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第一次播放可能缓冲时间稍微有点长,请耐心等待。
我们今天继续探讨《大佛顶首楞严经》
现在我们一起来受持三归
五戒居士存愿 ,我弟子印正始从今日,乃至命存
皈依佛,觉而不迷,皈依法,正而不邪
皈依僧,净而无染(三遍)
皈依佛竟,皈依法竟,皈依僧竟,
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
我们继续接着昨天的内容探讨
同业相缠 合离成化
见明色发 明见想成
异见成憎 同想成爱
流爱为种 纳想为胎
交遘发生 吸引同业
故有因缘生羯罗蓝遏蒲昙等
胎卵湿化 随其所应
卵唯想生 胎因情有
湿以合感 化以离应
情想合离 更相变易
所有受业 逐其飞沈
以是因缘 众生相续】
六妄 ,这个妄心将他贬值为受想行识。
那反过来说我们如果不用妄心,真心办事,那就是自性起用。
前面佛给我们说了世界相续,这里再接着说众生相续。
世界上有众生,才会表现出他的价值来,没有众生就没有世,有没有界。
这话怎么说呢?
世与界都是众生的分别执着心,产生的概念。
我们要记住,当我们的妄想分别执着,统统转为见闻觉知的时候,世界相就消失了,世界的相续,是地水火风互相配合。
而众生相续呢,则是各自的业力互相牵缠。
众生是怎么来的?
我们看经文的头一句
将完整的自性德能,见闻觉知分裂成六个形态。
这六种形态各司一职 ,缺一不可。
一项功能丧失了,这个众生就是残疾。
见闻觉知是自性得能,被眼耳鼻舌身意所分裂,接受了污染。
污染了以后,见闻觉知就是受想行识,功能与德能大大的打了折扣,自性的德能随之转为造业。
造业的第一个表现是什么?
贪色 ,眼睛看到自己喜欢的,就贪着不舍,不但成年人如此,我们看婴幼儿也是这样。
刚出生的婴幼儿,他就在不停的接受污染,眼睛刚接触到事物,就开始污染了
合乎自己心意的,贪看不舍,由贪色一路下滑,其他五根一呼百应,一染俱染,远远背离了自性德能。
恶业越造越深,不能忽视任一根的贪着,因为他一旦贪着了,牵一动百 一染俱染。
我们在这里说一个故事,商王朝时期。
纣王偏宠妲己,凡是妲己提出的要求,纣王都一 一的满足她。
妲己向纣王要求什么呢?
女人的贪心重,她想纣王首先要的就是物质方面的贪求,物质方面的贪求,不但从一个女性的衣着装饰上,她事事要求超群出众。
而且在这个餐具上,宫殿的装饰上贪得无厌,一直用种种的理由,向纣王索要。
妲己在当时已经左右了纣王,引起朝野两班文武极大的恐慌,因为这个妲己心毒手辣,大臣们不知道将有什么厄运,明天降到自己的身上。
有一次呢 纣王宴请群臣,妲己做陪酒,纣王当着群臣的面,赐给妲己一双象牙做的筷子,以讨宠妃的欢心。
这时候呢,贤臣其子看出了其中的玄机,其子是个非常有智慧的人,他未卜先知,商王朝距离灭亡不远了。
其子的先见之明根据什么?
一是纣王贪色
二是纣王贪味
这两贪足以将一代国君,毁灭怠尽。
男人一旦贪上了酒与色就完了。
说纣王贪色 他不择良贱,不问道德 为美色所迷,宠幸妖孽。
说他贪味呢,象牙筷子就能说明,对普通人来说,吃饭是为了充饥,随便什么餐具筷子,能吃饭就行,在这上面做文章没有意义的。
可是纣王整天跟他的妖妃,三天一小宴 五天一大宴,心思都在吃睡上,对餐具不由得考究起来,要美食同是也要美器,被酒色所迷。
后面怎么样呢?
