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通史,道尽三千年真相,一声警钟,震醒大梦沉疴。——《史记》讲学实录之五帝本纪。(汉)司马迁著。印正主讲。
【自黄帝至舜、禹皆同姓而异其国号,以章明德。故黄帝为有熊,帝颛顼为高阳,帝喾为高辛,帝尧为陶唐,帝舜为有虞。帝禹为夏后而别氏,姓姒氏。契为商,姓子氏。弃为周,姓姬氏】
在五帝本纪的圆满以后,太史公特地对五帝的国号做了解释。五帝的国号互不联惯,但都是少典氏后裔,世称炎黄子孙。五帝时代以黄帝为开国先祖,后面的五位帝王,都是黄帝后代。黄帝建立政权,并没有立固定的国号,这其中的用意,太史公明白。什么原因呢?在政绩之上,各代帝王自己对天下大众负责,不要动辄搬出祖王做借口。江山社稷在谁手上砸了谁丢人,不牵连其他帝王跟着背黑锅。事实证明,祖王黄帝这样做,是励志后人,代代帝王都象开国元勋一样,奋发图强,善始善终。我们看史文:自黄帝至舜、禹皆同姓而异其国号,以章明德。同姓而异其国号,在中国历史上,五帝做到了公天下,不独占,不贪婪,不让子孙后代居功自傲,占着位子不作为,谁不行主动让贤。以章明德,是让后人大公无私,任人唯贤。故黄帝为有熊,帝颛顼为高阳,帝喾为高辛,帝尧为陶唐,帝舜为有虞。这个有熊,高阳,高辛,陶唐,有虞,国号为什么这样定呢?是根据各代帝王的出生地名定的。都是一家子,一个朝代一个号,前面不带姓氏,表天下是一切大众的,国君不过是人民公仆而已。
不专权,不妄想着让自己子孙占据江山社稷万万年。
往后的帝王,人民群众称他万岁,这不是骗人的鬼话吗!世间人活个百岁都尽了,那有个活一万年的人呢!喜欢别人奉承失去理智,给后人留笑话,圣王五帝不干这种傻事。很谦虚,生在那里指地名为国号,效法大地精神,厚德载物。我们再看,帝禹为夏后而别氏。要说,帝禹紧随五帝之后,政绩优异,品质高尚,为什么没有被列为六帝,而后推到夏王朝呢?太史公说,夏后而别氏。是从帝禹之太子启为帝以后,天下私有化,人们的思想品质比之五帝时期大大跌落。用自己指定的姓氏——夏为号国。姓姒(si)氏,以夏禹为祖王的夏王朝,都以姒(si)姓。再往后,这个模式一直延续下去,我们熟悉的刘汉,李唐,赵宋等等王朝,执政者前面都是固定号:汉高祖以后,汉王朝的每位国君,前面都有一个汉字,最前面这个号,或者是汉,或者是唐,或者是宋,是一个王朝的标志,一直延用到政权覆没为止,夏王朝开了这个头。契为商,姓子氏。弃为周,姓姬氏。这位契,还有弃,都是黄帝大太子玄嚣之后。契为商,姓子氏。契,是商王朝的开国祖王,商王朝的执政者清一色姓子。弃为周,姓姬氏。弃,是周王朝的开国君主,弃以及子孙,都姓姬。太史公写到这里,很伤感。伤感什么呢?人类社会最美好的五帝时期到此结束!从此以后,人伦道德一步步下滑,滑到什么程度为底部?古今中外的史学家给不出答案!但远在印度国的释迦氏却说得明白:人类社会的流程分为正法时期,象法时期与末法时期。末法时期结束以后,也就是人类的道德底线完全错穿,全社会集体失道,人类的末日就到了。因此,太史公老菩萨悲伤感慨之际,在这里略为着笔,不忍多说。他老人家是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全世界唯一的通史家,他的祖上在五帝之帝喾时代就任史官,亲见证了圣王治国,也见了恶王败国,对人伦道德沦丧之后的悲惨结局,感受最真。也就是说,太史公——早在汉王朝时期的这位古圣先贤,对后人充满了担忧。我们如何高举圣贤火炬,照亮后人的眼睛?太史公老菩萨在殷切关注着我们,希望我们继承他的家业,盟记历史教训,将这部通史昭诸后人,端端正正走完自己的一生。我们再看:太史公曰:学者多称五帝,尚矣。然《尚书》独载尧以来;而百家言黄帝,其文不雅驯,荐绅先生难言之。如何解释呢?今天时间到了,谢谢大家,我们明天接着探讨。
《史记》讲解第一百0七集,二0二二年四月二十六日。
评论