经不起善恶境界的考验,见善染善。

无理智的善心善行,见恶做恶,

无理智的去从事恶业,无理智的善心善行。

最后善心办坏事,见恶染恶,旧恶未改又添新恶,自己没有定功。

没有主心骨,就这样左摇右摆 轮回六道,在这里我们评一评吕后这个人,要说吕后这个人是个铁腕人物。

中国的历史上有两个女人,是政治家,一个就是吕后 ,再一个是武则天。

这两个人在政绩上,这没话说。

但是这心狠手辣这一项,这普通女人还真做不到,可就是因为他们过分的行为

给她们抹上了污点,让后人提起这两个女人,都心惊胆战。

其中吕后残害戚夫人这件事,尤为突出。

就说这个吕后,戚夫人她妨碍你执政,你抓住她 杀了她就罢了,用这样的黑社会流氓手段,你处理戚夫人,给自己留下了口实,以至于后世的大众习惯的说

最毒不过妇人心。

他自己做恶手段残忍不说,黑了我们全体女性的形象,这实在让我们女性感到不服气。

【不应见精 无从自出】
这里面的意义非常的深刻。
【不应见精 无从自出】
见性 是每个众生固有的,永远不会消失的功能,无论见到空,还是见到有,不被空有二境所污染,理智行事 就是佛知佛见。我们看佛在《般若心经》上说,色不异空 空不异色。

我们生活在物质世界,空 其实就是色,说空是色,是因为没有空就没有色,正因为有空,一切物相依空成立。

所以我们的见性无处不在,哪怕只见到虚空,也证明见性在认真的工作,何曾停息过?

包括我们肉眼闭上进入睡眠状态以后,见性也在工作。

我们梦中见到的山河大地,一切万物 一切人事,不就是最好的说明嘛

见闻觉知,是构成我们智慧的四大要素,地水火风,则是自性本有的无价之宝,地水火风与见闻觉知结合,变现出世界,变现出一切物相,这就是佛说《楞严经》的次序。

一遍又一遍向我们重复,一遍比一遍说得更加深刻,众生与佛一样,众生没有比佛少什么,佛也没有比众生多什么,一切法平等。

说我们的见性从未停止工作,其他闻觉知,同样也没有停止工作,地水火风四大更是随着我们的见闻觉知运作不休,没有停止,

说明什么?

说明虚空法界是动的 是活的,是生机盎然。

我们再看经文

【若见闻知 性圆周遍本不动摇

当知无边不动虚空

并其动摇地水火风 均名六大】

【见闻知】  就是见闻觉知 【性圆周遍】 

意思是 ,虚空法界是我们的自性所创造,没有众生的自性德能,哪来的虚空法界?

【本不动摇】
这句经文佛在此地述说,我们还觉得有点难以参透,那我们听听六祖能大师所说,就觉得容易接受 容易理解 。当年五祖在三更招见六祖,想试探六祖到底有没有明心见性,问六祖什么叫做自性,六祖说的很好。

何其自性 本无动摇

何其自性 能生万物

何其自性 本自清净

五祖听完六祖的报告,肯定六祖见性了,就将这个衣钵传给他,让他远走高飞。

自性的本不动摇,就是见闻觉知永远存在,地水火风永远存在,能量与物质通通具足,谁也夺不走。

六祖这样一说,不就给我们吃了定心丸吗,祖师大德说得好,修来功德是自己的,造下的罪业也是自己的。

中国老百姓喜欢说真命天子,所谓的真命,就是自己修来的大福德大智慧,任是外界环境如何恶劣,他则安然无恙。

现阶段地球上灾难多多

人们都希望找个安全的地方去生活,逃避这一切灾难,

能不能找到?

你不停的造作恶业

就算把你存放在保险公司的柜子里面,你也不安全。

身随业转 逃不掉,安全地方在哪里呢?

在极乐世界,而我们往生极乐世界的先决条件,是断一切恶 修一切善,持念佛号 摄心正意,这样坚持下去,我们的见闻觉知一切向正,自性当中的地水火风。

随着我们心正 行正与口正,自然转化为极乐世界的妙庄严土,可能有同修又要问了。

那我持之以恒断恶修善,不去极乐世界修行,不也照样成佛吗?

我们怎么回答呢

不去极乐世界,你持之以恒断恶修善成就佛果,这两者不一样,为什么说不一样呢?

你的想法很好,但极乐世界之外的其他佛国土,不是善少恶多,就是门槛太高。

善少恶多呢,你经不起外缘境界的诱惑,要跟着造恶的,门槛太高 那里虽然好,但你去不了。

在中国佛教史上,曾经也兴起过弥勒净土,弥勒净土就是鼓励学人,生在兜率内院。

但因为这个弥勒净土法门,难度太高,修起来不容易,最后大浪淘沙,被自然淘汰掉了 ,在佛陀所说的八万四千法门当中,数来数去 比来比去,只有念佛求生极乐世界,最安全 最方便 最容易去,停止当下做恶,当下就是安全处,温良恭俭让是善,不杀不盗不淫不妄不酒是善,佛圣给我们列出善行的标准并不高,在有生之年,短短的几十春秋,我们能咬紧牙关挺过去,持之以恒把住这个条件,命终十念佛号,阿弥陀佛不来接引,那是不可能的。

【当知无边不动虚空并其动摇地水火风 均名六大】

虚空不动 是定的,地水火风四大是动的,正因为虚空的稳定性,给地水火风提供了,自由运作的安静环境,动静结合 恰到好处。
【均名六大】
前面分明是五大,怎么佛现在又说个六大呢?这五大又多了一大,是什么意思?

这是佛将见性功能加进去了,那为什么不把闻觉知也加进去呢?

这是佛陀说法的简洁性,简略去这些重复的地方,用见性功能一项代表其他三项,略去重复的地方。

这我们就省事得多,也就是说,见闻觉知与地水火风空,都是我们的自性法宝,这些宝物如何运用?

就是佛圣指导给我们的,一切向正,做到一切向正,我们的色身与依报环境,将会越来越好,具体用什么说事呢

极乐世界 阿弥陀佛就是例子,往生到极乐世界,极乐世界的依报环境无限好,

我们的自性德能一下子,修的跟阿弥陀佛一样,无所不能 一切美好,这不就是福慧具足,四大运作得恰到好处嘛。

今天时间到了 谢谢大家

我们明天接着探讨

阿弥陀佛  阿弥陀佛 阿弥陀佛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填写信息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