穷奢极欲 怎么腐败怎么来,其子从此警惕起来,他暗中运作 保护朝中忠良,避其锋芒 不再规劝纣王,他爱怎么着他怎么着去,因为他已经是不治之症的重病人,给他吃药等于白吃。
果然不出其子的所料,纣王后面跟着筑鹿台 建豪宫,酒池肉林 耗尽了国力 ,冷了两班文武的心,致使民间怨声载道,诸侯蜂拥而起造他的反 ,推翻了商王朝。
圣人教弟子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就是不给我们造成向后堕落的任何机会,蝼蚁之穴 可毁大堤。
佛在这里说得更确切,眼睛被污染以后, 其他的五根,如同多米若骨牌一样,跟着一连串的倒下去。
佛经常给我们说的一妄一切妄,不就是这个意思吗。
从自性迷出来,就只有受苦受难的份了,想再回归自性 ,这可不容易。
用世间法的话来说,就是学坏容易学好难,跟一个触犯刑法的人一样,多年的自由瞬间失去,后面是漫长的牢狱苦受。
想重新获得自由 ,那不容易了。
六道众生的同业。
什么是同业呢?
共同的爱好就是同业,我们看现实当中同一地区的人,他的衣着 饮食 风俗习惯,大致相同。
中国人的菜,其他国家民族的大众,不一定喜欢吃。
而西方国家的餐饮,我们照样吃不惯。
我年轻时在江苏某高校就学,外籍的同学他要吃西餐,我看了那个西餐我就不想吃。
这就是同业 ,日常行持上呢。
有的人喜欢打猎
有的人喜欢骑马
有的人喜欢旅游
有的人喜欢热闹
有的人喜欢安静
两个性格不同的人,住在一个房间里,就要发生很多的矛盾,迫使他不得不找适应他的环境,所以物以类聚 人以群分,这就在情理当中了。
不同的民族,文化就有很大的差异。
怎么说呢,共业 同业,大家都认为这样是正确的,是对的。
那法律上 政治上,伦理道德上,就格外的给他开绿灯。
如果大家都反对这样做,这个风俗习惯就形不成,看似世界各国列疆封土,那都是同业所感,看似人世间的父父子子,兄弟姐妹,还有种种的人事环境,这也是同业相感。
【合离成化】 是不定法。
合的反面就是离,六道众生之间的恩恩怨怨 ,相互转化 ,性格爱好也在不停转化。
一会喜欢这样,一会又喜那样。
我们日常的家具就能表现出来,我们这代人小的时候,装衣服的柜子他是躺着的,后来呢柜子站立起来,成立式的。
立式的柜子好,还是平躺的柜子好?
没有一定的说法。
看人心里喜欢什么样子,说躺着的柜子不好吧,它躺了好几百年,难道古人就不知道变通吗?
可见古人喜欢让它躺着。
我们日常所穿的衣服,这个款式,也在不停的变动,一代人跟上一代人的衣着款式,就不一样。
我们看经文
同样是人,大家的喜好各不相同。
有人喜欢这样
有人喜欢那样
有人喜欢红色的
有人喜欢绿色的
这就是出自各人的爱好,一旦看到外界的色相,马上思维分辨,接下来有什么样的后果没有?
后果严重了,怎么说后果严重了呢。
佛接着说
这个人并没有惹你生气,甚至与你素昧平生,但是你看到他就是不顺眼。
看他不顺眼,就失去了理智,管他对与不对,打压他 欺负他,让他不得好过,造成了许许多多的怨案。
喜欢他呢,就是纣王宠幸妲己那一套,妲己说什么,纣王都欢喜。
红楼梦上我们看,当家的主子王夫人。
不喜欢林黛玉,不喜欢晴雯,金钏这一班人,这些人并没有做错什么事情。
但王夫人跟着自己的喜好行事,把以黛玉为首的这般人,逼死的逼死 害死的害死,反倒对会用心机的袭人一干,她却没有理智的喜欢。
这就是【异见成憎 同想成爱 】
没有理智 感情用事,气味相投 ,处在一起 没有了原则,这个团体就要出事了。
一个人他到底为什么喜此厌彼呢?
