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经》讲记
唐中天竺沙门般剌密谛 译
主讲:印正老师
诸位同修护法守群功德无量,印正感恩大家了!
学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最高的享受是断除烦恼之后的清净自在。
我们继续探讨《大佛顶首楞严经》。唐中天竺沙门般剌密谛译。卷四
【我今备显六湛圆明,本所功德,数量如是,随汝详择其可入者,吾当发明,令汝增进,十方如来,于十八界一一修行,皆得圆满无上菩提,于其中间,亦无优劣,但汝下劣,未能于中圆自在慧,故我宣扬,令汝但于一门深入,入一无妄,彼六知根,一时清净】
我们看【我今备显六湛圆明】什么是六湛圆明?就是六根都可以帮我们证果成佛。话是这样说的,但要学会选择最容易,修行最省力的一根,不能听佛这样一说,你就盲目修行。本所功德,数量如是。佛不是一一介绍了六根的功德吗?其中耳根舌根意根都具1200功德,眼鼻身则800功德。我们就选择口念佛耳听佛,自然达到意根清净。
在念佛一法当中,有人喜欢出声念,有人喜欢金刚持,默念,都很好。默念比出声念难度大,不出声,心里念佛,也不妨碍修清净心。
古今大德都支持出声念佛,为什么呢?因为我们周围有数不清的众生,既然大家耳根功德圆满。我们用音声将阿弥陀佛圣号传递给他们,不但自己借佛号摄心正念,其他有缘众生听闻佛号,也能摄心净念,往生极乐世界。持念佛号的功德就如此之大,因为这个方法得天独厚。随汝详择其可入者,我们就选择持名念佛,一门深入下去,十方诸佛都支持。
【吾当发明,令汝增进】释迦牟尼佛磨破嘴皮让我们念佛求生极乐世界,但听进去的修行人并不多,怎么办?佛有善巧方便,你不用这个方法,佛也不勉强你,你喜欢用哪个方法,佛恒顺你,故有84000法门任我们选择。法门平等,都是奔着断烦恼成佛道服务的,但我们一定要知己知彼,看自己是什么根性,处在什么环境当中!我们如今的环境是乱世末法,自己是烦恼透顶的普通人,除过带业往生极乐世界之外,几乎走投无路!你不一门深入,精进念佛求生极乐世界,还有什么办法?
【吾当发明,令汝增进】佛陀虽然慈悲,恒顺你修其他法门,至于什么时间成就佛果,那是你的事情,佛可就没办法了。十方如来,于十八界一一修行,皆得圆满无上菩提。这个十八界,具体的说,就是生活当中。离开生活,我们修什么呢?往生到极乐世界,那里一切现成,衣食住行,不要我们操一点心,好像与生活脱节了,不是这样的。
我们看看,极乐世界的修行众,每天都去十方诸佛国土供养诸佛,他们并没闲着。供养诸佛,是协助诸佛劝说大众往生极乐世界,十方诸佛国土,有的很艰苦,很贫穷,众生根性很恶劣,这就是考验极乐世界修行众的时候,你没有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的功夫,就不能度化他们。度化他人就是度化自己!那一尊佛不是在度化众生的过程中圆满成就的?冥思苦想,想不成个佛果出来!于其中间,亦无优劣。这就是无执着,无分别。这个功夫是千锤百炼成的。苦难众生是菩萨成佛的助缘,不深入实践,关关通过,就成不了佛。
【但汝下劣,未能于中圆自在慧,故我宣扬,令汝但于一门深入,入一无妄,彼六知根,一时清净】开智慧的楞严,在这里教我们想开智慧,首先一门深入,不要杂修。关于一门深入,这是佛说的,并不是我们自己发明创造。
要问这句话的出处,楞严经上如此说,其他经上也如此说。印度的圣人如是说,中国的圣人也如是说。中国古人的教学方法,也是专精一门,学之道,贵以专。专精修行,我们的时间与精力都能跟上,如果杂修的话,不是时间不够用,就是精力不从心,怎么能成就呢!这也就是我们经常看到的,很多所谓的佛门大通家,其修行成绩最后不如一句佛号到底的乡下老阿公老阿婆!任何人的精力与时间都不允许你学很多!我
们看到有的大德高僧,人家学识很丰富,那是他未出家之前,从很小就学来的。人家五六岁上学堂,四书五经十三经,趁着年幼,脑子好,时间充足,每年学一部,学了十年八年,二十岁之前烂熟于心,扎下坚实基础。遇到佛法以后,正好发挥作用。而一般人接触到佛法,基本上都是中年以后,且不说你拖家带口,为生活奔波,就你的脑子也疲惫了,学不了这么多。
中国老百姓说,人过三十不学艺!不是不让你学,而是条件不允许你学了。这就要我们抓住一门,把自己的思想杂质沉淀下去再清理掉。心地清净了,思想单纯了,一闻千悟。六祖能大师不就是例子吗!六祖没有上过一天学,用世间法的话来说,是个文盲,斗大的字不识一箩筐,大家闲了看看六祖坛经,一流的文人学士,他们的作品比不上!一句佛号到底的老婆婆老公公亦复如是!这些人轻易不说话,但说一句顶一句,掷地有声,份量重大。修无师,也是文盲,但说的话跟六祖一样,意义深刻。他老人家临终要走之时,嘱咐给他送行的大众说,能说不能做,不是真智慧!空头理论家办不成大事的。
而我们命终之时,用什么给护持我们修行的大众交考卷?就看你今生今世能不能往生极乐世界!这可是个硬功夫!任务艰巨,大意不得。
今天时间到了,谢谢大家,我们明天同一时间段接着探讨,阿弥陀佛。
《楞严经》讲记第二百四十六集,二零二一年十二月二十日。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