肯定有原因,原因是什么呢?
互相之间的恩怨情仇,业力在支配着他,前生结下了冤仇,今生遇到就是【异见成憎 】
前世之间有恩情,今世遇到则是【同想成爱】
前生结下的善恶缘分,顺着惯性 今生相续,什么时间能消弥众生之间恩怨情仇呢?
遇不到佛法,不知道从果上消因,永远都解不开。
哪怕来生彼此同为父子兄弟,感情上都有很深的隔阂,安禄山被儿子所杀,唐玄宗与子争妻,世界上最亲的恩情,加杂着不为人知的爱恨,来生来世 哪能和平呢。
【纳想为胎】就是随缘来做你的儿子女儿。
从这段经文当中,我们知道自己到底从什么时候,开始迷惑颠倒的。
学佛的同修都习惯的说,从无始劫来开始了迷惑颠倒。
无始劫是什么时间?
无始 有大德解释说,就是没有开始。
具体作用在我们六根上,从眼睛睁开的那一刻,就迷染了。
有人可能会说,你这样说,一个新生儿他也眼睛睁着看人,一个新生儿他知道什么呢?
就算看到了什么,他也没有判别能力,
他怎么会接受污染呢?佛不是给我们已经说了嘛。
婴幼儿只是他无法用言语,与表情传述自己的感受而已,并不是不知道。
现代科学证明,胎儿在母腹当中,就开始接受外界的信息了,现代人所谓的胎教 ,就是缘于这个因素。
胎儿还没有出生,都能感受到母亲传给他的信息,说新生儿不懂事,那可能吗。
我们看看婴儿,高兴的时候手舞足蹈,烦恼之时又哭又闹,你说他不懂事吗,不懂事 哪会闹情绪呢
这在人众当中表现得最为突出,人从生下来就带有偏见,就有自己的个性脾气。
喜欢这个 讨厌那个,而且根深蒂固,一世又一世 无穷无尽。
孩子与父母的关系是什么呢?
佛说 同业所感,所以孩子跟父母的外貌很相象,性格也有相似之处。
不但带着前世的业感,今生遇在一起 耳濡目染,又跟着父母学样子,越学越像。
中国人喜欢说,要给儿女积阴德。
什么意思呢?
就是要求普天下的父母,要给孩子做好样子,让孩子学你的好样,就是这个意思。做父母的不合规范,孩子一旦跟着你学坏了,你这个家就不得安宁了,一个家族 能不能出人才,出什么样的人才,查查他的家谱你看看,祖祖辈辈几乎是雷同的。
虽然时代不同,但前人的所作所为,与后代的所作所为迹象非常明显,后人禀赋前人,遗传因素很厉害。
因为有了污染,人从小就有脾气有个性,他喜欢吃什么 喜欢玩什么,有什么样的爱好,别人没法改变他,一直到他寿终正寝,神识离开了他的肉体 ,他还是重复生前的习惯。
我们再看经文
顺着生前的爱好与习气,到处寻觅下一个落脚处,下一生生在哪一道 他不知道,生在哪一处 他也不知道。
但他遇到跟自己习气,相投的有缘众生 有缘地方,他的眼见就发挥作用,茫茫迷暗当中,他看到一个亮点,就不由自主的向那里靠近。
有一则故事说,某一个人他晚上累了,一觉深睡下去以后,神魂到处飘荡 漫无目的,周围是一片黑暗,他不知道自己在什么地方,也不知道自己要去哪里, 很渴也很饿。
渴饿难忍 前途渺茫 ,所以他心急如焚, 不知道过了多久,他终于看到黑暗当中有一个圆洞,有微微的亮光从圆洞里面照射进来,他就抱着一线希望试探着。
从圆洞爬出去,果然外面很亮,当他再看看自己的身体,已经不是人了。
发现自己是一条蛇,从墙上的孔隙爬到墙外的稻田里面,他看到那堵墙。
隐隐约约记得是他家,稻田是他家的田地,但是他以这个蛇身。
如果在这两者之间生存呢,他又陷入了另一种痛苦与烦恼当中。
这时候他的邻居看到这条蛇,举起锄头就砸死了他,没有了蛇身做依附,他的身识又到处游荡,苦不堪言。
幸亏他生前懂一点佛法,走投无路之际,就跪在地上求佛求菩萨,希望佛圣给他指一条生路,求着求着。
他的耳边隐隐约约传来,人的哭声,听那个哭的样子,好像谁家过丧事,他就顺着声音去寻找,找着找着,他看到了自己的家门,很高兴他终于回家了,就高高兴兴的理直气壮的,走回家里去,进了堂屋。
他看见一个男人躺在棺材里面,当时他非常的累,看到棺材正好想进去睡一觉,就倒下去,接着呢又听到很多人大呼小叫,他吃了一惊,也跟着爬起来。
这时候呢他彻底醒过来,他睡眼朦胧的看到自己躺在棺材里面,他揉揉眼睛,自言自语的说,我刚才睡在床上,谁把我放这棺材里面呢。
这棺材是放死人地方,谁把我放在棺材里面,等他完全醒过来以后。
他才知道自己已经死了一天一夜,人家正在给他办丧事呢。
他想着这两天发生的事情,他又自言自语的说,谁把蛇打死了。
打蛇正好打在我的头上,我的头很疼的,果然邻居这个人过来说,是有一条蛇爬在他家的墙洞上,他怕蛇进宅咬人,就随手打死了,短短一天一夜,他就生死了两三次。
神识始终围绕着自己的家园,周围转来转去,舍不得自己的家园。
幸亏生前在佛门修了一点福,又回来了。
要不然那还真不知道,下一辈子在哪里。
这就是【同想成爱 流爱为种】
被爱染牵缠,无法远走高飞 ,无法超脱轮回,贪爱要不得,贪心执着在什么地方。
就画地为牢,突破不了自己的小圈子。
交遘发生 吸引同业】
带着浓厚的情绪不肯放过对方,人如是。
其他的动物也如是,当父母遘合之际,就是他成胎之时。
佛说
就是胚胎 ,胎卵湿化 随其所应, 这个胎卵湿化,就是生命的四种成与住。
哺乳动物都是胎生,飞禽与蛇类龟类鱼类是卵生,这是最常见的两种生态。
湿生是借着水气生成的动物,化生呢, 无所依托 唯依业力而忽起,比如诸天他就是化生。
地狱界,地狱众生没有身体,他也是化身去的。
还有劫初的众生,劫初 就是世界形成以后,出现的第一个人,这些人也是化生到这来的,他没有父母生他,劫初众生没有父母,他出身何处?
我们看我们这个地球上,第一个人是怎么来的,光音天的大众。
光音天 ,禅天大众的福报将尽的时候。
他堕落到我们这里来的,以禅天的身份堕在我们这个地球上。
中国老百姓所说的,开天辟地的盘古也算一个,盘古他没有父母,也是从禅天,或者其他哪一天。
直接化生到我们这里来的,随其所应。
是生前造的什么业,不由自主的感什么报,我们念佛求生极乐世界是化生,托质莲胎 莲花化生,纯洁干净,那胎生大众呢。
十月胎狱那是很痛苦,很可怕的。
胎儿一旦进入母亲的身体,就开始受罪,受什么罪呢。
母亲喝一喝热,他如同处在火热地狱,母亲吃一个冷。
他有如同处在寒冰地狱,而且母亲的起心动念,身口意三业,都以最快的速度马上传递到胎儿的大脑。
母亲发火动怒,胎儿如同处在地震当中一样,经过母亲给他十个月的灌输,这个孩子生下来他就认识母亲,就跟母亲一个样。
如若母亲是圣贤,他沾了大光,若母亲的凡人,他跟着倒霉,周文王的母亲孕育文王的时候,口不言恶 身不行恶,意不思恶。
因此文王生来就是大贤人,而母亲如果思想素质特别差劣,孩子就很难学好,阿弥陀佛给我们设置的莲花化生,很巧妙。
我们的莲花,生长在极乐世界的七宝池,滋养莲花的池中的八功德水,八功德水不但是高级营养,而且还是高级教育,谁在教我们的莲花呢?
无量寿经在教育他,阿弥陀佛圣号在培养他,从我们发心求生极乐世界的那天开始,你肯定会越变越智慧,越变越慈善,这绝不是迷信,因为我们已经与极乐世界,阿弥陀佛聚会一处,超凡脱俗,当然万事如意。
湿以合感化以离应 】做何解释呢?
为什么?
内心深处坚固的贪爱,乱纷纷的,乱到了什么?
乱到了自己无所适从,正所谓乱到了自己无所适从,几乎失去了理性,谈不上有感情,所谓慌不择路 饥不择食,哪里能适应自己,马上就不择手段去占领。
这里的情又是什么呢?
也是贪爱,但还多多少少带点感情,感情就是感恩,正所谓贪心越重 果报越差,同样是动物,卵生动物比胎生动物,苦难更深重,更难超脱,就从动物向人道天道,这方面上升的速度,胎生动物转人快,卵生动物转人慢,胎生比卵生动物的烦恼,要轻一点。
一个是自己的习气使然,谁也勉强不了你,二者是冤家债主投你所好,诱惑你跟着烦恼习气,去选择另一个新的烦恼身体,或者另一个烦恼境界 ,或是善道 或是恶道。
但无论是善道还是恶道,都是轮回中事,报恩 报怨 讨债 还债。
注定了生生世世不得清净,由恶道堕回恶道,或由恶道转生善道,这都不究竟, 都是流浪儿,
生死频繁 幸福感没有,生活没有任何保障,哪怕位极大梵天王,也没有用的。
为什么没有用,当一个人辉煌之时,正是他堕落之际。
辉煌 ,有漏的福报,注定好日子过不了几天,权力越大 财富越广,造业越容易。
这不佛接着说
以是因缘 众生相续】
是沉的意思
【飞】是上升
【沉】是下堕
三善道是升 三恶道是堕,轮回本来就是这样,一批恶道众生上生在善道来,但在同一时刻,一批善道众生又失去人天身份,堕下了恶道 彼此彼此,三善道不空 三恶道也空不了,六道轮回绵延不断,佛陀讲到这里,语重心长的对富楼那尊者说。
则诸世间父母子孙 相生不断】
父母子孙 ,报恩的来了就是孝子贤孙,抱怨的来了 就是败家子,我好像前几天看到一则新闻,一个男孩子不知道为什么事情,向爷爷要钱,爷爷没给,他就把爷爷打了一顿,他的父亲在旁边看不惯,过去打他。他又把他父亲打了一顿,这样的人恐怕都是抱怨来的吧。
这男孩子不小了,也有二十好几了,就这样对待自己的爷爷与父亲,爷爷与父亲今生今世,可真没少疼爱他,他就这样恩将仇报,这就是我们前面所探讨过的,抱怨的来了。
一个家族的大众,脾气性格在某方面总有点相同,可能他的爸爸以前对爷爷,也不是很孝顺吧。
因此彼此之间互相熏陶的时间太久了,根深蒂固 。
而一个家族当中,果然能出个明白佛理,专精修行的人 难能可贵,这个人修出成绩 突破了轮回。
其他成员就有了得度的机会,所谓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他与这些人有缘。
就能靠近他,这个人如果修出了大成绩,突破了轮回,一个家族的命运就有改变,所谓一人得道九族升天,虽然亲情牵缠,是不是大家来生还像今世一样,都是人身呢?
这不一定了,怎么说不一定呢,
今天时间到了 谢谢大家
我们明天接着探讨
阿弥陀佛 阿弥陀佛 阿弥陀佛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